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有一个巨大的烦恼,上班也太花钱了吧!
一天一个口罩就别提了,
为了安全起见,
我最近上班都改成了打车,
本不富裕,雪上加霜。
自从打车之后,
上班体验都不一样了,
每天被滴滴司机教做人
领悟到了有钱人的不容易。
第一个领悟,
最嫌弃你的人可能是滴滴司机。
第一天一上车,
我就被这样
硬核的防护罩震撼到了。
这么严格的防护,
我感受到了滴滴司机
把我隔离开的决心。
这个塑料布,
陌生中还有一点熟悉的感觉,
我好像一夜之间回到了田间地头,
成了在塑料大棚里的小白菜...
完全没见过这种操作,
咱也不知道,
咱也不敢问。
打了几天车,
发现有好多车都装上了这种膜。
逐渐习惯了隔着塑料布的
拘谨与隔阂之后,
我对网约车又有了第二个观察:
你永远不知道
你会坐上什么人的车。
和司机随便聊聊天,
简直就是一部社会观察。
有次我抱怨一句快迟到了,
半个小时的上班路,
司机硬是20分钟就到了。
我满心敬佩地问他
是不是开赛车的,
结果师傅憨厚地一笑,
人家以前是开大货车的老司机。
前两天,
我跟一位司机聊天,
发现他是开超市的,
最近没什么生意就出来接接单。
我们两个人还一起
怀念了一番路上堵车的感觉...
网上一搜,
常和司机师傅聊聊天的人,
总会发现不一样的秘密。
以前,
我们总是吐槽
滴滴司机的灵魂发问:
“你从哪儿来,
你要到哪儿去,
你搞清楚自己定位没有?”
现在我理解了,
这只是匹配人家身份的日常发言。
海纳百川的司机群体,
里面各个都是深藏不露的大佬。
网约车界手工耿
当你叫来一辆车的时候,
你碰到的可能是一位
手工改造达人。
严防死守地贴防护膜,
把网约车变成防护舱,
只是司机们天才改造能力的
百分之一。
有时候你会怀疑,
自己打的不是车,
而是一辆小卖部。
被零食环绕的幸福感,
竟然被滴滴司机满足了。
当然,如果不要钱就更好了。
有时候你会欣喜,
竟然能在网约车上享受到
价格不菲的茶楼包间待遇。
打到就是赚到。
有时候,
碰见的车内装饰
也可能会让你迷惑。
司机师傅会给你一个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答案:
这是香薰。
的确是手工耿级别的无用发明了。
最嗨金曲DJ
司机师傅最让人惊艳的,
还不是他们改造能力,
而是打碟金曲。
他们的歌单涵盖了
极为小众的
男儿心酸和伤心情歌。
听一听那些歌词,
你就会明白他们涉猎之广泛。
“我说我想静静,
你却问静静是谁。”
我:这是啥?
“老板给我来碗忘情牛肉面,
不放眼泪不放痛放忘情汤。”
我:这又是啥?
如果不是滴滴司机,
我真的不会知道
世界上还有这样的歌曲。
然而,
幸运的人总会碰到
品味一致的司机,
听到一首喜欢的歌,
在后座悄悄按着歌词搜索。
一个温馨提示,
如果车上在播放《last dance》,
就算你再开心,
也不要幻想自己能穿越时空。
还是醒一醒,
赶紧去上班重要。
张口就来段子手
还有一种司机更加令人惊艳,
那就是天生的段子手。
你这辈子,
听过滴滴司机说脱口秀吗?
听司机师傅小吴吐槽滴滴,
那我可就不困了。
吐槽乘客,
也是给我看笑了。
滴滴司机的段子手天赋
不仅仅展现在舞台,
更时时刻刻都在生活里。
不需要开口,
他们用行动演绎的段子,
给你足够的素材发朋友圈。
自来熟的职业天赋,
让他们一旦开口,
就有不同于普通人的自信。
不认路的时候,
一句”别慌“里面
带着坚定,带着暖心,
被霸道总裁宠爱也就是
这样的感觉了吧。
我的盖世英雄是滴滴司机,
等他搞清楚了东南西北
就会来接我。
真正的大佬在收租
打车最扎心的时刻,
就是发现表面上普普通通的司机,
背地里竟然是收租公。
司机师傅和你聊房价,
听起来很平易近人:
“现在的房子也太贵了吧。”
要是你毫无防备地附和,
滴滴司机才会悠悠接上后半句:
“好在,
二十年前我家已经买了几套,
不然就得和你们一样租房了。”
和你们一样了...
