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有学校开始逼学生签《不自杀承诺书》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2月5日 3点37分 PT
  返回列表
88079 阅读
34 评论
我只知道我不知道

最近“胡鑫宇案”引发广泛关注,其中,关于公信力和青少年心理问题都有不少讨论,官方一直以来针对这两个看起来毫不相干的问题,采取的应对措施却非常相近。

在最近关于公信力的讨论中,塔西佗陷阱成为高频词,该理论得名于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意指倘若公权力失去其公信力,无论如何发言或是处事,社会均将给予其负面评价。

面对公信力丧失后的猜疑和负面评价,一个正常的公权力应该尽力扭转,让调查和报道更加公开透明,但此地的官方采取的办法,却是把各种质疑声屏蔽、删除,这只会造成更深的猜疑——如果它们心里没鬼,为什么屏蔽我的微博?如果事实真的像它们说的那样,为什么删除我的言论?

同样,面对青少年心理问题,正常的教育系统应该有更健全的心理辅导机制,虽然想要根除蔓延整个社会的焦虑十分困难,但也可以在教学上,带入更多从对自我、对生命、对世界的认知教育。

可现在绝大部分公立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如何应对的?学校的首要任务从来不是帮助学生,而是想办法脱责免责,它们采取的措施往往是劝退,一旦发现学生有“不对劲”的想法,就想方设法劝说家长将孩子带回去,害怕不幸的事情发生在学校给学校添麻烦。最近,甚至有学校为了想办法免责,让学生签署《不自杀承诺书》。

改进问题从来不是这个系统思考的方向,它们相信那套自以为有效的镇压。无论是公众的猜疑还是学生的心理,这个系统不会带着“尊重”与“实事求是”去面对,它们习惯了傲慢,习惯了解决有问题的人,而不是解决问题。

这周和一位还在读研的朋友聊天,他说他们学校之前短短一个月就有两位学生跳楼,学校为了声誉,最后大事化小,除了惋惜不知道该说什么.....

最近这几年,我发现“上岸”这个词覆盖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以前听说考上研是上岸,考上公是上岸,现在好像只要进入一个看起来更好的环境或者阶层都叫上岸,考上重点初中高中是上岸,考上教资是上岸,进入大厂是上岸.....

好像无论什么人身处的此刻此地都是窒息的深海,只要能抵达更好下一站,就能解脱。

这和我们从小就接受的教育形成一种对照,我们被一直诱骗,“考上重点初中就好了”,“考上重点高中就好了”,“考上985就好了”,“考上研究生就好了"….….

但到了最后,真的更好了吗?这些指标真的有价值吗?我一定要做吗?如果我不喜欢,大家却都在做,那我该怎么办?

一旦发问,一旦开始挖掘自己活着的意义与价值,追问什么是自己真正喜欢的选择,我们就很容易陷入无边的绝望,因为没有人告诉过我们,什么是意义,什么是自己的选择。

我们唯一知道的价值,就是金钱与权力。除此之外呢,还有没有另一种可能?

但这可以怨谁呢?怨我们的父母吗?大部分父母也是在这套价值的教育下长大的,甚至,父母的父母,我们的祖辈,对活着的意义的理解,就是活着本身,就是能吃饱睡好。

他们会觉得,如今你条件都这么好了,有吃有穿,你还有什么不满意?所以当代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很容易被家长认为是一种矫情,一种娇惯,或者被认为只是简单的“心情不好”。

怨我们的老师吗?在以考试和成绩为唯一目标的环境下,能遇到一位认真负责,知识点讲解透彻清晰的老师已经难得,只有少数人有足够的幸运,可以遇到一位可以引导我们开阔视野,看见另一种可能的老师,那会是一辈子的财富。

北师大心理学教授王芳老师说,我们许多人从小就生活在一种“如果我们怎样怎样,我们就可以怎样怎样”的模式里,如果我们好好学习,父母就会更爱我们;如果我们考了好成绩,老师就会夸奖我们;如果我们上了好大学,家族就会以我们为荣......

这种模式会导致,我们自身所有的价值感全部来自外界的评判,为了维持自己的价值,我们需要不断去达成外界认可的条件,获取更多认同。

这可能也就是为什么越是名校学子,在大学里越拼命,绩点越刷越高,奖项越来越多,但依然“空心”,依然抑郁,用王芳老师的话说,在having(拥有)的层面,他们拥有很多,但这being(存在)的层面,他们一片空白。

许多人认为:“我有价值才能获得爱与认可”,但这种价值,可以是很多东西,很多我们自身的,内在的东西,周轶君在《他乡的童年》中曾走访芬兰,其中一个片段很让我感动——

芬兰的一所小学教室里,贴着一棵“大树”,树叶是由孩子们的优点特长组成的,老师希望,即便一个孩子不擅长数学不擅长科学,但他一定也有自己的闪光点,也需要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力量,可能是为人公正,可能是富有同情心,可能是善良,可能是富有爱心......

