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媒:这三个美国女人讲出了中国经济的真相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4月16日 21点36分 PT
  返回列表
73118 阅读
41 评论
底线思维

4月4日至9日耶伦访华期间,多次就中国“产能过剩”问题表达关切。从各种角度批驳耶伦的文章已有不少,我们这里记住一点,她注意到了中国巨大的产能。这是耶伦作为经济学家很敏感的一点,她知道产能的意义。经常有调侃称美国人攻击中国的,往往就是中国的巨大优势,产能就是中国的巨大优势。

4月4日至9日,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访华。截图自央视新闻

早在2021年9月,另一位美国女性高官——商务部长雷蒙多,说美国需要与欧洲合作,减慢中国的创新速度。雷蒙多后来进一步强化了自己在创新方面的“声誉”,被中国网民调侃为“Mate

60代言人”。她的贡献是,注意到了中国的创新能力。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对许多中国公司进行了高科技认证,算是业务越来越熟练的雷蒙多对中国的创新卖力宣传。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2023年8月访华 图自@玉渊潭天

第三位美国女性高官——贸易代表戴琪,4月4日对欧盟官员说,“在中国非常高效的经济制度面前,我们的经济体正艰难生存。”她的贡献是,注意到了中国经济的高效,认为西方经济体系与中国正当竞争起来不是对手,意思是让欧盟“不要讲江湖道义了”,但理由确实有新意。

美国贸易代表戴琪警告,欧美经济体系难以在与中国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拜登、布林肯、沙利文等男性美国高官,面对中国最常用的套路就是说安全问题,想制裁中国什么就说威胁到了美国“国家安全”。这种双标早已见怪不怪了,主要是没什么进步,来来去去就是“security”,就是“ban”。比如最近美国政坛正在折腾,要禁止进口中国电动汽车,给出的理由就是“中国汽车充斥美国市场将给该国带来国家安全风险”。

拜登督促禁止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进入美国市场

相比之下,三位美国女高官更为敏感,从三个维度全面阐述了对中国经济的认知:强大的创新能力、高效的经济制度和巨大的产能。这三点确实能很好地解释中国经济真相,比祥林嫂式的诉诸“国家安全”更有“技术含量”。这并不是礼节式地伸出大拇指说“China

OK!”,而是来自全球霸主核心阵营的声音,不是随便说的,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的深入思考。

中国自己也有认识,相应的理论已经提出,就是“新质生产力”。以高效组织、创新机制为基础,再加上震憾全球的巨大产能,中国出现了新质生产力,代表就是新能源产业。新能源行业有了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催生出了中国强大的光伏、锂电池、电动车产业,成为出口的“新三样”。

耶伦、雷蒙多、戴琪对中国的经济竞争力,有些“羡慕嫉妒恨”,笔者愿意帮助三位美国女士,加强理论学习,从女性的直觉开始上升到理性的认知,坚定对中国未来的判断,更好地为中美交流作出贡献。特别是经济学专业的耶伦女士,应该一点就透。

一、新能源汽车的全球意义

中美两国只占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略多,经济总量占40%。中美经济竞争是在全球进行的,不是只有两国在较劲,要看对全球的影响和贡献。

作为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中美理应通过创新,带领全球生产力进步。中国通过全球贸易,对世界有很大贡献,这在经济学上说得通,想必耶伦女士会同意。即使是霸道的美国男性高官,也要找安全的借口,要求盟友减少与中国贸易,没有无理到不许别国与中国贸易,口头上也说“不寻求脱钩”。在经济意义上,贸易是好事,再不讲道理的人也得认。

二战之后,特别是80年代全球化快速发展之后,世界经济有了极大进步。如今最穷的国家,人们都拿着手机接触现代信息,放在以前这些难以想象。通过信息化,全球性饥荒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全球意义上,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也得到了满足,人口急剧增长主要是在穷国。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通过石化、纺织业的技术进步和巨大产能,主导解决了全球人的穿衣问题。通过全球贸易,穷国人都可以买到便宜的衣服、鞋子。虽然局部还存在极度贫困现象,但全球主要人口已经基本解决了穿衣吃饭问题。

