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场跨国教育大比拼,中国孩子的结局让人惋惜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19年10月8日 8点50分 PT
  返回列表
72814 阅读
42 评论
精英说

如果你一直非常关心海内外教育的相关话题,那么你对以下这部纪录片一定不陌生——它就是2015年播出的BBC纪录片《中国式教学》。

5位赴英国“支教”的中国老师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这部以探讨中外教育方式差异为主题的纪录片中,5位具备全英文教学能力的资深中国老师前往英国某所公立中学进行“支教”,用完全中国化的教学方法来培养英国孩子,最后通过考试来检验教学成果——到底是中国老师教的孩子考得好?还是英国本土老师教的孩子成绩优?

中国老师用中式方法教育英国孩子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毫无悬念地,中国老师赢了。这个结果也引发了海内外关于教育方式差异的激烈争论。

其实,早在这部纪录片上线的七年前,美国也拍过一部题材类似的纪录片,同样是将目光投向了不同国度的中学生,同样是剖析各国在学习生活和教育理念上的差异。可惜的是,在这场跨国大比拼中,中国学生并没有胜出。

它就是——《两百万分钟:一次跨国考察》。

美国纪录片《两百万分钟:一次跨国考察》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纪录片名字中所包含的“两百万分钟”,其实正喻指一名美国学生高中四年的校园时光,这段时间是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未来的走向。

就在如此重要的时期里,同龄的印度孩子、中国孩子又将如何分配时间?他们对未来有何规划和想象?最后又是否能够如愿?这部看似轻松诙谐的纪录片,却揭开了颇为残酷的真相。

参与拍摄的六名学生,两两来自美国、印度与中国

(图源:纪录片《两百万分钟:一次跨国考察》)

1

三个国家   三种高中生活

纪录片拍摄的两名美国学生,分别是来自美国印第安纳州卡梅尔中学的布莱尼和尼尔。他们所在的中学,也是全美最棒的公立学校之一。

和其他国家的中学生相比,他们的高中生活简直可以用“毫无压力”来形容。虽然也需要做功课,但男生尼尔经常是拖到最后一刻才熬夜完成;而女生布莱尼则认为,高中时应该好好享受、连夜派对、尽情玩乐,“玩乐学习两不误”。

熬夜赶deadline的尼尔和坚持“玩乐学习两不误”的布莱尼

(图源:纪录片《两百万分钟:一次跨国考察》)

和美国学生相比,印度学生和中国学生的高中生活似乎已完全被学习填满,显得清苦许多。

印度女生阿波娃早上5:45就要起床

参加完大学考前辅导班之后再赶去学校上课

(图源:纪录片《两百万分钟:一次跨国考察》)

中国男生睿璋觉得作业多到怎么做都做不完

有时要一边打着盹一边再继续完成

(图源:纪录片《两百万分钟:一次跨国考察》)

当提到美国中学生花在学习和作业上的时间,这部纪录片披露了这样一组数据:

● 美国学生每年上课的时间为900小时,看电视的时间为1500小时,几乎是双倍;

● 在打算上大学的高中生里,有66%每晚的作业时间不超过1小时,周末不写作业;

● 算上作业和补习的时间,中国和印度的学生每个月学习的时间是美国学生的两倍。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果说美国高中生花在学习作业上的时间明显较少,那么他们的时间到底都花到哪里了呢?

对于尼尔来说,这个18岁的帅小伙不仅是班长,还是学校橄榄球队的队长,赛季时球队的训练时间每周都超过了20个小时。此外,他还做着一份餐馆服务员的兼职,担任着健康环境俱乐部的部长,并帮着校报做一些美编工作。

打游戏、谈恋爱,尼尔也一个都没落下。可以说,他的高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尼尔享受着丰富多彩的高中生活

(图源:纪录片《两百万分钟:一次跨国考察》)

布莱尼周四晚上会去朋友家里一起学习,同时也会一起看美剧《实习医生格雷》。才17岁的她对医学非常感兴趣,因为这是一个“可以救人”的职业,这让她感觉很棒。此外,她也很愿意将来做一些为当地社区服务的公益性工作。

布莱尼和朋友们一起看美剧

(图源:纪录片《两百万分钟:一次跨国考察》)

无论是尼尔还是布莱尼,都表示将来不乐意做朝九晚五的办公室工作,而是愿意更多地尝试多种多样的可能性。毕竟,在学校时就将自己的未来定性,人生也未免无趣,而校园时光,也只是可以尝试各种新鲜事物的平台而已。

尼尔和布莱尼均表示对办公室生活不太感兴趣

(图源:纪录片《两百万分钟:一次跨国考察》)

