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中美经贸高层会谈达成共识:4月2日后互加的超过100%的夸张关税取消绝大部分,互相之间只保留了10%的新加关税,另有24%的新加关税暂停实施。
距离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的145%惩罚性关税生效,已经近一个月。美国这一波贸易战攻势,以虎头蛇尾告一段落。
但在微观层面上,这场贸易战带来的混乱仍然是空前的,其后果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因为我会接触到很多对美出口以及在北美开厂的朋友,所以对此深有感触。
一方面,税率不确定性导致的订单延期、生产停摆,确实非常普遍;另一方面,美国那边的工厂对于制造业回归美国,也是有气无力。
我朋友普遍的体验是——美国工人真的是太难伺候了,想在美国开厂赚到钱,非常之难。
之前在网上疯传的一个AI合成视频,那本是在中国或者其他亚洲地区常见的景象——蓝领工人在踩着缝纫机制作成衣,或握着电焊钳组装玩具,工人们面无表情,宛如装配线的一部分。
,时长00:32
AI合成的这段“美国制造业回归be like”,仅仅是把亚洲蓝领的形象换成了美国人的皮囊,再配上苦大仇深的BGM,就狠狠扎了千万美国老铁们的心。
厌倦了办公室工作?美国蓝领阶层是好选择。来源:网络
美国当然也有蓝领阶层,但都集中在建筑业和能源业等领域。小手工制造业的离开已有50年左右,即便还有残存下来,也都是更低阶的移民族群在做。
你祖上是哪里的?
来源:壹图网
可以说,超过半数的美国人还真的没再体验过此情此景,原来一样的打工人,却是不一样的打工魂。
打工人的悲歌
一曲打工人的悲歌,在美国人嘴里就变了味。一部分人认为:“这悲歌没轮到我们唱,已是祖宗余荫,不论是拿来讽刺谁,都看得人心有戚戚焉”。
也有一部分人觉得:“后辈吃了几年的细糠,就敢瞧不起上一辈的养育之恩,当年我们美国人的爷爷奶奶,也是踩缝纫机、在工地搬砖养活的一家人”。
还有一些人感叹:“自家爷叔在工厂做工的日子,脸上依旧挂着微笑”。
40年前,在美国制衣厂工作的女工们
来源:NBC News
这也证明了,世界上不是没有过“Made in America”。1979年是美国历史上制造业最辉煌的年代,就业人数达到2千多万人,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并造就了多个传奇产业带,例如制衣之都纽约、汽车心脏底特律等等。
制造业的兴旺发达,让美国工人着实过上了好日子,蓬勃的消费需求刺激出庞大的市场。1980年,美国制造业的平均年薪已达到1.2万美元,堪比眼下中国国企的工人年薪。
早期美国人还是自己干的
图:壹图网
膨胀的市场引发了资本对于“便宜劳动力”的需求,制造商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趁着北美贸易自由协定(NAFTA)以及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政策推动,纷纷把产业往外迁移。
大量制造业流程被“拆包”,流往日本、港台,随后迁徙至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国家。
于是,美国制造业迎来了“空心时代”。也就是说,美国独占设计与销售的产业链中“劳心”的部分,而将剩下的“劳力”部分送往了海外。
而诸多为美国代工的地区,也随之进入“空壳时代”——无法提供创意、设计等方面的支援,销售终端也无力参与,无法掌握智慧产权和零售市场,只得在链条中赚取最微小的利润。
仿佛一个人手和脑呈现分离状态,究竟孰轻孰重,手和脑各有争执。没有脑,手的动作变得毫无意义。没有手,脑补再多也无法变现。
2023年,美国从事制造业的人数约1千2百万人,创下历史最低。而中国有1.2亿的制造工人,此外还有大批农民工。这让中国在劳动力方面拥有碾压级的优势。
人口大大大大国的真正资源就是人
图:图虫创意
美国也有大量劳动力,但75%都集中在服务业,大约有1.3亿人。因为人往高处走,制造业,尤其是技术含量最低的那种,如小商品和服装类,工作环境并没有服务业舒适。
活得有人干,让更缺钱更便宜的人干
制造业的拦路虎
阻碍美国制造业回归的,还有一只体型硕大的拦路虎,那就是“工会”。
美国做过“全球工厂”,孕育过庞大的工人阶级,拥有非常强有力的工会组织。