我们没有这样的教育,我们从来不知道,一个孩子,为人公正也是特长,善良也是特长,有同情心也是特长。

如果我们也能在成长过程中,知道自己的力量所在,我想我们迷茫的,“空心”的概率会少很多,因为我们知道自己的价值,不是通过完成了外界期望获得的,而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我们真正拥有的,这些东西构成了我们活着的意义,让我们更容易接纳自己。

更残酷的是,当我们发现自己好像有一些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的时候,且这些东西却不能让我们很确定的获得物质汇报时,大多数人都会很快放弃,不敢尝试。

因为这个社会没有提供一种走退路的空间,社会的压力提升了试错成本,一步错,步步错,而其他人,那些循规蹈矩的人,即便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但只要坚持下去,拼命做,还是要比较清晰的世俗定义的成功路径可以抵达。

但是什么让我们以为,人生只有一次所以不能做错决定,是什么让我们以为,30岁如果还没有成功这辈子就注定失败? 

面对现实,当竞争无可避免,那么至少,请在激烈的竞争下,抱持一种对竞争、对丛林社会的警觉,而不是成为这种残酷游戏的认同者,在可以喘息的时候,给自己空间去发现自我。

在此地,深海的范围远比我们想象的广阔,或许更重要的不是去靠近一个虚幻的岸边,而是找到能让自己安心的一根浮木,确认自己在风浪中的位置,在波涛汹涌里维持自己的方向。

l
lovepark1
1 楼
解铃还须系铃人, 教育内卷, 应该先让教育部签署不内卷承诺书,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和素质教育。 我参加高考到大学和工作, 大学前的多一半知识都没用。 最浪费时间的就是 政治,被强迫背了一大堆没用的东西。
不明智
2 楼
中国青少年自身率全球第一 保守数字每年10万人 各种非正常死亡都是很多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A32J4B70546TN6H.html
a
archangel999
3 楼
真TM扯淡
不换肩
4 楼
那一定要习近平签一个《不烂尾承诺书》才行。
望和平
5 楼
歐美日韓多的是、 美國高中生28%有抑鬱症、
鱼余同
6 楼
专爆洋妞菊
7 楼
承诺了就不自杀了啊?也许这么做会增加自杀率呢。
鱼余同
8 楼
z
zhulitmac
9 楼
都是你的错呗 把自己气死
R
Robin_Snow
10 楼
还不如多装几个摄像头,修理一下围墙,还有安排几个老师专门负责学生心理疏导。签保证书这个一看就是想推卸责任的笨办法,而且停留在文革时代的思维… [1评]
望和平
11 楼
1450詐騙蛆Chamkolo 真為中國學生操碎了心、 Chamkolo 台巴對著几個月40具河漂子卻莫不關心 、 其中9具居然是無首屍
C
Cuisiner
12 楼
如果能让高官们签不换肝承诺书,没人会自杀 [1评]
d
diss2
13 楼
你知道这么清楚 你在他们床底下啊
d
diss2
14 楼
一些傻逼造谣发些傻逼文章 像你一样的傻逼像模像样的发表高见 [1评]
g
gumayi
15 楼
回到计划经济时代吧 一切国家来安排 大家差距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
S
Sarandon
16 楼
一个副部长,就能换好几个器官,这要多少器官才能满足中共高官们得需要?! [1评]
S
Sarandon
17 楼
一个前副部长高占祥死前就能把“许多零件换得都不是自己的了”,这统治真他妈邪恶。
苏浩
18 楼
如果改成学生签《不被自杀承诺书》,那就根本不用逼!
h
hs6park
19 楼
哈,唯物主义真可笑。人如果都厌世了,签什么书还有用吗?
R
Robin_Snow
20 楼
你这个傻逼还非得跟个正常人一样回复,其实压根看不懂。。。对了,你也得签,签遗体解剖同意书,让我们看看你大脑萎缩成啥样
牛皮方糖
21 楼
不签的就死给你看!
呆牛
22 楼
开局一张图
不忘故国
23 楼
某些公知总觉得这些措施没用,其实中国人不断完善管理细节,查漏补缺。中国学生的自杀率远比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低,虽然中国学生承受的学习压力比较大,但是中国的学校和老师付出相当大的关怀。这是美国老师离开学校啥事不管完全不能相比。
m
matrixyard
24 楼
已有学校转风向,力吹胡新宇是自杀 它们不敢面对质疑,只好缩头乌龟躲避 最后来个毁尸灭迹,干脆烧毁罪证 . 墙国黑,从上到下。 把全国人民当牲畜,供给共党官员器官 . 这是它们的产业链,跟铁链女一样的产业链。
吃斋念佛大灰狼
25 楼
傻子才信这个。
p
potatohead
26 楼
直接签一个《不生病承诺书》,不就好了,从此百毒不侵。 之前的三年抗疫也是白瞎了, 让老百姓全体签一个《不感染新冠病毒承诺书》不就完事儿了吗?
c
charlie19eyes
27 楼
政治课是结构中国人逻辑思维的一门课 什么乱七八糟的历史加上一堆没有任何逻辑的总结然后叫学生硬背出来
s
skyfall
28 楼
中共党国就是个它妈的笑话。
匹夫
29 楼
: 反华垃圾早日死全家
j
junkerus
30 楼
这是什么傻逼行为 也就是说 以后学生如果死了 都是他杀是么
河北华龙集团
31 楼
小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