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1.法国官方4月23日对ESMS机构内疑似病例数进行核减,出于谨慎原则,自4月23日起,今后累计病例计算中ESMS机构疑似病例数将暂沿用4月20日数据,即40726例;2.本着尽最大可能统计所有新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数的原则,自巴黎时间4月17日晚23时起,法国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计算方法调整为“官方通报新增确诊数+ESMS机构疑似病例新增数”,累计确诊数计算方式调整为“官方累计确诊数+ESMS机构内疑似病例数”。)
“法国制造”呼吸机“不能用”?不戴口罩将罚款?马克龙吐槽新冠不爱“法式生活”
法国卫生部长韦朗今天(24日)表示,目前法国新冠肺炎疫情传染指数R0指数已经降到0.5(即平均每个病毒携带者传播0.5人)。若没有实施禁足令,新冠病毒的传染指数为3.5左右((即平均每个病毒携带者传播0.5人)。韦朗表示,根据法国高等公共卫生学院(EHESP)的最新分析报告指出,禁足令让法国新冠病亡人数减少6万人。
韦朗还说,法国一项研究在对几乎无症状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检测后发现,除一人外,其他人体内均出现抗体。
学校复课:家长“十动然拒”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4月13日晚的电视讲话中宣布,5月11日解封后中小学将逐步复课,引发不少争议。
法国总统府周四宣布,复课后,返校将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
当天,奥多克萨调查公司和电通咨询公司(Odoxa-Dentsu)为Franceinfo和《费加罗报》做的一项民调显示,64%的法国家长拒绝把孩子送回学校上课,原因很简单:55%受访者不相信防疫措施能在学校里完全得到落实。(让10岁不到的小朋友严格保持社交距离也确实是有点强人所难……)
▲ 法国政府再三强调,小学先复课主要是担心贫困家庭儿童教育资源不足,学业会掉队。不过,民调显示只有20%的家长相信这一解释。60%家长认为复课主要是出于经济原因:政府急着让在家看娃的家长回归工作。图为克莱蒙费朗一所学校课堂。(法新社资料图)
另外,虽然教育部长布朗盖郑重承诺,复课后每个班级不超过15人,72%的家长也非常赞成这一举措,但58%的受访者不相信政府能落实承诺。(老师不够啊……)
韦朗:儿童传播性“很低”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反对复课的家长则是担心孩子在学校感染新冠病毒,再把病毒带回家感染全家人。
对此,法国卫生部长韦朗周五(24日)在France Inter电台节目中给家长吃了颗“定心丸”。他表示,与早前认为儿童是新冠病毒传播者的说法不同,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10岁以下的低龄儿童病毒传播性“非常低,远低于成年人”。
复课是否要求学生戴口罩?
学校算是聚集性非常强的场所,那么复课是否要求学生戴口罩上学?
韦朗表示,要让10岁左右的的小学生全天在校园里戴口罩“很难”,更何况现在天气逐渐炎热;而且在这个问题上,目前“尚无任何科学建议”。
有趣的是,韦朗随即发出“防杠声明”:“疫情以来的几周内,专家的意见时有变化,我们也在随时更新防疫措施。”
(法新社图,设计对白)
韦朗强调,学校防疫重点主要还是依靠基本防疫措施:配备肥皂,勤洗手等。
法国大众口罩为何“慢半拍”?
“随便用T恤做个口罩只是心理安慰,但心理安慰起不到真正的保护作用。”韦朗表示,法国的大众口罩推出时间之所以比其他国家“慢半拍”,这是因为法国的口罩不一般!“病毒颗粒的过滤效率至少70%,大部分可高达90%”,完全可与医用口罩媲美。
5月4日起,民众将可在“当地政府市镇府、药店、大小超市”甚至“烟草店”购买这些可清洗、可重复利用的大众口罩。
目前,政府并未对大众口罩进行限价。韦朗表示,价格约为大概2-5欧/只,考虑到可重复利用性,折合算下来,戴一次也就“几分钱”而已。
紧急生产的呼吸机不适用新冠病人?
一直在跟进法国疫情新闻的小伙伴们一定都还记得,法国总统马克龙曾于3月底高调官宣,法国本土将在“5月中旬前制造1万台呼吸机”,供应给挤满新冠重症病人的医院。
▲ 法国液化气集团(Air Liquide)、施耐德电气设备集团(Schneider Electric)、法雷奥(Valéo)汽车零件制造集团以及标致-雪铁龙(PSA)汽车制造集团组成。(Air Liquide官网图)
然而,昨天(23日),法国广播电台(Radio France)突然发布了一条“爆炸性”新闻:据调查,这1万台呼吸机里有8500台为“轻型”呼吸机,不适用于新冠重症病患……
对此,卫生部长周五紧急澄清,这种“轻型”呼吸机虽然不是重症病房抢救病患的“首选”,但“加个过滤系统,改造一下,还是可以给新冠病患使用的,是‘未雨绸缪’”,并表示,宁愿事后自己被批评“做得太多”而不是“做得不够”。
▲ 2009年H1N1甲流爆发时,时任卫生部长Roselyne Bachelot曾储备大量口罩和疫苗,结果法国并未爆发疫情。事后Bachelot被批评“买太多,浪费钱”。随后,法国逐渐清空口罩储备,以至新冠疫情在法国爆发之际,法国国家储备仅有1.17亿只外科口罩,FFP2口罩没有储备,遭到各方猛烈抨击。韦朗显然吃一堑长一智,不愿意再重蹈覆辙。(法新社资料图)
加急生产的呼吸机“不适用”?韦朗试图平息争议,他表示,这些轻型呼吸机绝不是“白生产”,毕竟很多邻国没有呼吸机生产厂家,若这些国家需要,法国还可以“借”给它们。
搭公交保持社交距离?RATP:“做不到”
解封后复工复课,自然会涉及到出行问题,公共交通作为“聚集性封闭空间”也就成了焦点。
周五(24日),法国主管交通事务的国务秘书杰巴里(Jean-Baptiste Djebbari)在BFM电视台上表示,5月11日解封后,法国高铁(TGV)将恢复50%运力,巴黎大区公共交通将恢复70%运力,其中,全自动无人驾驶的巴黎地铁1号线和14号线将100%恢复运行。
杰巴里透露,解封后,“极有可能”强制在乘坐交通工具(包括飞机)时戴口罩。
巴黎公共交通公司(RATP)主席吉尤阿(Catherine Guillouard)当天在France Inter电台上表示,必须强制搭公交戴口罩,因为在巴黎大区公交工具上根本“不可能做到”保持社交距离。“正常情况下,70%的运力每天可运送800万人次,但若要保持社交距离,每天只能运送200万人次。”
▲ 巴黎地铁13号线禁足期间依旧人满为患,无法保持社交距离。(France2电视台截图)
与巴黎大区议会主席佩克雷斯一样,吉尤阿希望相关部门能修改规定,允许疫情期间检票员有权对不戴口罩的乘客罚款,并呼吁尽可能继续远程办公,另外,她还建议雇主应调整上下班时间,错开早晚高峰。
▲ 吉尤阿表示,柏林、首尔、香港等城市都没有要求在公交上保持社交距离,防疫重点还是戴口罩。(法新社资料图)
餐馆“五月底宣布重新开张日期”
虽然5月11日后法国将逐步解封,但餐馆等聚集性场所仍将继续关门,这可把餐馆酒店从业人员急坏了。
周五上午,马克龙和多位部长与餐饮、酒店行业代表举行视频会议。
