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14日报道,在一项完全由机器人部队执行的任务中,俄军作战人员首次在没有人类步兵直接干预的情况下被俘。甚至押送俘虏的也是无人系统。
据央视新闻报道,乌克兰第3独立突击旅近日通过“电报”软件发布消息称,在哈尔科夫地区,他们首次成功地仅凭无人机和自杀式地面作战平台,迫使俄军士兵向无人装备投降。该通报称:“历史上第一次,俄军士兵在纯粹由机器人系统发起的进攻中投降。”不过,俄罗斯方面目前对上述说法暂无回应。
报道称,乌军这一战术进展还揭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法律真空。《日内瓦公约》并未规定如何对待被自主系统俘虏的战俘,这造成法律上的不确定性,并引发关于机器在武装冲突中角色的新讨论。
乌无人机战场应用:
空陆系统结合攻击俄阵地,“押送”俘虏
据乌第3独立突击旅介绍,乌军使用自杀式无人机和装载炸药的地面无人机作战车辆瞄准并攻击俄军阵地。据报道,自杀式无人机实质就是“一次性武器”,一旦锁定目标,无人机就会变成炸弹冲向目标。这种无人机已经在乌克兰、叙利亚等全球多场冲突中被使用,可以说是改变了现代战争。
乌克兰第3独立突击旅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视频截图
在摧毁数个俄军掩体后,一台地面机器设备靠近了一处几近坍塌的俄军据点。为避免爆炸,此时剩下的俄军选择投降。该旅还称,就连押送这些俄军到乌军阵地都用的是无人机。其补充称,该地区的俄军阵地此前成功抵抗了乌军人类部队的攻击,但乌军的无人机系统最终让其控制了该区域。
对此,乌克兰第93机械化步兵旅地面机器人系统连指挥官奥列克桑德尔说,乌克兰大约两年前就开始测试用机器人系统突击俄军阵地。“事实上,类似于第3独立突击旅这次的行动,我们之前也发起过几次。”奥列克桑德尔说,不过之前取得的结果没有这么好。奥列克桑德尔称,除了无人机,乌军还加强了对地面机器设备的使用,“我们不得不这么做,我们的人手实在不够。”
目前暂不清楚乌第3独立突击旅使用的是什么型号的自杀式无人机和地面机器设备。有报道提到,在乌克兰今年2月的国防技术创新展览会上,有一款由乌军第3独立突击旅工程师设计的自杀式地面机器设备,形似一辆小车。据介绍,这款设备由三大部分组成,其独特点在于用TM-62地雷代替了小车的轮子。该旅的一位代表当时接受采访时称,用TM-62反坦克地雷代替轮子可以加大设备的有效载荷。报道称,这款设备的行驶性能可能略逊于传统小车,但其较低的重心能使其在转弯或者越过障碍物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无人机“进阶”之路:
乌开发陆地无人机平台,俄创抗干扰无人机
有分析认为,俄乌前线局势之所以日益僵持,有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双方对无人机的使用。报道称,2022年战火刚起时,无人机的作战方式还很少被运用。而现在,俄乌双方都有数百架无人机盘旋在前线上空,这使得士兵被袭的可能性越来越高,继而使士兵轮换的风险变高,前线也近乎被“冻结”。
据《中国航空报》介绍,随着冲突升级,乌克兰武装力量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无人机使用主体,而民间力量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地时间2025年7月10日,乌克兰军队正在测试一款名为“Stalker”的FPV无人机 图据视觉中国
早在2024年就有报道称,乌克兰有数百个“秘密工坊”正在利用创新技术打造一支机器人军队。他们或是工程师或是初创公司员工,工作地点或在厂房或在地下室,而他们获取灵感的来源可能是国防杂志,也有可能是网络视频。初创公司老板安德烈·丹尼森科就让员工在自家厂房里,花四天时间组装成了一辆“无人车”。
此外,乌克兰还花了大力气开发陆地无人机平台。据悉,乌克兰初创公司已经开发出200多种不同类型的陆地无人机平台,开发人员正在努力改进诸如续航里程、工作时间和连接保护等关键技术,进而实现目标识别、攻击自动化等更先进功能。
而俄罗斯方面则开发出了能克服电磁干扰的光纤无人机。据悉,由于光纤无人机靠物理缆线传输数据,其能完全避开电磁干扰威胁,不易被敌军拦截信号。但其缺陷相对也比较明显,实体线缆的缠绕容易暴露目标,且光缆传输距离也相当有限。
