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私用?把老百姓当“傻子”已经行不通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8月21日 20点38分 PT
  返回列表
68215 阅读
15 评论
槽三刀

近日,法院车辆出现在内蒙古草原被质疑公车私用的新闻,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

视频中,一名男性手持相机为一名女性调整拍摄角度,车顶警灯未开启且人员未着制服。

次日,相关部门回应称,涉事车辆系干警前往内蒙古海拉尔执行跨省任务途中,因国道施工改走土路,中途休息时应女性游客请求帮忙拍照,相机为游客自备。

当地调查后,确认车辆行驶路线符合公务需求,休息期间的拍照行为未涉及公车资源滥用,不存在违规情形。

拍摄视频的网友随后删除了相关内容,事件逐步平息。

三刀认为,在草原深处,一名女性独自徒步且无任何交通工具,这样的场景本身就显得异常。

人们自然会追问:在人迹罕至的牧区,一位独行游客如何恰好出现在公务车休息的地点?又为何会选择向执行任务的干警求助拍照?

日常经验中,即便在景区,人们也更倾向于向同行者或其他游客求助,而非执法车辆上的工作人员。

这种情境上的违和感,让官方回应中的“热心助人”显得格外牵强。

此外,按照常规认知,公职人员执行任务时应身着制服,这既是职业规范的要求,也是身份标识的体现。

但事件中,相关人员并未着制服,这一细节难免让人质疑:为何在执行跨省公务时不遵循着装规范?是任务性质特殊,还是存在其他缘由?

这种对基本职业规范的偏离,进一步削弱了回应的说服力。

视频的删除,同样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公众普遍认为,如果事件确如官方所言无违规之处,保留记录本可成为澄清质疑的有力证据;而删除行为,则容易被解读为对质疑的回避,或是对不同声音的压制。

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不会平息舆论,反而会加剧对事件真实性的猜测。

众所周知,公职人员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其行为自然需要接受公众监督。

公务用车作为公共资源的一部分,其使用是否合规、透明,直接关系到公众对权力运行的信任。

所以,执行任务的派车记录、行程轨迹、施工路段的具体证明等,这些本可公开的信息,如果能及时呈现,就能有效减少猜测。

然而,遗憾的是。

此次事件中,官方回应更侧重于定性“无违规”,却对公众关切的细节缺乏充分说明,这种“结论先行”的回应方式,难以让人心悦诚服。

当然,也有声音认为,公职人员亦是普通人,执行任务途中的短暂休息、偶然助人,不应被过度解读。

其实,这种观点并非没有道理,但我想说的是公众的监督不是要将公职人员塑造成“不食人间烟火”的符号,而是希望在公与私之间划出清晰的界限,在规则与人性之间找到平衡。

休息无可厚非,但需符合公务规范;助人也值得肯定,但需经得起细节推敲。

关注者
1 楼
韭菜不是傻子,但又能怎么样呢?倒戈镰刀吗
j
jeffinvade
2 楼
我小时候还坐过警车拿着话筒开路呢 周围货车司机都在往里看,为啥警车里是个小孩在喊话 还好当时没有啥social media
尖头辣椒
3 楼
特权从中共建政的时候就存在了,
A
AMONIA
4 楼
误会了。原来是雷锋。
这是神马情况
5 楼
就把你当“傻子”,咋地??5毛粉蛆还想造反吗?党妈马上要你消失!!哈哈
灯塔路
6 楼
为什么“拜登特赦自己的儿子”能“行得通”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a
anywho
7 楼
Chamkolo 蛆狗糧、 特權在歐美日韓詐騙𡷊有過之而無不及、 看看賴皮狗綠匪的小學畢業的劳工部長 花公費装修辦公室像皇宮、 ⋯⋯
d
ddwcool
8 楼
只要韭菜粉蛆们相信就好,不信,就让你们尝尝党国铁拳。
k
kk1977
9 楼
中国人搞事情就喜欢走极端。公车私用是要避免,但如果是公务途中看到美景下车拍个照也无可厚非。 要说特权。301医院住的的那些老头子才是真正的特权。网友谁敢吱一声?
g
gp1545
10 楼
应调查:为什么删帖?谁要求删帖? 再调查,谁是照相者?修路的路段,照相的坐标. 习近平,你手下都知道你傻。机灵点,狠狠查处这帮败坏你名声的害群之马。
o
oys
11 楼
搭个乘风车是可以的
t
tiger500
12 楼
把老百姓当“傻子”已经行不通了! 把狗粮们当“傻子”已大行其道了!
打风苟
13 楼
从上至下的贪污腐败不提,“杨兰兰”是谁不提,提这个,假正经! [1评]
a
abe868
14 楼
噗,杨兰兰又不在墙内,这你得问一下总喜欢代表全世界华人的黄皮犬粮大殖子们,它们号称最擅长挖土共特权的私密🤣
l
livedoor
15 楼
不拿老百姓当傻子?mu5735调查结果呢?故宫大奔女的处理结果呢?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