他们卖掉上海房 移民后买下农场 享受田园生活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4月16日 1点7分 PT
  返回列表
74244 阅读
49 评论
发现新西兰

2012年,蛙哥和蛙嫂卖掉了魔都的房子,踏上了新西兰这片夏尔国的乐土。

机缘巧合下,他们在奥克兰以北的马塔卡纳(Matakana)小镇,寻到了一处隐秘在山谷中的农庄,从此当起了农夫农妇。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这句话,放在蛙哥一家最适合不过。

当许多人把诗意的生活方式当作梦想时,牛蛙家却把它变成了现实。他们在新西兰风之谷,开始了李子柒般的田园生活。

每天与黑脸的阿拉帕瓦绵羊为伴。

宠物是蠢萌的小神兽羊驼……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忙着与土地打交道,播撒汗水,收获食物。

曾经魔都的时尚白领,就这样成为了新西兰的农场主。

 顺应天性走上了移民路 

移民的理由万万千,而对于蛙哥一家来说,移民新西兰最大的原因,大概就是顺应天性。

在魔都时,蛙哥蛙嫂都是名副其实的高知白领。

蛙哥爱摄影,自称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平面设计师,平日里最大的爱好就是越野跑。

而蛙嫂则是个沉迷于家装设计的室内设计师。两人还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儿子,取名MOMO。

用蛙哥的话来说,一家人都是天性喜爱自由,向往的生活很简单,对于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也十分憧憬。

移民新西兰前,蛙哥和蛙嫂在上海市郊有一个带花园的房子。

小院儿虽然只有43平方米,却被两人种满了花花草草。

随着花草日渐繁盛,两人也对大都市的生活产生厌倦。

与老友执酒深谈,话题大多是生活在大都市的焦虑:小孩子上学的焦虑、理想碎成渣的焦虑、体重失控后的焦虑、买不起房子的焦虑、手握几套房的焦虑……

对于自己生活了多年的城市,蛙哥一家是这样形容的:迷幻莫测,套路总是太深。

而对于都市人挥之不去的焦虑,蛙哥是这样说:房产金钱终究也只是工具,是用来实现梦想、体验生活。倘若本末倒置被工具羁绊,迷失了此生最重要的目的,或许有些可惜……

2012年底,一家人把移民计划拉上了日程,并且决定以创业移民的方式到新西兰。

就这样,蛙哥继续留守魔都,而蛙嫂则在新西兰开了一家极具情调的家居店。

三年的移民过程,用蛙嫂的话来说就是“磨练着心志,锻炼了筋骨”。两个人相互依靠、彼此扶持,也收获了勇气与自信。

移民之路虽不容易,但两人心中都装着一个桃花源,并且坚信这个梦想能在新西兰落地开花。

 鼓起勇气卖掉了魔都的房 在新西兰当起了农场主 

事实上,从踏上新西兰乐土的那一天开始,蛙哥一家就有一个梦想:寻一处能看见大海的山居。

正式拿到身份那一刻,两人卖掉了魔都唯一的那套带花园小房。

马塔卡纳小镇,离奥克兰就1小时车程,与都市不远,却保留了自己独有的一番天地:美丽的Omaha山谷不远处,是著名的奥马哈海滩,隔海相望的小巴里尔岛,每天在云雾中隐现……

决定定居这个小镇,是因为房地产中介的一张广告:一个自带山头的农庄,几乎是一瞬间抓住了蛙嫂的心。

开着车直奔而去,沿着蜿蜒的碎石路盘山而上,前一秒还在抱怨山路略长的蛙嫂,自诩是一秒就被眼前的美景震慑得屏住了呼吸。

从高处俯瞰,农庄位于一个小山丘旁,毛利名为Pukematekeo,据说曾是毛利人的瞭望台。

习惯了大城市的生活,当真的走进农庄时,蛙嫂还是被眼前的壮阔惊呆了:2.8公顷的农庄,草场上有12只小羊在自由地撒欢儿。山头一侧是一小片原始森林,剩下的则是被精心规划过的花园。

房子在山头西面,坐南朝北,正对山谷,一年四季,满室阳光。一刹那,两人内心只有一个声音:倾尽所有,买下它!