美国工会的蓬勃发展,起源于世界第二大工业灾难,那是1911年发生在纽约的“三角内衣厂”火灾。监工为防止女工偷闲,将工厂大门反锁,导致制衣女工无法逃生,或被烧死,或被迫跳楼,死亡人数高达146人。
1911年,一场改变美国人良心的大火,烧出了美国劳工界的巨变。当时的报道为154人被烧死,其后确定为146人
来源:Facebook
这一事件留给美国劳工界一个血淋淋的教训,促成许多保障劳工权益,以及工作场所安全的法律法规诞生,也催生出了强大的工会,力求铲除“血汗工厂”的经营模式。
工会主要的目标,一是提升薪资,二是改善工作环境,三是完善工作制度。凭借这些诱人目标,顺势吸引了大量劳工加入。工会力量随着美国制造业到达巅峰而进入黄金时代。工会手握“谈判”与“罢工”这两大武器,力量雄厚的工会甚至能推动立法。
一直以来,工会与利欲熏心的资本家们展开了一场持久战。从1970年至今,美国有诸多载入史册的大罢工,涉及各行各业,人数也动辄破十万。
“时薪不涨还是不开工”
美国制造业工人的薪水能以“十年翻一倍”的速度成长,工会功不可没。另外,工作环境的改善,安全措施的加强,也离不开美国工会长期努力。
美国工人罢工动辄就是烽火连天,几万人乃至几十万人,瘫痪一个行业是很常见的事情
来源:Global News
但时间一长,各类用工细则如叠床架屋,迫使资本家投入重金。这也是造成“美国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于是,外包就成了躲避工会贴身紧逼的最佳出路。
美国逐渐失去了“制造业大国”的光环
来源:加美财经
“百万青年百万肝”
“夜鹰计划”——台积电的秘密行动,听上去很酷,实际目标是以高薪组建一支“工作突击小分队”,300人以上,24小时日夜不间断研发,并且参与者必须签“两年卖身契”,让研发部门逼出大医院急诊室般的即视感。
“爆肝”-台积电的黑神话,天命打工人的真意根
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这么高压,效果是有的。除了工程师头顶亮如晶片,肝脏硬成钢铁,也成就了台积电“10纳米技术的秘密配方是新鲜肝脏”的黑神话。只要手握“百万青年百万肝”,台积电的明天就一定会更好。
美国人哪儿见过这种排场?当台积电2022年远赴亚利桑那州设厂,顷刻间就成为美国人千夫所指那个“地球上最糟糕的工作场所”。
富士康曾高调宣布美国设厂,但这一承诺已经烂尾
来源:华尔街日报
事实上,中国工人和美国工人完全就不是一码事,想要把“夜鹰计划”移植到美国,简直是天方夜谭。
在亚洲人眼中,美国工人懒散,傲慢,意见太多,缺乏奉献精神,集体巨婴……薪水拿很多,但让他们做事却很难。
而在美国人眼中,亚洲工人工作努力像作秀、虚假忙碌,人为制造紧迫感,内部竞争激烈,英文也不怎么灵光……最可恶的是,薪水居然不多要,还会自愿加班,只会把别人卷得无路可走。
台积电最新财报,亚利桑那厂的亏损让人惊掉下巴
来源:商业周刊
难怪在美国职场评论网站Glassdoor上,台积电作为制造业顶点,只获得3.2星评价,远低于英特尔、德州仪器等同行。更有给出一星的员工,放言美国多的是杰出公司,没必要在台积电受这委屈。
美国职场评论网站上,台积电分数并不高,你甚至都不想推荐给你朋友
来源:Glassdoor
台积电急了,同期投产的日本熊本工厂,不加班不成活,把“夜鹰计划”玩到飞起,以至于规模较小的熊本厂,生产进度却远超美国厂。
而且亚洲企业忌惮美国工会的强大,并不愿意把管理要职交付下去,认为工会引发“低效管理”,因此主力人员并不愿依赖美国员工。如此一来,劳资纠纷的隐患只会越来越严重。
靠奉献与服从堆砌出的亚洲先进制造业,美国如今想拿回来,只怕会水土不服。
目前已回归美国的制造业,主要都是半导体、消费电子产品、制药、电动车等,都是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拜登任期时就布局的。
而剩下的制造业,如手工艺品或者服装类,美国人深知这些传统产业虽然低成本易复制,但无论是薪资还是工作环境,都无法再提升到令美国人满意的程度。
例如制衣业,全球最污染的行业之一,对水源和土地的破坏相当严重,还会制造大量固体垃圾无处存放。因此这些行业,只能继续在相对贫穷的国家流动下去。
制衣业引发的污染是无法想象的。来源:绿色和平
因此,目前的美国社会,对特朗普利用超额关税刺激制造业回流的效果,存在很大分歧。除了短期会堆高物价以外,对工作机会增加并无明显效果。
毕竟由奢入俭难,想要让躺平了几十年的美国人进厂打螺丝,还要卷赢亚洲人,实在是太不现实了。
