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中国经济最重要的一课。
1
这几天,有人专门询问央妈,后面还会降准吗?
央妈也算是近期第一次这么直率,明示后面还有降准空间。
不过,降准解决是流动性的数量问题,并不是解决流动性的价格问题。今天中国经济面临严重的“现金流量表危机”,首先是遭遇流动性价格的压力。所以,即使降准,对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危机,缓解可能很有限。
由于这波金融战拖的时间太久,也让不少人内心“什么都不信”。
可是,我们还是要理性的看待现实。
试想一下,如果今天所有背负月供压力的人每月只要支付现在月供的一半,是不是一下子大家的现金流量表就“回正”了?!
现在不是说全社会完全没钱了,而是20年来第一次,收入降幅比较大,使得月供与收入之间“倒挂”。
不解决这个问题,哪儿还有余钱出来吃吃喝喝。
因此,就算现在流动性注入的数量翻倍,可是如果资金价格很贵,也无法解决上述“收入与月供倒挂”,自然也就不可能马上缓解问题。
大家也看到了,今年上半年的银行财报数据显示,还是大量提前还贷潮。
提前还贷潮,本意就是“收入与月供倒挂”,压力实在太大,很多人家不想承受这个倒挂的压力了,在无法通过月供利率下降的方式解决这个压力,那就只能通过减少月供总金额来缓解压力。
问题是,这种以减少总债务规模的方式来减少自己月供总金额,对于地方财政、商业银行、甚至是内需,都是严重的打击。
与之对应的是,如果是全面降息来缓解大家月供压力,那是建立在现有债务总金额不减少的基础上来实现的,自然是对全社会的内需是一个强力支撑。
所以,现在的真正经济困境就在这里:
通过降息来稳住总负债规模的前提下减少月供压力,受制于美国的金融战;放任不降息,市场会主动通过降低总负债金额的方式来减少月供压力,那么,内需又被抽耳光。
很多事情,如果说透了,就是这么一回事。
当大家都采用主动降低总负债金额的方式来减少月供压力,整个社会的信贷就会边际递减,进而导致更加严重的流动性危机。于是,什么就业问题、财税压力、企业躺平等等,全部出来了。
当初1929年的美联储,就曾经遇到这个困境,结果却是令人大跌眼镜。
2
从去年至今,我一直强调,本轮中国经济的承压是由于“现金流量表危机”,而不是90年代日本的“资产负债表衰退”。
请大家不要忘记,91年日本泡沫破裂后,日本的出口赚钱能力依旧极为牛逼,这与我们现在遭遇海外出口逆风完全不同。
当时,日本的问题是,本土有一个天量的债务窟窿,可是对外出口赚钱能力则是世界顶级的,很多都是吊打其它国家的高附加值产业。尤其当时美国还是互联网革命爆发,又给了日本出口企业大量的美刀。
所以,日本的策略是,用时间换空间。不断用海外赚来的钱,将国内的窟窿填了,这不就完美了吗?!
请问,以今天中国出口的赚钱能力,如果我们里面有一个巨大的债务窟窿,我们有能力像当时的日本这么干吗?美国会给我们这么干的外部环境吗?有另一个刚刚入世的国家叫中国携带者10多亿的人口红利,帮我们背负迷失30年的通胀压力吗?
恕我直言,“资产负债表衰退”是高级病,是顶级制造业出口强国才有可能玩的,我们目前还不配。别动不动硬扯中国也要变成日本30年的迷失了,这根本超出了我们现阶段的能力范围。
此外,我们本轮的国内流动性危机,就是从2023年4月之后开始的,也就是美国对我们的金融战全面布局完成后开始发力了,还搞出一个“环A牛市”。这个也是与80~90年代的日本情况完全不同。
事实上,我们现在更类似于1929年前后的美国!
