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故事为社会典型现象为蓝本进行的创作
不代表任何真实事件
——你有体会过被“监控”的感受吗?
15年的重庆商报上
出现了这样一则骇人的新闻:
6年来,
唐先生一直饱受一名女网友的“监控”
自己在手机做的一举一动
都被对方盯得死死的
手机玩游戏她知道
跟谁聊天她知道
甚至还将其隐私翻出来
发给其妻子
是的,
连唐先生的妻子账号她都知道
女网友申请好友时的留言
甚至唐先生换了手机号,
换了社交账号,仍会被找到
“去年我新开通了一个手机号,
没想到她第二天就知道了,
还在QQ上告诉了我老婆。”
这几年来
他换了三个手机
重新申请过两次QQ号
但无论使用哪一个
对方都能准确知道他的信息
……
这种密不透风的入侵
让唐先生饱受折磨
他简直要被逼疯了
完全不知道怎么
摆脱这个如影随形的魔鬼
无奈唐先生才来求助媒体
卷卷真是惊掉了下巴
这个“女网友”到底是何方神圣?
一家软件公司的人士分析:
QQ号信息被人知道
可能是号码被盗了
另外
更换QQ号时
可能因为设置密码的习惯没有改变
让对方就很容易破解
甚至再通过以前的QQ好友
找到他的号码
关于新的手机号码
一样的身份证
有可能是通过运营商后台信息知道的
而对于对手机正在进行的内容的监控
也无法找到确切的方法
“不排除对方通过
专业手段获取信息的可能。”
真是让人发毛
试想一下:
如果你的手机里所有的信息被人窃取,
部分私密内容还被发给身边的人,
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而且彼时才是15年
技术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4年过去了
2019年的今天
想获取一个人的信息变得更加容易
平时仅限打照面的同事,
可以通过钉钉知道你的电话号码;
只有微信号的普通朋友,
可以通过搜索昵称找到你
动态较多的微博账号;
各种软件里的好友推荐,
能把多年前你的高中同桌找到,
随便浏览下主页,
就能掌握这个人近期的生活状态……
想接近一个人
变得越来越容易
甚至于
一个完全陌生的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
注意过这个问题:
你每天都会走的一条路上
会经过几个摄像头?
家门口的楼梯间、
电梯里、小区大门、
路上、地铁、公交车……
不数不知道
一数你可能会吓一跳
从你出门开始
不同的摄像头拍摄的你的画面
或许可以完整得连成一条线
监控行业发展迅速
预计到2010年我国
将被超过4.5亿台摄像监控设备覆盖
相当于平均三个人
就有一台摄像监控设备
来源:中国数字时代
我们的世界更无时无刻
不出现着“眼睛”
不夸张得说
除了在自己家中
几乎在外界是很难拥有
真正的隐私空间的
我甚至幻想过这种问题,
要是坐在监控室的那个人
某一天突然注意到了我,
并且再持续看几回
那他岂不是对我的上班地点、
甚至具体到工位
习惯活动的时间,上下班时间,
都了如指掌了?
这种问题
是没办法仔细想的
艺术家徐冰曾制作过
一部电影作品《蜻蜓之眼》
与其说它是电影
更不如说它是一个艺术作品
是艺术家借助现实的素材
进行的主观的故事创作
这部81分钟时长的电影画面
是从1.1万多个小时的
公开摄像头素材里提取出来的
小区的门口、洗衣店的内景、
喧嚷的街边、行车记录仪
影片的画面都是
由电子眼的记录拼凑出来的
彼时网上有很多渠道可以下载这些素材
正如片名《蜻蜓之眼》的暗示
“蜻蜓有两万多只复眼”
艺术家徐冰以及
这部片子关注的
也是我们处处被窥视的这个状态
还有曾轰动一时的360水滴直播事件
更是把这些公共监控下
的视频放到了直播间
有不只一家直播软件
能观看到这些视频
饭馆、学校、商场、街边
进入直播间
你就能随时看监控下的实时录像
这是一家饭馆
正在吃饭的人
或许不知道自己的样子
正被人直播
这是一间教室
学生们全程被观看
有的弹幕在刷
“这个班级我看了两个月,
谁和谁熟悉,
谁和谁谈不来,
还有谈恋爱的,我都知道。”
相比于密不透风的摄像头排布
入侵一个摄像头又太容易了
财经杂志曾暗访过
明码标价的摄像头偷窥平台
“精品小台,实时直播,操作简单”
小台就是指
被攻破的智能摄像头资源
普通人只需要花费十几元
就能获得一个账号密码
入侵对应的实时监控画面
可以是别人的家里甚至是卧室
想到那句让人毛骨悚然的话:
我有一个长长的望远镜
可以伸到你的家里
现在
还能伸到你的手机里
这个现代人拥有秘密最多的地方
除了外界
你最私密的手机
也有可能被人悄悄监控
别人甚至能看到
屏幕显示的所有内容
刚刚过去的9月24号
就爆出了这样一条新闻
南京一名女子怀疑丈夫出轨
就通过一家网店
买了一个“卧底”软件
然后女子就趁机在丈夫的手机上
下载了对方发给自己的程序
从此之后
丈夫的微信记录、
语音通话、照片、
手机定位等内容
均被这个“黑科技”软件截取
甚至还可以实时录音录屏
真是让人脊背发凉
而这种软件的可怕程度可远远不止于此
这种灰色软件
一旦被装在手机上
就不容易轻易被发现
操纵起来也很方便
监控者只需在自己手机
下载对应的软件
然后再趁机在被监控者手机
上下载好对应的程序
就能通过APP实时查看被监控者
的手机内容了
完全是在对方手机上
安了个摄像头的既视感有没有
一点即看
定位也毫不在话下
最可怕的是
有的软件技术已经达到
还能监控到你摄像头拍下的内容
对!哪怕你的摄像头关着
手机黑屏的状态
左:监控手机 右:被监控手机
这无疑是在裸奔了!
