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回击特朗普通牒,16万俄军将全线进攻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7月18日 7点27分 PT
  返回列表
61855 阅读
18 评论
第一军情

在特朗普对普京发出最后通牒,威胁俄方在50天内停火之后,普京的反击很快就来了。

(普京和特朗普)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最新消息,特朗普对俄罗斯的50天期限,实际上给了普京达成目标的绝佳时间窗口。种种迹象表明,俄军的大规模“夏季攻势”已经进入倒计时,即将在未来几天或几个星期内打响。

乌克兰军方人士透露,俄军为了此次攻势集结了16万精锐的野战部队,他们的任务是不惜任何代价夺取乌军在顿巴斯战线的三大军事要塞:波克罗夫斯克、科斯特扬季尼夫卡和库皮扬斯克。

(俄军酝酿大规模进攻)

乌克兰军事媒体证实,俄军正在稳步推进,从多个方向试图包围这三座战略重镇。在过去的几天内,俄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占领了波克罗夫斯克周边的多个村庄,并且威胁到了乌克兰守军的补给线。

据报道,近期俄军之所以对乌克兰全境发动创纪录的大规模空袭,主要原因就是给夏季攻势“预热”,目的是“打击乌克兰军队的士气,摧毁他们的战斗意志”。

顿巴斯前线的乌军在接受美媒采访时警告称,如果没有强有力援军的话,乌军很可能重蹈阿夫迪夫卡之战的覆辙,即便能够坚守长达数个月时间,但在俄军的不惜人命进攻下也会最终被击败。

(乌军坦克)

乌克兰军事专家认为,一旦乌军丢掉了三大要塞中的任何一个,都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惨败,乌军本来就十分有限的主力部队将进一步被重创,而丢掉了上述经营多年的防御要塞后,乌军将无险可守,俄军装甲部队很可能长驱直入,首次攻入乌克兰中西部腹地。

据悉,俄军为了此次“夏季攻势”已经准备多时,为此特意向朝鲜求援,乌情报官员声称,他们掌握的情报显示,金正恩已经同意出动最多3万人规模的精锐部队增援俄军,朝鲜援军很可能将首次进入乌克兰境内,虽然不一定直接在前线参战,可能只是在俄军后方或边境地区执行防御任务。

(金正恩再次出手援俄?)

即便如此,朝鲜承诺的援军也给俄罗斯帮了大忙,有大批朝军在后方坐镇,俄军可能腾出手来将精锐部队都投入到前线的攻势之中,不必担心后方空虚给乌军可乘之机,这给了俄军很大的作战灵活度,也是普京十分感激金正恩出手援助的原因。

军事分析人士指出,如果真按照美乌方面所言,俄军即将发动夏季攻势的话,这无疑是对乌克兰的重大考验,虽然近期特朗普松口同意恢复对乌克兰的武器供应,但相关装备的到位还需要时间,俄军如果抓住50天的窗口期在战场上取得重大突破,那么在未来的谈判中必将占据更有利位置。

(俄军)

事实上,俄方近期已经放风,普京根本不在乎特朗普的最后通牒,相反美方的威胁还激起了普京的怒火,不排除很快普京将提高停火条件,不再满足现有的领土要求,而是希望获得乌克兰更多领土,到那时,除非美国直接参战,否则乌克兰将面临更惨重的损失。

m
mrr7rhq
1 楼
特朗普发现整来整去还是得执行拜登的政策
九久
2 楼
特朗普典型的嘴炮王
o
oldoldcandy
3 楼
普帝看穿了懂王,先打49天,不打白不打..🤣🤣🤣
铗归来
4 楼
Who cares? [1评]
5 楼
谁在乎白鹅?!三年前侵略不成的事情,现在普金能做到? 又是多几万的俄罗斯寡妇,等各国男人抢媳妇的节奏 川普和普金,连同粉红包子,都不是什么好鸟 [2评]
小曉古今
6 楼
两人分贜罷了
f
frastar
7 楼
这官媒高级黑,叫着好催俄毛子赶紧送死,最后得把他俄祖坑死!
媚眼瞟瞟
8 楼
只有美军亲自入场才能战胜俄罗斯。
樱桃儿熟了
9 楼
必须把敖德萨拿下,最好争取基辅拿下,并且把利沃夫炸他个稀巴烂。利沃夫太“波兰”,所以不是好东西。“波兰”在此代表跪舔昂撒。
夜来风雨
10 楼
不扯中国你会死啊?俄乌战争关中国屁事。你又在完成每日狗粮任务?
c
cxy1223
11 楼
美国最好的战略就是一开战就把小泽弄到英国去,然后让乌克兰投降,孤立俄国,把欧洲国家抓在手心里。这样能得到的差不多都得到了,国际秩序还不受冲击,欧洲资本都得去美国。 - 结果一上来打得太好,就起了贪念。觉得可以战胜并掌控俄国。这样的梦无数人都做过,每次都似乎快成真,但就是走不到底。自己反而一步步陷进去。
a
abe868
12 楼
噗,看你那义愤填膺的狗样,就知道你娘肯定是寡妇 🤣
灯塔路
13 楼
欧洲人虫子 干就完事了
b
babahao
14 楼
我们在北美看到的消息多数对乌克兰有利,留园中国共产党媒体的消息都是对他鹅爹有利,综合分析,半斤八两,鹅得一点土地,付出巨大代价。
舞文弄墨
15 楼
建议去油管看彭城杰森 不要被别人洗脑
俺样
16 楼
做梦吧。北朝鲜马上就要被炸,中国要踩在俄罗斯头上发号施令,俄罗斯还哪来的底气赢得这场战争?
真话难听
17 楼
普丁丁输急了?
吃斋念佛大灰狼
18 楼
大毛二毛演大戏,欧美出道具,全世界看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