一样了...
有同样经历的网友们,
在网上成群结地哭诉,
互相疗伤。
有些时候,
这些大佬即使不说话,
从他们的座驾上
也能看出来身份不凡。
打车打得多了,
宝马奔驰我早就已经坐腻了,
保时捷也已经习以为常。
我对这些大佬们充满了好奇:
“有钱为什么还要出来开滴滴?”
他们的答案却总是很平凡:
“闲不住,找点事情做。”
那一瞬间我会觉得包租公
也有一些亲切,
不论家里有几套房,
都是一群在努力生活的人。
滴滴司机界的隐藏大佬
还有各种打开方式。
蛋蛋姐遇到过秋名山车神,
开的车虽然不起眼,
但是乘坐体验一百分,
车技稳得放杯水都不会洒。
还有人能把滴滴开成按摩店。
哪个乘客不会被座椅上
放按摩垫的贴心感动?
这些大佬们都是在
很认真服务每一位乘客,
勤勤恳恳,绞尽脑汁,
想给大家更好的打车体验。
司机师傅有的行为
看起来像是段子,
却也能看出来他们
连饭都顾不上吃的
辛苦和努力。
五湖四海的普通人
为了赚钱养家聚集到一起,
让我们感受到了风格各异的服务,
成就了滴滴司机们的传说。
最近这段特殊时期,
滴滴司机们的操作
也是感动中带着笑点。
有些司机上车就给乘客发口罩,
暖心又靠谱。
也有人喷消毒水喷得太认真,
坐上去的感觉让你理解
什么叫做菊花一凉...
再联想到司机在车里
贴膜的严格防疫,
可能对于司机师傅而言,
只是人家的常规操作而已。
就在我对大佬们
冉冉升起一股敬意的时候,
一条奇妙的热搜映入我的眼帘。
原来这些膜不是司机自己搞的,
而是滴滴免费给司机们贴上的。
而且现在还要把
给网约车贴膜的操作
发扬光大,推广全国了...
谁能料到,
聚集了各行各业精英的滴滴,
自己才是“不务正业”第一名,
一不留神已经转型贴膜公司。
但是我却心存疑虑:
这种简单粗暴的手段,
是不是有点蠢啊?
阿姨们头戴塑料布打麻将,
我们可以夸一句
硬核防疫,民间智慧。
可是滴滴这么大一个公司,
推行防疫措施,
难道不应该严谨一点吗?
一层塑料膜,
就能隔绝病毒的传播?
我觉得不行。
然而查一查新闻,
打脸来得有点快。
滴滴竟然在我之前
就已经请教了专业人士,
确认它可以有效防止飞沫传播,
而且还对人家对于塑料膜的
厚度、受力程度、透光程度
都进行过测试之后,
才决定推广的。
而且一旦防护膜破损,
滴滴就会负责更换。
......你们搞得这么严谨,
让我还怎么继续吐槽啊!
这个方法可行性是保证了,
但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联合专家进行严格测试,
最后拿出了一套
充满农业气息的方案:
推广农村蔬菜大棚。
这认真的样子明明就
很像路边贴膜的,
他们怎么宣传起来,
还一脸我贴膜我骄傲的样子?
真的让人很害怕他
下一秒就会打出土味广告词。
“贴膜吗?不要钱的那种”
“怕怕怕,贴贴贴,
早贴早安全!”
“一张膜,贴不了吃亏,
贴不了上当,不土不要钱...”
互联网公司的高科技光环,
已经摇摇欲坠了...
我深刻怀疑,
滴滴已经打算成立
一个“贴膜事业部”,
而且我有证据。
人家首批创业资金已经到位,
甩手就是一个亿。
就连专业的贴膜师傅
都已经培训好了,
全幅武装,手法细致,
绝对不是天桥上的贴膜师傅
随便冒充的。
网约车+农业大棚的跨界组合
还是一片蓝海,
高科技联合最时兴的复古理念,
怎么看都是前景广阔。
更赤鸡的是,
滴滴不满足于现在的市场前景,
还有扩展业务线的野心?
不但推出了网约车贴膜,
现在还有了“警车贴膜业务线”。
你贴我贴大家贴,
警察叔叔更要贴。
那滴滴下一步还想干嘛,
是不是打算去给飞机贴膜了?