生活质量还需要“住”和“行”。住房的有无相对好办,穷人有穷办法。提升生活质量,是要给住房通电,添置家具、电器,这些中国也有很大贡献。发展中国家条件较好的,有基本的家庭住房、家用电器齐全,生活质量过得去。广大中国人民群众,也处于这个阶段,生活质量相比过去有极大的进步。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生活方式最大的不足,就是私人汽车。笔者此前曾提出了一个判断:汽车就是中产生活的“金标准”!全球穷人有房的很多,但有私家车的还是少。

《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数据

中国正处于“全面中产”的关键时期。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数据,全国抽样了4579.13万户,其中1908.24万户有车,占比41.7%。农村调查了1684.19万户,其中588.1万户有车,占34.9%。

这个调查的年份是2020年,2020-2023年中国国内乘用车销量分别是1928.8、2014.6、2057.7、2169.9万辆,2023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达到29427万辆,相比2020年末的24393万辆增加了20.6%。可以有把握地宣称,中国有车家庭数量已经过半!

这是历史性的成就,一半家庭有了私家车,和发达国家比较生活有了基本条件。依靠巨大产能,私家车必将成为中国家庭的“标配”,就如手机、家用电器一样,年轻家庭已经是如此了。

历史经验说明,世界都将受益于中国的巨量产能。我国生产的衣服、电器、手机,大大提升了全球民众的购买力。本国人能用上的好东西,中国企业会努力让全球人也用上。经济学的伟大意义是,即使企业只是为了赚钱,客观上却让全球人都受益,这本就是美国人来中国传播市场经济道理时说的。

让全世界家庭都过上拥有私家车的美好生活,这个前景曾经因为巨大的阴云而毫无出路,那就是能源和气候危机。全球家庭都开车,石油消费会是多可怕的数字?2022年,美国石油消费量超过8亿吨。中国人均石油消费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但2023年石油消费量也达到了7.5亿吨。全球是什么情况?

图为1965年至2022年全球石油消费量。2022年全球石油消费量为43.95亿吨,G7国家为13.55亿吨,其中美国8.22亿吨,占G7的60.7%。全球80亿人按美国3.33亿人的生活方式,年石油消费量将是200亿吨!这绝对做不到。G7另外6国人口是4.4亿,人均石油消费1.21吨,按这个标准全球需要100亿吨,也不可能。

按中国14.1亿人7.5亿吨,人均0.53吨的标准,全球人需要43亿吨,倒是正好和现在全球43.95亿相近。但是这里有个分配问题,G7占掉了13.55亿吨,全球其余72亿人分余下的30亿吨,人均只有0.42吨。而且中国只是一半家庭有车,日常用车也不多,还要增长。从这个角度,如果靠石油资源发展汽车,等于封杀了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汽车发展权。

更大的问题是,石油资源会枯竭,这样消费自然资源不是办法,油价上涨就受不了。耶伦最知道这其中的利害,愁的就是通胀。还有污染问题,全球环保组织早就说了多年。

最根本的问题是气候变化,再这么大搞碳排放,地球温度急剧上升,人类生存都将面临威胁。三位美国女士所在的民主党阵营,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应该也知道利害关系。

道理很容易懂,长期以来大家的直觉是,美国与西方生活方式不可能推向全球。西方与全球南方国家为了发展权时常争吵,发展会破坏环境,发展要资源,但不知道出路在哪里。

在全球变暖的巨大威胁下,世界各国终于有所触动,一起开联合国气候大会,已经到了COP28,取得了一些共识。普遍的认知是:全球要减少碳排放,要改变生活方式。

新能源车,就是问题的答案。美国环境保护署公布了目标,2032年电动汽车要占到新车的71%,其中纯电要占56%、插电混动占13%、其它混动占3%,燃油车占新车比例要降到29%。欧洲多国也都宣布了2030-2040年禁止燃油车销售的时间表。

图片来源方得网

但是,美欧对新能源车的认知,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直觉地认为,电动车比燃油车要贵得多。因此,新能源车规划需要靠环保的理由去强制执行,不强制就没办法。