1929年之前的几年,美国的产业能力已经很牛逼了,有人统计全球80%的汽车是美国人生产的,欧洲根本吃不下这么多产能。
当时美国的做法,就是拉行情,主要是美股,用自己的内需匹配自己的产能过剩。
可是,美联储也慌,这么搞下去,岂不是要出事?所以,在1929年之前,美联储有过管控经济过热,尤其是股市过热,就人为加息了。
等到美股暴跌的时候,美联储还是后知后觉,不仅没有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反而是观望情绪浓重。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的,流动性危机引发了很严重的信用萎缩。
但是,不能说后面美联储没有行动。可是,当时的胡佛总统也是脑残,又去搞以邻为壑的贸易战,直接将外需带崩了。就是内需还在缓口气的时候,外需又搞残了。前面又积累了如此庞大的制造业产能,两股力量下,美国当时不进入大萧条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大萧条真正的开端,根本不是1929年的股灾,那场股灾爆发的时候,起码美国还有自救的可能。可是,当全球贸易战相互打斗,各国全部保护主义启动,那就真的回天乏力了。
后来事情也证明了,罗斯福新政根本没能将美国经济拯救,1937的那场经济危机是最好的例子。实际是1938年之后的世界大战开打,外加美国卖了大量东西给罪国日本,让罪国日本打我们,美国的外需开始全面复苏,这才走出大萧条了。
面对萧条,如何管理,其实是需要极高的智慧,尤其是对经济学的深度理解、对经济史的深刻把握。
大家是不是有点感觉了?!
3
在入世后,我们很好的管理了繁荣,大约20多年,积累了庞大的经验。
然而,早在5年前,A森就说过,未来如何管理萧条,才是中国能够成为顶级列强的关键。因为,所有我们看到历史上的顶级列强,都是从萧条时期浴火重生出来的产物。
现阶段,我们的内需确实是到了不得不拉的地步,可是金融战还在扫尾,还没有彻底结束。
所以,短期,越是内需不好拉,越是要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拒绝一切以邻为壑。不得不说,这就是美国大萧条给我们最宝贵的智慧。
本质上,这也是用时间换空间!
即,当美国对我们的内需打压结束了,人民币的水龙头终究还是在央妈这里,央妈可以以我为主,重新进入拉内需阶段,这样就可以避免陷入长期严重的大萧条。
这也是考虑到目前我们没有办法像90年代的罪国日本那样,通过大规模对外出口赚大钱来解决内部经济压力问题。
供给侧更牛逼的产能必须捍卫,出口增量不足以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那就只有等可以拉内需的时候拉一波像样的行情,确保供需重新均衡,才可以稳住大局。
然而,现在放眼国内所有的经济主体,可能就只有少部分国企和中央财政的现金流是ok的。
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经济主体都已经陷入了现金流量表危机,无法自拔。这就跟我们自己的90年代各种三角债,是相似的逻辑。
要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只有一个经济部门可以帮助所有人了:
最终,只能由央妈的爱背负所有!
央妈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背走大部分陷入现金流量表危机的经济主体的债务压力,才能让内需经济重启。事实上,这就是美国楼市在次贷危机冲击下爆雷后美国政府的策略。
这是专业研究大萧条的时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搞出来的,也被实践证明是完全有效的。
那如果不这么干,会是什么后果?
宏观经济学之父,凯恩斯,曾经有一个“节约悖论”的理论。
按照他的理论,消费的疲软往往与经济衰退形成负向循环。在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如果个人和家庭普遍增加储蓄而减少消费,可能会导致总需求下降,进一步降低国民收入,从而加剧经济的衰退。
如果大家都陷入现金流量表危机,自然都会紧衣缩食,那么,凯恩斯提出的“节约悖论”就会不断在我们这里上演。客观而言,这不就是我们正在见证的东西吗?!
有人说,美联储降息之后,会有大量资金流入,我们就好了,未必需要我们的央妈降息。
其实,最近人民币汇率拉起来后,已经有外资进来了。可是,这些资金就只去我们低风险的债市拿固定收益,坚决不进入我们的股市。
资本市场的逻辑是,只要我们的央妈不行动,只要我们的央妈不愿意替绝大部分陷入流动性危机的经济主体背走一定比例的债务负担,那么,我们企业依旧走不出供需失衡的产能过剩困境,企业利润率短期也就很难起来。这种情况下,你让人家往死里买爆大A,人家未必敢。
事实上,现在市场中的主力是希望金秋自己组个局,通过流动性拔高估值,拉一波金秋小行情。这和前几年希望让海外流动性为主来拉我们这里的行情,完全不同。
管理萧条,才是真正的艺术,是智慧,更是强国之本啊。
后续第一个绝佳的央妈下场点,就是今年的12月份。
入世后中国经济最重要的一课。
1
这几天,有人专门询问央妈,后面还会降准吗?