没错,
滴滴已经把广告打遍全宇宙,
连UFO都安排上了。
滴滴恐怕绝对没有想到,
看起来万事俱备,
马上就要腾飞的贴膜事业,
竟然还是翻车了。
因为司机大佬们冷冷一笑:
嫌丑...
为了提升防护膜的颜值,
滴滴又来了灵感,
干脆在车上开了一个公益画廊。
把小朋友们的画
贴在司机师傅的防护膜上。
这个手绘水准没什么了不起的,
也就是甩了我几百条街吧。
可能这波操作确实吸睛,
滴滴创业未半,
贴膜技术已经引领了行业风向,
吸引来了同行的争相模仿。
在滴滴贴膜几天之后,
美团和高德等网约车公司
也按捺不住,
纷纷宣布开始进军贴膜界。
贴膜这种业务,
竟然也会竞争如此激烈?
算了,我这个吃瓜群众,
还是支持拥有“核心科技”,
“全球首发”的滴滴吧。
贴膜这件看起来不咋靠谱的事,
不仅真的有效,
还真的火了。
甚至一不小心已经
变成了文化输出——
日本也注意到了滴滴的贴膜技术。
日本导演竹内亮
介绍中国抗疫的短片里,
也介绍到了网约车贴膜的做法。
恐怕农业塑料膜自己也没想到,
它会以这种方式
漂洋过海传到国外。
看完贴膜大法这样一步步
走向全国, 走向世界,
我对它的看法也不得不
从“不靠谱”“土味”,
变成了“硬核”。
其实,
我们所谓的硬核防疫,
就是看起来低调,
实际上有效。
我们所有的防疫方法,
没有哪一样是特别厉害,
特别高科技,
别人学也学不来的。
每一个座城市、
每一家企业、
每一个人所做的,
都是就地取材,
用看起来不聪明的方式,
去尝试和探索。
看起来普普通通的措施,
有时候却会起到
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经过广泛地推广,
经验的积累,
诞生了各种各样的“土味措施”。
我想,
比起来研究出一些
惊天动地、花里胡哨的发明,
实实在在地去做事,
其实更有价值吧。
最近我有一个巨大的烦恼,上班也太花钱了吧!
一天一个口罩就别提了,
为了安全起见,
我最近上班都改成了打车,
本不富裕,雪上加霜。
自从打车之后,
上班体验都不一样了,
每天被滴滴司机教做人
领悟到了有钱人的不容易。
第一个领悟,
最嫌弃你的人可能是滴滴司机。
第一天一上车,
我就被这样
硬核的防护罩震撼到了。
这么严格的防护,
我感受到了滴滴司机
把我隔离开的决心。
这个塑料布,
陌生中还有一点熟悉的感觉,
我好像一夜之间回到了田间地头,
成了在塑料大棚里的小白菜...
完全没见过这种操作,
咱也不知道,
咱也不敢问。
打了几天车,
发现有好多车都装上了这种膜。
逐渐习惯了隔着塑料布的
拘谨与隔阂之后,
我对网约车又有了第二个观察:
你永远不知道
你会坐上什么人的车。
和司机随便聊聊天,
简直就是一部社会观察。
有次我抱怨一句快迟到了,
半个小时的上班路,
司机硬是20分钟就到了。
我满心敬佩地问他
是不是开赛车的,
结果师傅憨厚地一笑,
人家以前是开大货车的老司机。
前两天,
我跟一位司机聊天,
发现他是开超市的,
最近没什么生意就出来接接单。
我们两个人还一起
怀念了一番路上堵车的感觉...
网上一搜,
常和司机师傅聊聊天的人,
总会发现不一样的秘密。
以前,
我们总是吐槽
滴滴司机的灵魂发问:
“你从哪儿来,
你要到哪儿去,
你搞清楚自己定位没有?”