这里我们需要对耶伦郑重指出,这是非常错误而且有害的认知!这一点,美国与欧洲人都要好好学习中国的经验。

和美欧不同的是,中国基于自身的发展经验判断,新能源车产品本身就有足够潜力,自然地淘汰燃油车。

本来电动车是打着环保的旗号在发展,一直要靠补贴生存,或者像特斯拉和中国“蔚小理”等新势力那样走豪车路线,不具有普遍意义。但中国新能源车全产业链不断进步,局面忽然天翻地覆:新能源车连成本都低于燃油车了,全面领先,可以靠市场取代燃油车。

2024年3月,中国新能源车销量88.3万辆,零售渗透率达到41.6%。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渗透率高达63.3%,合资品牌7.4%的低渗透率拖了后腿,后者还占据约40%的市场。工信部原部长苗圩判断,新能源车渗透率50%的目标原本计划是2035年,将提前十年达成!

耶伦女士是经济学专业的,应该明白靠行政强推产品,要付出多大的代价。美国还在为每辆电动车提供高达7500美元的补贴,但2023年美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只有9.3%。如果2032年想达到70%,这需要多大的代价?很容易判断是放空炮。实际上,美欧汽车市场不约而同出现了畏难情绪,纷纷推迟新能源发展目标,这也导致美欧电动车价格贵、配置差、使用不方便,市场反应不佳。

而中国新能源汽车规划目标提前十年达成,这就是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奇迹。不是行政强推,也推不动,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高达949.5万辆,不可能补贴这么多。反倒是有的燃油车企面对困境,地方政府进行了补贴促进销售。比如2023年,面对新能源车企发起的“油电同价”冲击,湖北省推出大额政企购车补贴,受益车企包括东风本田、东风日产、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等。但是2024年,市场风向已经是“电比油低”了。

虽然耶伦显得对中国经济有一定了解,但很可能对新能源汽车的意义没有足够认识。如果知道电动车的颠覆性,应该不会说产能过剩。这等于在当初智能手机刚展现相对功能机的绝对优势时,跑出来说智能机产能过剩,后来的局面大家也都看到了。

电动车已经是革命性产品,从价格、使用成本、操控性能、智能等一切指标,都优于燃油车。即使没有低碳目标、没有补贴,电动车也应该淘汰燃油车。也确实不用提绿色了,中国群众积极购买电动车时,只是在进行纯粹的性能价格比较。

美欧现在还在为了低碳指标而推电动车,而且很可能推不动,面临种种困难。耶伦身处这样的环境,怎么能理解新能源车的革命性?

中国电动车将在本土取代燃油车,而且有迹象表明已经进入了加速阶段:一是自主品牌有竞争力的新能源车型层出不穷,价格比燃油车还便宜;二是新能源车续航不断提升,充电网络建设进入完成阶段,充电焦虑大幅缓减;三是自主品牌依靠电动车,对以燃油车为主的合资品牌迅速替代。这一切正在迅速发生,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预测,未来3至5年,合资品牌份额将从40%降到10%。

2023年中国轿车销量排行榜上,还是东风日产轩逸、上海大众朗逸霸榜。2024年,轩逸大降价到6.98万起,还是失去了销冠地位。日系车2024年3月市场份额已经降到13.8%,而2020年还有24.1%。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不是合资品牌傲慢,而是新能源车太香。

2023年,自主品牌延续强势表现,自主品牌汽车2023年全年零售市场份额为52%,较去年同期增加了4.6个百分点

同样,一些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电动车展现了浓厚兴趣。在泰国、印尼、巴西等国,中国电动车非常火爆。中国新能源车企为了赚钱去全球开拓,已经开始在当地建厂。买车的、卖车的都不用提低碳、绿色,就靠产品本身的优越性取胜。

人类总要进步,不能停留在“只有发达国家才能普及私家车”的时代。以后的世界,发展中国家敢于立下发展目标,和中国一样,每家每户都能买得起性能不错的私家车。这在以前不可想象,光石油就不够用。一些发展中国家以低价二手燃油车为主,发达国家不要的扔过来,不仅年头老旧、破破烂烂、污染严重,遇到没外汇进口汽油了,整个社会就得瘫痪。