由中介牵线搭桥,蛙哥一家也算认识了农庄的主人。

主人是两夫妻,如今年过八旬。老两口喜爱冒险,曾驾船环游了世界七年,最后选择在这块美丽的山谷,用两年时间建造起梦想中的家园。

庄园的农活太多,两人身体开始渐渐吃不消,于是只能忍痛割爱,但对于新主人的选择,也是十分慎重。

听了老两口的故事,加上被房屋设计的环保理念所打动,蛙嫂几乎是用一家人预算的极限给老两口报了价。

 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缘分,又或是被蛙哥一家的诚意所打动。就这样,伴随着幸福和忐忑的心情,蛙哥一家成了农庄的新主人。他们也给了这个美丽的农庄一个新名字——风之谷。

梦想中的田园生活就要正式拉开帷幕,当“诗与远方”真的化为日常琐碎时,蛙哥一家又能应对自如吗?

 虽然远离了繁华  却从未错过四季 

曾经在魔都起早贪黑、赶车上班的都市一族,如今的生活可以说是天翻地覆。

因为紧靠南太平洋,风之谷每天清晨都会笼罩在一片薄雾之中。

日出、日升、雾散;风吹、云舒、云卷……不再有汽车尾气,不再有上班早高峰,风之谷的每一天都是在一片诗意中开启。

然而,真正的挑战,却在云消雾散后开始了。

自从住进风之谷,蛙哥可以说是体验了做不完的农活:“只会按快门的手,如今却要握紧榔头;设计logo的脑子,如今却要专注于鸡舍;跑百公里山路都不会酸的老腰,如今挖土一小时就折腰……”

新西兰高昂的人工成本,加上农庄不计其数的农活,蛙哥硬是被逼成了“手艺人”。

为了养几只鸡,蛙哥的老岳父决定亲手给鸡群造鸡舍。买好木工机械、木料,两人就一头扎进了车库。

虽然天天摸键盘的手,被朋友嘲笑是太嫩的兰花指……

可蛙哥依然搞得热火朝天,甚至挑灯夜战地剪铁丝。

最终,人生第一个鸡舍也算初具雏形。

接下来,就是一家人像抬花轿一般,把半成品的鸡舍,抬到山坡上。

为了给鸡群打造一个完美的“后宫”,蛙哥又进入搬砖模式:几十斤的大砖,硬是一个人来来回回,从山脚背到山顶……

两周的辛苦付出,鸡舍终于是完美竣工了。那一刻,蛙哥一家心里就一个感受:“阳光下的木棚似乎也在闪着迷人的光辉”。

走进细看,鸡舍竟然还是三层楼的“小洋房”。

而够资格住进去的,是四只美艳如花的乌骨鸡,被蛙哥一家亲切地唤作“风之谷四大美女”。

就这样,建造鸡舍,可谓是彻底打开了蛙哥一家农场生活的新篇章。譬如趁着天气好,就赶紧挖出一块菜地。

以前害怕的蚯蚓,如今都是珍宝,为了“四大美人”,时不时都要去翻土收集几十条。

菜园一年四季都有瓜果时蔬,自然也有做不完的活计。

因为家里养了12只绵羊,每天的工作还包括顺着山坡回收羊粪做肥料…… 

日积月累,蛙哥也自然成了山谷一名资深“铲屎官”。

认真学习菜园里的学问,弄明白如何把落叶、枯草和动物粪便,变成最好的有机肥。

山谷的生活在预想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做了几个月农活,蛙哥的皮肤也开始散发出健康的小麦色,以前只会对着电脑做设计的文艺男,如今也能够上房揭瓦。