▲ 马克龙在周五的会议上表示,“这个病毒不喜欢法式生活艺术,因为它主要由人与人接触传播” 。(法新社图)
经济财政部长勒梅尔在会议结束后宣布,将于5月底公布咖啡馆、餐馆等重新开张日期。
·国家对餐馆的扶持措施将扩大到20人以下、营业额200万欧元以内的酒店、餐馆。
·补助金将由5000欧提高至10000欧元。
勒梅尔同时提醒,解封不宜操之过急,以免因疫情反复而二次禁足。
防止“病急乱投医”
法国限制购买含尼古丁产品
法国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在350名住院治疗的新冠病患和150名轻症病患中,只有5%的病人抽烟,而法国烟民比例为25.4%。这是否能说明尼古丁保护人体不受新冠病毒入侵?医学界尚未有明确结论,但法国政府已经先出手了。
周五发布的法国政府《宪报》(Journal officiel)对含尼古丁产品的出售做出了限制:从现在起至5月11日,所有含尼古丁的戒烟产品最多只能出售一个月疗程的用量。
▲ 巴黎la Pitié Salpétrière医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和世界知名的神经生物学家、法国科学院院士尚爵(Jean-Pierre Changeux)即将对这个问题展开一项临床研究。不过法国卫生总署署长萨洛蒙在本周二的记者会上强调,非烟民千万不要盲目使用尼古丁戒烟贴,会造成呕吐、身体不适、上瘾等副作用。(《皮卡尔信使报》相关报道截图)
特朗普建议给肺部“注射消毒液”
专家:“不负责任”
特朗普在周四的白宫记者会上再放“豪言”。
据多家法媒报道,一名专家在当天的记者会上介绍说,普通的消毒剂、漂白剂可以迅速杀灭门把手等干燥金属表面上的新冠病毒。美国总统随后提出,既然消毒剂可以在一分钟内杀死病毒,科学家不妨检验一下直接向人体内注射消毒剂的可能性,“这会很有趣。”
▲ 美国总统特朗普倒不是唯一有这样想法的人,法国电视二台24日的节目中,一名7岁半小朋友也提出了类似的问题:“既然可以洗手凝胶和肥皂可以清除手上的新冠病毒,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接喝肥皂水,这样不就可以清除身体里的病毒了吗?”(不过人家小朋友只有7岁,特朗普可有70多岁了……)(france2截图)
当天的记者会上,还有专家指出,在阳光直射下,体外环境中的病毒存活时间显著缩短。特朗普听后表示:“假设我们可以用巨大的剂量来运用于人体,比如紫外线,或者一种强光。假设我们可以把光线带到人体内,不管是透过皮肤还是什么其他方式。”
奥地利学校复课在即,维也纳却上演反对口罩大游行!
最近奥地利的开放措施真是一波接一波,既商店和餐厅之后,停课超过六周的学校也准备逐步开放了,当然这次学校的开放也不会是一蹴而就,而是分批开放。奥地利的新增感染人数已经维持在百人以下多日了,专家也认为奥地利已经过了感染高峰期,只要注意防护,就不会出现二次感染!
从卫生部的数据上可以看到,感染曲线在三月底到达顶峰,随后缓步下降,奥地利人应该是感受到了隔离带来的效果,开始在反对隔离措施的边界上反复跳跃了!
就在今天下午三点,在维也纳阿尔贝蒂娜广场将举办一场集会游行活动,目的是反对口罩禁令,要求政府迅速放开限制!主办者ICI认为,根据感染曲线,目前奥地利已经十分安全,再实施严苛的控制措施是对个人自由的极大挑战!
集会预计于下午3点到6点举行,一开始维也纳政府并不同意举办集会,自从颁布出门限制以来,奥地利已经拒绝了十多个要求外出集会的申请,此次集会为维也纳官方许可的首个公开集会!主办方宣称,活动前咨询了医生克里斯蒂安·菲亚拉(Christian Fiala)和律师罗曼·希斯勒(Roman Schiessler),同时要求参与者必须佩戴口罩,且随身携带卷尺和绳子,以确保彼此之间的安全距离!
医生克里斯蒂安·菲亚拉(Christian Fiala)一直对佩戴口罩持反对态度,并且要求立即取消一切限制措施,让社会恢复正常。但是维也纳警方一直对人群聚集带来的传播风险深表疑虑。警方希望活动主办方可以确保参与者都采取了必要措施,以切断感染链。
原本大家都已经摩拳擦掌,打算在周五下午大干一场,结果中午的时候,维也纳警方突然宣布,临时取消集会!原因是原本主办方只注册了五人参与游行,但是有证据显示前来参加的人群可能多达数百人,这给维也纳警方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得已市政府最终选择取消这次活动!
维也纳警察表示:“从健康的角度来看,随着一个地方人数的增加,感染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在权衡了公众安全和集会自由之后仍然选择取消了活动。”但是宪法专家海因茨·梅耶尔(Heinz Mayer)认为,警方无权取消已经在维也纳登记过的合法活动,而且活动只有五人参加,这比超市的风险低多了!
主办方表示了对于活动被临时取消的强烈不满,将继续于在阿尔贝蒂娜广场举行示威活动,于是下午三点左右,有不少群众出现在了广场上,附近还有警察值守,同时警察一直在用喇叭呼吁民众保持距离,但是参加集会的人员用嘘声回应了警察的呼喊。
参加示威的群众大约有200人,他们几乎没有佩戴口罩,彼此之间也没有严格保持社交距离,集会人群不时高呼“我们是人民”,要求政府立即取消一切限制措施,让社会恢复正常,从视频截图中可以看到,参与的人数还不少,而且密集的挤在了一起,难怪警察要呼吁保持距离了!
随后在警方的要求下,抗议人士彼此之间开始保持一定的距离,现场还有人用各类搞笑装饰来表达不满,本次活动的参与人数已经超过了注册时的区区五人,警方担心人群的聚集会再一次打开新冠感染链条。仔细想想,在政府已经要求取消活动的前提下还是来了两百多人,不敢想象如果集会正常举行,现场会聚集多少人!
众所周知,人流量一大,病毒就可以找到新的宿主进行传播,此次在官方已经明确取消活动的前提下还是有数百人到场聚集,可以想见奥地利人过去一个半月真的是憋坏了。其实想表达自己的感想还有一个办法,学学德国,无人集会!
德国在疫情期间也举办了一场关于环保的集会活动,不过为了保护公众健康,集会现场没有人到场,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幅关于环保的标语和手绘,这样既宣传了自身理念,同时也维护了公共安全,堪称两全其美,建议这家奥地利的举办机构可以试一试!
库尔茨支持率创新高!
根据最新的民调数据显示,由于应对疫情得力,在欧盟中鹤立鸡群,库尔茨及其所属党派人民党的支持率持续走高,目前已经到达了45%,创历史新高!有1000名受访者参与了此次调查,时间为4月20号到23号,其余各党派的支持率为Green 19%,SPÖ16%,FPÖ10%,NEOS 6%。
有52%的民众表示了对库尔茨总理的支持,总体而言,有77%的人表示对政府感到满意,其中27%的人非常满意,目前只有23%的人对联盟不满意或完全不满意。而对于政府的抗疫措施,八成受访者表示支持,只有10%的民众表达了不满。
可以说,库尔茨政府的表现在本次疫情中还是可圈可点的,大部分民众也认可政府推行的措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在家里呆不住了,看着不断走低的感染曲线,也想要出来蹦一蹦了,此次游行就是一次尝试,其实库尔茨政府已经认识到了逐步放宽的必要性,但是游行者认为步骤太慢,应该一次性放开!
