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闻联播》画风突变,透露什么重大玄机?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2月27日 23点27分 PT
  返回列表
37670 阅读
26 评论
智谷趋势

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新闻联播》破天荒延时,“拖堂”了。

原本是雷打不动准点19:30和全国观众朋友们说“下次再见”,如今天天拖课拖到19:50分左右,都成了近一个月的常态。

不仅如此,最近两周还大篇幅报道一些原本都上不了《新闻联播》的地方小新闻。

广东的佛山,以前一年到头没上过几次《新闻联播》,这半个月内一口气至少连上了3次。

广东的中山,也被《新闻联播》点赞,可激动了。

因为中山协调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复工复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3500多家,复工率达到97.8%,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复工820多家,复工率接近100%。

 

浙江的湖州,在某工业园区实行“健康码”,打破严格的封闭式管理。

浙江宁波的象山,已经是进入大数据时代。

这回,全国上下终于见识到浙江省的互联网技术水平不是白吹的。

 

就连福建晋江的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场馆建设进程,也需要跟全国中学生通报一下。

 

 

再表扬主动去劳务输出地接送返岗员工的省份,比如江苏。

 

 

还有推动重大项目上马的吉林。

全国人民欠东北的热搜,新闻联播补回来了。

 

 

2019年被坊间冠以“最惨”人设的造车新秀李斌,因蔚来汽车和合肥市的牵手,也上了一回央视。 

 

去年破产重整的老牌企业洛娃,因为保证了北京的消毒用品供应,闪亮重回人民视野。 

 

这些新闻,乍一看不是什么很大的事,放在以往,几乎没有机会上央视。

如今齐刷刷凑上了新闻联播,还硬生生逼得央视延时“拖堂”,释放的信号就极不寻常了。

划重点了!!!

央视正在使出洪荒之力,表扬那些精细化管理、防控疫情和复工复产两手抓的城市!

可见,今年的经济增长压力有多大。

各地的两会召开之时,新冠肺炎还未大规模爆发,因此疫情因素未被纳入地方增长目标的预期之内。

除了天津、黑龙江、吉林、新疆以外,其他省市区都把GDP增长目标设定为:6%或高于6%。

显然,以目前停产1-2个月的现状来看,达成这些目标,压力山大。

但是信心和决心不能减弱,只能增强。

千方百计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就是最新的指导信号。

 

 

“重磅!11万亿,来了!”

为了加油鼓劲,媒体粗略统计了北京、福建、河南、云南、江苏等地的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清单,总投资额合计逾11万亿元。

乍一听,真的激动人心!

仿佛地方政府真的释放除了强烈信号——上马大基建,力稳经济基本盘。

这是08年“四万亿”重现吗?

真相可能会让你有点失望,其实各省使出吃奶的劲,也只是向上拔高了一点点:

福建2020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3.84万亿;去年是3.85万亿。

河南2020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3.3万亿;去年是3.1万亿。

江苏2020重大项目计划投资5410亿元,比上年增加80亿元。

北京2020重点工程计划投资2523亿元,建安投资约1253亿元,北京城市副中心重大工程行动计划总投资约5225亿元;2019年重点工程计划完成投资约2354亿元、建安投资约1243亿元,城市副中心计划完成投资750亿元。

只有云南3.6万亿的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是今年突然增加的大手笔,北京的城市副重心计划也算得上。

这才符合客观的经济规律。

11万亿不是突然凭空多出来的增量,是保持去年稳投资的水平,发挥基建托底经济的作用。

只是相比去年,今年的项目更多倾向于基建领域。

不过,传统铁公基对投资的拉动作用已经被证明越来越低效。

为什么还要往这里头砸钱?

 

其实,这不仅是出于恢复经济的考虑,还有另外一项大事,可以说是燃眉之急。 

最新的国常会已经表明了——就业最急!

 

全国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人员超过2.3亿人,个体工商户吸纳2亿多人的就业,事关数亿人城镇职工、农民工的饭碗。

而这些市场主体现在是抗风险能力最低的。

大多时候,金融扶持政策也很难能触达到这些中国经济神经最末端的部位。

工信部根据对240万户使用云平台和电商平台的中小企业监测显示,全国中小企业的复工率目前只有30%左右。

而就在这段时间,百度指数里“裁员补助标准”的搜索指数出现了有统计以来的新高。

 

 

种种迹象表明,就业真的面临压力。

市场力量自然会自行调节,但在这段期间,却会有无数的普通人谋生艰难,甚至面临返贫风险。

紧急时刻,“举国体制”就得拿出优势来了。

投大基建,既是托底经济,也是保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而传统基建又能吸纳大量的就业人口,包括职业技能水平不足的农民工。

多地在工作部署中都提到接下来会“采取超常规举措”,不过,依照多数地方政府的财力,如果没有卖地增收,财政能继续腾挪的空间不多了,更别提还要给地方减免税费。

今年稳增长的关键,要看中央财政。

不少经济学家和分析师预计,今年财政部下达的地方专项债会从3万亿扩大至3.3-3.5万亿,并且更加强调投向基建领域。

争议已久的财政赤字率破3%,再次被提上议程。

甚至越来越多的声音建议,财政部必要时刻要考虑发行“特别国债”,低成本筹资下发给地方,还能补充央妈发行货币的工具。

但是,基建、制造业加班加点能补回来,少喝的咖啡、少吃的外卖、少用的化妆品能补回来吗?

