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潘东夫妇套现18.5亿后 “蓝月亮”变“难月亮”

今日头条
Toutiao
  返回列表
66172 阅读
0 评论
金融界

今年双十一收官,蓝月亮登顶衣物清洁/家庭清洁品牌榜、店铺榜,商品榜三大榜单榜首,然而,这份荣耀背后,却隐藏着公司难以言说的痛楚:销售额持续增长,盈利能力却持续下滑,甚至出现了大额亏损。蓝月亮,这个曾经凭借高品质产品和精准市场定位脱颖而出的品牌,如今站在了时间的十字路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高额推广费难掩盈利困境故事要从2008年说起。

彼时,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敏锐地捕捉到中国居民消费升级的趋势,将目光投向了日化行业。他找到了蓝月亮创始人罗秋平,建议其放弃传统的洗衣粉、洗衣皂,转而研发洗衣液,以此与宝洁等国际巨头展开差异化竞争。

张磊的建议并非纸上谈兵,高瓴资本随后两次注资蓝月亮,共计约3亿元人民币,获得了10%的股权。这笔投资在蓝月亮上市前就获得了丰厚的回报,2020年蓝月亮突击分红,高瓴资本就收回了此前约2/3的投入。

在高瓴资本的助力下,蓝月亮开启了快速发展之路,营收从2007年的4亿元飙升至2013年的43亿元。2020年12月,蓝月亮在香港上市,首日市值高达855亿港元,高瓴资本的投资回报率一度高达24.67倍,成就了风险投资领域一段经典的“双赢”案例。

上市后的蓝月亮,似乎陷入了营销驱动的怪圈。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蓝月亮的线下分销商收入占比从54.4%下降至38.7%。2020年至2023年,蓝月亮的线上销售渠道贡献收入占比分别为53.9%、50.1%、47.3%及52.0%。到了今年上半年,蓝月亮的销售及分销开支逐年攀升,2024年中期更是同比增长了107.9%,高达22.01亿港元,占中期营收的七成。其中,推广开支高达10.95亿元,同比增长311.65%,广告开支也同比增长133%。如此高昂的营销成本,无疑挤压了蓝月亮的利润空间,使其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2024年中期,蓝月亮同比大幅下滑296.36%,亏损超6亿元,是前三年中期亏损总和的两倍。如此巨额的营销投入,不禁让人质疑其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

蓝月亮解释称,销售及分销开支的增长主要用于推广新产品、开发新电商渠道以及品牌建设。然而,从目前来看,除了“618”购物节期间在抖音等平台排名靠前外,这些巨额投入并未带来显著的品牌提升和市场份额的实质性增长。这表明蓝月亮的营销策略可能存在偏差,未能有效触达目标消费者,也未能将营销投入转化为实际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从历年财报数据来看,蓝月亮的销售费用率持续攀升,从2020年的28.83%一路飙升至2023年的44.29%,不断增长的销售费用吞噬了蓝月亮的利润。尽管蓝月亮将销售费用的大幅增加归因于线上渠道推广、运输开支和员工成本的增加,但如此高比例的营销投入,显然与其盈利能力的持续下滑密切相关。

创新乏力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

与详尽的广告、推广数据相比,蓝月亮在研发方面的披露显得格外吝啬。最新披露的2024年中期业绩公告中,蓝月亮仅表示“专注全品类产品开发”,但具体研发投入金额却未透露,这与联合利华、宝洁等同行形成鲜明对比。

蓝月亮的核心产品技术成果也缺乏亮点。除了2015年成立蓝月亮洗涤研究院,以及累计取得的商标、专利和版权外,近年来并未推出颠覆性的创新产品。

蓝月亮长期以来过于依赖衣物清洁护理产品,该品类在其营收中占比常年超过80%。这种单一的产品结构,使其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竞争对手如立白、宝洁等早已构建起完整的多元化产品线,覆盖了洗衣粉、洗衣液、洗洁精、洗衣凝珠等多个品类。特别是洗衣凝珠等新兴产品的崛起,对蓝月亮的市场份额构成了严峻挑战。

蓝月亮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开始尝试推出液态洗衣机清洁剂、运动型洗衣液、泡沫沐浴露等新产品,以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然而,这些新产品的市场表现目前尚不明朗,能否真正扭转蓝月亮的颓势还有待观察。

与此同时,盗版蓝月亮产品泛滥,严重侵蚀了其高端品牌形象。消费者真假难辨,进一步削弱了蓝月亮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这表明蓝月亮在品牌保护和知识产权管理方面也存在不足。蓝月亮需要加大对产品研发的投入,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和差异化的产品,才能提升品牌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并有效打击盗版产品。

创始人套现 股价较巅峰期已下跌近80%

值得一提的是,创始人夫妇近年来在资本市场上的大肆套现行为,也引发了外界对其未来发展方向的担忧。

自2020年上市以来,蓝月亮创始人潘东、罗秋平夫妇通过高额分红累计套现18.5亿港元。尤其在2023年,蓝月亮拟派末期股息约3.34亿港元,几乎将全年净利润悉数用于分红,甚至还需要动用存量资产来填补空缺。这种“分红大于利润”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其长期发展前景的担忧,也进一步加剧了资本市场对其信心不足。

更为严峻的是,蓝月亮的股价也经历了断崖式下跌。自2021年年初创下18.725港元/股的盘中股价后,如今截至11月15日收盘,蓝月亮的股价仅有3.76港元/股,下跌79.9%,市值更是从1122亿港元缩水至220.45亿港元。

股价的持续下跌,不仅反映了投资者对蓝月亮盈利能力的担忧,也与其创始人套现行为、产品创新乏力等因素密切相关。蓝月亮成立于1992年,至今已走过三十余年。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蓝月亮的未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