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太阳花学运行政院驱离溅血事件,台联前立委周倪安等人认为警方执法过当,提告向台北市政府、台北市政府警察局请求国家赔偿,而台北地方法院于当地时间2019年10月30日认定部分员警执法逾越比例原则,造成人民受伤,判市警局应赔偿周倪安等14人共111万元新台幣,仍可上诉
根据台媒分析,由于这是台湾法院第一起针对警方处理陈抗案件,没有拍到警察攻击民众影像却仍判决要负国家赔偿责任的案件,因此该判决结果普遍引发基层不平,甚至可能引发未来警方在面对街头抗争时,采取「消极不执法」的时代来临。
反服贸学生团体在2014年4月7日晚间发表声明,占领立法院行动不仅达成两岸协议监督法制化等4项诉求,民主宪政或国际地缘政治效果超出预计。(中央社)
台前行政院长郝柏村(左)于2014年5月10日出席新同盟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他直言太阳花学运占领行政院是暴动、政变,破坏台湾民主声誉,他相当痛心。(中央社)
台湾行政院长江宜桦(中)在2014年3月28日举行记者会说明政府对反服贸抗争的立场,强调政府会倾听并回应社会有关服贸的声音。(中央社)
太阳花学运占领立法院案,台湾高等法院2018年3月13日二审仍判立委黄国昌(左4)、学运领袖陈为廷(前右4)等22人无罪。宣判后黄国昌等人在台湾高等法院门口举办记者会,高喊口号。(中央社)
法官判决指出,民众在禁制区内抗议,属非法集会,警方驱离非法“和平”集会,应避免使用强制力,避免发生寒蝉效应,依法可命令解散、强制驱离,也可携带警械到场执行职务,若以柔性劝说命令解散无法达成效果,施用强制力是不得已的决定,包括分开手勾手的民众、拉离或抬离坐、躺的民众,“但不应该把民众当成敌人,基于教训、泄愤和报复而攻击民众身体”。
换言之,法官认为,警方执勤应符合“比例原则”,以强制力驱离不愿配合的民众时难免有摩擦、拉扯或碰撞,但若逾越比例原则,则超出依法行政范畴,国家应负赔偿责任。
同时,该案的争议点在於,它降低提告民众的举证要求,对于是否有警察执法过当造成民众受伤,纵使没有拍到被警察攻击而受伤的录影画面,仍可由证人说法、诊断证明书等证据,显示有过重伤势、伤及人体要害等情事。虽然最终法院裁定国赔,然而这无非也打击到基层员警的执法信心。
此外,该判决也很快变成政治议题。国民党前台北市长在脸书以“国耻!警察何辜?司法竟向街头暴力低头”为题,写下“人,当然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司法屈从于暴力者的法律勒索,为暴民背书,认证暴力行为的合法性,向街头暴力低头,结果打砸行政院、立法院还可以靠打官司赚钱;警察执行公权力,捍卫正义,却落得如此下场”。并要求蔡英文跟苏贞昌公开表态是否支持员警同仁依法行政,企图让这个议题变成选举话题。
而这个判决也不禁令人联想到香港局势。台湾媒体时常以“执法过当”为由批评香港警方,同时立场更是一面倒地站在香港示威者,但却很少谴责非法集会遊行的民众。而该判决一出,或许对於台湾人支持香港局势更是提供了法律的实务基础,但恐种下台湾警方心中的不满。而究竟这个话题会不会成为2020总统大选的一个变数,還需要时间来观察。
2014年太阳花学运行政院驱离溅血事件,台联前立委周倪安等人认为警方执法过当,提告向台北市政府、台北市政府警察局请求国家赔偿,而台北地方法院于当地时间2019年10月30日认定部分员警执法逾越比例原则,造成人民受伤,判市警局应赔偿周倪安等14人共111万元新台幣,仍可上诉
根据台媒分析,由于这是台湾法院第一起针对警方处理陈抗案件,没有拍到警察攻击民众影像却仍判决要负国家赔偿责任的案件,因此该判决结果普遍引发基层不平,甚至可能引发未来警方在面对街头抗争时,采取「消极不执法」的时代来临。
反服贸学生团体在2014年4月7日晚间发表声明,占领立法院行动不仅达成两岸协议监督法制化等4项诉求,民主宪政或国际地缘政治效果超出预计。(中央社)
台前行政院长郝柏村(左)于2014年5月10日出席新同盟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他直言太阳花学运占领行政院是暴动、政变,破坏台湾民主声誉,他相当痛心。(中央社)
台湾行政院长江宜桦(中)在2014年3月28日举行记者会说明政府对反服贸抗争的立场,强调政府会倾听并回应社会有关服贸的声音。(中央社)
太阳花学运占领立法院案,台湾高等法院2018年3月13日二审仍判立委黄国昌(左4)、学运领袖陈为廷(前右4)等22人无罪。宣判后黄国昌等人在台湾高等法院门口举办记者会,高喊口号。(中央社)
法官判决指出,民众在禁制区内抗议,属非法集会,警方驱离非法“和平”集会,应避免使用强制力,避免发生寒蝉效应,依法可命令解散、强制驱离,也可携带警械到场执行职务,若以柔性劝说命令解散无法达成效果,施用强制力是不得已的决定,包括分开手勾手的民众、拉离或抬离坐、躺的民众,“但不应该把民众当成敌人,基于教训、泄愤和报复而攻击民众身体”。
换言之,法官认为,警方执勤应符合“比例原则”,以强制力驱离不愿配合的民众时难免有摩擦、拉扯或碰撞,但若逾越比例原则,则超出依法行政范畴,国家应负赔偿责任。
同时,该案的争议点在於,它降低提告民众的举证要求,对于是否有警察执法过当造成民众受伤,纵使没有拍到被警察攻击而受伤的录影画面,仍可由证人说法、诊断证明书等证据,显示有过重伤势、伤及人体要害等情事。虽然最终法院裁定国赔,然而这无非也打击到基层员警的执法信心。
此外,该判决也很快变成政治议题。国民党前台北市长在脸书以“国耻!警察何辜?司法竟向街头暴力低头”为题,写下“人,当然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司法屈从于暴力者的法律勒索,为暴民背书,认证暴力行为的合法性,向街头暴力低头,结果打砸行政院、立法院还可以靠打官司赚钱;警察执行公权力,捍卫正义,却落得如此下场”。并要求蔡英文跟苏贞昌公开表态是否支持员警同仁依法行政,企图让这个议题变成选举话题。
而这个判决也不禁令人联想到香港局势。台湾媒体时常以“执法过当”为由批评香港警方,同时立场更是一面倒地站在香港示威者,但却很少谴责非法集会遊行的民众。而该判决一出,或许对於台湾人支持香港局势更是提供了法律的实务基础,但恐种下台湾警方心中的不满。而究竟这个话题会不会成为2020总统大选的一个变数,還需要时间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