民意调查机构Marketagent的一项研究显示,长时间隔离会带来沮丧感,随着隔离时间的延长,很多人感到了疲劳,三分之二的调查者(64%)表示,这些措施带来了重大变化,并限制了他们自己的工作和休闲活动。他们大约可以坚持10周,即71天左右。
三分之二(66%)的受访者(73%的女性)最担心的是必须远离家人和朋友,同时个体的自由也受到了限制,隔离期间生病是大家的一大忧虑,年轻人更多表达了对于无法和朋友见面聚会的不满。
学校重新开放
周五早上十点,奥地利教育部长Heinz Faßmann 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学校重新开放的路线图。部长强调,开放比关闭更难,但是学生需要回到学校,需要学校这样一个社交场所,目前开放预计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一阶段: 所有毕业班学生在5月4号返校。
二阶段: 所有学校都应在5月18号针对6至14岁的孩子重新开放,小学,初中,特殊学校和所谓的德语支持班都可以在两周后重新开放。
三阶段: 15岁以上学生重返学校,日期可能在5月29号左右。
同时本学期不会延长到暑假,下学期可能会早点开始,暑期学校只针对有特殊需要的孩子, 这学期不会有音乐课和体育课。
所有开放的学校必须采用严格的措施,每个班的学生人数应该尽可能的少,一个班可以分为两个小组,一组12人左右,分开上课,例如A组在周一至周三,B组在周四和周五,第二周将有所变化。剩余时间可以让孩子在学校里写作业,或者也可以到体育馆里写作业,自由安排。
学校要确保孩子之间保持距离,佩戴口罩,同时地面要定时消毒,教室里也要有消毒液。不会布置家庭作业,除非有学生家长要求老师布置作业。由于幼儿园的情况特殊,指望儿童自发的保持距离不可行,因而这对于幼儿园的管理者和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幼儿园一旦发生感染必然是聚集性的,政府正在考虑额外的措施。
奥地利政府正在考虑为双职工家庭提供必要的托儿服务,同时体弱多病人士不再被允许照顾儿童,具体的政策需要等到五月中旬。
奥地利开学在即,很多孩子即将重返学校,虽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预防集体感染,但是孩子们总要接触到大人,如果大人们无意中将病毒传染给孩子,最终孩子把病毒传染给更多孩子甚至是家里的老人,无疑会再一次打开病毒的潘多拉魔盒,现在奥地利胜利在望,希望大家可以多忍耐几天,毕竟只要人还在,阿尔贝蒂娜广场永远欢迎你!
欧盟峰会通过5400亿欧元经援计划,就重建基金达成原则一致
欧洲联盟27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4月23日举行视频会议,通过了5400亿欧元的欧盟经济援助计划,为欧盟成员国克服新冠病毒大流行带来的经济困难提供帮助。该计划将从6月1日开始执行。
视频峰会从23日下午开始,持续到夜间。5400亿欧元援助方案是各国财长会议已经确定了的,峰会只是走一个审批程序,按理所需时间不会太多。但在是否引入“新冠债券”(欧盟共同债券)问题上,争议依然十分激烈。
根据欧盟财长在两周之前经过两天激烈争论达成的计划,5400亿欧元援助由3个方面组成:1、欧盟委员会提供的短时工补贴。欧盟委员会将提供250亿欧元的担保,在资本市场筹集1000亿欧元低息贷款,提供给需要的成员国,为短时工提供工资补贴;2、欧洲投资银行(EIB)低息贷款。欧盟国家提供250亿欧元的担保,欧洲投资银行则向欧盟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放最高2000亿欧元的贷款;3、欧洲稳定机制(ESM)贷款。欧洲稳定机制暂时放松贷款条件,向成员国发放最高2400亿欧元的贷款。贷款不再以紧缩开支为前提条件,可以给一个成员国最高2% GDP的贷款额度,但资金只能用于医疗系统。
南欧国家希望引入的“新冠债券”再度搁浅。据德国电视二台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会上再次对共同债务表示明确反对。默克尔说:“意图把债务共同化,此事行不通。”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南欧高债务国家长期为债务所困,因负债过高债务信用下降,一方面债务利息高企,另一方面发债也越来越难,希望引入欧元共同债券。这一设想被德国、荷兰和奥地利等低债务国家拒绝。低债国不愿被共同债券“捆绑”,一方面增加“连带”风险,在债务国无力偿还时,不得不履行担保义务;另一方面也降低本国信用,使债务利息升高。
会议最后取得妥协,就设立疫情后重建基金问题达成原则一致。重建基金将由欧盟委员会牵头设立,基金金额至少1万亿欧元。具体金额多少,资金从何而来,尚有待研究,欧盟委员会将在5月中旬之前提出方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重建基金是各方都可以接受的合适的机制,她将努力尽快拿出能让各方满意的方案。
默克尔反对引入共同债务,但却表示,德国愿意承担更大的欧盟预算份额。默克尔说:“欧盟预算将有所不同。我很能理解,在大流行病之后的头几年,预算需要完全不同的资金可能。”这被看成是德国对欧盟预算问题施放的一个让步信号。
在尚待讨论的欧盟2021年至2027年预算问题上,德国此前态度坚决,不肯让步。德国作为欧盟预算纯支付国(付多于得),要求欧盟预算保持在欧盟GDP 1%水平,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洲议会均提出了增加欧盟预算的建议。
欧盟首脑会议开始前几个小时,默克尔在发表政府声明时第一次使用了“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向欧盟国家发出明确呼吁。她说:“我们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在新冠大流行期间,欧洲必须证明这一点。”
一大波人大街上鼓掌打气,英国网友:这什么操作??
话说,昨天晚间伦敦的威斯敏斯特桥,惊现了数百人聚集的一幕,
在大桥上,人们激情吹喇叭鸣笛鼓掌,桥头到桥尾都是人群。
有家长带着孩子兴奋在桥上鼓掌,
有年长者出没,
甚至还有不少警察参与,
甚至急救车在一旁亮灯助阵…
什么英国政府推崇的1.8米社交距离,什么口罩,和什么"stay at home",这一刻都是不存在的…
在伦敦几乎空城的夜间,这一幕显得非常亮瞎眼…
这些人不顾居家令,冒着被罚款的风险,是什么情况???