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创新高,预计在2050年占比将达到近70%,而燃煤发电量稳步下降

随着电动车的革命性进步,从生产力意义上来讲,障碍都不存在了。电动车充电靠的是智能电网,而发电以光伏、风电、水电清洁能源为主,205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要占比70%。这些技术产品,中国都向世界敞开供应。以安全理由拒绝的不会多,全球的需求将是海量的,产能过剩也就无从提起。而且即使产能过剩,对全球也是好事,总好过只会印钞、生产不行、大通胀。

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示意图,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居世界第一

国际能源署(IEA)也看到了中国的贡献,IEA发布的《全球电动汽车展望2023》主打的就是中国数据。全球2022年末只有2600万辆新能源车,其中一半在中国。2023年末中国新能源车保有量快速升至2041万辆,但存量占比仍然只有6.07%。要替代燃油车,中国与全球需要的新能源车产能会难以想象地高,绝非产能过剩。

中国、欧洲与美国电动汽车销售加权平均零售价格(左)以及续航里程(右),中国电动汽车以极高的性价比占据显著优势

IEA报告说,中国电动车销量超过全球一半的原因是,价格明显低得多。2022年中国小型电动车价格低于1万美元,只有欧洲与美国的不到三分之一。而中国中大型车电动车续航更高,价格相对欧美还有明显优势。2024年中国电动车价格又有大幅下降,性能还大幅提升。IEA正在写的《全球电动汽车展望2024》,肯定又会报喜,足以抵消欧美通胀的坏消息。

2022-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统计预测

IEA报告对2030年电动车销量进行了统计预测,按各国正在执行的电动车规划,2030年全球电动车销量将会是2022年的4倍。各国还在制定更为进取的规划,2030年的电动车销量能再高个5%,区别不大。如果按照2050年全球零排放的激进规划,2030年电动车销量将超过7000万辆,保有辆达到3.8亿辆。

但这个规划不太现实。2025年就要求电动车销量超过3000万,2023年只有1369万辆,从2024年一季度的增长率看,应该不可能了。更不可能的是电动车保有量每年增长40%,8年14倍,拍脑袋算出个2030年3.8亿辆,当年增量就是1.1亿辆。可是又说2030年卖7000万个车,这就自相矛盾了,可见这个目标本来就是假设性、鼓励性的。

比较现实的是把各国已经制定的规划实现,这也不容易。2030年电动车销量超过4000万辆,占比超30%。2025年目标是电动车销量超2000万辆,占比超20%。从图中看,最关键的假设是,中国占全球年销量的比例,要从2022年的超过60%下降到2030年不到40%。也就是说,中国以外的电动车销量增速要更高。

这个图景,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2023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1465万辆,增长35.4%,中国949.5万辆占64.8%,增长37.9%。中国的表现,让全球2025年超2000万辆的销量目标有了坚实基础。只要再增36%就行了,两年肯定没问题,中国2024年一季度新能源车销量增长31.8%,高速增长在继续。

坏消息是,全球新能源车发展势头受阻,丰田等燃油车势力开心地发动反扑。美国2023年新能源车销量增长只有18%,欧洲增长16%,大幅落后于目标,只比整体销量增长率高一点。欧洲2023年电动车渗透率是24%,和2022年的23%差不多,而且2024年一季度也没什么进展。

为何保有量、渗透率都远高于欧美的中国市场,在基数更大的情况下,新能源车销量增速却明显更高?显然是因为出现了新质生产力,而欧美没有。这也说明,耶伦对新质生产力理论不了解,所以才端出了“产能过剩论”。

二、通过新能源车理解新质生产力

学习新质生产力理论,有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从实例入手。新质生产力理论,可以说与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紧密相关,新能源车是最佳代表。

新能源车成本低于燃油车、性能全面赶超的奇迹,是如何实现的?