刚刚,中美经贸高层会谈达成共识:4月2日后互加的超过100%的夸张关税取消绝大部分,互相之间只保留了10%的新加关税,另有24%的新加关税暂停实施。
距离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的145%惩罚性关税生效,已经近一个月。美国这一波贸易战攻势,以虎头蛇尾告一段落。
但在微观层面上,这场贸易战带来的混乱仍然是空前的,其后果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因为我会接触到很多对美出口以及在北美开厂的朋友,所以对此深有感触。
一方面,税率不确定性导致的订单延期、生产停摆,确实非常普遍;另一方面,美国那边的工厂对于制造业回归美国,也是有气无力。
我朋友普遍的体验是——美国工人真的是太难伺候了,想在美国开厂赚到钱,非常之难。
之前在网上疯传的一个AI合成视频,那本是在中国或者其他亚洲地区常见的景象——蓝领工人在踩着缝纫机制作成衣,或握着电焊钳组装玩具,工人们面无表情,宛如装配线的一部分。
,时长00:32
AI合成的这段“美国制造业回归be like”,仅仅是把亚洲蓝领的形象换成了美国人的皮囊,再配上苦大仇深的BGM,就狠狠扎了千万美国老铁们的心。
厌倦了办公室工作?美国蓝领阶层是好选择。来源:网络
美国当然也有蓝领阶层,但都集中在建筑业和能源业等领域。小手工制造业的离开已有50年左右,即便还有残存下来,也都是更低阶的移民族群在做。
你祖上是哪里的?
来源:壹图网
可以说,超过半数的美国人还真的没再体验过此情此景,原来一样的打工人,却是不一样的打工魂。
打工人的悲歌
一曲打工人的悲歌,在美国人嘴里就变了味。一部分人认为:“这悲歌没轮到我们唱,已是祖宗余荫,不论是拿来讽刺谁,都看得人心有戚戚焉”。
也有一部分人觉得:“后辈吃了几年的细糠,就敢瞧不起上一辈的养育之恩,当年我们美国人的爷爷奶奶,也是踩缝纫机、在工地搬砖养活的一家人”。
还有一些人感叹:“自家爷叔在工厂做工的日子,脸上依旧挂着微笑”。
40年前,在美国制衣厂工作的女工们
来源:NBC News
这也证明了,世界上不是没有过“Made in America”。1979年是美国历史上制造业最辉煌的年代,就业人数达到2千多万人,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并造就了多个传奇产业带,例如制衣之都纽约、汽车心脏底特律等等。
制造业的兴旺发达,让美国工人着实过上了好日子,蓬勃的消费需求刺激出庞大的市场。1980年,美国制造业的平均年薪已达到1.2万美元,堪比眼下中国国企的工人年薪。
早期美国人还是自己干的
图:壹图网
膨胀的市场引发了资本对于“便宜劳动力”的需求,制造商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趁着北美贸易自由协定(NAFTA)以及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政策推动,纷纷把产业往外迁移。
大量制造业流程被“拆包”,流往日本、港台,随后迁徙至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国家。
于是,美国制造业迎来了“空心时代”。也就是说,美国独占设计与销售的产业链中“劳心”的部分,而将剩下的“劳力”部分送往了海外。
而诸多为美国代工的地区,也随之进入“空壳时代”——无法提供创意、设计等方面的支援,销售终端也无力参与,无法掌握智慧产权和零售市场,只得在链条中赚取最微小的利润。
仿佛一个人手和脑呈现分离状态,究竟孰轻孰重,手和脑各有争执。没有脑,手的动作变得毫无意义。没有手,脑补再多也无法变现。
2023年,美国从事制造业的人数约1千2百万人,创下历史最低。而中国有1.2亿的制造工人,此外还有大批农民工。这让中国在劳动力方面拥有碾压级的优势。
人口大大大大国的真正资源就是人
图:图虫创意
美国也有大量劳动力,但75%都集中在服务业,大约有1.3亿人。因为人往高处走,制造业,尤其是技术含量最低的那种,如小商品和服装类,工作环境并没有服务业舒适。
活得有人干,让更缺钱更便宜的人干
图:壹图网
制造业的拦路虎
阻碍美国制造业回归的,还有一只体型硕大的拦路虎,那就是“工会”。
美国做过“全球工厂”,孕育过庞大的工人阶级,拥有非常强有力的工会组织。
美国工会的蓬勃发展,起源于世界第二大工业灾难,那是1911年发生在纽约的“三角内衣厂”火灾。监工为防止女工偷闲,将工厂大门反锁,导致制衣女工无法逃生,或被烧死,或被迫跳楼,死亡人数高达146人。