事情的起因,还是值得肯定的。
五周以前,有人在英国的社交媒体上呼吁当晚8点用掌声致敬英国一线NHS的医护人员,还给活动起了名字“为我们的照顾者鼓掌(#ClapForCarers)”
这个活动起初在西班牙传开,而对于当时疫情急剧恶化坏消息不断的英国,这个让人倍感温暖的举动也当然一呼万应。
当天晚上很多群众在自家门前、窗台上久久不歇地鼓掌,有的拿出了锅碗瓢盆,有的演奏起了乐曲,路上的车辆也大多停下,有节奏地鸣笛呼应城市各个角落传来的掌声。
鲍里斯也在唐宁街10号门口加入了这场活动——
当天的他本该出现在医院接受紧急辅助治疗…
威廉王子夫妇带着王室孩儿们也兴奋参加这个非常暖心的活动。
伦敦的各个地标建筑会在当晚闪亮起“NHS蓝“。
期间还有一个13岁男孩在社交媒体上直播自己连续鼓掌12小时,最终为NHS募得了5300英镑。
这个男孩当天站在家门口从早上8点一直鼓掌到晚上8点,
“所有NHS医护人员轮班都是12小时,所以我决定要鼓掌12小时,我希望为他们募捐到400英镑。”
之后,每周四这简单却温情的一幕就会出现在英国各地,持续到现在已经是第5周。
鼓掌对象也从原来的NHS医护上升到在另外一个“一线”坚持的普通人,超市员工,紧急服务部门和还在学校照顾这些部门员工子女的教师。
而现在NHS医护感染的情况已经相当惨烈,
英媒报道已经有至少100多位医护人员感染病毒牺牲,比官方公布的多一倍。
最新一名病逝的医护人员是一位84岁的护士,她生前仍然坚持每周在医院工作三个晚上。
报道还指出许多医护人员死亡是由于缺乏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PPE)——有的医护人员被迫穿着单薄的塑料服在病房里外忙碌。
更加引起英国人的担忧和敬意。
昨天威廉凯特又全家五口一起参加鼓掌活动,
看起来状态不错的查尔斯和卡米拉也接上了地气,
出院返回乡间别墅休养的鲍里斯和怀胎7月的未婚妻据说也参加了本周的全国鼓掌活动。
前有75万名志愿者火速主动报名加入NHS,后有全国上下万众一心的鼓掌活动,还是一个比一个暖了。
然而,从上周四起,这个活动有些变味了…
尽管大部分群众还是乖乖遵守着居家防疫令,在家门前热情扇动双手,让人迷思的一幕幕发生了…
上周四的威斯敏斯特桥上出现了聚众鼓掌的群众,而在他们之中,就惊现伦敦警局的警员们。
除了警察们到场鼓掌,伦敦大都会警局局长也在其中…
虽然现场的爱心溢出了屏幕,但铺天盖地的批评声也接踵而至。
可以想见的是,这位历史伦敦大都会警局首任女性局长遭到了巨大的批评——
“不是开玩笑,但那是你们的Cressida Dick。
从古至今最糟糕的长官!”
然而上周的幺蛾子还没结束,当事人都还没反思道歉,这一周的威斯特敏桥鼓掌大会续集就又接上了…
这次的视频流出后短短几小时被观看了超一千万次,而这次英国人的愤怒加倍了。
“这到底是怎么又发生了的?!
你不能在你所爱之人的床边吊唁他们,转身又在星期四去威斯特敏桥开一个大趴体啊!”
有人质问英国政府为何不阻止,
“威斯特敏桥上愚蠢更多了,卫生大臣请你解释一下。”
“伦敦大都会警察局,伦敦市长麻烦你们解释一下为什么威斯特敏桥上的事会被允许发生?上一周的集会没有学到任何东西吗?!”
一名在威斯特敏桥附近医院工作的医生也表示只剩疑惑,
“是的,我也被他们群聚还不保持社交距离搞不懂了。”
有的民众冷嘲热讽,
“看看今晚的威斯特敏桥吧,然而他们还在禁止我们带孩子去公园荡秋千……”
“难怪每天我们都有数百例死亡,鼓掌本应该只是一项门前活动。”
不过引人注目地,这些心大如海的群众,无论男女老少,在这个“带着美好的祝福”出门的特殊时刻,仍然选择不戴口罩,或者至少找东西捂面…
而从官方层面上看,
世卫组织已经准备好发出新的指引,建议公众在商店内、公共交通工具上及其它人群较多的公共空间内佩戴口罩,作为解除封闭措施的一部分。
然而英国NHS公共医疗系统负责人则担心,一旦群众大规模使用口罩,医护人员的口罩供应会进一步受到影响。
所以他们建议政府官员不要轻易建议公众佩戴口罩,除非有“明确证据”显示佩戴口罩对公共医疗服务来说利大于弊…
又一道令人无语的选择题…
从民众的心态上来看嘛,这事就很有预警性了。
因为不仅是昨晚大桥上的群众开心度过群聚夜晚,这两天英国多地的马路、商店、沙滩都开始逐渐恢复人流…
在封城开始后,高速公路的车流首次有了上涨,比封城期间多出10%;
城市马路上,
市场,
许多连锁商店、快餐店都开始恢复营业,建筑工地开工,工厂恢复生产;
汉堡店外、披萨店外开始人肉大排长龙;
连家庭园艺diy商店开业也迎来了大量人潮…
而继封城开始前几周英国人每逢周末倍踏青遭批后,这一周又双出现了这一幕,
不过这次看起来大家更加惬意和问心无愧,
毕竟23度的气温,是他们无力抵抗的出门诱惑…
60英镑的罚金威胁也无法阻挡…
据报道海滩上也有家庭开车出行,孩子玩沙子,大人晒太阳浴,
“他们表现得更像是随便出门的一天,而不是规定的有限运动。”
大家想要恢复正常生活的心情,真是可见一斑啊…
而英国如今的疫情,在检测数仍然有限的背景下,官方公布的确诊数已经高达近14万,死亡数也超1.8万。
英国卫生大臣曾在英国疫情早期做过预测“大概有2万人会死于新冠”,
如今显而易见,在两三天之内原定死亡数的“目标”就会达到,而之后的死亡还会源源不断发生。
而英国政府也坦言暂时还没有能力像韩国那样大规模检测、追踪,而只能把检测留给最需要的人——那些重症病患、NHS医护和基础岗位从业人员。
在欧洲区,英国目前的数据看起来疫情只次于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
但是和英国的疫情困局相对比的,是英国这几天显示好转的新增入院病患数和重症病患人数,尽管日新增数和死亡数都没有呈一段时间下降趋势,
基于这“一线曙光”,卫生大臣22日在每日的疫情记者会上明确表示,英国目前正处于疫情的“高峰期”,
也就是说,英国政府认为本国疫情已经攀顶,转折点已到,随时会迎来疫情曲线下行的天大喜讯。
此前因为“群体免疫”理论备受争议的首席科学官也表示同意这一点。
而事实上,英国的真实情况可能没人清楚…
媒体揭露目前新冠病毒仍然在英国养老院里猖狂蔓延,全英养老院约1万1千所,住着43万老人,从全球的经验来看,他们无疑是疫情下最脆弱的群体。
无法知道到底有多少人感染,无法预测重开经济后疫情反弹程度是怎样,英国政府内阁就何时解封出现了分歧意见——
一派是以刚出院不久的鲍里斯为代表的“谨慎”派,鲍里斯支持接受科学顾问的看法,对解除封闭措施采取谨慎态度。
另一派就是财政大臣、贸易大臣为代表的“保经济”派,目前英国的经济正在遭遇“数百年来”最大萎缩。
或许是因为鲍里斯感染后濒危的独特经历,如今鲍里斯看起来坚定支持保健康再保经济的“正道”。
而鲍里斯已经正式表示下周一开始就会重回唐宁街10号主持英国的抗疫大战了,
虽然医生建议他休息到下个月再开工,但鲍里斯表示自己“不擅长一事不做”,
也是够拼了…
英国政府还在激烈争执,而英国人民貌似已经做出了选择…
只能希望英国政府守住那根摇摇欲坠的线了…
