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Narendra Modi)访问美国,美国给了能给的所有礼遇,签了一大堆所指明确的双边协议。请注意,我用的是“美国”而不是拜登(Joe Biden)政府,因为加强与印度的合作,给予印度发展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与人文交流等全方位支持,在美国已是跨党派共识。而藉助美国支持,在中美战略对抗的地缘裂缝裡争取成为一个更有活力的经济体和更强大的国家,在印度国内也有着广泛共识。 不幸的是,无论美国加强与印度合作,还是印度强化与美国的关係,都或明或暗地指向了同一个“战略敌人”,没错,就是战略敌人,中国。 不管中国想不想成为美印的“战略敌人”,能不能避免成为美印的“战略敌人”,在这两国绝大部份政治精英与普通大众的视域裡,就是这样定位中国和谈论中国,并且谋划两国在战略层面的各种合作的。只要我们秉持实事求是精神,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基本现实。 因为印度在国家实力上和中国存在相当大差距,加上两国在交手过程中中方曾取得碾压性胜利,不少人对印度有心理优势,觉得这个国家怎么发展都不会有前途,更不会对中国在安全与发展上构成致命威胁。 还有一些人则从印度的大国地位、独立意识和不结盟国家定位推演,得出印度不会成为日韩澳那样的美国的“狗腿子”角色,不会和美国结成真正的双边军事联盟,因而没必要对美印合作太过警惕。 图为2023年6月22日,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在白宫为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举办欢迎仪式。 (Reuters) 这些看法可谓乐观,也迎合和满足了大部份网友的心理需求。奈何这些看法既错看了印度,也错看了美印关係建构的用心与前景,更低估了美印两国内部普遍而炽热的反中情绪可能在三边地缘博弈中产生的衝击。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当年美国在冷战时为遏制苏联,决定和同样有遏制苏联需要和发展需要的中国建立外交关係的时候,在当时苏联国内也充斥着类似情绪。
因为过去一两百年中国积贫积弱,在和沙俄交手过程中一败再败,后又在革命、战争与经济建设过程中严重依赖苏联,苏联国内精英民众对中国的认知,甚至比今天我们不少人对印度的认知更为不堪。 当时苏联国内的不少精英也认为,中国因为其大国地位和对独立地位的珍视、与苏联曾经积极温暖的交往历史以及与美国截然不同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战争记忆,两国根本不可能结成对苏联有威胁的军事联盟,苏联也没必要为此投入太多关注。这样的分析在当时苏联国内连篇累牍。
在纸面逻辑上,苏联人的分析是对的,但在中美关係的发展事实与由此释放的巨大能效上,苏联人完全错了!
图为苏联时任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Nikita Khrushchev)1957年访华时,在北京会见毛泽东。(美国国会图书馆) 中美不是军事同盟却胜似军事同盟,双边合作不仅在地缘上斩断了苏联对外扩张的路径,终结了苏联霸权,而且为中国改革开放与发展经济、科技建构了最有利的国际环境。苏联解体后,中美关係不仅没有崩溃,反而继续发展成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中国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所以,任何以轻视印度为前提,得出的美印合作为对中国安全与发展无关紧要的分析,不管在逻辑上多么合理,听起来多么悦耳,实质上都是放屁!我建议这些人在兴奋之馀,好好参阅一下当年中美合作的历史,好好研究一下当时苏联国内精英与民众在彼时看来颇为合理事后却被验证为无知的盲目乐观情绪。 在国际博弈中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在战略上蔑视对手,任何时候都是对的。 但是在实践、在心理层面,在真正作为一个负面因素应对时,必须高度重视! 今天的中、美、印关係满足了冷战时代中、美、苏关係的一切结构性要素。 唯一不同的是,中国不是冷战时的苏联,不可能走上当年苏联的道路。 图为美国前总统尼克逊(Richard Nixon)1972年2月21日访问中国期间,与毛泽东握手。(美国联邦政府) 那么,当我们因应美印合作,在回顾冷战时那段历史的时候,我们应该从苏联身上吸取哪些教训呢? 第一,苏联败在对外扩张与四面树敌上。我们不能走上扩张主义道路,也不会走上扩张主义道路,我们中华民族不是一个带有扩张基因的民族,我们奉行和为贵,这和苏联斯拉夫人的好斗基因与扩张嗜好不同,我们希望与世界共享发展红利,不谋求对外扩张领土,不好斗,不四处树敌。 第二,苏联败在苏共自身的官僚主义与腐败行为上。执政党一定要加强自身建设,反腐败、反特权要永远在路上,对各种各样的腐败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斗争一刻都不能放鬆。执政党必须要加强和群众的联繫,密切和群众的关係。 第三,苏联败在经济民生与对人民的合法权利漠视上。中国一定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提高人民收入和经济生活水平,让大家都能公平地共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充满自由活力的社会空间,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公民权利都能在治理实践中落地并得到有效保护。 第四,苏联败在对自身工业与军事实力自视强大、目空一切上。中国要小心应对一切内外风险,在自信的同时,还要看到问题与不足,不要相信马屁精们的吹捧,不能像苏联人一样傲慢自大,自以为是!
