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最多应届毕业生1076万 就业压力空前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4月16日 22点28分 PT
  返回列表
80855 阅读
35 评论
城市进化论

“规模、增量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复杂严峻。”

最近几年,每到“金三银四”总有“最难就业季”的感慨出现,今年似乎更为艰难——

根据教育部此前的发布,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

事实上,过去每一年,毕业生的总量都在创新高,今年首次迈入了千万人时代。眼下,庞大的毕业生群体即将离开校园,除了考公、考编、考研、延毕等等,还有大部分将直面就业市场。

“千万大关”何来?

应届高校毕业生既包括了专科生、本科生,也包括了硕士生和博士生,这个群体从“百万”涨到“千万”,也就是最近20年的事。

大量的毕业生,来源于大量的高校入学录取人数,也就是俗称的“扩招”。

1999年,高校扩招正式启动,那时普通高校毕业生不到百万。

随后20多年,高校毕业生持续增加,每一年总量都在“创新高”。以至到了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规模突破“千万”,较10年前增长了58%,是刚刚跨入21世纪时的11倍多。

图片来源:新华社

今年迈过千万大关,相比去年猛增167万人。增量从何来,回溯他们入学的年份,可以看出“迹象”。

首先是高职院校,扩招了“百万”。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的全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这是距1999年大学扩招20年后,高等教育再次大规模扩招。

这个消息涉及当时1418所高职院校,消息背后牵涉职业院校的各项改革,本着培养“工匠”人才的初衷扩大招生规模,一度让人感慨“高职的春天来了”。

也是在2020年,疫情袭来的第一年,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首次突破“百万”。根据《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当年研究生招生110.66万人,比上年增加19万人,增长20.74%,其中大部分贡献来自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也不少,2018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文件,要求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当年博士生招生较上一年增长13.86%,扩招幅度是2003年以来最大的一年。

2到4年之后,这些莘莘学子毕业,集体推高了2022年前所未有的毕业潮。

考公考研“热潮”

毕业在即,摆在他们面前的通常有几条路,其中主流是:考公(编)、考研(博)、就业。正因为今年千万级的庞大基数,也造成了考公、考研路的“拥堵”。

根据前程无忧发布的《2022高校毕业生秋招行情》显示,超半数的本科毕业生表示有考研的打算,近三成的研究生会考虑继续读博。毕业后深造的人数呈上升趋势。

2022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457万,相比2021年,增加了80万人。有统计显示,“最热之一”的深圳大学,报考人数达到了近三万人。其他双非院校,报考人数都平均上涨了50%。这里面既有应届毕业生,往届生的占比也在明显上升。

但是,2022年招生人数在110万左右,相比去年只增加了5万人左右。这也就意味着,今年有近3/4的考生落榜。

圆圆(化名)就是落榜的考生之一。作为一名二本的应届生,她对今年的考研分数线评价是:“卷得太厉害了!400分以前都可以读清北复交了,今年连复试都进不了。”所以,当今年3月分数线一公布,圆圆和室友们都各自回家了,“重新复习,明年再考吧,学长学姐们也不是一次就考上了的”,言语间透着一股新的斗志。

除了考研,还有考公。

图片来源:新华社

去年10月,2022年度的“国考”报名开始。这次公告比往年多了一句话:市(地)级以下直属机构主要招录高校毕业生。国考向应届毕业生有所倾斜。

亦有培训机构统计,2019年-2022年度,国考仅面向应届生的岗位占比,从39%升至58%;国考仅面向应届生的人数占比,从42%升至67%。

即便如此,这条路依然拥挤。一些曾经嘴上说着“我一定不考公务员”的往届生,也在涌向这座桥,甚至开始流行一句打趣的话:宇宙的尽头是公务员。

报名结束后,国家公务员局发布公告:共212.3万人通过了资格审查,首次突破200万人。实际录用人数只有3.12万,报录比高达68:1,又出现一次“历史新高”。最夸张的一个职位,报录比接近“两万选一”。

再加上疫情影响,原本每年3月就该进行的各地“省考”出现了部分推迟,一些全身心准备考公的毕业生也因此悬而未决。

地方政策支持

图片来源:新华社

考研、考公或是延毕、“慢就业”之外,大部分应届毕业生需要直面就业市场。

在城叔找到的几个应届毕业生个案中,从本科生到博士生,“找到工作”这件事并不难,但“找到心仪的工作”却几乎没有,包括薪资、岗位、企业性质甚至行业都与预期存在落差。经历了去年底的“秋招”和正在进行中的“春招”,这几个个案,人手握几份offer,骑驴找马。

就全国而言,高校毕业生目前的整体就业形势如何?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一个“16-24岁城镇青年调查失业率”的数据:

今年2月,16-24岁城镇青年调查失业率是15.3%,与上月持平,其中,20-24岁大专及以上毕业生的失业率环比下降0.7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司长付凌晖对此解读为:“大学生就业状况得到改善。”他又补充道:“但确实要看到,与历史相比,总体来看大学生失业率还处于较高水平。”

《政府工作报告》已经连续9年关注这个群体,今年强调要“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

上周,就业形势座谈会召开,强调要加强就业形势跟踪分析,密切关注就业领域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确保完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稳就业目标任务。

在此背景下,一些地方也为应届毕业生提供了层出不穷的补贴政策。

在浙江,高校毕业生到浙江工作,“可以享受2万到40万不等的生活补贴或购房租房补贴”;若是创业,“可贷款10万到50万,如果创业失败,贷款10万以下的由政府代偿,贷款10万以上的部分,由政府代偿80%”;连到浙江实习的大学生都能领到“生活补贴”。

这系列政策,可以看作是浙江招揽人才的举措,其实也是地方稳定和扩大就业的对策。

又比如广东,近日出台了《2022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方案》,力争全省应届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7月底达70%以上、年底前达90%以上。

在鼓励企业努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方面,这份行动方案中特别提到:

“鼓励引导每家规上民营企业拿出1个以上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广东省国有企业力争全年新招用高校毕业生不少于4万人”,“全年全省事业单位面向高校毕业生提供事业单位工作岗位不少于6.8万个”,“提供公务员考试录用岗位不少于1.5万个”。

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各方都在努力。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矛盾依旧存在,叠加疫情的影响,这“千万高校毕业生”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比以往更甚。

就在4月14日,教育部举办2022年第2次全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视频培训,会上提到,要做好疫情影响下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政策方案解读。

中国应届高校毕业生破千万 就业压力空前

随着今年中国各高校毕业生找工旺季即将来临,“史上最多毕业生1076万”的话题近日被微博网友冲上了热搜。这一数字最早由教育部在去年底发布,凸显中国就业市场正面临空前的压力。

在微博上,有网友感叹:“每届都是最难的一届”,“独木桥难过”,“不卷了,出国才是出路”。甚至还有人发表极端言论,在讨论毕业找工话题时竟声称:“有时候想,什么时候中国人能死掉一半就好了。”

李女士是来自云南的一位应届本科毕业生,她告诉记者,目前在她的同学中,毕业以后想继续就业的人并不多:“工作不好找确实是一方面,因为工作岗位差不多都是限制在那么几种,要么你就进大厂,要么你就进体制内。对我的那些同学来说,除了这两个选择以外,其他选择都是非常等而下之的。”

微博上的相关讨论(微博截图)

根据中国教育部公布的数字,2022年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预计为1076万人,比上一年多出了167万人。而在新冠疫情及多个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他们面临更为严重的就业难题。

研究中国人口问题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学者易富贤认为,1076万这一数字是比较准确的,而目前中国面临的问题则是制造业的危机:“中国在1999年之后实行大学扩招,导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不断提高。这就导致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一方面中国的制造业面临着补员不足。中国目前经济最主要的就是制造业,但是制造业没有人了,因为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制造业,制造业在萎缩。”

微博上的相关讨论(微博截图)

在2022年,中国有就业需要的城镇劳动力数量达到了1600万,其中1076万为高校毕业生。《中国新闻周刊》在4月14日发表文章指出,目前在就业市场中存在着“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问题。尽管制造业是目前中国人才需求最大的行业,但却面临着高校毕业生不愿在制造业就业、行业招工难的情况。

易富贤认为,大量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还会带来生育率下降的问题:“本来大学毕业就应该结婚生育,他们连工作都没有,更加没有条件结婚生子,因此生育率会不断下降。中国出生人数在不断下降,1000多万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找不到工作,相当一部分人就根本不敢结婚,生育率就会很低。所以,中国每年的出生数额跟结婚数额都会继续地下降。”

微博上的相关讨论(微博截图)

李女士表示,目前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在观念上与十年前有很大的不同,当前的毕业生缺乏一种“毕业等于自立”的观念。她告诉记者,她身边的同学几乎没有准备结婚的,反而是有大量情侣在临近毕业时分手:“我也有朋友在恋爱,但是一旦谈婚论嫁的话,双方都表现出一种恐惧。”