最核心、最特别的一点,就是产业规模,也就是耶伦指出的产能。而这是新质生产力出现在中国的根本原因。

工业生产要降成本,庸俗的理解是压低工人工资。如耶伦暗示,中国工人工资低,需要加工资。中国工人当然需要加工资,但中国绝非依靠低工资实现成本下降的。例如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了90%,行业工人收入却快速上涨。2022年,91家光伏相关上市企业总平均薪酬为16.12万元,月均1.34万元。

产业规模对降成本的关键作用,这是经济学课101的常识,不需要多说。中国特别的经验是,产业规模不能只谈单一产品,要对全产业链有要求。这是新质生产力非常重要的理论经验,要全产业链一起努力,实现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如果不是全产业链一起发力,就很难实现转型升级。美国也在搞光伏、电动车,已经能感觉到产业链不全的痛点。其实还不是这个问题,如果美国真去模仿中国搞“全产业链”,那才是真正灾难的开始,因为很快会发现“全产业链”的要求会扩散到整个经济体系,不是一两个产业的事。不模仿还好,感觉缺的就是一点;模仿就入坑了,缺的越来越多。

电动车的低成本,首要的是电池的低车成本。而电池产业链也有多方面,还需要不少创新。但创新是在行业整体中进行,是为了提升行业效率,而不是靠一个大创新搞颠覆,没有这么简单的事。最终出现颠覆性、革命性进步是可能的,但是许多微创新的复合作用。

电动车的全产业链变革,已经深入到供应商层面。博世、法雷奥这些传统供应商,都在密切跟踪行业变化。行业的成本压力向下传导,推动变革。这也是一个重要经验——竞争压力传导。

在过去,全球车企分割占据了份额,也形成了一些潜规则。例如设定供应商的第二、第三选择分散风险,共同维护市场价格,形成了利益集团,日子过得很舒坦,但进步缓慢,主要依靠软性品牌营销。

直到中国新能源车开始冲击这个格局,“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要求硬的进步。

例如比亚迪放弃燃油车,决然转型当行业领导者。华为选择用智能切入赛道,发明了新的行业模式。新能源车营销明显与燃油车不一样,一些老车企、合资品牌还不太适应。

竞争压力迫使新能源汽车生产线不断变革,大量引入低成本高效的国产机器人。2023年中国安装的新型工业机器人占全球一半以上,汽车行业是主要拉动力量。目前中国工厂有150多万台机器人在运行,是欧洲2倍。

资料来源: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

新质生产力的效果是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新能源车确实是最好的案例。对比之下,燃油车天生智能不佳,高排放污染环境,原来高端的燃油车开始不断降价变低端。

更深层次的观察是,正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说的,本轮能源革命是制造属性的,而非资源属性的。只有制造属性才能让全球人像衣服、手机那样普遍实现“能源自由”,进而实现“汽车自由”。

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它穿透到最底层,用制造能力解决问题,而不是靠资源。石油是重资源属性的,烧掉就不可再生。锂电池对锂资源需求急剧增加,但是行业有清晰未来,资源总量没有问题,锂资源还可以回收。

美国也想发展制造业,但存在巨大的体制问题,没法发展新质生产力。

美国强调天然气能源优势,但关键不在这儿。美国极度依赖服务业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在制造业环节中不仅没有“优化组合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反而加入了不少破坏制造业效率的不合理服务。政客、律师、工会、资本都来破坏,无法和中国竞争。戴琪发现了现象,但不敢指出原因。政客甩锅中国成瘾,已经没有自净能力。

很显然,美国新能源车行业需要引入中国新质生产力成果,比如与中国电池企业合作。但是美国政府拒绝合作,还故意设置障碍,企图通过补贴,把美国低效的新能源产业能力扶植起来。这是以短击长,只会彻底失败。

三、对美国政客的建议

以三位女性高官为代表,美国政界算是开始深入认识中国经济,不如再给她们一点诚恳的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不要慌。中国新能源等产业的强大是可以解释的,是看得懂的,把中国新质生产力文件翻译翻译,组织专家解读下。看不懂就容易恐慌,容易乱来,乱了阵脚。

第二个建议,要接受,要有准备。在深入认识中国产业体系的强大后,很可能会产生无力感。对此要有预感,不要忽然觉得“原来这是个无法战胜的敌人”而信心崩塌。美国有美国的优势,中国也会有中国的优势。中国要没有一些很厉害的本事,美国政坛也不会集体癔症。