1911年,一场改变美国人良心的大火,烧出了美国劳工界的巨变。当时的报道为154人被烧死,其后确定为146人
来源:Facebook
这一事件留给美国劳工界一个血淋淋的教训,促成许多保障劳工权益,以及工作场所安全的法律法规诞生,也催生出了强大的工会,力求铲除“血汗工厂”的经营模式。
工会主要的目标,一是提升薪资,二是改善工作环境,三是完善工作制度。凭借这些诱人目标,顺势吸引了大量劳工加入。工会力量随着美国制造业到达巅峰而进入黄金时代。工会手握“谈判”与“罢工”这两大武器,力量雄厚的工会甚至能推动立法。
一直以来,工会与利欲熏心的资本家们展开了一场持久战。从1970年至今,美国有诸多载入史册的大罢工,涉及各行各业,人数也动辄破十万。
“时薪不涨还是不开工”
图:壹图网
美国制造业工人的薪水能以“十年翻一倍”的速度成长,工会功不可没。另外,工作环境的改善,安全措施的加强,也离不开美国工会长期努力。
美国工人罢工动辄就是烽火连天,几万人乃至几十万人,瘫痪一个行业是很常见的事情
来源:Global News
但时间一长,各类用工细则如叠床架屋,迫使资本家投入重金。这也是造成“美国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于是,外包就成了躲避工会贴身紧逼的最佳出路。
美国逐渐失去了“制造业大国”的光环
来源:加美财经
“百万青年百万肝”
“夜鹰计划”——台积电的秘密行动,听上去很酷,实际目标是以高薪组建一支“工作突击小分队”,300人以上,24小时日夜不间断研发,并且参与者必须签“两年卖身契”,让研发部门逼出大医院急诊室般的即视感。
“爆肝”-台积电的黑神话,天命打工人的真意根
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这么高压,效果是有的。除了工程师头顶亮如晶片,肝脏硬成钢铁,也成就了台积电“10纳米技术的秘密配方是新鲜肝脏”的黑神话。只要手握“百万青年百万肝”,台积电的明天就一定会更好。
美国人哪儿见过这种排场?当台积电2022年远赴亚利桑那州设厂,顷刻间就成为美国人千夫所指那个“地球上最糟糕的工作场所”。
富士康曾高调宣布美国设厂,但这一承诺已经烂尾
来源:华尔街日报
事实上,中国工人和美国工人完全就不是一码事,想要把“夜鹰计划”移植到美国,简直是天方夜谭。
在亚洲人眼中,美国工人懒散,傲慢,意见太多,缺乏奉献精神,集体巨婴……薪水拿很多,但让他们做事却很难。
而在美国人眼中,亚洲工人工作努力像作秀、虚假忙碌,人为制造紧迫感,内部竞争激烈,英文也不怎么灵光……最可恶的是,薪水居然不多要,还会自愿加班,只会把别人卷得无路可走。
台积电最新财报,亚利桑那厂的亏损让人惊掉下巴
来源:商业周刊
难怪在美国职场评论网站Glassdoor上,台积电作为制造业顶点,只获得3.2星评价,远低于英特尔、德州仪器等同行。更有给出一星的员工,放言美国多的是杰出公司,没必要在台积电受这委屈。
美国职场评论网站上,台积电分数并不高,你甚至都不想推荐给你朋友
来源:Glassdoor
台积电急了,同期投产的日本熊本工厂,不加班不成活,把“夜鹰计划”玩到飞起,以至于规模较小的熊本厂,生产进度却远超美国厂。
而且亚洲企业忌惮美国工会的强大,并不愿意把管理要职交付下去,认为工会引发“低效管理”,因此主力人员并不愿依赖美国员工。如此一来,劳资纠纷的隐患只会越来越严重。
靠奉献与服从堆砌出的亚洲先进制造业,美国如今想拿回来,只怕会水土不服。
目前已回归美国的制造业,主要都是半导体、消费电子产品、制药、电动车等,都是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拜登任期时就布局的。
而剩下的制造业,如手工艺品或者服装类,美国人深知这些传统产业虽然低成本易复制,但无论是薪资还是工作环境,都无法再提升到令美国人满意的程度。
例如制衣业,全球最污染的行业之一,对水源和土地的破坏相当严重,还会制造大量固体垃圾无处存放。因此这些行业,只能继续在相对贫穷的国家流动下去。
制衣业引发的污染是无法想象的。来源:绿色和平
因此,目前的美国社会,对特朗普利用超额关税刺激制造业回流的效果,存在很大分歧。除了短期会堆高物价以外,对工作机会增加并无明显效果。
毕竟由奢入俭难,想要让躺平了几十年的美国人进厂打螺丝,还要卷赢亚洲人,实在是太不现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