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上北大 20进哈佛 震惊学界的中国天才 34岁却跳楼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7月10日 19点31分 PT
  返回列表
82151 阅读
43 评论
精英说

17岁上北大,20岁进哈佛,32岁破格升任教授,这样一位出生在中国,闪耀在美国的物理天才,却在34岁那年跳楼自杀,陨落在法国巴黎。

消息传来,学界震动,无数人为他的离去困惑惋惜,无数人企图追寻背后隐藏的真相,却只得到一个谜团。

1995年10月5日,美国加州大学下令全校降半旗致哀,只为了悼念这位骤然离去的天之骄子——冯奚乔。

图片来源自 Google

数月后,美国物理联合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在它的知名月刊《今日物理》(Physics Today)1996年第一期上特地为他刊登讣告,并附上了一张黑白照片,以示重视。

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对他的离世感到无比震惊和惋惜,在悼言中给予了他高度评价:“Shechao was one of the leading physicists of his generation. Physics has lost a brilliant young star.(冯奚乔是他那一代的领军物理学家之一,物理学失去了一颗明亮的新星。)”

图片来源自 Google

在冯奚乔短暂而绚烂的34年生命里,一直是公认的中国天才,荣誉加身,前途无量。

他曾以 CUSPEA 一期第4名的成绩被哈佛物理系录取,3年后获得博士学位,1992年成为 UCLA 终身教授,8年出论文80余篇,速度之快、水平之高无人望其项背。

我们无法想象,如果他能够平安地迎来35岁,他的智慧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和奇迹......

冯奚乔,1960年10月1日出生在北京,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良好的家庭环境给他提供了优质的教育和学习环境。

爸爸冯宙鹏是国家经济委员会的总工程师,妈妈沈文筠是解放军304医院的胸外科主任。他还有一个小6岁的弟弟冯一意,天资聪颖,后来考入了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图片来源自 Google冯奚乔从小聪明好学,不仅学习成绩在班级里总是名列前茅,而且多才多艺,兴趣爱好广泛。他从两岁半开始就和爷爷一起学习中国水彩画,目的不是为了在绘画领域做出成绩,而是丰富思维方式。

7岁时,冯奚乔迷上了小提琴,父母便不惜高价给他买了一把琴。

不巧的是,当时正碰到十年浩劫,小提琴有了,但琴谱却十分难得。为了鼓励和支持冯奚乔对音乐的兴趣,妈妈和外公不辞辛苦地手抄了许多小提琴练习曲,一笔一画为小奚乔的人生搭起了一道音乐桥梁。

而小提琴,也就此成为了陪伴他一生的重要精神伴侣。

图片来源自 Google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冯奚齐以17岁的年纪顺利考入了北京大学物理系七七级。

冯奚乔不仅十分聪明,而且勤奋好学。刚开始进入大学的时候,其实他的成绩并不突出,但进步飞快。

刚入学的时候,冯奚乔参加了系里安排的英语测试,按考试成绩被分入快班。

无缘免修班的冯奚乔意识到自己在英语学科上的薄弱,于是每天早晨起来就在宿舍楼前走来走去地背单词;每个周末骑车回家,还把生词卡片贴在车把手上,利用路上的碎片时间记单词。

没多久,他就开始阅读完整的英文科幻小说,一整本读下来,只遇见了6个生词。到了三年级时,他的英语能力已经在班级里遥遥领先,还一举拿下了理科系英语竞赛的第一名。

图片来源自 Google

也是在三年级下半学期,李政道教授主持了首届中美物理研究生考试(CUSPEA:China-U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通过考试筛选的中国学生将有机会去到美国最好的大学学习物理。

这个消息令无数北大学子为之振奋,其中就包括了冯奚乔。其实当时的冯奚乔只上了两年半的大学,很多课程都还没有学习。而当年那次 CUSPEA 考试用的是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博士资格考试的题目,包含了许多关于量子力学、统计力学等高年级的深奥课程,考试难度十分之大。

但冯奚乔不愿意放过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为了准备这个考试,他开始自学高年级的物理课程,连续好几个星期埋头苦读,大脑一直处在紧绷的状态,整个人失眠地厉害,要吃安眠药才能睡着。

两天考试结束,冯奚乔几乎全身脱力、筋疲力尽。

图片来源自 Google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成绩公布,冯奚乔以北大第一、全国第四的出色成绩顺利通过了中美物理研究生考试,是当年中国最年轻的通过者之一。

紧接着,他又凭借自己流利的口语和敏捷的思维成功通过了面试,考进哈佛大学物理系。

这时候的冯奚乔,才年仅20岁。

北京大学物理系七七级毕业照(1981年6月)

