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国掀起了一股奇葩风潮——和配偶父母"断亲",怎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到现代还是不过时呢?只不过主角换成了中年夫妻和他们配偶的父母。
在选择“断亲”的人群中,一对英国夫妇最近向媒体诉苦,丈夫今年刚满60岁。为了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妻子决定安排一次20人的法国蔚蓝海岸之旅。本来是件大事也是喜事,谁知道却成了引爆家庭矛盾的导火索。
事情是这样的:为了方便联络,妻子建了一个“相亲相爱一家人”群。谁知道,77岁的婆婆在群里问东问西,疯狂刷屏,从旅行细节到天气情况,问得妻子头都大了。终于有一天,妻子忍不住回了一句:"自己去谷歌啊!"
这下可好,婆婆立马炸毛了。"你怎么敢这么跟我说话?""你以为你是谁啊?""我才不去谷歌呢!""你这个粗鲁无礼的女人!"婆婆的怒火瞬间点燃了20年来积累的不满。
妻子也不甘示弱,怼了回去:"彼此彼此!"然后干脆把群给解散了·····
一周后,在丈夫生日那天——也就是旅行前两周,公婆打来电话。你以为是要祝福儿子生日快乐?天真!他们是来逼儿子离婚的!
公婆在电话里足足数落了儿媳一个小时,罪状从"没有为他们开车门"到"没有夸赞他们新粉刷的车库门",简直是鸡毛蒜皮都算上了。最后,他们给儿子下了最后通牒:要么选我们,要么选你老婆!
由于丈夫不是妈宝,也不是爹宝,所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妻子!从那以后,他就再也没和父母说过话。丈夫对父母对妻子的人身攻击感到愤怒,坚决站在了妻子这边。
这下可好,原本20人的家庭旅行,少了两个"重量级"成员。丈夫虽然偶尔会有些惆怅,但也只能默默咽下。妻子呢,虽然私下里也有些愧疚,但更多的是疑惑:事情怎么会发展到这个地步?
记了解到,这对夫妻和公婆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儿媳妇也不是唯一的受害者。自从2004年结婚以来,作为家中的长子长媳,他们一直尽心尽力地照顾双方父母。但是,公婆似乎把这种孝心当成了理所应当。
公婆住在离他们一小时车程的科茨沃尔德,凡事都指望儿子儿媳。从紧急送医院到半路抛锚,只要一个电话,儿子儿媳就得立马出动。妻子感叹:"感觉我不是只嫁了一个老公,还附赠了一对公婆!他们真是生活中的'索取者'典范。"
更让人无语的是,当夫妻俩说要要孩子时,公公的第一反应是:"我们可不帮忙带孩子或跑腿。"结果夫妻俩最后没有孩子,但丈夫有个现年30岁的女儿(前妻所生),妻子多年来都只能当后妈,公婆从来没有参加过一次学校活动或帮忙照看过。
反倒是夫妻俩一直在照顾90多岁的曾祖母,每周探望、购物,事事亲力亲为。可是当曾祖母卖掉四居室独栋房子时,一大笔钱却给了公公,夫妻俩一分钱都没见到。公公拿到六位数的英镑,却几乎不管曾祖母的事。
妻子表示:"我们并不期望得到金钱补偿,也从未收到过。但难以接受的是,我们经常给公婆买一冬天的木柴,他们却经常帮其他两个妹妹还房贷。"
每次家庭聚会,公公总喜欢无理取闹地挑儿子的毛病。比如儿子说去年喝的是某种酒,公公就非要说是另一种。这种无聊的争论常常会让丈夫郁闷好几天。妻子心疼地看着丈夫在家庭聚会上被无情地贬低,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妻子曾经向朋友倾诉,朋友给她推荐了一本关于自恋型父母的书,教导如何在这种人身边保护自己。这让她恍然大悟:原来公婆是这种类型!
五年前,夫妻俩开车带公婆去康沃尔度周末。明明知道儿子儿媳周二要上班,公婆还是在周一下午突然说要停下来吃饭休息。结果夫妻俩凌晨4点才到家,第二天顶着黑眼圈上班。
丈夫每次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很生气,但从不说出来。相反,他会失眠,还经常会肠胃不适。妻子猜测,也许正是因为丈夫从不与父母当面争执,才导致了双方积怨日深。
一年过去了,丈夫依然和父母断绝关系。妻子曾建议他去看看父母,但丈夫拒绝了。因为公婆表示欢迎儿子回家,但儿媳免谈。
丈夫想念父母吗?妻子觉得他可能并不想念,但内心肯定有很多困惑和伤痛。丈夫的两个妹妹试图调解,因为她们曾见过父母与其他家庭成员断绝关系。但固执的公婆不愿让步。
妹妹们对现状很不满意,不仅仅是因为现在照顾父母的担子全落在她们身上。她们指出,下次全家人可能在一个房间里相聚,很可能是在某个人的葬礼上了。
妻子坦言,虽然有些内疚,但没有后悔。因为没有公婆的日子,生活确实美好了许多。她说:"我理解为什么两个小姑子对现状不满——尤其是因为她们不得不承担更多责任。但对我来说,没有他们的生活确实更甜蜜。"
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真是世界难题啊!一不小心就可能从"鸡毛蒜皮"演变成"家庭内战",不然也不会有“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流传至今。
代际之间的差异真如一条鸿沟,年轻一代更注重个人空间和边界,而老一辈可能更看重家庭责任和孝道。
丈夫在的角色很关键。作为夹在妻子和父母之间的人,并不是人人都能选择一方后完全切断与另一方的联系。
未能免俗恩成怨,无以为家我负卿,很多时候,亲缘是无法完全割舍的······家人之间的爱,本应该是超越一切嫌隙的啊!