现在我理解了,
这只是匹配人家身份的日常发言。
海纳百川的司机群体,
里面各个都是深藏不露的大佬。
网约车界手工耿
当你叫来一辆车的时候,
你碰到的可能是一位
手工改造达人。
严防死守地贴防护膜,
把网约车变成防护舱,
只是司机们天才改造能力的
百分之一。
有时候你会怀疑,
自己打的不是车,
而是一辆小卖部。
被零食环绕的幸福感,
竟然被滴滴司机满足了。
当然,如果不要钱就更好了。
有时候你会欣喜,
竟然能在网约车上享受到
价格不菲的茶楼包间待遇。
打到就是赚到。
有时候,
碰见的车内装饰
也可能会让你迷惑。
司机师傅会给你一个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答案:
这是香薰。
的确是手工耿级别的无用发明了。
最嗨金曲DJ
司机师傅最让人惊艳的,
还不是他们改造能力,
而是打碟金曲。
他们的歌单涵盖了
极为小众的
男儿心酸和伤心情歌。
听一听那些歌词,
你就会明白他们涉猎之广泛。
“我说我想静静,
你却问静静是谁。”
我:这是啥?
“老板给我来碗忘情牛肉面,
不放眼泪不放痛放忘情汤。”
我:这又是啥?
如果不是滴滴司机,
我真的不会知道
世界上还有这样的歌曲。
然而,
幸运的人总会碰到
品味一致的司机,
听到一首喜欢的歌,
在后座悄悄按着歌词搜索。
一个温馨提示,
如果车上在播放《last dance》,
就算你再开心,
也不要幻想自己能穿越时空。
还是醒一醒,
赶紧去上班重要。
张口就来段子手
还有一种司机更加令人惊艳,
那就是天生的段子手。
你这辈子,
听过滴滴司机说脱口秀吗?
听司机师傅小吴吐槽滴滴,
那我可就不困了。
吐槽乘客,
也是给我看笑了。
滴滴司机的段子手天赋
不仅仅展现在舞台,
更时时刻刻都在生活里。
不需要开口,
他们用行动演绎的段子,
给你足够的素材发朋友圈。
自来熟的职业天赋,
让他们一旦开口,
就有不同于普通人的自信。
不认路的时候,
一句”别慌“里面
带着坚定,带着暖心,
被霸道总裁宠爱也就是
这样的感觉了吧。
我的盖世英雄是滴滴司机,
等他搞清楚了东南西北
就会来接我。
真正的大佬在收租
打车最扎心的时刻,
就是发现表面上普普通通的司机,
背地里竟然是收租公。
司机师傅和你聊房价,
听起来很平易近人:
“现在的房子也太贵了吧。”
要是你毫无防备地附和,
滴滴司机才会悠悠接上后半句:
“好在,
二十年前我家已经买了几套,
不然就得和你们一样租房了。”
和你们一样了...
一样了...
有同样经历的网友们,
在网上成群结地哭诉,
互相疗伤。
有些时候,
这些大佬即使不说话,
从他们的座驾上
也能看出来身份不凡。
打车打得多了,
宝马奔驰我早就已经坐腻了,
保时捷也已经习以为常。
我对这些大佬们充满了好奇:
“有钱为什么还要出来开滴滴?”
他们的答案却总是很平凡:
“闲不住,找点事情做。”
那一瞬间我会觉得包租公
也有一些亲切,
不论家里有几套房,
都是一群在努力生活的人。
滴滴司机界的隐藏大佬
还有各种打开方式。
蛋蛋姐遇到过秋名山车神,
开的车虽然不起眼,
但是乘坐体验一百分,
车技稳得放杯水都不会洒。
还有人能把滴滴开成按摩店。
哪个乘客不会被座椅上
放按摩垫的贴心感动?
这些大佬们都是在
很认真服务每一位乘客,
勤勤恳恳,绞尽脑汁,
想给大家更好的打车体验。
司机师傅有的行为
看起来像是段子,
却也能看出来他们
连饭都顾不上吃的
辛苦和努力。
五湖四海的普通人
为了赚钱养家聚集到一起,
让我们感受到了风格各异的服务,
成就了滴滴司机们的传说。
最近这段特殊时期,
滴滴司机们的操作
也是感动中带着笑点。
有些司机上车就给乘客发口罩,
暖心又靠谱。
也有人喷消毒水喷得太认真,
坐上去的感觉让你理解
什么叫做菊花一凉...
再联想到司机在车里
贴膜的严格防疫,
可能对于司机师傅而言,
只是人家的常规操作而已。
就在我对大佬们
冉冉升起一股敬意的时候,
一条奇妙的热搜映入我的眼帘。
原来这些膜不是司机自己搞的,
而是滴滴免费给司机们贴上的。
而且现在还要把
给网约车贴膜的操作
发扬光大,推广全国了...