(注:1.法国官方4月23日对ESMS机构内疑似病例数进行核减,出于谨慎原则,自4月23日起,今后累计病例计算中ESMS机构疑似病例数将暂沿用4月20日数据,即40726例;2.本着尽最大可能统计所有新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数的原则,自巴黎时间4月17日晚23时起,法国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计算方法调整为“官方通报新增确诊数+ESMS机构疑似病例新增数”,累计确诊数计算方式调整为“官方累计确诊数+ESMS机构内疑似病例数”。)
“法国制造”呼吸机“不能用”?不戴口罩将罚款?马克龙吐槽新冠不爱“法式生活”
法国卫生部长韦朗今天(24日)表示,目前法国新冠肺炎疫情传染指数R0指数已经降到0.5(即平均每个病毒携带者传播0.5人)。若没有实施禁足令,新冠病毒的传染指数为3.5左右((即平均每个病毒携带者传播0.5人)。韦朗表示,根据法国高等公共卫生学院(EHESP)的最新分析报告指出,禁足令让法国新冠病亡人数减少6万人。
韦朗还说,法国一项研究在对几乎无症状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检测后发现,除一人外,其他人体内均出现抗体。
学校复课:家长“十动然拒”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4月13日晚的电视讲话中宣布,5月11日解封后中小学将逐步复课,引发不少争议。
法国总统府周四宣布,复课后,返校将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
当天,奥多克萨调查公司和电通咨询公司(Odoxa-Dentsu)为Franceinfo和《费加罗报》做的一项民调显示,64%的法国家长拒绝把孩子送回学校上课,原因很简单:55%受访者不相信防疫措施能在学校里完全得到落实。(让10岁不到的小朋友严格保持社交距离也确实是有点强人所难……)
▲ 法国政府再三强调,小学先复课主要是担心贫困家庭儿童教育资源不足,学业会掉队。不过,民调显示只有20%的家长相信这一解释。60%家长认为复课主要是出于经济原因:政府急着让在家看娃的家长回归工作。图为克莱蒙费朗一所学校课堂。(法新社资料图)
另外,虽然教育部长布朗盖郑重承诺,复课后每个班级不超过15人,72%的家长也非常赞成这一举措,但58%的受访者不相信政府能落实承诺。(老师不够啊……)
韦朗:儿童传播性“很低”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反对复课的家长则是担心孩子在学校感染新冠病毒,再把病毒带回家感染全家人。
对此,法国卫生部长韦朗周五(24日)在France Inter电台节目中给家长吃了颗“定心丸”。他表示,与早前认为儿童是新冠病毒传播者的说法不同,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10岁以下的低龄儿童病毒传播性“非常低,远低于成年人”。
复课是否要求学生戴口罩?
学校算是聚集性非常强的场所,那么复课是否要求学生戴口罩上学?
韦朗表示,要让10岁左右的的小学生全天在校园里戴口罩“很难”,更何况现在天气逐渐炎热;而且在这个问题上,目前“尚无任何科学建议”。
有趣的是,韦朗随即发出“防杠声明”:“疫情以来的几周内,专家的意见时有变化,我们也在随时更新防疫措施。”
(法新社图,设计对白)
韦朗强调,学校防疫重点主要还是依靠基本防疫措施:配备肥皂,勤洗手等。
法国大众口罩为何“慢半拍”?
“随便用T恤做个口罩只是心理安慰,但心理安慰起不到真正的保护作用。”韦朗表示,法国的大众口罩推出时间之所以比其他国家“慢半拍”,这是因为法国的口罩不一般!“病毒颗粒的过滤效率至少70%,大部分可高达90%”,完全可与医用口罩媲美。
5月4日起,民众将可在“当地政府市镇府、药店、大小超市”甚至“烟草店”购买这些可清洗、可重复利用的大众口罩。
目前,政府并未对大众口罩进行限价。韦朗表示,价格约为大概2-5欧/只,考虑到可重复利用性,折合算下来,戴一次也就“几分钱”而已。
紧急生产的呼吸机不适用新冠病人?
一直在跟进法国疫情新闻的小伙伴们一定都还记得,法国总统马克龙曾于3月底高调官宣,法国本土将在“5月中旬前制造1万台呼吸机”,供应给挤满新冠重症病人的医院。
▲ 法国液化气集团(Air Liquide)、施耐德电气设备集团(Schneider Electric)、法雷奥(Valéo)汽车零件制造集团以及标致-雪铁龙(PSA)汽车制造集团组成。(Air Liquide官网图)
然而,昨天(23日),法国广播电台(Radio France)突然发布了一条“爆炸性”新闻:据调查,这1万台呼吸机里有8500台为“轻型”呼吸机,不适用于新冠重症病患……
对此,卫生部长周五紧急澄清,这种“轻型”呼吸机虽然不是重症病房抢救病患的“首选”,但“加个过滤系统,改造一下,还是可以给新冠病患使用的,是‘未雨绸缪’”,并表示,宁愿事后自己被批评“做得太多”而不是“做得不够”。
▲ 2009年H1N1甲流爆发时,时任卫生部长Roselyne Bachelot曾储备大量口罩和疫苗,结果法国并未爆发疫情。事后Bachelot被批评“买太多,浪费钱”。随后,法国逐渐清空口罩储备,以至新冠疫情在法国爆发之际,法国国家储备仅有1.17亿只外科口罩,FFP2口罩没有储备,遭到各方猛烈抨击。韦朗显然吃一堑长一智,不愿意再重蹈覆辙。(法新社资料图)
加急生产的呼吸机“不适用”?韦朗试图平息争议,他表示,这些轻型呼吸机绝不是“白生产”,毕竟很多邻国没有呼吸机生产厂家,若这些国家需要,法国还可以“借”给它们。
搭公交保持社交距离?RATP:“做不到”
解封后复工复课,自然会涉及到出行问题,公共交通作为“聚集性封闭空间”也就成了焦点。
周五(24日),法国主管交通事务的国务秘书杰巴里(Jean-Baptiste Djebbari)在BFM电视台上表示,5月11日解封后,法国高铁(TGV)将恢复50%运力,巴黎大区公共交通将恢复70%运力,其中,全自动无人驾驶的巴黎地铁1号线和14号线将100%恢复运行。
杰巴里透露,解封后,“极有可能”强制在乘坐交通工具(包括飞机)时戴口罩。
巴黎公共交通公司(RATP)主席吉尤阿(Catherine Guillouard)当天在France Inter电台上表示,必须强制搭公交戴口罩,因为在巴黎大区公交工具上根本“不可能做到”保持社交距离。“正常情况下,70%的运力每天可运送800万人次,但若要保持社交距离,每天只能运送200万人次。”
▲ 巴黎地铁13号线禁足期间依旧人满为患,无法保持社交距离。(France2电视台截图)
与巴黎大区议会主席佩克雷斯一样,吉尤阿希望相关部门能修改规定,允许疫情期间检票员有权对不戴口罩的乘客罚款,并呼吁尽可能继续远程办公,另外,她还建议雇主应调整上下班时间,错开早晚高峰。
▲ 吉尤阿表示,柏林、首尔、香港等城市都没有要求在公交上保持社交距离,防疫重点还是戴口罩。(法新社资料图)
餐馆“五月底宣布重新开张日期”
虽然5月11日后法国将逐步解封,但餐馆等聚集性场所仍将继续关门,这可把餐馆酒店从业人员急坏了。
周五上午,马克龙和多位部长与餐饮、酒店行业代表举行视频会议。
▲ 马克龙在周五的会议上表示,“这个病毒不喜欢法式生活艺术,因为它主要由人与人接触传播” 。(法新社图)
经济财政部长勒梅尔在会议结束后宣布,将于5月底公布咖啡馆、餐馆等重新开张日期。