对于印度学生阿波娃和罗西来说,他们的学习生活强度较高,目标也较统一——攻读理工科,未来成为一名有着体面收入的工程师。事实上,对于许多印度孩子来说,“工程师”可以说是最保险、同时也是性价比最高的职业选择。

片中两名印度学生的职业目标已经非常确定

(图源:纪录片《两百万分钟:一次跨国考察》)

当提到未来的规划与目标的时候,同样在学习上花费大把时间的两名中国学生睿璋和晓远,却好像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中。

两名中国学生对未来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目标

(图源:纪录片《两百万分钟:一次跨国考察》)

事实上,这两个中国孩子都是来自国内最优秀的中学之一——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的尖子生,这里的学生大多数都会考取海内外的顶尖学府。光从学习成绩、竞赛、业余爱好等因素来看,他们绝对是值得羡慕的“别人家孩子”。

对于将来的目标,这两个孩子只是隐约觉得“应该和上大学有关”。男生睿璋希望被北京大学的高等数学专业录取;而女生晓远则在家人的安排下为自己准备了三条路——在全力申请耶鲁大学的同时,也不放弃国内高考,同时靠着小提琴和芭蕾的艺术特长备考音乐学校。

正在练习小提琴的晓远

(图源:纪录片《两百万分钟:一次跨国考察》)

在“独生子女”政策之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孩子,往往寄托着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晓远的妈妈也表示,正因为家中只有这一个孩子,所以心甘情愿地为她的教育付出全部的投资。

“独生子女”是晓远的父母全力进行教育投资的原因之一

(图源:纪录片《两百万分钟:一次跨国考察》)

2

三种高中生活   三种结果

这六名来自三个不同国度的高中生,在高中毕业之时,分别迎来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按道理,在教育上花费最多时间、付出最多投资的中国孩子,应该会较为顺利地实现自己的目标。而目标单一而明确的印度孩子,也应该在勤奋努力和积极进取之下考取心仪的学校。

然而,令人感到诧异的是,在学习和作业上花费时间最少的美国学生布莱尼和尼尔,却是唯一一组考上自己喜欢的大学及专业的孩子。

图源:纪录片《两百万分钟:一次跨国考察》

喜欢打游戏、在校报做过美编的尼尔

获得了普渡大学电脑绘图专业的全额奖学金

这个专业他自己和家人都非常满意

(图源:纪录片《两百万分钟:一次跨国考察》)

觉得治病救人很酷并致力于服务本地社区的布莱尼

被家门口的印第安纳大学录取

攻读医学预科和西班牙语专业

(图源:纪录片《两百万分钟:一次跨国考察》)

两个印度孩子都没考上意向中的大学

但都在稍微差一点的学校里继续学习工程学

印度最好的理工科院校数量少,竞争还非常激烈

(图源:纪录片《两百万分钟:一次跨国考察》)

中国男生睿璋没能被北大的高数专业录取

转而进入了元培学院

他坦言收到录取结果时“有些失望”

(图源:纪录片《两百万分钟:一次跨国考察》)

中国女生晓远也没能如愿收到耶鲁大学的offer

而是留在国内的清华大学学习金融学

并将拉小提琴的爱好继续保持下去

(图源:纪录片《两百万分钟:一次跨国考察》)

其实,纪录片选择的这三组孩子都非常优秀,看起来都来自于衣食无忧的社会中上层家庭,但所受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却截然不同。

当尼尔的妈妈知道儿子被普渡大学电脑绘图专业录取之时,她高兴极了。她从未觉得尼尔只花很少的时间学习,却花费大量时间培养各种兴趣爱好有什么不妥。在得知儿子想往游戏设计的职业方向发展的时候,她也和尼尔进行了一次平等的对话,充分了解孩子的想法。

尼尔的妈妈正和孩子谈话

(图源:纪录片《两百万分钟:一次跨国考察》)

尼尔的父亲就是一名软件工程师,但他从未将自己的职业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在他看来,成为一个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比成为一个拥有很高收入的工程师要重要得多。

尼尔的父亲认为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加重要

(图源:纪录片《两百万分钟:一次跨国考察》)

由此来看,生活在拥有顶级教育资源的发达国家美国,孩子们是幸福的。在选择道路之时,也不必为太多外部因素所牵绊,做自己就好,这也是美国教育“以个人兴趣为导向”的精髓。

比较之下,在印度学生中流行的“工程师最优”理念,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改善家庭环境和保障生存收入的初心。对于印度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成为高薪的工程师无疑是在他们那样一个社会里摆脱贫困、实现逆袭的最佳路径。

印度男生罗西的父亲和叔叔

坚持认为工程师是对孩子最优的选择

(图源:纪录片《两百万分钟:一次跨国考察》)

而在和印度相邻不远的中国,独生子女的父母们将这辈子全部的收入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孩子的教育之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习和考试被中国的孩子和父母们看作是改变人生命运、实现阶级攀升的唯一途径。虽然国内对教育问题的反思从未停止,但“读名校才是有出息”的想法依然被无数学生和家长奉为真理。

正在埋头学习的中国学生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3

我们的教育,将把孩子引向何方?