真是让卷卷看得倒吸一口凉气!
简直就是无法无天啊!
安一个软件就不到
5分钟的时间啊
其实最开始这类软件
并不是为了查人出轨
而是为了帮助寻找
走失老人和小孩设计的
但无奈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
而去获取这些软件时
自己的隐私也是很有可能受到盗用的
南京这个女孩就受到了隐私信息被盗
发现被骗报的警
而除了这些外人的刻意为之
有时候
你自己不经意间发的照片
也可能会成为
别人获取你重要信息的途径
知乎上有一个清华的学生
通过王珞丹在微博上发的
两张自家窗前照片
就准确锁定了她的住址
王珞丹现已搬走
不知道大家能从这张照片上看出什么?
一张照片找到你的位置
很多时候应用在警方破案这种途径
而一旦入了这种偏门
会让人防不胜防
只要你活在网上
就不可能不被别人
知道自己的信息
这一切不禁让卷卷想到了
1871年一个叫边沁的英国人
设计的那座监狱
这是人们首次提出
圆形监狱(Panopticon)的设想
“Panopticon”一词来源于古希腊神话百眼巨人阿尔戈斯(Argus Panoptes)。取其“百眼”、“双视”之意。
这座监狱的基本构造是:
中心是一座瞭望塔
四周是一个环形建筑
环形建筑被分成许多小囚室
每个囚室都贯穿了建筑物的横切面
相当于向外、
向内各有一扇窗户
光线可以通透每一间小囚室
只要站在瞭望塔上
就能清楚得监视到
每个犯人的一举一动
在这样的圆形监狱中
中心瞭望塔只需安排极少数的监督人
甚至只有一个人就能监控所有人
而犯人却看不到监督人
现在这个世界
我们每个人或许
都可以有机会站上这个瞭望塔
蓬勃发展的技术产业为
我们造下这一级级台阶
但如何选择或许才是重中之重
而这些也只是隐私泄露的沧海一粒
那些被“监控”过的人
也只能默默消化这种痛苦
有的人感觉精神崩溃
全天24小时都有人在监控自己
有的变得过于警觉无法与人正常社交
这些精神上的“软暴力”更难让人接受
“一直没有停止时真实存在了五年了,
我还是个学生,
甚至有时候感觉自己,
全裸着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下。”
“那种折磨,心里的憋屈,
怒火根本无人诉说”
“这是把软刀子,杀人于无形”
而却因为无法确认证据
也只能算了
造成的阴影或许一辈子都没法抹去
更别说那些
活在大众眼光之下的公众人物了
他们生存在更大的炼狱
所有这些都要被再放大一万倍倍
每分每秒都被时刻剖析
根本无法想象
他们该如何喘息
昨天韩国著名女星
崔雪莉被确认自杀
我们无从得知究竟发生了什么
但在此之前
网上对她的讨论从未停息
光亮之下的灿烂笑容
掩盖住的是多少不为人知的落寞与辛酸
这世上再无人间水蜜桃
仅仅25岁 香消玉殒
这样的悲剧就切身发生了
它们从来都离你我都并不遥远
想起曾被泄露隐私照的斯嘉丽
说过的一句话:
“他们不只是关心公众人物,
对他们来说,攻击谁并没有太大差别,
这只取决于他想不想攻击你。”
因为
实在是太过容易了
技术从来都不是罪魁祸首
可怕的是 人心
漫画故事为社会典型现象为蓝本进行的创作
不代表任何真实事件
——你有体会过被“监控”的感受吗?