·国家对餐馆的扶持措施将扩大到20人以下、营业额200万欧元以内的酒店、餐馆。
·补助金将由5000欧提高至10000欧元。
勒梅尔同时提醒,解封不宜操之过急,以免因疫情反复而二次禁足。
防止“病急乱投医”
法国限制购买含尼古丁产品
法国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在350名住院治疗的新冠病患和150名轻症病患中,只有5%的病人抽烟,而法国烟民比例为25.4%。这是否能说明尼古丁保护人体不受新冠病毒入侵?医学界尚未有明确结论,但法国政府已经先出手了。
周五发布的法国政府《宪报》(Journal officiel)对含尼古丁产品的出售做出了限制:从现在起至5月11日,所有含尼古丁的戒烟产品最多只能出售一个月疗程的用量。
▲ 巴黎la Pitié Salpétrière医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和世界知名的神经生物学家、法国科学院院士尚爵(Jean-Pierre Changeux)即将对这个问题展开一项临床研究。不过法国卫生总署署长萨洛蒙在本周二的记者会上强调,非烟民千万不要盲目使用尼古丁戒烟贴,会造成呕吐、身体不适、上瘾等副作用。(《皮卡尔信使报》相关报道截图)
特朗普建议给肺部“注射消毒液”
专家:“不负责任”
特朗普在周四的白宫记者会上再放“豪言”。
据多家法媒报道,一名专家在当天的记者会上介绍说,普通的消毒剂、漂白剂可以迅速杀灭门把手等干燥金属表面上的新冠病毒。美国总统随后提出,既然消毒剂可以在一分钟内杀死病毒,科学家不妨检验一下直接向人体内注射消毒剂的可能性,“这会很有趣。”
▲ 美国总统特朗普倒不是唯一有这样想法的人,法国电视二台24日的节目中,一名7岁半小朋友也提出了类似的问题:“既然可以洗手凝胶和肥皂可以清除手上的新冠病毒,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接喝肥皂水,这样不就可以清除身体里的病毒了吗?”(不过人家小朋友只有7岁,特朗普可有70多岁了……)(france2截图)
当天的记者会上,还有专家指出,在阳光直射下,体外环境中的病毒存活时间显著缩短。特朗普听后表示:“假设我们可以用巨大的剂量来运用于人体,比如紫外线,或者一种强光。假设我们可以把光线带到人体内,不管是透过皮肤还是什么其他方式。”
奥地利学校复课在即,维也纳却上演反对口罩大游行!
最近奥地利的开放措施真是一波接一波,既商店和餐厅之后,停课超过六周的学校也准备逐步开放了,当然这次学校的开放也不会是一蹴而就,而是分批开放。奥地利的新增感染人数已经维持在百人以下多日了,专家也认为奥地利已经过了感染高峰期,只要注意防护,就不会出现二次感染!
从卫生部的数据上可以看到,感染曲线在三月底到达顶峰,随后缓步下降,奥地利人应该是感受到了隔离带来的效果,开始在反对隔离措施的边界上反复跳跃了!
就在今天下午三点,在维也纳阿尔贝蒂娜广场将举办一场集会游行活动,目的是反对口罩禁令,要求政府迅速放开限制!主办者ICI认为,根据感染曲线,目前奥地利已经十分安全,再实施严苛的控制措施是对个人自由的极大挑战!
集会预计于下午3点到6点举行,一开始维也纳政府并不同意举办集会,自从颁布出门限制以来,奥地利已经拒绝了十多个要求外出集会的申请,此次集会为维也纳官方许可的首个公开集会!主办方宣称,活动前咨询了医生克里斯蒂安·菲亚拉(Christian Fiala)和律师罗曼·希斯勒(Roman Schiessler),同时要求参与者必须佩戴口罩,且随身携带卷尺和绳子,以确保彼此之间的安全距离!
医生克里斯蒂安·菲亚拉(Christian Fiala)一直对佩戴口罩持反对态度,并且要求立即取消一切限制措施,让社会恢复正常。但是维也纳警方一直对人群聚集带来的传播风险深表疑虑。警方希望活动主办方可以确保参与者都采取了必要措施,以切断感染链。
原本大家都已经摩拳擦掌,打算在周五下午大干一场,结果中午的时候,维也纳警方突然宣布,临时取消集会!原因是原本主办方只注册了五人参与游行,但是有证据显示前来参加的人群可能多达数百人,这给维也纳警方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得已市政府最终选择取消这次活动!
维也纳警察表示:“从健康的角度来看,随着一个地方人数的增加,感染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在权衡了公众安全和集会自由之后仍然选择取消了活动。”但是宪法专家海因茨·梅耶尔(Heinz Mayer)认为,警方无权取消已经在维也纳登记过的合法活动,而且活动只有五人参加,这比超市的风险低多了!
主办方表示了对于活动被临时取消的强烈不满,将继续于在阿尔贝蒂娜广场举行示威活动,于是下午三点左右,有不少群众出现在了广场上,附近还有警察值守,同时警察一直在用喇叭呼吁民众保持距离,但是参加集会的人员用嘘声回应了警察的呼喊。
参加示威的群众大约有200人,他们几乎没有佩戴口罩,彼此之间也没有严格保持社交距离,集会人群不时高呼“我们是人民”,要求政府立即取消一切限制措施,让社会恢复正常,从视频截图中可以看到,参与的人数还不少,而且密集的挤在了一起,难怪警察要呼吁保持距离了!
随后在警方的要求下,抗议人士彼此之间开始保持一定的距离,现场还有人用各类搞笑装饰来表达不满,本次活动的参与人数已经超过了注册时的区区五人,警方担心人群的聚集会再一次打开新冠感染链条。仔细想想,在政府已经要求取消活动的前提下还是来了两百多人,不敢想象如果集会正常举行,现场会聚集多少人!
众所周知,人流量一大,病毒就可以找到新的宿主进行传播,此次在官方已经明确取消活动的前提下还是有数百人到场聚集,可以想见奥地利人过去一个半月真的是憋坏了。其实想表达自己的感想还有一个办法,学学德国,无人集会!
德国在疫情期间也举办了一场关于环保的集会活动,不过为了保护公众健康,集会现场没有人到场,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幅关于环保的标语和手绘,这样既宣传了自身理念,同时也维护了公共安全,堪称两全其美,建议这家奥地利的举办机构可以试一试!
库尔茨支持率创新高!
根据最新的民调数据显示,由于应对疫情得力,在欧盟中鹤立鸡群,库尔茨及其所属党派人民党的支持率持续走高,目前已经到达了45%,创历史新高!有1000名受访者参与了此次调查,时间为4月20号到23号,其余各党派的支持率为Green 19%,SPÖ16%,FPÖ10%,NEOS 6%。
有52%的民众表示了对库尔茨总理的支持,总体而言,有77%的人表示对政府感到满意,其中27%的人非常满意,目前只有23%的人对联盟不满意或完全不满意。而对于政府的抗疫措施,八成受访者表示支持,只有10%的民众表达了不满。
可以说,库尔茨政府的表现在本次疫情中还是可圈可点的,大部分民众也认可政府推行的措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在家里呆不住了,看着不断走低的感染曲线,也想要出来蹦一蹦了,此次游行就是一次尝试,其实库尔茨政府已经认识到了逐步放宽的必要性,但是游行者认为步骤太慢,应该一次性放开!