而蛙嫂,更是画风一变,成为了驰骋山谷的女庄主。

开着割草机在山谷来来回回,那叫一个霸气。

夏天每周割一次,冬天两到三周割一次,再花3~4个小时,处理割草机割不到的区域……

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认真打理花园的一草一木。

用起木工切割机,也完全不输给男儿。

就连丈母娘也被感染,看见熟透了的柠檬树也要抱着一颗抢救的心,在山坡上来来回回忙碌摘果……

而每天与大自然相伴的儿子,身体更是棒的在7岁时就完成了新西兰的小铁人三项比赛。

 把生命浪费在那些美好的事情上”

在风之谷住了4年,如今蛙哥一家自称是“山谷居民”,完全离不开“南半球乡下的简单生活”。

不过,为了让理想照进现实,蛙哥一家也在努力的“付出”。

每天从早到晚的农活和家庭琐事,主要由蛙嫂一个人扛起。

许多人觉得蛙哥一家能买得起农庄一定是“暴富”,事实上,上海的房卖了后只付了首付,如今一家人还在还贷的漫漫长路上。

而一家人的生活开支,也全部由蛙哥一人扛起。蛙哥如今主要以“数字游民”的身份接网络设计的活。

疫情前每年,蛙哥会回国工作两个月,见朋友也会客户。因为热爱越野跑,设计的内容也主要集中在越野跑比赛设计、策划。还执导了中国首部越野跑黑白纪录片。

自己花园里的洋甘菊泡茶

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几乎没有休息,这同样是蛙哥生活的常态。不过,蛙哥却很享受这样的状态,在农庄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设计的灵感也源源不断……

此外,对于孩子的教育,蛙哥一家更崇尚“放养”,在新西兰上公立学校完全免费,自然也没有昂贵的教育支出。在山谷中自由地散发灵气,从一草一木间学习,儿子的学习成绩竟也在学校排名靠前。

