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或成中国的势力范围 - No way! After "DaTang ShengShi" there was "AnShiZhiLuan" in history, and then most the small countries in western or mid-Asian were not following DaTang anymore, they only obeyed you when you have power and if not then they don;t follow you for sure. A good show.
上周的中国-中亚峰会在时间上与广岛G7有重叠。政治学者邓聿文表示,西方媒体很多解读成中国是要借中亚峰会对抗G7,但其实谈不上中国要和G7打擂台,同时也确实不能小看西安的这次会议,中亚是“西向战略”重要的连结点。
峰会的内容与成果在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西安,首届中国-中亚峰会5月18日至19日举行。图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元首合影
(德国之声中文网)已经落幕的中国-中亚峰会和在日本广岛举行的G7会议时间存在重叠,西方媒体很多把它解读成中国是要借中亚峰会对抗G7,其实,这只是时间巧合而已,从中亚五国的分量及在世界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看,根本不能和除美国之外的其他六个西方大国相提并论,故而谈不上中国要和G7打擂台。可也确实不能小看这次会议。
中国和中亚五国在西安举行的本次峰会,实际有两块内容,一是中国和五国中的四国领导人会谈,四国领导人对华进行国事访问(土库曼斯坦总统今年初已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分别发表了联合声明或宣言,提升双边关系;二是以中国为一方,以中亚五国为另一方的领导人会谈,习近平作了一个主旨讲话,会后双方共同发表了“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中方还单独发布峰会成果清单,盘点了峰会取得的具体成果。
地缘政治意义不容小觑从习的主旨讲话来看,中国要将同中亚的关系发展成为“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这也符合其一贯外交理念。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提出的中国的最高外交目标和外交理念。从这一外交理念和目标出发,中国主张中亚成为一个“稳定、繁荣、和谐、联通”的中亚。对什么是稳定、繁荣、和谐和联通,习在讲话中作了界定,并指将从八个方面进行推进,分别是加强机制建设、拓展经贸关系、深化互联互通、大能源合作、提升发展能力、加强文明对话、维护地区和平。“西安宣言”和成果清单对此有详细列出。
具体来说,本次峰会取得的成果有三块:(1)主要合作共识和倡议,包括成立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每两年轮流在对方举行;在重点优先合作领域成立部长级会晤机制;研究成立中国-中亚机制常设秘书处的可行性;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中亚五国倡议和发展战略对接,总共54项;(2)中方倡议成立的多边合作平台,包括外长会晤机制、产业与投资部长级、农业部长、应急管理合作、交通部长、教育部长会议、能源合作、海关署长会晤、政党对话会、行政院校合作网络、实业家委员会、中亚合作论坛、地方合作论坛、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电子商务合作对话机制、健康产业联盟、通讯社论坛;(3)峰会框架内的多边合作文件,包括峰会宣言和八个谅解备忘录。
由此来看,中国举办这次峰会收获还是颇丰的,同中亚五国的合作几乎全方位。中国强化同中亚的合作和联系,目的是想通过深化双方的政治互信、经贸和安全上的合作,确保中国的周边安全,让中亚成为中国稳定的后方。这就决定了本次峰会的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是将中国-中亚合作机制化;二是将中亚打造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示范区,提升双方经贸合作的质量和水平;三是加强同中亚的人文和安全合作。
尽管中国和中亚五国的全方位合作现在还多停留在平台机制的搭建以及达成谅解备忘录上,但务虚的下一步就是务实。中国的优势在于经济尤其基础实施建设的能力强大,而经济恰恰是五国当前最迫切需要的,中国以经济和基础实施建设开道,能够快速地让那些规划中的平台和机制落地。如果五国经济今后高度依赖中国,以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其所产生的地缘政治意义不容小觑。
俄罗斯自顾不暇 对中国深入中亚开绿灯中亚处于麦金德的地缘政治学说所说的世界岛的心脏地带,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通道。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如果中国通过合作机制的建设以及强化经贸、交通、人文、反恐等的联系和合作,中国就将打通从西北,经中亚、中东,再到欧洲的陆路通道,欧亚连成一个板块,从而破解美国对中国从海上的战略围堵。这就是一些中国战略学家和国际关系学者提出的西向战略。
西向战略也包括欧洲在内,这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即经贸,粮食和能源。如果中美关系在最极端的情况下经贸完全断掉,必须确保中欧经贸的畅通。假如因台海战争爆发中国也受到欧盟的制裁,那么,强化同欧洲的经贸联系会让欧洲在作出制裁决定时对制裁的力度、范围和时间不得不权衡,这也是欧洲为什么提出要在同中国的经贸关系上“去风险化”的问题。比起同欧洲的经贸关系,粮食特别是能源在战时对中国更加重要。由于海上运输会受到美国的阻拦,中国只能依靠陆路的粮食和能源管道。假使战时能够确保中东的石油运往中国,再加上俄罗斯的石油和粮食,中国就不用太担心因遭美国和西方卡脖子而出现粮食和能源危机导致战局不利。
在西向战略中,中亚、中东是两个连结点,尤其中亚五国的地理位置很关键。中欧的商品贸易,中东的石油输往中国,都依赖这条贸易通道。另外,五国有三国和中国接壤,又是穆斯林国家,对中国的边疆安全带来很大隐患。所以中国必须从战略和安全上搞好和它们的关系。通过和五国的深度经济、政治和安全合作,将五国绑在中国的发展车轮上,让中国的势力和影响力深入中亚,中国基本能做到高枕无忧。
中国看到中亚五国的战略重要性,俄罗斯和美国亦能看到这一点。美国前不久国务卿布林肯也去了一趟中亚,同五国举行了会议。但美国的力度不足,缺乏有效的经济工具,强化同中亚的军事合作,又会触碰俄罗斯的利益。因为中亚传统上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中国深入开拓和中亚的合作,当然也会让俄罗斯有某种不爽,过去就因顾忌和受制于俄罗斯的态度,像中吉乌铁路谈了20多年进展不大。假如没有俄乌战争,中国要和五国举办领导人峰会,肯定会拉俄罗斯进来,变成中俄中亚三方高峰会,但现在形势比人强,俄罗斯自顾不暇,又需中国帮助,所以对中国深入中亚也就开绿灯。
当然,中国还是会顾忌俄罗斯的感受,此次峰会中国应该在会前已把主题和议题通报给了俄方。而对中亚五国来说,亦想趁这个时机适当拉开和俄的距离,引入美国特别是中国的力量来平衡俄罗斯。
可以说,随着中国同中亚五国的政治、安全特别是经济合作深入推进,未来中国有可能逐渐取代俄罗斯成为中亚最重要的外部力量。在这一过程中,中俄或许会产生一些矛盾,但两国会将矛盾控制在不影响两国关系的范围内。
邓聿文为政治评论员,独立学者,中国战略分析智库研究员兼中国战略分析杂志共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