民意调查机构Marketagent的一项研究显示,长时间隔离会带来沮丧感,随着隔离时间的延长,很多人感到了疲劳,三分之二的调查者(64%)表示,这些措施带来了重大变化,并限制了他们自己的工作和休闲活动。他们大约可以坚持10周,即71天左右。
三分之二(66%)的受访者(73%的女性)最担心的是必须远离家人和朋友,同时个体的自由也受到了限制,隔离期间生病是大家的一大忧虑,年轻人更多表达了对于无法和朋友见面聚会的不满。
学校重新开放
周五早上十点,奥地利教育部长Heinz Faßmann 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学校重新开放的路线图。部长强调,开放比关闭更难,但是学生需要回到学校,需要学校这样一个社交场所,目前开放预计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一阶段: 所有毕业班学生在5月4号返校。
二阶段: 所有学校都应在5月18号针对6至14岁的孩子重新开放,小学,初中,特殊学校和所谓的德语支持班都可以在两周后重新开放。
三阶段: 15岁以上学生重返学校,日期可能在5月29号左右。
同时本学期不会延长到暑假,下学期可能会早点开始,暑期学校只针对有特殊需要的孩子, 这学期不会有音乐课和体育课。
所有开放的学校必须采用严格的措施,每个班的学生人数应该尽可能的少,一个班可以分为两个小组,一组12人左右,分开上课,例如A组在周一至周三,B组在周四和周五,第二周将有所变化。剩余时间可以让孩子在学校里写作业,或者也可以到体育馆里写作业,自由安排。
学校要确保孩子之间保持距离,佩戴口罩,同时地面要定时消毒,教室里也要有消毒液。不会布置家庭作业,除非有学生家长要求老师布置作业。由于幼儿园的情况特殊,指望儿童自发的保持距离不可行,因而这对于幼儿园的管理者和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幼儿园一旦发生感染必然是聚集性的,政府正在考虑额外的措施。
奥地利政府正在考虑为双职工家庭提供必要的托儿服务,同时体弱多病人士不再被允许照顾儿童,具体的政策需要等到五月中旬。
奥地利开学在即,很多孩子即将重返学校,虽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预防集体感染,但是孩子们总要接触到大人,如果大人们无意中将病毒传染给孩子,最终孩子把病毒传染给更多孩子甚至是家里的老人,无疑会再一次打开病毒的潘多拉魔盒,现在奥地利胜利在望,希望大家可以多忍耐几天,毕竟只要人还在,阿尔贝蒂娜广场永远欢迎你!
欧盟峰会通过5400亿欧元经援计划,就重建基金达成原则一致
欧洲联盟27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4月23日举行视频会议,通过了5400亿欧元的欧盟经济援助计划,为欧盟成员国克服新冠病毒大流行带来的经济困难提供帮助。该计划将从6月1日开始执行。
视频峰会从23日下午开始,持续到夜间。5400亿欧元援助方案是各国财长会议已经确定了的,峰会只是走一个审批程序,按理所需时间不会太多。但在是否引入“新冠债券”(欧盟共同债券)问题上,争议依然十分激烈。
根据欧盟财长在两周之前经过两天激烈争论达成的计划,5400亿欧元援助由3个方面组成:1、欧盟委员会提供的短时工补贴。欧盟委员会将提供250亿欧元的担保,在资本市场筹集1000亿欧元低息贷款,提供给需要的成员国,为短时工提供工资补贴;2、欧洲投资银行(EIB)低息贷款。欧盟国家提供250亿欧元的担保,欧洲投资银行则向欧盟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放最高2000亿欧元的贷款;3、欧洲稳定机制(ESM)贷款。欧洲稳定机制暂时放松贷款条件,向成员国发放最高2400亿欧元的贷款。贷款不再以紧缩开支为前提条件,可以给一个成员国最高2% GDP的贷款额度,但资金只能用于医疗系统。
南欧国家希望引入的“新冠债券”再度搁浅。据德国电视二台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会上再次对共同债务表示明确反对。默克尔说:“意图把债务共同化,此事行不通。”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南欧高债务国家长期为债务所困,因负债过高债务信用下降,一方面债务利息高企,另一方面发债也越来越难,希望引入欧元共同债券。这一设想被德国、荷兰和奥地利等低债务国家拒绝。低债国不愿被共同债券“捆绑”,一方面增加“连带”风险,在债务国无力偿还时,不得不履行担保义务;另一方面也降低本国信用,使债务利息升高。
会议最后取得妥协,就设立疫情后重建基金问题达成原则一致。重建基金将由欧盟委员会牵头设立,基金金额至少1万亿欧元。具体金额多少,资金从何而来,尚有待研究,欧盟委员会将在5月中旬之前提出方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重建基金是各方都可以接受的合适的机制,她将努力尽快拿出能让各方满意的方案。
默克尔反对引入共同债务,但却表示,德国愿意承担更大的欧盟预算份额。默克尔说:“欧盟预算将有所不同。我很能理解,在大流行病之后的头几年,预算需要完全不同的资金可能。”这被看成是德国对欧盟预算问题施放的一个让步信号。
在尚待讨论的欧盟2021年至2027年预算问题上,德国此前态度坚决,不肯让步。德国作为欧盟预算纯支付国(付多于得),要求欧盟预算保持在欧盟GDP 1%水平,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洲议会均提出了增加欧盟预算的建议。
欧盟首脑会议开始前几个小时,默克尔在发表政府声明时第一次使用了“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向欧盟国家发出明确呼吁。她说:“我们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在新冠大流行期间,欧洲必须证明这一点。”
一大波人大街上鼓掌打气,英国网友:这什么操作??
话说,昨天晚间伦敦的威斯敏斯特桥,惊现了数百人聚集的一幕,
在大桥上,人们激情吹喇叭鸣笛鼓掌,桥头到桥尾都是人群。
有家长带着孩子兴奋在桥上鼓掌,
有年长者出没,
甚至还有不少警察参与,
甚至急救车在一旁亮灯助阵…
什么英国政府推崇的1.8米社交距离,什么口罩,和什么"stay at home",这一刻都是不存在的…
在伦敦几乎空城的夜间,这一幕显得非常亮瞎眼…
这些人不顾居家令,冒着被罚款的风险,是什么情况???