莫迪(Narendra Modi)访问美国,美国给了能给的所有礼遇,签了一大堆所指明确的双边协议。请注意,我用的是“美国”而不是拜登(Joe Biden)政府,因为加强与印度的合作,给予印度发展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与人文交流等全方位支持,在美国已是跨党派共识。而藉助美国支持,在中美战略对抗的地缘裂缝裡争取成为一个更有活力的经济体和更强大的国家,在印度国内也有着广泛共识。
不幸的是,无论美国加强与印度合作,还是印度强化与美国的关係,都或明或暗地指向了同一个“战略敌人”,没错,就是战略敌人,中国。
不管中国想不想成为美印的“战略敌人”,能不能避免成为美印的“战略敌人”,在这两国绝大部份政治精英与普通大众的视域裡,就是这样定位中国和谈论中国,并且谋划两国在战略层面的各种合作的。只要我们秉持实事求是精神,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基本现实。
因为印度在国家实力上和中国存在相当大差距,加上两国在交手过程中中方曾取得碾压性胜利,不少人对印度有心理优势,觉得这个国家怎么发展都不会有前途,更不会对中国在安全与发展上构成致命威胁。
还有一些人则从印度的大国地位、独立意识和不结盟国家定位推演,得出印度不会成为日韩澳那样的美国的“狗腿子”角色,不会和美国结成真正的双边军事联盟,因而没必要对美印合作太过警惕。
图为2023年6月22日,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在白宫为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举办欢迎仪式。 (Reuters)
这些看法可谓乐观,也迎合和满足了大部份网友的心理需求。奈何这些看法既错看了印度,也错看了美印关係建构的用心与前景,更低估了美印两国内部普遍而炽热的反中情绪可能在三边地缘博弈中产生的衝击。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当年美国在冷战时为遏制苏联,决定和同样有遏制苏联需要和发展需要的中国建立外交关係的时候,在当时苏联国内也充斥着类似情绪。
因为过去一两百年中国积贫积弱,在和沙俄交手过程中一败再败,后又在革命、战争与经济建设过程中严重依赖苏联,苏联国内精英民众对中国的认知,甚至比今天我们不少人对印度的认知更为不堪。
当时苏联国内的不少精英也认为,中国因为其大国地位和对独立地位的珍视、与苏联曾经积极温暖的交往历史以及与美国截然不同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战争记忆,两国根本不可能结成对苏联有威胁的军事联盟,苏联也没必要为此投入太多关注。这样的分析在当时苏联国内连篇累牍。
在纸面逻辑上,苏联人的分析是对的,但在中美关係的发展事实与由此释放的巨大能效上,苏联人完全错了!
图为苏联时任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Nikita Khrushchev)1957年访华时,在北京会见毛泽东。(美国国会图书馆)
中美不是军事同盟却胜似军事同盟,双边合作不仅在地缘上斩断了苏联对外扩张的路径,终结了苏联霸权,而且为中国改革开放与发展经济、科技建构了最有利的国际环境。苏联解体后,中美关係不仅没有崩溃,反而继续发展成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中国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所以,任何以轻视印度为前提,得出的美印合作为对中国安全与发展无关紧要的分析,不管在逻辑上多么合理,听起来多么悦耳,实质上都是放屁!我建议这些人在兴奋之馀,好好参阅一下当年中美合作的历史,好好研究一下当时苏联国内精英与民众在彼时看来颇为合理事后却被验证为无知的盲目乐观情绪。
在国际博弈中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在战略上蔑视对手,任何时候都是对的。
但是在实践、在心理层面,在真正作为一个负面因素应对时,必须高度重视!
今天的中、美、印关係满足了冷战时代中、美、苏关係的一切结构性要素。
唯一不同的是,中国不是冷战时的苏联,不可能走上当年苏联的道路。
图为美国前总统尼克逊(Richard Nixon)1972年2月21日访问中国期间,与毛泽东握手。(美国联邦政府)
那么,当我们因应美印合作,在回顾冷战时那段历史的时候,我们应该从苏联身上吸取哪些教训呢?
第一,苏联败在对外扩张与四面树敌上。我们不能走上扩张主义道路,也不会走上扩张主义道路,我们中华民族不是一个带有扩张基因的民族,我们奉行和为贵,这和苏联斯拉夫人的好斗基因与扩张嗜好不同,我们希望与世界共享发展红利,不谋求对外扩张领土,不好斗,不四处树敌。
第二,苏联败在苏共自身的官僚主义与腐败行为上。执政党一定要加强自身建设,反腐败、反特权要永远在路上,对各种各样的腐败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斗争一刻都不能放鬆。执政党必须要加强和群众的联繫,密切和群众的关係。
第三,苏联败在经济民生与对人民的合法权利漠视上。中国一定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提高人民收入和经济生活水平,让大家都能公平地共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充满自由活力的社会空间,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公民权利都能在治理实践中落地并得到有效保护。
第四,苏联败在对自身工业与军事实力自视强大、目空一切上。中国要小心应对一切内外风险,在自信的同时,还要看到问题与不足,不要相信马屁精们的吹捧,不能像苏联人一样傲慢自大,自以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