第三,建立“底线预期”,最差会如何?派人来和中国商议,如果政客不方便说,商人、学者代表也行。担忧美国产业会不会团灭,这种恐惧其实是缺少交流的结果。美国人感觉是想交流的,至少耶伦来中国两次了。但不要老是想忽悠,不如打听下中国政府的意图,说不定有惊喜。新能源产业差距这么大了,美国nothing

to lose,就是面子问题。

美国生产力突破,中国也多次受益。很多产业是美国擅长0-1,中国擅长1-100。反过来,中国生产力突破,美国也不可能只有受害没有利益。美国实力雄厚,肯定有办法,化解对中国新质生产力的恐惧,利用全球最佳生产要素,促成MAGA等内向运动的成功。

最后,通过学习新质生产力理论,认识到中国产业的强大后,建议对盟友的选择多些理解。

本文写作时,德国总理朔尔茨正带领几乎所有核心企业CEO在中国访问。朔尔茨访华前的4月11日,大众宣布投资26.8亿美元到合肥,和小鹏合作研发新能源汽车。德国人认识深、接受度高、选择明快,新质生产力完全可以为德国服务,增强德国企业的竞争力。跨国企业在全球寻找优质生产资源,这本来就是全球化的意义,美国想拦也拦不住。

中国既是大市场,又是最优质生产资源。美国嘴上说不搞脱钩断链,实际加紧搞。美国人要想一想,自己这么干,如果盟友不跟,原因是什么。

有些产业局面,明显是中强西弱,就不要硬搞团结一致对付中国那一套,不现实。美国投资高手很多,滑头也多。正确办法是保持一定灵活性,有的坚持相信自己、顽强抵抗,有的不妨和中国搞好关系。出现不想见到的情况时,也不会完全失败。这不是投降,是灵活。好消息是,中国政府对西方灵活派是欢迎的,机会很多。