15年的重庆商报上
出现了这样一则骇人的新闻:
6年来,
唐先生一直饱受一名女网友的“监控”
自己在手机做的一举一动
都被对方盯得死死的
手机玩游戏她知道
跟谁聊天她知道
甚至还将其隐私翻出来
发给其妻子
是的,
连唐先生的妻子账号她都知道
女网友申请好友时的留言
甚至唐先生换了手机号,
换了社交账号,仍会被找到
“去年我新开通了一个手机号,
没想到她第二天就知道了,
还在QQ上告诉了我老婆。”
这几年来
他换了三个手机
重新申请过两次QQ号
但无论使用哪一个
对方都能准确知道他的信息
……
这种密不透风的入侵
让唐先生饱受折磨
他简直要被逼疯了
完全不知道怎么
摆脱这个如影随形的魔鬼
无奈唐先生才来求助媒体
卷卷真是惊掉了下巴
这个“女网友”到底是何方神圣?
一家软件公司的人士分析:
QQ号信息被人知道
可能是号码被盗了
另外
更换QQ号时
可能因为设置密码的习惯没有改变
让对方就很容易破解
甚至再通过以前的QQ好友
找到他的号码
关于新的手机号码
一样的身份证
有可能是通过运营商后台信息知道的
而对于对手机正在进行的内容的监控
也无法找到确切的方法
“不排除对方通过
专业手段获取信息的可能。”
真是让人发毛
试想一下:
如果你的手机里所有的信息被人窃取,
部分私密内容还被发给身边的人,
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而且彼时才是15年
技术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4年过去了
2019年的今天
想获取一个人的信息变得更加容易
平时仅限打照面的同事,
可以通过钉钉知道你的电话号码;
只有微信号的普通朋友,
可以通过搜索昵称找到你
动态较多的微博账号;
各种软件里的好友推荐,
能把多年前你的高中同桌找到,
随便浏览下主页,
就能掌握这个人近期的生活状态……
想接近一个人
变得越来越容易
甚至于
一个完全陌生的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
注意过这个问题:
你每天都会走的一条路上
会经过几个摄像头?
家门口的楼梯间、
电梯里、小区大门、
路上、地铁、公交车……
不数不知道
一数你可能会吓一跳
从你出门开始
不同的摄像头拍摄的你的画面
或许可以完整得连成一条线
监控行业发展迅速
预计到2010年我国
将被超过4.5亿台摄像监控设备覆盖
相当于平均三个人
就有一台摄像监控设备
来源:中国数字时代
我们的世界更无时无刻
不出现着“眼睛”
不夸张得说
除了在自己家中
几乎在外界是很难拥有
真正的隐私空间的
我甚至幻想过这种问题,
要是坐在监控室的那个人
某一天突然注意到了我,
并且再持续看几回
那他岂不是对我的上班地点、
甚至具体到工位
习惯活动的时间,上下班时间,
都了如指掌了?
这种问题
是没办法仔细想的
艺术家徐冰曾制作过
一部电影作品《蜻蜓之眼》
与其说它是电影
更不如说它是一个艺术作品
是艺术家借助现实的素材
进行的主观的故事创作
这部81分钟时长的电影画面
是从1.1万多个小时的
公开摄像头素材里提取出来的
小区的门口、洗衣店的内景、
喧嚷的街边、行车记录仪
影片的画面都是
由电子眼的记录拼凑出来的
彼时网上有很多渠道可以下载这些素材
正如片名《蜻蜓之眼》的暗示
“蜻蜓有两万多只复眼”
艺术家徐冰以及
这部片子关注的
也是我们处处被窥视的这个状态
还有曾轰动一时的360水滴直播事件
更是把这些公共监控下
的视频放到了直播间
有不只一家直播软件
能观看到这些视频
饭馆、学校、商场、街边
进入直播间
你就能随时看监控下的实时录像
这是一家饭馆
正在吃饭的人
或许不知道自己的样子
正被人直播
这是一间教室
学生们全程被观看
有的弹幕在刷
“这个班级我看了两个月,
谁和谁熟悉,
谁和谁谈不来,
还有谈恋爱的,我都知道。”
相比于密不透风的摄像头排布
入侵一个摄像头又太容易了
财经杂志曾暗访过
明码标价的摄像头偷窥平台
“精品小台,实时直播,操作简单”
小台就是指
被攻破的智能摄像头资源
普通人只需要花费十几元
就能获得一个账号密码
入侵对应的实时监控画面
可以是别人的家里甚至是卧室
想到那句让人毛骨悚然的话:
我有一个长长的望远镜
可以伸到你的家里
现在
还能伸到你的手机里
这个现代人拥有秘密最多的地方
除了外界
你最私密的手机
也有可能被人悄悄监控
别人甚至能看到
屏幕显示的所有内容
刚刚过去的9月24号
就爆出了这样一条新闻
南京一名女子怀疑丈夫出轨
就通过一家网店
买了一个“卧底”软件
然后女子就趁机在丈夫的手机上
下载了对方发给自己的程序
从此之后
丈夫的微信记录、
语音通话、照片、
手机定位等内容
均被这个“黑科技”软件截取
甚至还可以实时录音录屏
真是让人脊背发凉
而这种软件的可怕程度可远远不止于此
这种灰色软件
一旦被装在手机上
就不容易轻易被发现
操纵起来也很方便
监控者只需在自己手机
下载对应的软件
然后再趁机在被监控者手机
上下载好对应的程序
就能通过APP实时查看被监控者
的手机内容了
完全是在对方手机上
安了个摄像头的既视感有没有
一点即看
定位也毫不在话下
最可怕的是
有的软件技术已经达到
还能监控到你摄像头拍下的内容
对!哪怕你的摄像头关着
手机黑屏的状态
左:监控手机 右:被监控手机
这无疑是在裸奔了!