事情的起因,还是值得肯定的。
五周以前,有人在英国的社交媒体上呼吁当晚8点用掌声致敬英国一线NHS的医护人员,还给活动起了名字“为我们的照顾者鼓掌(#ClapForCarers)”
这个活动起初在西班牙传开,而对于当时疫情急剧恶化坏消息不断的英国,这个让人倍感温暖的举动也当然一呼万应。
当天晚上很多群众在自家门前、窗台上久久不歇地鼓掌,有的拿出了锅碗瓢盆,有的演奏起了乐曲,路上的车辆也大多停下,有节奏地鸣笛呼应城市各个角落传来的掌声。
鲍里斯也在唐宁街10号门口加入了这场活动——
当天的他本该出现在医院接受紧急辅助治疗…
威廉王子夫妇带着王室孩儿们也兴奋参加这个非常暖心的活动。
伦敦的各个地标建筑会在当晚闪亮起“NHS蓝“。
期间还有一个13岁男孩在社交媒体上直播自己连续鼓掌12小时,最终为NHS募得了5300英镑。
这个男孩当天站在家门口从早上8点一直鼓掌到晚上8点,
“所有NHS医护人员轮班都是12小时,所以我决定要鼓掌12小时,我希望为他们募捐到400英镑。”
之后,每周四这简单却温情的一幕就会出现在英国各地,持续到现在已经是第5周。
鼓掌对象也从原来的NHS医护上升到在另外一个“一线”坚持的普通人,超市员工,紧急服务部门和还在学校照顾这些部门员工子女的教师。
而现在NHS医护感染的情况已经相当惨烈,
英媒报道已经有至少100多位医护人员感染病毒牺牲,比官方公布的多一倍。
最新一名病逝的医护人员是一位84岁的护士,她生前仍然坚持每周在医院工作三个晚上。
报道还指出许多医护人员死亡是由于缺乏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PPE)——有的医护人员被迫穿着单薄的塑料服在病房里外忙碌。
更加引起英国人的担忧和敬意。
昨天威廉凯特又全家五口一起参加鼓掌活动,
看起来状态不错的查尔斯和卡米拉也接上了地气,
出院返回乡间别墅休养的鲍里斯和怀胎7月的未婚妻据说也参加了本周的全国鼓掌活动。
前有75万名志愿者火速主动报名加入NHS,后有全国上下万众一心的鼓掌活动,还是一个比一个暖了。
然而,从上周四起,这个活动有些变味了…
尽管大部分群众还是乖乖遵守着居家防疫令,在家门前热情扇动双手,让人迷思的一幕幕发生了…
上周四的威斯敏斯特桥上出现了聚众鼓掌的群众,而在他们之中,就惊现伦敦警局的警员们。
除了警察们到场鼓掌,伦敦大都会警局局长也在其中…
虽然现场的爱心溢出了屏幕,但铺天盖地的批评声也接踵而至。
可以想见的是,这位历史伦敦大都会警局首任女性局长遭到了巨大的批评——
“不是开玩笑,但那是你们的Cressida Dick。
从古至今最糟糕的长官!”
然而上周的幺蛾子还没结束,当事人都还没反思道歉,这一周的威斯特敏桥鼓掌大会续集就又接上了…
这次的视频流出后短短几小时被观看了超一千万次,而这次英国人的愤怒加倍了。
“这到底是怎么又发生了的?!
你不能在你所爱之人的床边吊唁他们,转身又在星期四去威斯特敏桥开一个大趴体啊!”
有人质问英国政府为何不阻止,
“威斯特敏桥上愚蠢更多了,卫生大臣请你解释一下。”
“伦敦大都会警察局,伦敦市长麻烦你们解释一下为什么威斯特敏桥上的事会被允许发生?上一周的集会没有学到任何东西吗?!”
一名在威斯特敏桥附近医院工作的医生也表示只剩疑惑,
“是的,我也被他们群聚还不保持社交距离搞不懂了。”
有的民众冷嘲热讽,
“看看今晚的威斯特敏桥吧,然而他们还在禁止我们带孩子去公园荡秋千……”
“难怪每天我们都有数百例死亡,鼓掌本应该只是一项门前活动。”
不过引人注目地,这些心大如海的群众,无论男女老少,在这个“带着美好的祝福”出门的特殊时刻,仍然选择不戴口罩,或者至少找东西捂面…
而从官方层面上看,
世卫组织已经准备好发出新的指引,建议公众在商店内、公共交通工具上及其它人群较多的公共空间内佩戴口罩,作为解除封闭措施的一部分。
然而英国NHS公共医疗系统负责人则担心,一旦群众大规模使用口罩,医护人员的口罩供应会进一步受到影响。
所以他们建议政府官员不要轻易建议公众佩戴口罩,除非有“明确证据”显示佩戴口罩对公共医疗服务来说利大于弊…
又一道令人无语的选择题…
从民众的心态上来看嘛,这事就很有预警性了。
因为不仅是昨晚大桥上的群众开心度过群聚夜晚,这两天英国多地的马路、商店、沙滩都开始逐渐恢复人流…
在封城开始后,高速公路的车流首次有了上涨,比封城期间多出10%;
城市马路上,
市场,
许多连锁商店、快餐店都开始恢复营业,建筑工地开工,工厂恢复生产;
汉堡店外、披萨店外开始人肉大排长龙;
连家庭园艺diy商店开业也迎来了大量人潮…
而继封城开始前几周英国人每逢周末倍踏青遭批后,这一周又双出现了这一幕,
不过这次看起来大家更加惬意和问心无愧,
毕竟23度的气温,是他们无力抵抗的出门诱惑…
60英镑的罚金威胁也无法阻挡…
据报道海滩上也有家庭开车出行,孩子玩沙子,大人晒太阳浴,
“他们表现得更像是随便出门的一天,而不是规定的有限运动。”
大家想要恢复正常生活的心情,真是可见一斑啊…
而英国如今的疫情,在检测数仍然有限的背景下,官方公布的确诊数已经高达近14万,死亡数也超1.8万。
英国卫生大臣曾在英国疫情早期做过预测“大概有2万人会死于新冠”,
如今显而易见,在两三天之内原定死亡数的“目标”就会达到,而之后的死亡还会源源不断发生。
而英国政府也坦言暂时还没有能力像韩国那样大规模检测、追踪,而只能把检测留给最需要的人——那些重症病患、NHS医护和基础岗位从业人员。
在欧洲区,英国目前的数据看起来疫情只次于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
但是和英国的疫情困局相对比的,是英国这几天显示好转的新增入院病患数和重症病患人数,尽管日新增数和死亡数都没有呈一段时间下降趋势,
基于这“一线曙光”,卫生大臣22日在每日的疫情记者会上明确表示,英国目前正处于疫情的“高峰期”,
也就是说,英国政府认为本国疫情已经攀顶,转折点已到,随时会迎来疫情曲线下行的天大喜讯。
此前因为“群体免疫”理论备受争议的首席科学官也表示同意这一点。
而事实上,英国的真实情况可能没人清楚…
媒体揭露目前新冠病毒仍然在英国养老院里猖狂蔓延,全英养老院约1万1千所,住着43万老人,从全球的经验来看,他们无疑是疫情下最脆弱的群体。
无法知道到底有多少人感染,无法预测重开经济后疫情反弹程度是怎样,英国政府内阁就何时解封出现了分歧意见——
一派是以刚出院不久的鲍里斯为代表的“谨慎”派,鲍里斯支持接受科学顾问的看法,对解除封闭措施采取谨慎态度。
另一派就是财政大臣、贸易大臣为代表的“保经济”派,目前英国的经济正在遭遇“数百年来”最大萎缩。
或许是因为鲍里斯感染后濒危的独特经历,如今鲍里斯看起来坚定支持保健康再保经济的“正道”。
而鲍里斯已经正式表示下周一开始就会重回唐宁街10号主持英国的抗疫大战了,
虽然医生建议他休息到下个月再开工,但鲍里斯表示自己“不擅长一事不做”,
也是够拼了…
英国政府还在激烈争执,而英国人民貌似已经做出了选择…
只能希望英国政府守住那根摇摇欲坠的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