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工厂门口挤满了大学生 谁说零零后不能吃苦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1月29日 18点32分 PT
  返回列表
78885 阅读
22 评论
洞见

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不易。

都说,千禧年后的孩子娇生惯养,碰不得,摔不得。

但这几天看到的一则新闻,让我推倒了心中的偏见。

凌晨六点,冷风刺骨,河北一家工厂门口就挤满了找工作的人。

遥遥望去,还以为是农村来的上有老下有小的打工人。

或以为是饱一顿饥一顿的“三和大神”。

都不是。

都是稚气未脱的大学生,年纪在20岁左右。

刚放寒假,他们没有呼朋唤友去旅行,也没通宵疯玩游戏。

他们从考场转战工厂,从象牙塔踏入成人世界,只想挣点钱。

理由让人心头一暖:

他们多干一个月,父母就可以少辛苦一个月,长大了,也该体谅父母了。

看到这,你还会觉得零零后是垮掉的一代吗?

他们也会体谅父母,咽下苦、扛住累,帮忙挑起家庭生活的担子。

我很赞同一位老师的评论: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交出了完美的期末答卷;对于父母来说,有孩如此,就是最大的财富。

说到底,能吃苦的孩子,是一个家庭最好的福气。

01

想先说两个学霸的故事。

一个是复旦大学的林舒杰。

林舒杰来自一个普通家庭,父母经营着一家材料加工店。

从初中开始,他一到周末就会到店里帮忙,打打下手。

因为常年看着父母的操劳,林舒杰比平常孩子更加懂事。

放假时,他没有窝在网吧玩游戏或者约上三五好友出去玩,而是直奔店里,抢着干一些脏活重活,从不喊累,也不嫌枯燥。

直到收到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他还在父母的材料加工点,帮忙打螺丝。

他和他妹妹的学习,也不需要父母费心。

他不仅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什么时候背英语,什么时候看书和练字,他都精确到分钟。

同时,他还包揽了妹妹的学习,一有空就会帮妹妹辅导作业。

对此,他只是说:“父母太辛苦了,我只想帮他们减轻下负担。”

另外一位是北京大学的钟朋辰。

当高考结束后,他既没有像别人那样四处旅行,也没有邀请亲朋好友办升学宴,而是陪着做清洁工的妈妈一起打扫卫生。

他说:我终于可以安心下来,帮着妈妈好好干活了。

无论是夏酷暑,还是冬严寒,钟朋辰总是会抢着打扫室外,让妈妈待在室内工作。

因为知道父母的艰辛,钟朋辰在学习上也异常刻苦,每天早上4:30起床,开始读书学习。

就这样,他以652分的成绩考取了北大。

02

为什么说这两个人。

你会发现他们有一个特质:能吃苦。

他们知道生存的艰辛,能懂得父母的不易。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提过“糖钙盐”理论:

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糖,也需要钙,同时需要盐。这三样东西在教育中一个都不能少。

糖是爱,自不用多说。

盐,是让孩子直面挫折;钙,是让孩子懂得自立自强。

糖,父母给;盐、钙从苦里来。

在工厂打工的妈妈把放暑假的女儿带进厂,一天流水线站下来,女儿累得站不住,却更心疼妈妈;

花钱大手大脚的半大小子,跟着父亲去工地待一天,顶着烈日,扛着砖头,就明白,原来300块钱这么难赚,读书那么幸福。

我们常常抱着这样的教育观念: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但大家认真观察一下,会发现:吃苦的孩子,成绩不会差,人品更不会差。

教育方式因人而异,但无论什么方式,都少不了吃苦。

03

你知道怎样唤醒孩子的内驱力吗?

知乎网友@弄疏影在甘肃的一所初中当班主任,她试过一个法子。

她在一次开家长会时,与部分家长沟通后,商定了一件事。

让这些家长带孩子去工作场所去体验一下。

这些家长有的是搬运工,经常扛着冰箱、电视机等重物,遇到没有电梯的老旧房子,只能肩上垫着一张毛巾,一个人吭哧吭哧地爬上楼。

有的是矿工,戴着头盔要深入黑黝黝的矿井里,尘土飞扬,直入鼻喉。

许多学生体验了这一遭后,学习态度发生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知道生活扇过来的巴掌有多疼,就知坐在教室内上课是有多珍贵。

如果不读书,只会走上一辈的老路,窝深沟、一身锈。

明白读书是最好的改命方式,孩子才有机会改变自己的未来。

还记得那位因“致谢信”爆火的黄国平吗?

父亲常年奔波在外,他只能靠夜晚抓黄鳝,周末去钓鱼,喂养猪崽水牛维持生存。

苦,是他生命前20年的底色。

所以黄国平紧紧抓住读书这根救命稻草,努力奋进,最后成为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高级研究员。

还记得那位在工地上搬砖攒学费的林万东吗?