其实一开始,《两百万分钟:一次跨国考察》只是想给一向生活在安逸中的美国学生敲响警钟,片中无处不充斥着美国教育专家的焦虑和担忧——中国和印度的孩子比我们多花那么多时间学习,他们的数理化基础也比我们强得多,我们今后将如何在全球化竞争中自处……

美国的数学教育排名明显落后

(图源:纪录片《两百万分钟:一次跨国考察》)

而从我们的角度来看,看到的却是另一个令人忧心的事实——我们的孩子虽然优秀,却远不如美国孩子那样独立自信,具备思考的能力。这份人格特质的缺失,在高中时期就已成形。

像晓远这样多才多艺又成绩优异的女孩,面对镜头时却明显底气不足,讲不出方向,只是含糊地觉得要考个好大学,“喜欢的专业是生物”。

晓远的妈妈对她寄予厚望,又是申请耶鲁大学,又是准备艺考,还觉得女儿可以去做做同声传译这种“适合女孩做的工作”。最后,她还是让女儿去清华读了金融,这个选择到底是晓远的决定还是家长的一厢情愿,我们无从得知。

晓远觉得今后遇到的事情可能会比高考还要累

(图源:纪录片《两百万分钟:一次跨国考察》)

睿璋是个典型的理科学霸,拿起竞赛奖项来绝不手软,可他却坦言自己“不敢有什么梦想”。没能被心仪的北大高数班录取,转而进了元培班,就直言“失望”。到底是怎样的环境,让他将人生的成功和价值与“录取”这件事挂钩?又是怎样的社会,让这个聪明灵慧的孩子不敢做梦?

睿璋坦言自己有一点点“失望”

(图源:纪录片《两百万分钟:一次跨国考察》)

和独立自信、一路探索人生方向的美国孩子相比,中国孩子显得底气不足而自我封闭,甚至都不如目标单一明确的印度孩子有驱动力。

这“两百万分钟”的差异,到底是值得我们骄傲的铠甲?还是会让我们痛定思痛的软肋?中国的教育,又将把我们的孩子引向何方呢?

