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经济的迅速崛起,连同它毫不掩饰地扩大地区影响力的动作,加上在“不结盟”旗子下左右逢源套取实惠,不仅引发特别在意是否吃亏的川普的关注,也刺激美国对押注印度的担忧,惟恐养虎为患。
7月15日在中国天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交部长理事会会议,印度外长苏杰生不仅到会,还同期访华,连同上个月印度国防部长辛格参加上合组织防长会议,印度内阁两个重要成员同时实现五年内的首次访华。
不过,这只是一个方面。辛格在上合组织防长会议上,于众目睽睽之下拒绝签署其他国家代表都同意的联合声明。这跟以色列同伊朗的“12日战争”开战后,印度旋即表态没参与上合组织谴责以色列侵略行为的联合声明一样,重点不在撇清关系,而在对中国、俄罗斯主导的上合组织“说不”!在早前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决意推动“去美元化”等举措时,印度也另有算计,多少使上合、金砖等组织的团结形象失色。此番在赶赴天津之前的一个多月,苏杰生在接受印度国家电视台采访时,还特别对包括中国的邻国提出警告:“与印度合作将带来益处,而不与印度合作是有代价的。”与中、俄拉开距离的样子是做足了。
这倒不是说印度在中美俄等大国竞争中选边到美国,如果真是那样,印度就不成其为印度了。比如去年10月,中印围绕争执不断的边境巡逻问题,就在俄罗斯喀山达成协议,两国领导人时隔五年也终于会面,并对稳定两国关系表达共识。至于与俄罗斯的关系更为印度看重,不会“一头倒”的意味也蛮浓。在另一边厢,川普2.0时代,美国对印度也失却耐心,并无太多客气,不仅加税、惩罚,还不停警告它远离中俄。美国总统川普对待印度的态度,大体上也如苏杰生对邻国提出的要求:与美国合作将带来益处,而不与美国合作是有代价的。
印度是很有个性的国家。当年靠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硬是在不可能的情况下从英国人手中独立。近年来则在更多人未有预期的背景下,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经济总量甚至超过以往的宗主国英国。在对外关系上,印度自独立以来,这个被誉为全球最大民主国家,就一直在“战略自主”的钢丝上谨防失足,凭借“不结盟”的大旗,在群雄争斗的世界,始终避免把自己绑在哪一个国家或联盟的战车上。即使美国奥巴马政府和川普1.0期间推进重回亚洲印太战略时,印度虽然在对中国关系方面时而发出刺耳的声音,但总体上还是小心翼翼避免进入中美俄角逐的雷区,努力在西方、俄罗斯与中国之间寻找微妙平衡。这显然是印度在大国关系处理上表现出的“一会儿一个样”的原因。
这自然让印度获益不少,也构成印度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所以,就算美国等国家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对印度主动笼络,包括企图通过“美日印澳四方对话”让印度“入伙”,印度的热情基本上也是停留于口头上。
可惜此一时彼一时。进入川普2.0时期,内外矛盾尤其是36万亿美元债务压力,已使美国政府难以有更多的战略耐心。印度经济迅速崛起,连同它毫不掩饰地扩大地区影响力的动作,加上在“不结盟”旗子下左右逢源套取实惠,比如在俄乌战争中低价采购俄罗斯石油,转手卖给欧洲国家,用卢布结算绕开美元的做法,不仅引发特别在意是否吃亏的川普的关注,也刺激美国对押注印度的担忧,惟恐养虎为患。
川普本人曾多次抨击印度的高关税政策,把印度称为“关税之王”。2025年6月,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印美战略伙伴关系论坛上,就公开指责印度加入金砖国家是“不支持美元霸权”,称“这不是在和美国交朋友和施加影响力的正确方式”,并直接要求印度不可再购买俄罗斯武器,应转向美国购买军火。