耶伦女士的访问很好,笔者觉得常来更好。不要觉得忽悠失败白费劲,本来就是希望不大的事。来了就多看看,多思考,找各种不同人聊。说话、聊天、唠嗑,最后都会有收获。

m
malailj00
1 楼
中国错就错在不再只出口衬衣、袜子和纽扣,居然开始生产出口汽车、光伏、智能手机、高端机械、高铁,下一步还要出口大飞机。这就是原罪!
t
tiger500
2 楼
这三个美国女人真厉害!
t
tiger500
3 楼
包身工家庭出身人的看法。
五十而立
4 楼
我期待十年后中国的新三样是: 芯片,飞机,航空航海发动机。又或者再往后十年:机器人,工业设计软件,工业母机。
t
tschus
5 楼
耶伦口中的,中国产能够大。 雷蒙多口中的中国,技术更强。戴齐口中的中国,制度更持久。 一个又大,技术又好,又持久的中国当然会赢得美国女性的警惕,毕竟自己身边的又小,技术还不错,但不够持久。美国的男性当然要说安全性,让你这又大又有技术还持久的被世界看到,我不就不吃香了,这是切实的安全性危机。
大刘刘
6 楼
文章没啥含金量。反正涉及中国的报道,只要有1%的positive 的东西,肯定就是吹牛逼,是一掐脖子就翻白眼,一松手就吹牛逼。 既然这样,还不如多写些中国即将崩溃,失业,房地产电动车即将完蛋等等,更能刺激观众眼球,让人愉悦。
我是路过
7 楼
所以说,“用市场换技术”就是个忽悠。 中国的市场连中国自己的企业都喂不饱。
j
jellyfishoil
8 楼
你这种预设立场的文章,除了当厕所文学读读,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a
abc868
9 楼
反正习主席这B赢麻了!
E
Ewq123ewq
10 楼
黄俄贼又把中共习匪头屁眼里的“新痔生产力”掏出来狂舔
t
tschus
11 楼
马克思说过,资本家的卑劣就是会榨取利润最后一滴油。一个犹太人来反对犹太人的经济哲学并与之切割这证明他对资本的不屑。美国现在就到了这个地步,垄断已经产生,资本既得利益者会把创新公司技术收购锁进保险柜,这样他始终可以从老旧投资中收取利润。同样的,开发电动车需要成本,但同样代步工具,电动车盈利反而低于传统汽车,资本本位考虑,电动车不适合推广。这也就是为什么欧美对电动车开发如此不积极的原因,资本本位主义。 欧美科技最大发展时期就是战争和冷战时期,战争促使欧洲各国不断把新技术应用推广,来掠夺更多的资源。冷战让两个阵营不断地研究互相毁灭的终极方案,让航天,核能科技快速推进。欧美确实已经睡了太久,现在是需要叫醒他,热热身,跑起来了
日本省委书记
12 楼
美国科技产品在降低,中国百姓在享受日新月异的高科技产品而且价格极低。例如手机,在中国折叠片都快玩烂了。电动车连偏僻的农村都有了,美国百姓望价止步。这样下去,美国会落后的。
c
cbs888
13 楼
这个戴琪和我外婆长得一模一样!
b
boom
14 楼
所以放狗 玩阴的呗,但是who怕how?
金三
15 楼
陆媒有可信度吗? [3评]
S
Stoke-U
16 楼
台湾的绿媒可信度更低
y
yanguobubamao
17 楼
金山儿,我只知道你妈的高潮一点儿没有可信度!
斯文的地主
18 楼
不信也要信 这个就叫舆论碾压! 我们海外华人强调: 台湾一解放 要充分利用台湾狗的八卦天性, 要充分利用台湾狗天生的八卦嘴,去攻击美国畜生! 美国畜生亡国灭种! 美国畜生才是台湾狗该去撕咬的! . 要从内心痛恨美国畜生! 台湾一解放 台湾人写八卦有天赋,要让台湾人去做去舆论攻击美国畜生! 台湾人写八卦厉害,组成中国台湾之音 天天给我去咬! .
不忘故国
19 楼
中国的生产力是实现全人类以低成本实现小康生活的保障。
节水型
20 楼
戴琪这身打扮可真土到掉渣
c
caopqcao
21 楼
蛙蛙都这样^_^
维基解密3
22 楼
还要大骗我们中国人民,呵呵! 全国个大城市商业城几乎全局覆没,经济毁掉了还要吹牛逼,唉!完了!尼玛! [1评]
c
caopqcao
23 楼
在这里认奶奶?方向感太离奇了吧!
绵羊云
24 楼
那耶伦躺等中国崩溃就好了,何必浪费纳税人的钱飞去中国大谈产能过剩。哦,我明白了,你老人家比耶伦牛多了。失敬失敬。
b
brucesui
25 楼
那是你妈干的事,还加上卖。
关注者
26 楼
中国的事情需要美国女人来指手画脚?战狼何在?战狗何在?
a
albertjia!
27 楼
标题让狗粮们集体高潮,正文却让狗粮失心疯
b
babyjohn1986
28 楼
三个丑逼 知道中国的个吊!!!!
c
cbs888
29 楼
你这断子绝孙的畜牲!
b
brucesui
30 楼
对金三来说,他妈就是在做生意。
b
bett
31 楼
三个贱逼
是的契爷
32 楼
听蝲蝲蛄叫还不种地啦~
莫比乌斯人
33 楼
知道美国的第一台纺织机是怎么来的吗?知道茶树是怎么从中国出去的吗?海盗文化是怎么烧杀掠夺的?资本的原始积累是怎么完成的?典型的双标。
D
DDT666
34 楼
规模效应啊,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又有极好的物流条件,交通又快又便宜。水电条件也很好。所以不管造什么,上下游产业都不存在脱节,自然能够把成本降到最低。相比而言,人工成本那都不是个事,毕竟高科技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是靠堆人力的,而每年最大的高等教育毕业生提供了充足的工程师队伍,这一点其它第三世界国家没法比。 因此,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很难找到能和中国媲美和竞争的。搞自由贸易,只有被中国彻底碾压的份。
b
billgatetan
35 楼
其实是中共愚蠢,叶伦还没访中前都说中国是产能过剩,中共还接受她的访问,这让很多人以为中国真的有产能过剩问题才接受叶伦访问,这是米国的算计,可惜习近平这个白痴仔,就愚蠢到接受败登的委托,让叶伦来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