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忍受病痛 荷兰结婚50年夫妇携手“安乐死”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7月2日 8点22分 PT
  返回列表
67131 阅读
8 评论
译言网

让·法伯 (Jan Faber)和埃尔斯·范·莱宁根 (Els van Leeningen),是一对生活在荷兰的老夫老妻。从幼儿园时期就认识的他们,经历了近50年的婚姻,却也没有像婚礼誓词中说的那样“直到死亡将我们分开”,因为死亡来了,他们也没有分开。

据当地时间7月1日的消息称,让和妻子埃尔斯一起选择“安乐死”结束生命,就在今年6月初他们同时以注射的方式告别了人世间,进而也引发了很大的关注以及一些争议。

享年70岁的让和71岁的埃尔斯,于1975年结婚,婚后的生活平静且踏实。

让曾经是荷兰国家青年队曲棍球运动员,后来接受了体育教练的培训,当上了教练,而埃尔斯是一名小学教师。夫妇俩对大海有着共同的热爱,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船上生活。更为有趣的是,他们把兴趣变成了事业,购买了货船并成立了一家货物运输公司。

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小时候读寄宿学校,放假了就跟父母去航海。

虽然看上去一切都很美好,但经历了十多年的繁重工作和体力劳动,让受到了背疼的困扰,而且越来越严重了。以至于他和妻子不得不搬回陆地居住。

21年前让接受了背部手术,但这并没有减缓太多的疼痛,反而让他不得不停止工作。

当时埃尔斯仍然在学校教书,但丈夫的身体状况以及由此导致的低质量的生活,迫使他们开始思考,这样活着真的还有意义吗?于是两个人一起加入了一家“安乐死”组织。

埃尔斯是在2018年退休的,就在同一年她出现了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迹象,而她的父亲就是因为这种病离世的。

4年后埃尔斯被确诊阿尔茨海默病,而且病情难以控制,以至于连说话都变得困难了起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和埃尔斯坚定了他们“安乐死”的决心。但现实是,尽管法律允许,但大多数的荷兰医生并不愿意接受病人的这种请求,尤其是对于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医生对病人的“同意能力”有不确定性。

最终夫妇俩在安乐死专家的帮助下,获得了同意。

在临终前,他们和儿子与孙子们一起度过,玩游戏、聊天、去海滩散步等。

虽然对于夫妇俩是一种解脱,但对于他们的儿子来说,这是非常难以接受的事情。让在下决心前曾接受过采访,他说儿子不想让自己的父母死去,“他流着泪跟我们说,好日子会来的,天气会变好的。但我告诉他不会的,已经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了。”

而在父母离世后,夫妇俩的儿子表示“一切都发生得那么快”,医护人员按照他们的程序进行操作,几分钟内就完成了。

荷兰是欧洲首批将“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而这种“安乐死”指的是在医生协助下的自愿死亡。当然,并不是说想结束生命就可以结束的,需要严格的审核和反复的确认,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这必须是患者自己的意愿。

而如果一对夫妇一起“安乐死”,那就需要他们都满足条件,并由不同的医生进行评估。但到目前为止,这样的例子还是很少的。不过在今年年初荷兰就有一对夫妇“手牵手”安乐死,前首相德里斯·范阿格特(Dries van Agt)和他的妻子尤金妮·范阿格特-克雷克尔伯格(Eugenie van Agt-Krekelberg),他们在今年2月初告别人世,同为93岁。

灯塔路
1 楼
人生苦短 —- 大多数人人生的最后几年
g
greentee
2 楼
总的说来我是同意安乐死合法化的。具体细则可以讨论,但总体上应当合法化。
媚眼瞟瞟
3 楼
这世界最不缺的就是人
真话难听
4 楼
选择是对的,减少痛苦折磨,
R
Riordan
5 楼
西方需要保险和安乐死的主要原因是孤单和缺乏临终关怀 中国几千年没诞生保险行业的原因是自古以来的宗法制 老人的临终关怀是儿女 因为这种羁绊,老人不会允许儿女自杀,儿女也不会允许老人自杀 中国传统观念里,老人是子女的一部分,子女也老人的一部分,难以分割 但今年来,信儒家传统的人越来越少,保险和养老院就变得必不可少,最终中国也会需要安乐死,甚至子女也会认为这是一种解脱。 鲁迅说散沙一般的世界,真在快速到来,连家都是个人化的了,哈哈
孤独的谋杀者
6 楼
老了病痛是一种折磨,解脱了挺好
C
Chaosgao
7 楼
只有接受的人才会明白合不合适。祝福他们。
h
hamm
8 楼
共同生活50年,一起携手离开,也是一种幸福。虽然听上去有点让人伤感。我猜他们离开的时候一定是手牵着手的。。。。祝福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还能幸福地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