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首富之争:后船王时代的“二李”博弈史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3月5日 1点4分 PT
  返回列表
67621 阅读
4 评论
ELLEMEN睿士

二月底,又到了富豪们交成绩单的时候。福布斯最新发布的“2020年香港50大富豪排行榜”中,李嘉诚不再是香港首富,这是他二十一年以来第一次跌落香港首富宝座。过去的一年,几乎买下整个英国的李嘉诚因为脱欧闹剧的拖累,旗下的上市公司长和股价已经累计下跌9.3%,长实更是跌了近2成。

这不是李嘉诚第一次被挤下首富的位置,2015年,连庄十多年的李嘉诚被那年风头一时无二的王健林取代丢掉了华人首富之位,后者在一年后喊出了“一亿元小目标”,前者则获评“斯人已去,不必挽留”。

2020年,李嘉诚身家依然高达294亿美元,但比去年的317亿美元缩水了23亿美元,新晋香港首富李兆基,虽然去年以300亿美元身家居于李嘉诚之后,但他的财富在2020年未损反增,达到了304亿美元。两位富豪的身家差距只有10亿美元,股市上下翻涌,李嘉可能在某一个清晨就夺回自己的首富位置。

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的排行榜见证着富豪的起起伏伏,而富豪之间的合纵连横、明争暗斗是冰冷数字背后最好的注解。

说起李嘉诚与李兆基的“恩怨”,谈论最多的是李兆基将自己的二儿子取名李家诚,外人觉得这是“调侃”李嘉诚,李兆基曾经公开表示取名“李家诚”只是因为这个名字会给家族带来好运。不过与李嘉诚齐名的郑裕彤也给自己的二儿子取名“郑家成”,这大概也是巧合吧……

李兆基与儿子李家诚(右),李家杰(左)

和李嘉诚不同,李兆基是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出生时父亲李介甫在顺德已经拥有天宝荣金铺和永生银号两间门店,经营黄金和汇兑外币的生意。天天在自家店铺和工坊里跑来跑去,不到十岁的李兆基就练就了老辣的黄金鉴别和炼制的本领,超过不少入行多年的师傅,12岁便在金铺里独当一面。这一年,李嘉诚刚和父母躲避战火来到香港,投奔舅父庄静庵,为了养活家人,先做“跑堂仔”后做“行街仔”。

从此李嘉诚与李兆基开始了各自的传奇故事,书写着曾经香港普通人心中“英雄”的剧本。

1948年,20岁的李兆基揣着1000块钱,从顺德来到香港。时局动荡,南下的资金让香港外汇兑换业务及黄金买卖生意十分兴隆,李兆基利用自己对货币兑换业务的熟悉,在几间银铺挂单,赚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桶金。这一年,由于出色的推销成绩,20岁的李嘉诚升任塑料花厂的总经理。

1958年,在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在筲箕湾创办长江塑胶厂八年后,李嘉诚在港岛北角建起了第一幢工业大厦,取名长江大厦,正式进入地产市场。同样是在这一年,李兆基与郭得胜等好友一拍即合,成立了永业有限公司——这便是如今响当当的新鸿基地产的前身。

在香港这块1100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上,两人开始有了交集。

李兆基面向中产阶层,用“分层出售,十年分期付款”的概念让新鸿基地产顺利上市,然后在1975年用1.5亿元创立了属于自己的恒基兆业地产。李嘉诚在香港六十年代动荡时期大量购入被贱卖的土地与物业,七十年代香港经济复苏,房地产率先起步,他的资产翻了几倍。

天上飞的“李超人”和接地气的“四叔”终于迎来了他们联手的一战。

1975年,香港政府宣布了沙田填海建设招标项目。这是一个耗时巨大的项目,港府要求沙田新城的发展商自行填海、平整土地及建造楼宇,填海之后,还要把约70%的土地交还政府,其余的地皮可以发展成私人住宅。项目周期长,占用资金数额巨大,李兆基的恒基兆业主导,联合了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郭得胜的新鸿基、郑裕彤的新世界,分担了风险,共组百得置业,四家各占25%股权,以2060万的价格在竞标中击败了英资怡和洋行旗下的香港置地,投到了沙田第一城项目。

沙田第一城项目共有52栋30层的高层住宅,还有2个商场,这么大的规模在当时的亚洲都是罕见的。整个项目前后延续了二十年,这期间香港楼市几经起伏,最终在亚洲金融危机危机前夜的1996年,李兆基把沙田第一城全盘出售,当时整个项目总价值高达400亿港币,利润达到了1000倍以上,这也是香港四大富豪唯一一次合作。

g
glendup
1 楼
李嘉诚,老王八,老奸商,老狗一條。
随便踹两脚就走
2 楼
吸血鬼
人生没有智慧
3 楼
商场真如战场。辛好香港在大阴蒂国统治下发展了99年,经济得以高速发展,否则在土共手里充其量也就是个大湾区
g
glendup
4 楼
人生没有智慧 那就是【傻瓜狗】---你的智商可憐,但你真的有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