央妈也算是近期第一次这么直率,明示后面还有降准空间。
不过,降准解决是流动性的数量问题,并不是解决流动性的价格问题。今天中国经济面临严重的“现金流量表危机”,首先是遭遇流动性价格的压力。所以,即使降准,对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危机,缓解可能很有限。
由于这波金融战拖的时间太久,也让不少人内心“什么都不信”。
可是,我们还是要理性的看待现实。
试想一下,如果今天所有背负月供压力的人每月只要支付现在月供的一半,是不是一下子大家的现金流量表就“回正”了?!
现在不是说全社会完全没钱了,而是20年来第一次,收入降幅比较大,使得月供与收入之间“倒挂”。
不解决这个问题,哪儿还有余钱出来吃吃喝喝。
因此,就算现在流动性注入的数量翻倍,可是如果资金价格很贵,也无法解决上述“收入与月供倒挂”,自然也就不可能马上缓解问题。
大家也看到了,今年上半年的银行财报数据显示,还是大量提前还贷潮。
提前还贷潮,本意就是“收入与月供倒挂”,压力实在太大,很多人家不想承受这个倒挂的压力了,在无法通过月供利率下降的方式解决这个压力,那就只能通过减少月供总金额来缓解压力。
问题是,这种以减少总债务规模的方式来减少自己月供总金额,对于地方财政、商业银行、甚至是内需,都是严重的打击。
与之对应的是,如果是全面降息来缓解大家月供压力,那是建立在现有债务总金额不减少的基础上来实现的,自然是对全社会的内需是一个强力支撑。
所以,现在的真正经济困境就在这里:
通过降息来稳住总负债规模的前提下减少月供压力,受制于美国的金融战;放任不降息,市场会主动通过降低总负债金额的方式来减少月供压力,那么,内需又被抽耳光。
很多事情,如果说透了,就是这么一回事。
当大家都采用主动降低总负债金额的方式来减少月供压力,整个社会的信贷就会边际递减,进而导致更加严重的流动性危机。于是,什么就业问题、财税压力、企业躺平等等,全部出来了。
当初1929年的美联储,就曾经遇到这个困境,结果却是令人大跌眼镜。
2
从去年至今,我一直强调,本轮中国经济的承压是由于“现金流量表危机”,而不是90年代日本的“资产负债表衰退”。
请大家不要忘记,91年日本泡沫破裂后,日本的出口赚钱能力依旧极为牛逼,这与我们现在遭遇海外出口逆风完全不同。
当时,日本的问题是,本土有一个天量的债务窟窿,可是对外出口赚钱能力则是世界顶级的,很多都是吊打其它国家的高附加值产业。尤其当时美国还是互联网革命爆发,又给了日本出口企业大量的美刀。
所以,日本的策略是,用时间换空间。不断用海外赚来的钱,将国内的窟窿填了,这不就完美了吗?!
请问,以今天中国出口的赚钱能力,如果我们里面有一个巨大的债务窟窿,我们有能力像当时的日本这么干吗?美国会给我们这么干的外部环境吗?有另一个刚刚入世的国家叫中国携带者10多亿的人口红利,帮我们背负迷失30年的通胀压力吗?
恕我直言,“资产负债表衰退”是高级病,是顶级制造业出口强国才有可能玩的,我们目前还不配。别动不动硬扯中国也要变成日本30年的迷失了,这根本超出了我们现阶段的能力范围。
此外,我们本轮的国内流动性危机,就是从2023年4月之后开始的,也就是美国对我们的金融战全面布局完成后开始发力了,还搞出一个“环A牛市”。这个也是与80~90年代的日本情况完全不同。
事实上,我们现在更类似于1929年前后的美国!