谁能料到,
聚集了各行各业精英的滴滴,
自己才是“不务正业”第一名,
一不留神已经转型贴膜公司。
但是我却心存疑虑:
这种简单粗暴的手段,
是不是有点蠢啊?
阿姨们头戴塑料布打麻将,
我们可以夸一句
硬核防疫,民间智慧。
可是滴滴这么大一个公司,
推行防疫措施,
难道不应该严谨一点吗?
一层塑料膜,
就能隔绝病毒的传播?
我觉得不行。
然而查一查新闻,
打脸来得有点快。
滴滴竟然在我之前
就已经请教了专业人士,
确认它可以有效防止飞沫传播,
而且还对人家对于塑料膜的
厚度、受力程度、透光程度
都进行过测试之后,
才决定推广的。
而且一旦防护膜破损,
滴滴就会负责更换。
......你们搞得这么严谨,
让我还怎么继续吐槽啊!
这个方法可行性是保证了,
但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联合专家进行严格测试,
最后拿出了一套
充满农业气息的方案:
推广农村蔬菜大棚。
这认真的样子明明就
很像路边贴膜的,
他们怎么宣传起来,
还一脸我贴膜我骄傲的样子?
真的让人很害怕他
下一秒就会打出土味广告词。
“贴膜吗?不要钱的那种”
“怕怕怕,贴贴贴,
早贴早安全!”
“一张膜,贴不了吃亏,
贴不了上当,不土不要钱...”
互联网公司的高科技光环,
已经摇摇欲坠了...
我深刻怀疑,
滴滴已经打算成立
一个“贴膜事业部”,
而且我有证据。
人家首批创业资金已经到位,
甩手就是一个亿。
就连专业的贴膜师傅
都已经培训好了,
全幅武装,手法细致,
绝对不是天桥上的贴膜师傅
随便冒充的。
网约车+农业大棚的跨界组合
还是一片蓝海,
高科技联合最时兴的复古理念,
怎么看都是前景广阔。
更赤鸡的是,
滴滴不满足于现在的市场前景,
还有扩展业务线的野心?
不但推出了网约车贴膜,
现在还有了“警车贴膜业务线”。
你贴我贴大家贴,
警察叔叔更要贴。
那滴滴下一步还想干嘛,
是不是打算去给飞机贴膜了?
没错,
滴滴已经把广告打遍全宇宙,
连UFO都安排上了。
滴滴恐怕绝对没有想到,
看起来万事俱备,
马上就要腾飞的贴膜事业,
竟然还是翻车了。
因为司机大佬们冷冷一笑:
嫌丑...
为了提升防护膜的颜值,
滴滴又来了灵感,
干脆在车上开了一个公益画廊。
把小朋友们的画
贴在司机师傅的防护膜上。
这个手绘水准没什么了不起的,
也就是甩了我几百条街吧。
可能这波操作确实吸睛,
滴滴创业未半,
贴膜技术已经引领了行业风向,
吸引来了同行的争相模仿。
在滴滴贴膜几天之后,
美团和高德等网约车公司
也按捺不住,
纷纷宣布开始进军贴膜界。
贴膜这种业务,
竟然也会竞争如此激烈?
算了,我这个吃瓜群众,
还是支持拥有“核心科技”,
“全球首发”的滴滴吧。
贴膜这件看起来不咋靠谱的事,
不仅真的有效,
还真的火了。
甚至一不小心已经
变成了文化输出——
日本也注意到了滴滴的贴膜技术。
日本导演竹内亮
介绍中国抗疫的短片里,
也介绍到了网约车贴膜的做法。
恐怕农业塑料膜自己也没想到,
它会以这种方式
漂洋过海传到国外。
看完贴膜大法这样一步步
走向全国, 走向世界,
我对它的看法也不得不
从“不靠谱”“土味”,
变成了“硬核”。
其实,
我们所谓的硬核防疫,
就是看起来低调,
实际上有效。
我们所有的防疫方法,
没有哪一样是特别厉害,
特别高科技,
别人学也学不来的。
每一个座城市、
每一家企业、
每一个人所做的,
都是就地取材,
用看起来不聪明的方式,
去尝试和探索。
看起来普普通通的措施,
有时候却会起到
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经过广泛地推广,
经验的积累,
诞生了各种各样的“土味措施”。
我想,
比起来研究出一些
惊天动地、花里胡哨的发明,
实实在在地去做事,
其实更有价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