最近,英国掀起了一股奇葩风潮——和配偶父母"断亲",怎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到现代还是不过时呢?只不过主角换成了中年夫妻和他们配偶的父母。
在选择“断亲”的人群中,一对英国夫妇最近向媒体诉苦,丈夫今年刚满60岁。为了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妻子决定安排一次20人的法国蔚蓝海岸之旅。本来是件大事也是喜事,谁知道却成了引爆家庭矛盾的导火索。
事情是这样的:为了方便联络,妻子建了一个“相亲相爱一家人”群。谁知道,77岁的婆婆在群里问东问西,疯狂刷屏,从旅行细节到天气情况,问得妻子头都大了。终于有一天,妻子忍不住回了一句:"自己去谷歌啊!"
这下可好,婆婆立马炸毛了。"你怎么敢这么跟我说话?""你以为你是谁啊?""我才不去谷歌呢!""你这个粗鲁无礼的女人!"婆婆的怒火瞬间点燃了20年来积累的不满。
妻子也不甘示弱,怼了回去:"彼此彼此!"然后干脆把群给解散了·····
一周后,在丈夫生日那天——也就是旅行前两周,公婆打来电话。你以为是要祝福儿子生日快乐?天真!他们是来逼儿子离婚的!
公婆在电话里足足数落了儿媳一个小时,罪状从"没有为他们开车门"到"没有夸赞他们新粉刷的车库门",简直是鸡毛蒜皮都算上了。最后,他们给儿子下了最后通牒:要么选我们,要么选你老婆!
由于丈夫不是妈宝,也不是爹宝,所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妻子!从那以后,他就再也没和父母说过话。丈夫对父母对妻子的人身攻击感到愤怒,坚决站在了妻子这边。
这下可好,原本20人的家庭旅行,少了两个"重量级"成员。丈夫虽然偶尔会有些惆怅,但也只能默默咽下。妻子呢,虽然私下里也有些愧疚,但更多的是疑惑:事情怎么会发展到这个地步?
记了解到,这对夫妻和公婆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儿媳妇也不是唯一的受害者。自从2004年结婚以来,作为家中的长子长媳,他们一直尽心尽力地照顾双方父母。但是,公婆似乎把这种孝心当成了理所应当。
公婆住在离他们一小时车程的科茨沃尔德,凡事都指望儿子儿媳。从紧急送医院到半路抛锚,只要一个电话,儿子儿媳就得立马出动。妻子感叹:"感觉我不是只嫁了一个老公,还附赠了一对公婆!他们真是生活中的'索取者'典范。"
更让人无语的是,当夫妻俩说要要孩子时,公公的第一反应是:"我们可不帮忙带孩子或跑腿。"结果夫妻俩最后没有孩子,但丈夫有个现年30岁的女儿(前妻所生),妻子多年来都只能当后妈,公婆从来没有参加过一次学校活动或帮忙照看过。
反倒是夫妻俩一直在照顾90多岁的曾祖母,每周探望、购物,事事亲力亲为。可是当曾祖母卖掉四居室独栋房子时,一大笔钱却给了公公,夫妻俩一分钱都没见到。公公拿到六位数的英镑,却几乎不管曾祖母的事。
妻子表示:"我们并不期望得到金钱补偿,也从未收到过。但难以接受的是,我们经常给公婆买一冬天的木柴,他们却经常帮其他两个妹妹还房贷。"
每次家庭聚会,公公总喜欢无理取闹地挑儿子的毛病。比如儿子说去年喝的是某种酒,公公就非要说是另一种。这种无聊的争论常常会让丈夫郁闷好几天。妻子心疼地看着丈夫在家庭聚会上被无情地贬低,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妻子曾经向朋友倾诉,朋友给她推荐了一本关于自恋型父母的书,教导如何在这种人身边保护自己。这让她恍然大悟:原来公婆是这种类型!
五年前,夫妻俩开车带公婆去康沃尔度周末。明明知道儿子儿媳周二要上班,公婆还是在周一下午突然说要停下来吃饭休息。结果夫妻俩凌晨4点才到家,第二天顶着黑眼圈上班。
丈夫每次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很生气,但从不说出来。相反,他会失眠,还经常会肠胃不适。妻子猜测,也许正是因为丈夫从不与父母当面争执,才导致了双方积怨日深。
一年过去了,丈夫依然和父母断绝关系。妻子曾建议他去看看父母,但丈夫拒绝了。因为公婆表示欢迎儿子回家,但儿媳免谈。
丈夫想念父母吗?妻子觉得他可能并不想念,但内心肯定有很多困惑和伤痛。丈夫的两个妹妹试图调解,因为她们曾见过父母与其他家庭成员断绝关系。但固执的公婆不愿让步。
妹妹们对现状很不满意,不仅仅是因为现在照顾父母的担子全落在她们身上。她们指出,下次全家人可能在一个房间里相聚,很可能是在某个人的葬礼上了。
妻子坦言,虽然有些内疚,但没有后悔。因为没有公婆的日子,生活确实美好了许多。她说:"我理解为什么两个小姑子对现状不满——尤其是因为她们不得不承担更多责任。但对我来说,没有他们的生活确实更甜蜜。"
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真是世界难题啊!一不小心就可能从"鸡毛蒜皮"演变成"家庭内战",不然也不会有“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流传至今。
代际之间的差异真如一条鸿沟,年轻一代更注重个人空间和边界,而老一辈可能更看重家庭责任和孝道。
丈夫在的角色很关键。作为夹在妻子和父母之间的人,并不是人人都能选择一方后完全切断与另一方的联系。
未能免俗恩成怨,无以为家我负卿,很多时候,亲缘是无法完全割舍的······家人之间的爱,本应该是超越一切嫌隙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