在蛙哥一家看来,移民新西兰后的生活,虽然远离了繁华,却从未错过四季。

许多人奋斗一生,只为追求财务自由,而在蛙哥眼里,他移民新西兰,却是为了追求人生自由。

借用吴晓波的一句话:“把生命浪费在那些美好的事情上”,如果说在新西兰的山谷中,蛙哥一家找到了他们最美好的生活。

那么你理想中的美好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

笑你
1 楼
生活是否幸福只有自己知道
书山苦读虫
2 楼
房子卖的早,钱才容易出得来。后来再卖房,钱就套在国内,出来很麻烦了。
暮色老头
3 楼
应该鼓励中国人走出国门,走向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开枝散叶。
m
man169
4 楼
中国有没有這种环境呢?
寂寞de心
5 楼
年轻人还是喜欢人多的地方!
v
vanfrank
6 楼
卖了块地伺候😵‍💫自费修理地球。时间一长卖不出去,家能散了。
x
xiaoyao100nian
7 楼
最聪明的49年前就已经跑了 这帮人现在在港台和海外 都是富翁 说的一口标准的老上海话 硅谷我认识好几个 都是在港台黄金发展时期赚了点钱 然后到了美国 各种投资 但是苹果 谷歌 特斯拉股票都是买着玩的 没想到现在成了资产主力 莫名其妙成了亿万富翁 在硅谷最贵的山上买房子 舒舒服服养老
F
FBL
8 楼
三年后激情消退了,就不怎么想了!农场不是只有诗情画意!
西
西安以东
9 楼
躲过挖鼻孔了
l
liuming0101
10 楼
新西兰,孩子公立学校排名靠前?这句话不太可信。公立学校谁搞排名,而且还是小学
l
liuming0101
11 楼
不过看着挺诗情画意的
l
lqd
12 楼
不便宜
l
liuming0101
13 楼
太太就是个铁打的女汉子,才能敢选择这样的生活
L
Lamphare
14 楼
看着美好,现实是残酷的。 如果当农民真的好,哪里还有人会在城市里? 除非是农场主,你可以雇人给你干活,那相当于是公司老板。 自己当农民的,没有不辛苦的。 什么狗屁美景。
y
yuba
15 楼
没啥显摆的
大风起
16 楼
你们都不知道,现在祖国被习包子,建设得,多么有特色。 互联网上看看就得了,别真的回去,去了就得死在那边,家属认尸还有五毛辟谣
P
Phillip
17 楼
首先有钱,第二有闲。
c
cjk
18 楼
这不是要气死国内自豪的韭菜们啊?
m
matrixyard
19 楼
离开中共,就可以 享受田园生活, 多美好
W
Wuyueshanren
20 楼
纽西兰
m
monkeyking
21 楼
: 很多买了lifestyle的中国人都最后被农场的活给困住了……快乐的就几个瞬间,在新西兰遍地美景的地方不太划算,我们还是喜欢住的室内大些,毗邻市政保留绿地又在市区内,既生活便利又可享受隐私,走路到海边和公园,足够了…
p
peterwan
22 楼
摆拍,没见什么劳动和收获
p
ppodienow
23 楼
不出半年就得回国胡吃海塞 蹩你妈了个逼的吹了
断情一刀
24 楼
哈哈哈哈骂得好
N
NBC111
25 楼
在中國一樣有這樣的地方環境 但是在專制度下生不如死
a
adodi
26 楼
我去,美得不像话
g
gymea
27 楼
这不是移民中介软文吗
a
adodi
28 楼
简单的体力劳动可比各种繁杂的压力轻松多了。而且西方国家的农场主收入可不是墙内的农民
g
gymea
29 楼
Google一下 顾城咋死滴
s
sadamu
30 楼
我做物业管理的,华人千万不要买农场,澳洲和新西兰。 农场地没有三通一平,污水,化粪池都需要自己处理,动手能力不强的大多都后院喷屎。。。。 没有自来水,water tank的filter 里面有死老鼠,毒蜘蛛,死鸟,蛇。 下水是硬伤
k
kyogui
31 楼
我就想知道他们怎么知道孩子学习成绩在学校名列前茅的,公立学校不允许给孩子学习成绩排名更不允许告诉家长孩子在教室里的名次
k
kyogui
32 楼
小镇带大地的房子都很便宜
k
kyogui
33 楼
的确不能住在rural,不适合中国人,并且地大活就多,除非有钱请人打理。我认识的中国人也是买lifestyle,买的时候被上家打理的整齐漂亮,刚买的时候也愿意干但没几年就懒了院子乱糟糟
d
daddymaddy
34 楼
赞美, 让那些吃不着葡萄的先酸着吧!
E
Edmondon
35 楼
SB自媒体,也得看是哪年卖的房,10年前卖的现在哭死
軒轅伊尹
36 楼
加拿大太冷不适合搞农业。加拿大的农产品大部分依靠外国进口台湾中国越南美国的农产品全部进口加拿大
基地老二
37 楼
佩服蛙嫂,我家里的power的花园工具不敢给老婆碰
l
lyw101
38 楼
做此事,除了钱财之外,身体要跟得上,恒心、耐力、家庭的凝聚力都要具备
奋不顾身
39 楼
新鲜劲很快就会过去,然后就一辈子农民做下去?
鼠目寸光
40 楼
农民而已!
n
nanyouzi
41 楼
我就住在‘兩公頃物业’裏八個年頭了,华人千万要买农场,澳洲和新西兰。 农场地没有三通一平,污水,化粪池都需要自己处理,是,一次性,如果是好农场,上一手的鬼佬都弄好了。 化粪池裏殘渣大約十來年讓專業人員掏一次,費用A$300. 动手能力不强的大多都后院喷屎。。。。沒這事,上 Google 搜一下,按圖辦事,有問題动手能力强的一次性改良好沒一點問題。我改良過。 没有自来水,是,天然雨水,沒化學物,乾净。不需 filter。 有太陽能,有天然雨水,自己種點蔬果,自給自足。 雨水簡單的前期過濾和封閉,不會里面有死老鼠,毒蜘蛛,死鸟,蛇。 下水道,化粪池和污水同管道,一樣好,樣樣好。
西
西安以东
42 楼
很多都是圣约翰 还有雷士德工学院毕业的, 留在中国的被批斗的够呛, 马里兰大学校长小时候不出去,这一家人能获得过文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