1980年对于冯奚乔来说,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这一年,年仅20岁的他提前修完了北大课程,漂洋过海,来到哈佛物理系就读。

在哈佛校园的一众顶尖物理研究生中,冯奚乔毫不露怯,始终稳坐尖子生的行列。不仅能够快速理解老师的课堂内容,而且课下只需要花费别人一半的时间完成作业,考试成绩还总是名列前茅。

图片来源自网络

彼时20岁出头的冯奚乔,完美地符合了大众对于一个天才的想象。

他家世出众、温和有礼,会拉小提琴,也组织过音乐会,展现出许多东方留学生身上少有的热情和开朗。关键不仅人长得清瘦帅气,还是位超级大学霸。

冯奚乔曾获得哈佛大学的最高荣誉“年度优秀研究生奖”。要知道,这项奖项从来只面向哈佛最为杰出的研究生,奖学金足以覆盖整个学期的花费,让他们不被学术之外的经济问题所困扰。

当时哈佛的教授们对他寄予厚望:“冯奚乔会成为世界上第一流的学者。”

图片来源自网络

23岁,冯奚乔开始在物理期刊上发表凝聚态理论方面的文章。光是他的第一篇PRL文章,就已经被引用了三百多次,由此可见他对今天凝聚态物理的影响。

奚乔的博士论文陈列在哈佛大学物理系图书馆的橱窗里

到美国四年半后,冯奚乔提交了他的博士论文,顺利取得博士学位。之后,他接受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助理教授的教职,准备在那里迎接自己学术生涯的新篇章。

可以说,在 UCLA,冯奚乔的学术成就达到了巅峰,他平均每年都要发表十余篇文章,8年内发表了80多篇文章,内容涉及到凝聚态物理理论的多个方面,成为物理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图片来源自 Google

那时的他光芒万丈,前途无量。不论是在北大,还是在哈佛,他一骑绝尘,遥遥领先,几乎从未感受到挫败和迷惘。

那时候也没有人会想到,这位UCLA 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会因为情感受挫,而主动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1996年9月16日,身在法国巴黎的冯奚乔突然死亡,年仅34岁。消息传来,引爆了当时的物理界。

对于冯奚乔的死因,至今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而大众中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他为情所困,为爱自杀。

在冯奚乔记录的《我和我的美国女友》一文中,我们或许能够看到一点蛛丝马迹。

在北大期间,冯奚乔曾有一位同系女朋友,两个人一同赴美留学,分别在两所名校读书。

但因为两个人的课业忙碌,聚少离多,在美国的第三年,女朋友向他提出了分手:“这件事是我一生中最沉重的一次打击,我当时都懵了,不知道再怎么开始。”

大学时的奚乔和爸爸、妈妈和弟弟(1980年于北京)(冯一意提供)之后,冯奚乔在一次舞会上认识了美国女孩劳尔,两个人谈了一段不痛不痒的恋爱,很快分手。阔别劳尔之后,冯奚乔邂逅了同一学校的艾格瑞,这两个人女孩一个像秋天般忧伤,一个如春天般热烈,他一度摇摆在两个女孩之间,无法抉择。

当他回忆起来的时候,说:“这是我在波士顿的烂漫经历。”

直到1991年,冯奚乔30岁的时候,认识了当时法学院三年级的女学生,他坚信这是理想中将与他相伴一生的伴侣。

他们彼此契合,相处甜蜜,一同游览欧洲,甚至还同居了一年多的时间。顺理成章地,冯奚乔向她提出了求婚,对方答应了。

在冯奚乔的设想中,他的爱情和婚姻都将从这里迎来崭新的开始,但结果却并不如人意。

女孩在一个很大的律师事务所做律师,初入职场十分忙碌,在她最艰难的时候认识一个美国男孩,随后与他坠入爱河。

得知未婚妻的出轨,冯奚乔备受打击:“在一起都住了两年多了,所以对我是第二次很大的打击,心情特别低沉。”

图片来源自网络

在爱情路上接连遭遇两次重大打击,对冯奚乔来说是道难以跨越的坎,他决定给自己一段休整的时间,于是埋头做了3年研究工作。

他开始研究近红外光,并在1994年夏天取得重大成果,努力想要推动成果的商业化,制作成一个新的医疗器械,以拯救更多人的生命。

冯奚乔教授和爸爸、妈妈和弟弟(1994年于洛杉矶)