真是让卷卷看得倒吸一口凉气!
简直就是无法无天啊!
安一个软件就不到
5分钟的时间啊
其实最开始这类软件
并不是为了查人出轨
而是为了帮助寻找
走失老人和小孩设计的
但无奈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
而去获取这些软件时
自己的隐私也是很有可能受到盗用的
南京这个女孩就受到了隐私信息被盗
发现被骗报的警
而除了这些外人的刻意为之
有时候
你自己不经意间发的照片
也可能会成为
别人获取你重要信息的途径
知乎上有一个清华的学生
通过王珞丹在微博上发的
两张自家窗前照片
就准确锁定了她的住址
王珞丹现已搬走
不知道大家能从这张照片上看出什么?
一张照片找到你的位置
很多时候应用在警方破案这种途径
而一旦入了这种偏门
会让人防不胜防
只要你活在网上
就不可能不被别人
知道自己的信息
……
这一切不禁让卷卷想到了
1871年一个叫边沁的英国人
设计的那座监狱
这是人们首次提出
圆形监狱(Panopticon)的设想
“Panopticon”一词来源于古希腊神话百眼巨人阿尔戈斯(Argus Panoptes)。取其“百眼”、“双视”之意。
这座监狱的基本构造是:
中心是一座瞭望塔
四周是一个环形建筑
环形建筑被分成许多小囚室
每个囚室都贯穿了建筑物的横切面
相当于向外、
向内各有一扇窗户
光线可以通透每一间小囚室
只要站在瞭望塔上
就能清楚得监视到
每个犯人的一举一动
在这样的圆形监狱中
中心瞭望塔只需安排极少数的监督人
甚至只有一个人就能监控所有人
而犯人却看不到监督人
现在这个世界
我们每个人或许
都可以有机会站上这个瞭望塔
蓬勃发展的技术产业为
我们造下这一级级台阶
但如何选择或许才是重中之重
而这些也只是隐私泄露的沧海一粒
那些被“监控”过的人
也只能默默消化这种痛苦
有的人感觉精神崩溃
全天24小时都有人在监控自己
有的变得过于警觉无法与人正常社交
这些精神上的“软暴力”更难让人接受
“一直没有停止时真实存在了五年了,
我还是个学生,
甚至有时候感觉自己,
全裸着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下。”
“那种折磨,心里的憋屈,
怒火根本无人诉说”
“这是把软刀子,杀人于无形”
而却因为无法确认证据
也只能算了
造成的阴影或许一辈子都没法抹去
更别说那些
活在大众眼光之下的公众人物了
他们生存在更大的炼狱
所有这些都要被再放大一万倍倍
每分每秒都被时刻剖析
根本无法想象
他们该如何喘息
昨天韩国著名女星
崔雪莉被确认自杀
我们无从得知究竟发生了什么
但在此之前
网上对她的讨论从未停息
光亮之下的灿烂笑容
掩盖住的是多少不为人知的落寞与辛酸
这世上再无人间水蜜桃
仅仅25岁 香消玉殒
这样的悲剧就切身发生了
它们从来都离你我都并不遥远
想起曾被泄露隐私照的斯嘉丽
说过的一句话:
“他们不只是关心公众人物,
对他们来说,攻击谁并没有太大差别,
这只取决于他想不想攻击你。”
因为
实在是太过容易了
技术从来都不是罪魁祸首
可怕的是 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