我们必须两手抓,必须要夺回损失的一个月,必须要稳住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但也要实事求是。

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张岸元简单估算了一下,一季度若停摆,随后三个季度要达到7%的增速,全年才能超过5%。

这样一来,所需政策力度,就有可能超出一般刺激的边界,分寸非常微妙。

如何保持经济活力,实现适当的增长目标,又不透支潜力,相当考验决策者的功力。

疫情明显好转,经济的战场上,冲锋号也已经吹响了。

又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战斗。

文学少年
1 楼
看吧,中国今年的GDP一定还是很高。至少超过大家的想象。
T
Texans
2 楼
据内部信息,2014年10月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伟大领袖习近平博士当面勉励的周小平,由于其在正能量理论建设的杰出贡献,已经当选中央候补委员,下一步就是伟大领袖的接班人人选。。。。
c
cedarbird
3 楼
哪有新闻宣传而已
裘千手
4 楼
作者平常不怎么关心新闻联播吧?
k
ken1999
5 楼
不就统计局填个数字吗,一定行的
胜似闲庭信步
6 楼
标题党。还以为🐷换人了了。
可乐微笑
7 楼
如果我们都只是小学毕业不知道现在我们在干什么,也不知道目前哪个国家的最大领导而且是全部权利都要一把抓的是小学没毕业的。
没什么了不起
8 楼
国内情况好转,可以向欧美输出口罩和试剂盒了吧
扶风
9 楼
你为什么总要强调“小学没毕业”,小学没毕业招惹你了?小学没比亚,人家后开发奋图强,买个博士不成吗?马克思可以邮购买个博士,凭什么只许外国人买博士,就不许野生俄国儿子买博士? 小学怎么了。。小学生能扛两百斤麦子不换肩吗?小学生能说要扛着麦子骑马,坚决不把麦子放马身上,怕怕累到吗(被美空军烧死那个)?
K
Kevinsky
10 楼
孔庄孟包子有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y
yuanfangzhi
11 楼
福建2020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3.84万亿;去年是3.85万亿。 河南2020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3.3万亿;去年是3.1万亿。 江苏2020重大项目计划投资5410亿元,比上年增加80亿元 -------------------- 动不动就万亿万亿的?另一面《“冰花男孩”王福满,和同学们的贫困生活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资助》《韩红基金资助失学儿童》《母子患癌欠下20万外债自杀》 他们活在“假中国”吧?
h
hu2020
12 楼
十几亿人的国家,有一两个没有照顾到的,很正常。美国的无家可归者,失学儿童,没钱治病的人,还少了吗? 发达国家唯一没有全民医保的就是美国好吗? 和投资一点也不矛盾啊。
山边那朵云
13 楼
党媒放屁都是香
B
Beck_NZ
14 楼
今年gdp增长6以上我觉得没问题。
陷疯稻谷
15 楼
其实现在是第五纵队出动的好机会,整几个狗粮带病到处走,分分钟破坏土共的复工大计,我就给你们指点到这了,接下来看你们的了
苏浩
16 楼
玄机就是登基。还登峰造极。
h
hafg7788
17 楼
太平年,齐欢颜.
g
godhorse
18 楼
最后的疯狂
X
X00X
19 楼
五毛的毛片除了五毛谁关心?
f
fanzhou1989
20 楼
以前只洗半小时,现在活生生改成洗59分钟。这党得是要怕成啥样啊?
j
juyuan123
21 楼
全是共产党的报应,不让港人戴口罩全国都得戴口罩,天不藏奸,天不欺人,现世报来得太快了,就是劈得不准,劈住中南坑就对了,别劈住无辜百姓,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j
juyuan123
22 楼
全是共产党的报应,不让港人戴口罩全国都得戴口罩,天不藏奸,天不欺人,现世报来得太快了,就是劈得不准,劈住中南坑就对了,别劈住无辜百姓,出来混迟早要还的。相信报应就别作恶,问问良知,共产党你还敢不敢继续作奸作恶。
老站长怀念64
23 楼
你躲在地下室里刷盘子拿狗粮当然可以这么说了 回去这样说分分秒秒把你的狗腿打断
吃鱼的大白鲨
24 楼
你这是在国内臆想美国的吧。谁告诉你美国有人没钱治病的?谁又告诉你美国有失学儿童的?
d
dzj
25 楼
新闻联播 新闻乱播 新闻难播 新闻不播 新闻党播 呵呵呵呵!
h
hu2020
26 楼
: 你可以自己google一下, 我也查了一下, 小学入学率94%,没有医保的人占比13%. 讲真,比我想象的要糟糕,这是以千万为单位的人群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