美国的印度问题权威专家、在奥巴马政府担任过南亚事务高级主管的泰利斯,在美国《外交事务》上更是以《美国对印度的糟糕投注》为题,称过去美国对印度的期望过高,现在应该重新评估与印度的关系,指出印度是一个潜在的两面派,不能当成美国的可靠盟友。对这样的两面派,美国随即启动针对印度的“对等关税”:威胁关键商品征收高达26%的惩罚性关税。这无疑是刺向印度经济命脉的利刃,尤其是对印度很难让步的农产品来说。印度现在为了保护国内几亿农民人口的生存和利益,已经对美国农产品征收高额入口关税,表明在农产品问题上让步的回旋余地很小。而面对这样的“两面派”,美国随即启动针对印度的对等关税。显然,川普政府的关税威胁,不仅印度很难接受,而且早已超越贸易与经济的范围,是经济议题的政治化。
7月14日,印度外长苏杰生在北京会见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 (新华社)
现在看来,川普政府以贸易为武器,强逼印度选边站,事实上已经不仅是印度的难题。近年来,多数国家对于同类问题心知肚明,绝不选边站也成为多数国家,尤其是中小国家的选择。幻想美国的松口或改变主意,大概率是不可能的,无论化解美国尖锐的国内矛盾,还是竭力阻挡中国的崛起。解题的方案只能来自面对选边站难题的国家,可惜世间的选择性难题,基本上难在“选哪边”或“选什么”上,而今天的难题,从选择伊始的“选不选”就让多数国家陷入两难。
印度对避免选边站一直有自己的解释。6月30日,苏杰生在纽约接受美国《新闻周刊》的采访,在回应“印美关系在多大程度上由对华立场决定”的提问时,称将印美关系简化为“反映对华立场”的观点是“严重过度简化”,且“具有误导性”。他称在激烈竞争的中美关系背景下,印度既要稳定对华关系,也要深化与美国的战略合作,即“不选边站”。因为印度必须清醒地“审视如何才能增进自身利益”,以求在多极世界中占据最佳位置。这位曾担任印度驻美、俄、中以及欧洲一些国家外交使节的外交官,多少说出不希望选边站的多数国家的心声。
怎么“才能增进自身利益”,在多极世界中占据最佳位置呢?印度面临着考验,其他国家也很难幸免。世界的大国对此很难感同身受,但它们真的应当尝试换位思考。
印度经济的迅速崛起,连同它毫不掩饰地扩大地区影响力的动作,加上在“不结盟”旗子下左右逢源套取实惠,不仅引发特别在意是否吃亏的川普的关注,也刺激美国对押注印度的担忧,惟恐养虎为患。
7月15日在中国天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交部长理事会会议,印度外长苏杰生不仅到会,还同期访华,连同上个月印度国防部长辛格参加上合组织防长会议,印度内阁两个重要成员同时实现五年内的首次访华。
不过,这只是一个方面。辛格在上合组织防长会议上,于众目睽睽之下拒绝签署其他国家代表都同意的联合声明。这跟以色列同伊朗的“12日战争”开战后,印度旋即表态没参与上合组织谴责以色列侵略行为的联合声明一样,重点不在撇清关系,而在对中国、俄罗斯主导的上合组织“说不”!在早前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决意推动“去美元化”等举措时,印度也另有算计,多少使上合、金砖等组织的团结形象失色。此番在赶赴天津之前的一个多月,苏杰生在接受印度国家电视台采访时,还特别对包括中国的邻国提出警告:“与印度合作将带来益处,而不与印度合作是有代价的。”与中、俄拉开距离的样子是做足了。
这倒不是说印度在中美俄等大国竞争中选边到美国,如果真是那样,印度就不成其为印度了。比如去年10月,中印围绕争执不断的边境巡逻问题,就在俄罗斯喀山达成协议,两国领导人时隔五年也终于会面,并对稳定两国关系表达共识。至于与俄罗斯的关系更为印度看重,不会“一头倒”的意味也蛮浓。在另一边厢,川普2.0时代,美国对印度也失却耐心,并无太多客气,不仅加税、惩罚,还不停警告它远离中俄。美国总统川普对待印度的态度,大体上也如苏杰生对邻国提出的要求:与美国合作将带来益处,而不与美国合作是有代价的。