1929年之前的几年,美国的产业能力已经很牛逼了,有人统计全球80%的汽车是美国人生产的,欧洲根本吃不下这么多产能。
当时美国的做法,就是拉行情,主要是美股,用自己的内需匹配自己的产能过剩。
可是,美联储也慌,这么搞下去,岂不是要出事?所以,在1929年之前,美联储有过管控经济过热,尤其是股市过热,就人为加息了。
等到美股暴跌的时候,美联储还是后知后觉,不仅没有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反而是观望情绪浓重。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的,流动性危机引发了很严重的信用萎缩。
但是,不能说后面美联储没有行动。可是,当时的胡佛总统也是脑残,又去搞以邻为壑的贸易战,直接将外需带崩了。就是内需还在缓口气的时候,外需又搞残了。前面又积累了如此庞大的制造业产能,两股力量下,美国当时不进入大萧条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大萧条真正的开端,根本不是1929年的股灾,那场股灾爆发的时候,起码美国还有自救的可能。可是,当全球贸易战相互打斗,各国全部保护主义启动,那就真的回天乏力了。
后来事情也证明了,罗斯福新政根本没能将美国经济拯救,1937的那场经济危机是最好的例子。实际是1938年之后的世界大战开打,外加美国卖了大量东西给罪国日本,让罪国日本打我们,美国的外需开始全面复苏,这才走出大萧条了。
面对萧条,如何管理,其实是需要极高的智慧,尤其是对经济学的深度理解、对经济史的深刻把握。
大家是不是有点感觉了?!
3
在入世后,我们很好的管理了繁荣,大约20多年,积累了庞大的经验。
然而,早在5年前,A森就说过,未来如何管理萧条,才是中国能够成为顶级列强的关键。因为,所有我们看到历史上的顶级列强,都是从萧条时期浴火重生出来的产物。
现阶段,我们的内需确实是到了不得不拉的地步,可是金融战还在扫尾,还没有彻底结束。
所以,短期,越是内需不好拉,越是要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拒绝一切以邻为壑。不得不说,这就是美国大萧条给我们最宝贵的智慧。
本质上,这也是用时间换空间!
即,当美国对我们的内需打压结束了,人民币的水龙头终究还是在央妈这里,央妈可以以我为主,重新进入拉内需阶段,这样就可以避免陷入长期严重的大萧条。
这也是考虑到目前我们没有办法像90年代的罪国日本那样,通过大规模对外出口赚大钱来解决内部经济压力问题。
供给侧更牛逼的产能必须捍卫,出口增量不足以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那就只有等可以拉内需的时候拉一波像样的行情,确保供需重新均衡,才可以稳住大局。
然而,现在放眼国内所有的经济主体,可能就只有少部分国企和中央财政的现金流是ok的。
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经济主体都已经陷入了现金流量表危机,无法自拔。这就跟我们自己的90年代各种三角债,是相似的逻辑。
要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只有一个经济部门可以帮助所有人了:
最终,只能由央妈的爱背负所有!
央妈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背走大部分陷入现金流量表危机的经济主体的债务压力,才能让内需经济重启。事实上,这就是美国楼市在次贷危机冲击下爆雷后美国政府的策略。
这是专业研究大萧条的时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搞出来的,也被实践证明是完全有效的。
那如果不这么干,会是什么后果?
宏观经济学之父,凯恩斯,曾经有一个“节约悖论”的理论。
按照他的理论,消费的疲软往往与经济衰退形成负向循环。在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如果个人和家庭普遍增加储蓄而减少消费,可能会导致总需求下降,进一步降低国民收入,从而加剧经济的衰退。
如果大家都陷入现金流量表危机,自然都会紧衣缩食,那么,凯恩斯提出的“节约悖论”就会不断在我们这里上演。客观而言,这不就是我们正在见证的东西吗?!
有人说,美联储降息之后,会有大量资金流入,我们就好了,未必需要我们的央妈降息。
其实,最近人民币汇率拉起来后,已经有外资进来了。可是,这些资金就只去我们低风险的债市拿固定收益,坚决不进入我们的股市。
资本市场的逻辑是,只要我们的央妈不行动,只要我们的央妈不愿意替绝大部分陷入流动性危机的经济主体背走一定比例的债务负担,那么,我们企业依旧走不出供需失衡的产能过剩困境,企业利润率短期也就很难起来。这种情况下,你让人家往死里买爆大A,人家未必敢。
事实上,现在市场中的主力是希望金秋自己组个局,通过流动性拔高估值,拉一波金秋小行情。这和前几年希望让海外流动性为主来拉我们这里的行情,完全不同。
管理萧条,才是真正的艺术,是智慧,更是强国之本啊。
后续第一个绝佳的央妈下场点,就是今年的12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