图片来源自 Google

然而,学术上的坦途并没能弥补爱情道路上的隐隐伤痕。1995年9月,巴黎警方通报:年仅34岁的冯奚乔在一位法国同事家中突然离世。

当时外界传出的说法是他正在追求一位年长10岁的法国女子,却遭到拒绝。备受打击后,他站在一处高楼上纵身下跃,阔别了他的理想和人生,奔向了悄无声息的绝望和死亡。

如今,冯奚乔永远地长眠在洛杉矶一个公墓里,那里风景秀丽、面向北京。他静静地躺在梦想启航的地方,遥远地望着他的故乡。

图片来源自网络

他曾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你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我很难回答,都是,也都不是。我想回答,中国是我的母亲国,美国是我的父亲国,我爱母亲也爱父亲,这两个并不矛盾。

唯一矛盾的是,如果这两个国家打起来了,那我的心还是向着咱们祖国,在心理上、感情上还是对祖国有感情。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在活着这件事上,天才和平凡人并没有什么区别。

或许,对于一路顺风顺水、饱尝成功的天才冯奚乔来说,情感上的挫败变得更加难以承受,这种压力促使他走向极端。

于他而言,短暂而闪耀的34年人生,承载了太多的赞誉,铸就了太多的辉煌。不论背后真相如何,他的离去都对科学界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媚眼瞟瞟
1 楼
白女要的是 猛,快,粗,硬,长,耐久,汁多。 没那功夫就不要凑热闹了。 中国女人也挺好的, 不嫌短不嫌细不嫌两分钟。
浪漫派哥
2 楼
哎可惜了, 对于很多人来说, 换女人如同换衣服一样随意, 但是就算用手枪逼着脑袋也学不成物理。 这哥们儿天生物理天才, 却给女人逼死了。。。
f
fck1234
3 楼
月经贴
铗归来
4 楼
: 需要帮助说一声,那些不是问题。
d
dingding6
5 楼
不管有多大的才华,离开了祖国的怀抱,都是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下场。
g
greentee
6 楼
照片风格很像国外长大的,倒不像是国内培养的
樱桃儿熟了
7 楼
典型的对白人的崇拜,死在崇洋媚外这点硬伤上了。不过,这个丢人的帖子隔三差五地被晒出来恶心人。他远远算不上天才。
公鸭
8 楼
人生 全凭什么呢 有人先天不足 有人上帝处处偏袒 结果全是不一定 世上其实最牛逼的上帝 运气 哈哈😄
邓波
9 楼
从小太顺了所以感情上的伤害越不过去。
X
XXyourOO
10 楼
看来这货是真的喜欢死白妞了。要知道,白妞虽然绚烂,但是保鲜期很短的,一过了二十五六岁,她们的颜值就会出现断崖式下跌。白种人的皮肤衰老褶皱速度,远比黄种人快得多,四十几岁白女皮肤质地,已经跟黄种女人五十几岁的时候差不多。老去的白种女人,皮肤沟壑纵横,松弛下垂,就像一坨融化的白蜡,十分的恶心。这个人,真的太短视了!他的自杀死,让人觉得并不可惜,只有可叹!
m
myporn001
11 楼
感情经历少是中国人普遍问题,主要是文化环境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到了年龄,做爱的需要跟吃饭的需要是一样的,不能缺,缺了就会影响身心健康。 我相信如果文中的这位同胞如果像美国学生一样,中学就有性爱,至少交上三五个女友,那么他绝对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
可惜不是你1
12 楼
就是一个脆弱的巨婴宝宝 我是有集邮心理 白妞是多睡一个赚一个 一般长得五六个月,最短的两个星期都不到 别和傻屌似的自我感动 感情要认真你就输了 [2评]
走马读人
13 楼
還有張首晟 相比張益唐 不過十年期 解密進青藏
不说假话
14 楼
自幼受到的挫折教育过少,情商不高,无他
不说假话
15 楼
👍!在SEX方面你真的融入美国了,恭喜你
浪漫派哥
16 楼
幸会幸会!!人生苦短, 男女关系中谁先认真谁就处在下风
l
liuyuanbiming2
17 楼
博士里面,猥琐的,自杀的,阴险的,有的是。
接过雷锋的枪
18 楼
估计白女活好 逼夹的他欲死欲仙 不能自拔 哎 但凡东莞呆过一段时间都不会这样
接过雷锋的枪
19 楼
白妞的逼和华人的逼有什么不同? [1评]
n
nimes
20 楼