他深知,他的求学路是靠着妈妈在工地上搬砖运沙,一点点铺出来的。

所以,他比谁都珍惜学习的机会,最后一路考上清华。

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不易。

只有目睹过生活的残酷与无情,他们才会收起抵触的心思,去钻研每一个知识点,认真听每一节课,努力为自己博一个未来。

04

《中国孩子的金钱教育》里有这样的一句话:

孩子只知道钱是一张纸,是过年时的压岁钱、过生日时的红包,却不知道钱是劳动所得,需要付出汗水。

许多孩子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对金钱没概念,对他人没有体谅之心。

00后女孩刘思琦,出生在辽宁盘锦的一个富贵家庭。

小姨是她的贴身保姆,舅舅是她的专车司机,包包只买限量款,衣服只穿名牌,日常开销以万为单位。

16岁之前,刘思琦什么山珍海味都吃过,就是没有吃过苦。

有朋友劝过刘家父母,孩子不能一味娇惯。

父母不以为然地说:穷养儿子富养女儿,这就是我们家的教育方式。

一次,刘思琦为了接头发,命令舅舅开车载着她到三百多公里外的大连。

哪怕刘母再宠她,都忍不住感到震惊:“你接个头发开车去大连,三百多公里,来回花一万多块,值得吗?”

刘家父母渐渐醒悟:如果再这么富养下去,女儿怕是真的要长歪了。

于是,刘家父母下定决心,将女儿送去《变形计》。

山上只有几间破败的屋子,什么都没有。

她想要喝水,只能自己下山挑水。

她想要吃饭,要么自己动手做,要么去山下小卖部买。

在这里,她亲身体会了生活的不容易。

她看到叔叔阿姨早出晚归地干活,即使这样,身上衣服破破烂烂,桌上三餐粗茶淡饭。

她自己试过去工地铺泥地挣钱,又脏又累,一天忙活到晚,她和两个小伙伴一共赚了150元。

从《变形计》回来后,刘思琦如同变了一个人。

她开始主动关心父母,也学会了尊重他人。

对于这段经历,她还说:“人在尝过酸甜苦辣后,就连喝白开水都会觉得是甜的。”

这就是为什么孩子要吃点苦。

从小被捧在手心的孩子,往往共情能力低,无法换位思考。

孩子看过人间疾苦,才明白谁在为他们负重前行,才真正懂得感恩。

一位家庭关系专家提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

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身上都有“孩子”和“成人”两个角色。

如果父母一直表现出“大人”的一面,那孩子永远是孩子。

如果父母适当表现出“孩子”的一面,孩子就会成长为大人。

意思很简单。

想要让孩子独立、强大,就要让他多扛起一点责任,多受一些罪。

你一定要知道,生活中的苦,也是孩子长大成人所需的一种养分。

邻居王叔叔
1 楼
把坏消息当作喜事报道?
X
XXyourOO
2 楼
当一个政权,开始极力向自己统治下的百姓灌输要“准备吃苦,”“学会吃苦”,“吃苦光荣”的时候,它就已经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反动政权,走入了其统治的末期!
金三
3 楼
穷B人矿都是五毛粉红。以为知识能改变命运,一辈人矿,辈辈人矿。
T
Tonyandstamps
4 楼
我辛辛苦苦把孩子供入大学,就为了让他毕业进工厂接替我? [1评]
关注者
5 楼
经济大好
关注者
6 楼
习近平要的就是工业斯巴达,人人都是螺丝钉
小日子坏的很
7 楼
韭菜们的行为让农民伯伯们心头一暖
c
cotoncai
8 楼
进电子厂流水线这种事一辈子体验一个月就可以了,再多了就是浪费生命了。
南方兔儿爷
9 楼
今天看的电影就是,辛辛苦苦教育投资为了什么?还是手搓制衣劳工做苦力,读了大学给人打工,念硕士博士给人带孩子。一个人口过剩人力多余的年代。个人的努力微不足道。
南方兔儿爷
10 楼
丝毫看不出有生孩子和教育孩子的必要,长大就成了出租司机送外卖的,保姆,清洁工。这些现在就在做难道还要下一代也做?
a
azkaban
11 楼
对韭菜们就是不能太好了,太好他们就躺平了。 必须让它们用尽全力才能温饱,下一代才会拼命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所有。
B
BH
12 楼
润去美国,荣任狗粮,舔舔洋肛,发发帖子,地下室就可以躺平。
C
Cup3
13 楼
还是失业好,可以锻炼人。
l
lids
14 楼
穷人孩子早当家,富人孩子早成家
r
roygreat
15 楼
去农村广阔天地锻炼
吃斋念佛大灰狼
16 楼
傻三儿你已经进入狗粮圈,世代轮回为狗粮。
郑长仁
17 楼
孩子们请记住:“不管三七二十一”是祖训。如果你还是个学生,起码你要去半工半读,自己赚取零花钱;如果不是学生,你就应该去工作,养活自己。我就是这样要求我的孩子们的,他们也是这样做的!
l
liebsh
18 楼
老百信吃苦,包子大撒币 吃再多的苦也比不上直接推翻土共
n
ny阿伟
19 楼
寒假做工是吃苦?什么想法。
f
fybs
20 楼
惨啊。
干掉B儿
21 楼
出国留学呗,学费打工都能挣出来,简单
m
matrixyard
22 楼
可怜的孩子, 被中共 洗脑下要多 “吃苦”, 这很 “光荣”。 。 吃了几十年的苦, 现在还要继续吃苦。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