在微博上,有大V认为短期内出现的1076万毕业生虽然会造成就业压力,但是“长远看,整个社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比例提升,对整个国家和民族都是好事”。而在评论区中,却有网友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询问:为何毕业生在企业中就业福利待遇差?“好职业就那么几个体制内的,教师、医生。”这条质疑,获得了数百个点赞。

j
junkerus
1 楼
上山下乡吧 广大的西藏新疆 建设祖国
H
Hegal.zhang
2 楼
最好去建设兵团 学好文武艺 未来积极参加中共大陆内战
洪达
3 楼
又来吓唬老百姓,要相信政府,相信一尊。 党和政府一定能确保每人都能灵活就业。
H
Hegal.zhang
4 楼
轻武器射击 城市战 反坦克等城市战斗技能才是中国的青年所要求的
h
heyuanzhi3
5 楼
可以去搞隔离,可以去做口罩,可以去做核酸,病毒是杀不完的,这些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a
abpro168
6 楼
都封家里,就业问题马上解决。 狗不理又双叒淫了淫喷麻麻了! 啊哈哈!😂😂😂 啊哈哈!😂😂😂
k
kevinwin123
7 楼
大学毕业只是代表你受过高等教育不代表你的能力,现代社会大学毕业是年轻人的标配。有人毕业就可以找到百万年薪工作,你如果连工作都找不到还是从自身找原因吧。
T
Tsar
8 楼
没事,网络言论审查员就可以解决500万工作岗位
t
targer
9 楼
大批的五毛狗上岗,这些狗们要狗咬狗了。
c
causal
10 楼
下一轮严打已经在路上了
饭团子
11 楼
地产,教培,金融,科技 几个行业都半死不活,哪还能吸收这么多就业人员。送餐么
a
airswingman
12 楼
中国公司接下来的招聘标准,不是35岁了,就是20岁以下。😂😂😂😂
接过雷锋的枪
13 楼
去上海送外卖
y
yuba
14 楼
韭菜好多
真话难听
15 楼
经济下行压力山大,工资待遇降到最低,疫情蔓延,大势不妙
英国流氓
16 楼
你要先入上海 现在除非空投 没有其他办法
媚眼瞟瞟
17 楼
倒退50年,这些人充其量就是小学生。
y
ykldxa
18 楼
是国家计划经济出现的问题,国家经委纪委科委必须从新组建,靠市场经济消化就是一个笑话,利用使用这些人才必须是国家和各省各市政府优先考虑的问题,不是把人往各行各业里充插,而是研究和新兴社会分工,在新兴企业投资,让这些人服务于新兴企业。什么企业盈利就往什么企业投资和投人,而靠市场经济只能是让人力形成灾难。
c
charlie19eyes
19 楼
中国维稳这个职业包括公务员网评员城管居委会事业单位等等应该占中国10%就业了吧
人心在
20 楼
没了习近平,这些人都有高薪工作。不是习近平坏,他打压房地产决定深入人性,但搞经济政治的水平确实有限,换人
随便踹两脚就走
21 楼
都是巨婴
l
lids
22 楼
新生儿都没了,二十年后就没得卷了吧?
a
abc868
23 楼
中国史上最多应届太监毕业生1076万 就业压力胸前高涨!
老吃
24 楼
这些似是而非的新闻都是些来历不明的自媒体。前两天说中国人口下降,要崩溃,今天就是人多找不到工作,还要崩溃。
雪中奔牛
25 楼
压力是没有的,毕竟大家要先清零,必须隔离,不许工作,好好造人,多生韭菜
o
onlyfor2001
26 楼
网上舔狗没几个是灯塔国人,绝大多数都是偷渡过去政治难民,非要为洋主子送投名状。一群无家可归的野狗真可悲,天天跪舔主子还是被当畜生三等难民圈养。
l
luckjim
27 楼
习近平现在看着他的“人民”头疼,哈。无能啊。
r
red_bird
28 楼
以前的二元制社会是城里人和农村人,现在的二元制社会是国企人和私企人
C
Cup3
29 楼
教育界丰收了,接下来会扩招硕士博士,接着收割,最后没本科当工人,硕士当中层,博士毕业退休算了。
s
sutter
30 楼
你很快就会看到应届毕业生年年下降。人口效应都会有几十年滞后。现在这波人是生育率还不错的时候生出来的。
W
Wuyueshanren
31 楼
韭菜🈹️不尽 春风吹又生
狐狸六四
32 楼
正在扩大耕种不是,让他们去农村体验生活,接受新时代的思想改造!
k
komin
33 楼
又在造謠,明明中國偉大的領導,共同富裕下,個個大學畢業3年後都是年薪破百萬人民幣,中國人全體相信,你不信?
k
komin
34 楼
即使三等難民,也比被關在狗籠自以為自己是優良忠狗,然後中共卻視你比豬還不如,你只配吃地溝油,加豬乳頭你就感恩謝天謝地,自以為自己地位高上,殊不知還是擠在1億牢籠裡的鐵鍊女
o
onlyfor2001
35 楼
你真能造谣瞎BB。你主子我都不放眼里,还在乎你个🐶奴才。你编造的那些我没经历过,估计又是你洋主子给你洗的脑,你很快就会看见马丁路德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