印度是很有个性的国家。当年靠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硬是在不可能的情况下从英国人手中独立。近年来则在更多人未有预期的背景下,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经济总量甚至超过以往的宗主国英国。在对外关系上,印度自独立以来,这个被誉为全球最大民主国家,就一直在“战略自主”的钢丝上谨防失足,凭借“不结盟”的大旗,在群雄争斗的世界,始终避免把自己绑在哪一个国家或联盟的战车上。即使美国奥巴马政府和川普1.0期间推进重回亚洲印太战略时,印度虽然在对中国关系方面时而发出刺耳的声音,但总体上还是小心翼翼避免进入中美俄角逐的雷区,努力在西方、俄罗斯与中国之间寻找微妙平衡。这显然是印度在大国关系处理上表现出的“一会儿一个样”的原因。
这自然让印度获益不少,也构成印度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所以,就算美国等国家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对印度主动笼络,包括企图通过“美日印澳四方对话”让印度“入伙”,印度的热情基本上也是停留于口头上。
可惜此一时彼一时。进入川普2.0时期,内外矛盾尤其是36万亿美元债务压力,已使美国政府难以有更多的战略耐心。印度经济迅速崛起,连同它毫不掩饰地扩大地区影响力的动作,加上在“不结盟”旗子下左右逢源套取实惠,比如在俄乌战争中低价采购俄罗斯石油,转手卖给欧洲国家,用卢布结算绕开美元的做法,不仅引发特别在意是否吃亏的川普的关注,也刺激美国对押注印度的担忧,惟恐养虎为患。
川普本人曾多次抨击印度的高关税政策,把印度称为“关税之王”。2025年6月,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印美战略伙伴关系论坛上,就公开指责印度加入金砖国家是“不支持美元霸权”,称“这不是在和美国交朋友和施加影响力的正确方式”,并直接要求印度不可再购买俄罗斯武器,应转向美国购买军火。
美国的印度问题权威专家、在奥巴马政府担任过南亚事务高级主管的泰利斯,在美国《外交事务》上更是以《美国对印度的糟糕投注》为题,称过去美国对印度的期望过高,现在应该重新评估与印度的关系,指出印度是一个潜在的两面派,不能当成美国的可靠盟友。对这样的两面派,美国随即启动针对印度的“对等关税”:威胁关键商品征收高达26%的惩罚性关税。这无疑是刺向印度经济命脉的利刃,尤其是对印度很难让步的农产品来说。印度现在为了保护国内几亿农民人口的生存和利益,已经对美国农产品征收高额入口关税,表明在农产品问题上让步的回旋余地很小。而面对这样的“两面派”,美国随即启动针对印度的对等关税。显然,川普政府的关税威胁,不仅印度很难接受,而且早已超越贸易与经济的范围,是经济议题的政治化。
7月14日,印度外长苏杰生在北京会见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 (新华社)
现在看来,川普政府以贸易为武器,强逼印度选边站,事实上已经不仅是印度的难题。近年来,多数国家对于同类问题心知肚明,绝不选边站也成为多数国家,尤其是中小国家的选择。幻想美国的松口或改变主意,大概率是不可能的,无论化解美国尖锐的国内矛盾,还是竭力阻挡中国的崛起。解题的方案只能来自面对选边站难题的国家,可惜世间的选择性难题,基本上难在“选哪边”或“选什么”上,而今天的难题,从选择伊始的“选不选”就让多数国家陷入两难。
印度对避免选边站一直有自己的解释。6月30日,苏杰生在纽约接受美国《新闻周刊》的采访,在回应“印美关系在多大程度上由对华立场决定”的提问时,称将印美关系简化为“反映对华立场”的观点是“严重过度简化”,且“具有误导性”。他称在激烈竞争的中美关系背景下,印度既要稳定对华关系,也要深化与美国的战略合作,即“不选边站”。因为印度必须清醒地“审视如何才能增进自身利益”,以求在多极世界中占据最佳位置。这位曾担任印度驻美、俄、中以及欧洲一些国家外交使节的外交官,多少说出不希望选边站的多数国家的心声。
怎么“才能增进自身利益”,在多极世界中占据最佳位置呢?印度面临着考验,其他国家也很难幸免。世界的大国对此很难感同身受,但它们真的应当尝试换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