在一次法国出差的工作中,他结识了一位比他大十岁的法国女孩,两人的感情很快升温,但是,不久之后这个女子就提出了分手,这让冯奚乔非常崩溃,因为当时他已经想和该女子谈婚论嫁,但在交往的过程中,因为文化的差异,使两人偶有矛盾,女方因此向他提出了分手。 按理说,像冯奚乔条件这么优秀的男生,一般来说都不缺乏伴侣,完全可以再找下一个,但是冯奚乔却像认定了这个女子一样,一直死缠烂打,不断寻求复合的机会,可是该女子一直在拒绝。 在失恋的那段时间里,为了摆脱内心苦闷的情绪,他看了许多关于爱情的书籍和电影,于是,他以为有爱就能产生奇迹,再次寻找女友,希望能够复合。遗憾的是,这次他仍然被拒绝了,自己感觉人生已经没有希望的他,一时激动冲上了一所酒店的高楼,从15楼一跃而下,对于冯奚乔的死亡,中方和美方都表示非常的惋惜,一代英才就这样,枉死在异国他乡。他的父母听到这个消息,悲痛欲绝,在当时没有任何人明白他为何要那么做。 结语 曾经有人说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N
NBC111
21 楼
冯奚乔永远地长眠在洛杉矶一个公墓里,那里风景秀丽、面向北京。他静静地躺在梦想启航的地方,遥远地望着他的故乡。 =============================== 完全的忽悠 别以为美国的墓地跟中国一样的杂乱无章 高兴向哪里就向哪里
浪漫派哥
22 楼
没啥不同, 不过娶老婆还是中国老婆好
媚眼瞟瞟
23 楼
就算活到现在, 也变成狗粮了。 散了吧。
l
leejackson
24 楼
老新闻了。中国科学家的致命之处就在于,没有人文科学知识,没有人文科学知识就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与宇宙观。张首晟不也是天才少年吗?不也是死于跳楼自杀吗?他可是被杨振宁赞誉为“诺贝尔奖”对他来讲只是时间问题的科学界的翘楚。另外,他们的死与从小生活在共产党体制下不无相关。李政道与杨振宁对这两位都有高度评价。但是李与杨作为华裔科学家,都没有走入“自杀”这一悲剧,就因为李与杨的青年时期生长在国民时代。李并具有清晰的政治头脑,还记得五十年代初期送别巫宁坤的那句名言:“我可不会回去,让共产党洗脑。”巫宁坤的生命代价则是改开后,最后又终于回到美国,并最终安葬在美国。 [1评]
l
leejackson
25 楼
这说的,倒是这么一回事。
走马读人
26 楼
-- 洗滌灰燼在 wash ash 何處無春風 我本木訥人 幾乎埋一生
大爹
27 楼
明白人。学历和德行,“作人”,并不成正比。 中国人爱用“品学兼优”这个词。“学”可以用分数衡量;“品”是怎么品出来的?从来不清楚,也无标准。
c
cgh
28 楼
到国外留学的人学霸,自杀的比较多,我熟悉的华人的子女,在美国长大,有几个自杀。留在国内的学霸,几乎没有自杀的,要研究这个现象。
c
csmgg
29 楼
被外f女击倒了?从小受挫折太少了,太脆弱了
p
pickle
30 楼
玩物理的风险确实大,万一发现世界本质道心崩溃那只能一死了只
p
ppplu
31 楼
兄台是右下角的那位北美狼友?
c
cocoslover
32 楼
做事业多用脑,追女生少用脑,调节不对就迷茫了、
y
yuba
33 楼
阎王要他三更去没法留啊
君均臣诚
34 楼
被养在精致的花瓶里,最后花瓶还在,里面去被花瓶外的一阵冷风吹夭折了,你是怪花瓶,还是怪里面的,只有一声叹息。苍天大树永远不会被人关注,直到成才,有人才突然发现它的存在,那些天天被人关心的,祸害无穷!!!
s
slimane
35 楼
: 太监品论老逼败火,呵呵呵,你还是处监吧?
千年之前
36 楼
在中国 在外国学术上被夸 却总被女人甩 落差大
千年之前
37 楼
明白人。学历和德行,“作人”,并不成正比。 中国人爱用“品学兼优”这个词。“学”可以用分数衡量;“品”是怎么品出来的?从来不清楚,也无标准。
千年之前
38 楼
女人喜欢那种可以随时换了她,还不受伤害,的强者(力量,智慧,财富,权力,地位至少一个高于她) 比如毛政委
千年之前
39 楼
女人喜欢那种可以随时换了她,还不受伤害,的强者(力量,智慧,财富,权力,地位至少一个高于她) 比如毛政委和医生说:江总是怀疑会换了她,我和她说不会!可是她总是不相信我,你说奇不奇怪。
千年之前
40 楼
对于男人来说,竟然有人喜欢别人的肉棒进入身体,这已经很奇怪
五十而立
41 楼
谁知道发生什么事呢,也有可能是法国女的新欢把他给自杀的。
t
tobic
42 楼
不会是白牛疯吧?
南方兔儿爷
43 楼
说到底还是太弱,一个强者是不需要任何人在任何环境下都要努力求生的人,每一个生物的本能就是活着。自杀只能说属于心理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