w
wh1975
1 楼
是啊中国没法子象美国孩子那样实行快乐教育。所以反智行为很少出现在中国人身上
S
Sebastiancz
2 楼
前面看了几分钟的废话 最后告诉我中国孩子这个结局叫不好?
b
bpeng2000
3 楼
中国孩子是清华北大和美国孩子上普渡这个级别的大学难度是一个数量级吗?这个结果比较更多的是中美教育资源,不是教育方式。
S
Sebastiancz
4 楼
中国孩子和印度孩子这叫给自己设置了更高的人生标杆 即使没跳过去也已经跳过了惊人的高度。美国这俩孩子天天吃喝玩乐,最后烂泥一摊 还要政府买单给奖学金 让进好大学
e
elseye
5 楼
各种教育都不完美,只要在特定的现实中相对合适的!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中国教育挺好!
新西兰大绵羊·
6 楼
中国在不停的进步
y
ydy2001001
7 楼
你要在津巴布韦,想努力都没有机会。那两个美国人到印度或中国还那样 就和我一样一个接盘侠
s
sccent
8 楼
一股醋酸味道,哈哈哈哈!
x
xuyss
9 楼
普渡大学是什么大学?什么层次?
关注者
10 楼
什么是好?清华vs IIT vs普度?元培vs Indiana? 是开心?是毕业之后?还是人生?
m
mrstu
11 楼
标题党也要有点智商好不好?
h
hans177155
12 楼
中国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户籍制度,如果不能统一试题,那就是扯蛋!当然那是不可能的,京官的孩子怎么可以考去二本?呵呵,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完美体现,官越大特权就越多!
m
milkyn
13 楼
我只能说那俩美国青年幸亏生在了美国,也幸亏生在了现在的美国而不是五十年或者一百年以后的美国。没有国家撑着,想美国青年这种过法就是废物养成记。
l
lubolong
14 楼
教育成不成功,看国家的实力有没有成长,国民的生活有没有改善。不是那些 自由民主 的虚伪模糊的 口号 可以代替的。
多说无益
15 楼
互相借鉴吧,取长补短。。。。非洲人到中国留学,中国人到欧美留学
l
lubolong
16 楼
拍个纪录片就可以说明一个人一生的结局?白头盔们,改良人类的工作交给你们了,什么医学,科学,工程建设,不用浪费资金和地球有限的资源能量了,全去拍片子得了。
冰封彗星
17 楼
呵呵 高考是在各种不公平的社会里相对最公平的选拔体系了。 美国黑人穷人的孩子怎么办?家里有钱供他去搞兴趣爱好?去搞社团活动?去搞各种ngo?去非洲扶贫?呵呵
多说无益
18 楼
普渡大学是什么大学?什么层次? ------------ 没啥,也就和MIT差不多,邓稼先的母校,二十多个宇航员的母校
l
lubolong
19 楼
又来了,您这是用词造句吗?"中国最大的弊端就是......"每天念佛一样,佛说:求人不如求己,务虚不如务实。
狼王2
20 楼
前面说的没错,中国高中生比较缺乏人生目标。后面考大学跟这几个娃的性格习惯根本没毛关系,纯粹美国升学容易。。。。。
s
steelak47
21 楼
这是个高级黑,中国的女孩考入清华大学学习金融学。这是失败?
白萝卜
22 楼
难道户籍制度公平么?你让上海那俩孩子去山东考考看,清北能不能录取都两说
g
givetome
23 楼
是的…… 【13楼】 milkyn: 我只能说那俩美国青年幸亏生在了美国,也幸亏生在了现在的美国而不是五十年或者一百年以后的美国。没有国家撑着,想美国青年这种过法就是废物养成记。
o
oranged
24 楼
看纪录片的年代好像有些久远,那时候填鸭教育的人现在都长大了。 结果就是: 这些人有一部分虽然嘴上也还是嫌弃之前"填鸭教育",但是这些人挑起来中国建设的大梁,而且领导着中国快速前进! 这种教育的弊端,按照一些老外的说法是:over educated,牺牲了一些个人的兴趣。 这个也算不上不可接受的弊端吧 希望各位好好努力,现在这一代两代可能还要再牺牲一些。 等国力强大以后,看这种纪录片怎么反着拍。
y
yurihall
25 楼
作者本身就是中國教育出來, 只是從作者的眼光來看, 這兩個中國小孩結局才不好, 其實, 我認爲作者自身的結局才不好, 作者让人惋惜
你那随风飘扬的长发
26 楼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决定了各国教育的不同,美国制造业基本没了,而中国 印度是制造业大国,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中国的高中生毕业可以进入工厂上班,接受能力很快。
春哥铁汉
27 楼
惋惜个毛线
真是太烦人
28 楼
美国教育?! 美国前端产品的研发人员有几个是本地出产? 大多数最优秀是外来人口吧!
m
minminlou
29 楼
中国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才学与财富不成正比,社会与教育环境表现出来的浮躁与浮夸,社会良心的底线还剩余几许,何处还能找寻得到安放灵魂的净土修心。唉…!
t
tuitui
30 楼
没看出来中国孩子的结局有什么不好。 至于美国那俩,过10年咱们回来看。要有一个能超过那俩北大清华的,我直播裸奔。
t
tuitui
31 楼
当然不是一个难度,普渡这个学校在美国连前50都进不去。就是因为当年几个民国留学生给了一个好听的汉译名字而已。怎么跟北大清华比? [3楼]评论人:bpeng2000 [☆品衔R3☆]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19年10月07日 20:30:05 【回复】 中国孩子是清华北大和美国孩子上普渡这个级别的大学难度是一个数量级吗?这个结果比较更多的是中美教育资源,不是教育方式。
b
bambu
32 楼
白逼们拍的片子怎么可能让你个中国人赢?用屁股都能想到的结果。
不醉
33 楼
教育资源不一样比个毛
g
greentee
34 楼
清华金融专业还叫“不理想”。。。
g
greentee
35 楼
普度也不至于前50都进不去。
此方程有解
36 楼
小编文章选材有缺陷
c
checkup
37 楼
中国孩子没什么不对啊,比那电脑绘图强多了吧,中国教育比美国质量高,无疑问的
w
wuqun2
38 楼
sb,有本事看看现在这六个人的样子
闲人老修
39 楼
绝对不要相信这种毫无可比性的“实验”——在西方的精英中学里,学生们的激烈竞争和刻苦学习绝不比中国的学生压力更小!唯一的区别,就是读个职业学校以后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同样可以保证年轻人成为中产阶级
野火聊缘
40 楼
按照北大的标准 美国学生有能考进去的吗 美式的这种学生能够安稳活到成年的几率也要考虑进去
h
hans177155
41 楼
你瞎!
t
tuitui
42 楼
: 今年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