据参考消息14日报道,在一项完全由机器人部队执行的任务中,俄军作战人员首次在没有人类步兵直接干预的情况下被俘。甚至押送俘虏的也是无人系统。
据央视新闻报道,乌克兰第3独立突击旅近日通过“电报”软件发布消息称,在哈尔科夫地区,他们首次成功地仅凭无人机和自杀式地面作战平台,迫使俄军士兵向无人装备投降。该通报称:“历史上第一次,俄军士兵在纯粹由机器人系统发起的进攻中投降。”不过,俄罗斯方面目前对上述说法暂无回应。
报道称,乌军这一战术进展还揭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法律真空。《日内瓦公约》并未规定如何对待被自主系统俘虏的战俘,这造成法律上的不确定性,并引发关于机器在武装冲突中角色的新讨论。
乌无人机战场应用:
空陆系统结合攻击俄阵地,“押送”俘虏
据乌第3独立突击旅介绍,乌军使用自杀式无人机和装载炸药的地面无人机作战车辆瞄准并攻击俄军阵地。据报道,自杀式无人机实质就是“一次性武器”,一旦锁定目标,无人机就会变成炸弹冲向目标。这种无人机已经在乌克兰、叙利亚等全球多场冲突中被使用,可以说是改变了现代战争。
乌克兰第3独立突击旅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视频截图
在摧毁数个俄军掩体后,一台地面机器设备靠近了一处几近坍塌的俄军据点。为避免爆炸,此时剩下的俄军选择投降。该旅还称,就连押送这些俄军到乌军阵地都用的是无人机。其补充称,该地区的俄军阵地此前成功抵抗了乌军人类部队的攻击,但乌军的无人机系统最终让其控制了该区域。
对此,乌克兰第93机械化步兵旅地面机器人系统连指挥官奥列克桑德尔说,乌克兰大约两年前就开始测试用机器人系统突击俄军阵地。“事实上,类似于第3独立突击旅这次的行动,我们之前也发起过几次。”奥列克桑德尔说,不过之前取得的结果没有这么好。奥列克桑德尔称,除了无人机,乌军还加强了对地面机器设备的使用,“我们不得不这么做,我们的人手实在不够。”
目前暂不清楚乌第3独立突击旅使用的是什么型号的自杀式无人机和地面机器设备。有报道提到,在乌克兰今年2月的国防技术创新展览会上,有一款由乌军第3独立突击旅工程师设计的自杀式地面机器设备,形似一辆小车。据介绍,这款设备由三大部分组成,其独特点在于用TM-62地雷代替了小车的轮子。该旅的一位代表当时接受采访时称,用TM-62反坦克地雷代替轮子可以加大设备的有效载荷。报道称,这款设备的行驶性能可能略逊于传统小车,但其较低的重心能使其在转弯或者越过障碍物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无人机“进阶”之路:
乌开发陆地无人机平台,俄创抗干扰无人机
有分析认为,俄乌前线局势之所以日益僵持,有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双方对无人机的使用。报道称,2022年战火刚起时,无人机的作战方式还很少被运用。而现在,俄乌双方都有数百架无人机盘旋在前线上空,这使得士兵被袭的可能性越来越高,继而使士兵轮换的风险变高,前线也近乎被“冻结”。
据《中国航空报》介绍,随着冲突升级,乌克兰武装力量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无人机使用主体,而民间力量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地时间2025年7月10日,乌克兰军队正在测试一款名为“Stalker”的FPV无人机 图据视觉中国
早在2024年就有报道称,乌克兰有数百个“秘密工坊”正在利用创新技术打造一支机器人军队。他们或是工程师或是初创公司员工,工作地点或在厂房或在地下室,而他们获取灵感的来源可能是国防杂志,也有可能是网络视频。初创公司老板安德烈·丹尼森科就让员工在自家厂房里,花四天时间组装成了一辆“无人车”。
此外,乌克兰还花了大力气开发陆地无人机平台。据悉,乌克兰初创公司已经开发出200多种不同类型的陆地无人机平台,开发人员正在努力改进诸如续航里程、工作时间和连接保护等关键技术,进而实现目标识别、攻击自动化等更先进功能。
而俄罗斯方面则开发出了能克服电磁干扰的光纤无人机。据悉,由于光纤无人机靠物理缆线传输数据,其能完全避开电磁干扰威胁,不易被敌军拦截信号。但其缺陷相对也比较明显,实体线缆的缠绕容易暴露目标,且光缆传输距离也相当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