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财团家族:3代是首富,坚守“良心”二字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1月4日 7点12分 PT
  返回列表
76835 阅读
16 评论
最华人

提到中国的富豪,大多数人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马云、马化腾、李嘉诚等,这些人不仅有钱,还相当有名气。

其实,除了这些高调的富豪之外,中国还存在着一些“隐形富豪”,他们深谙中庸之道,不显山不露水,却坐拥着大量的财富。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荣氏家族。

荣氏家族极具传奇色彩,有着近百年的辉煌史,有句古话叫“富不过三代”,可荣氏家族却轻而易举地打破了这句“魔咒”,祖孙三代都曾当过中国首富。

就连毛主席都曾评价他们:“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那么,荣氏家族究竟发生过哪些惊心动魄的事情?他们是如何成为“中国唯一财团家族”的?如今的荣家后人又怎么样了?

荣氏家族的崛起,还得从荣宗敬、荣德生两兄弟说起。

清朝末年,祖国大地战火迭起、民不聊生,荣家的生活也过得非常艰难。

由于家境贫寒,年仅14岁的荣宗敬离开江苏无锡老家,到上海闯荡。他在一家铁锚厂当学徒,之后又到钱庄做“跑街”。

所谓“跑街”,就是跑码头,为钱庄招揽生意、讨要债款。

弟弟荣德生小2岁,在老家的学堂读书,因成绩优异,被一家人寄予厚望,认为他将来一定可以考科举当大官。

但荣德生不这么想,他视哥哥为榜样,也想早日为家庭分忧,于是在15岁那年,他搭乘一条小木船,从无锡来到了繁华的大上海。

在哥哥的引荐下,荣德生进入另一家钱庄做学徒。

荣宗敬(左)、荣德生(右)

兄弟两人很卖力地干活,他们相互帮扶,渐渐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异乡扎下根来。

几年后,他们不仅摸清了上海金融市场运转和调拨的规律,更重要的是,有了自己的人脉圈,也攒下了一些钱。

1900年,25岁的荣德生南下广东,远远看到码头上白茫茫一片。

他走近一瞧,发现全是面粉,打听后才知道,这些面粉都是从外国进口来的。兵荒马乱的年代,面粉的需求量非常巨大,而国内的面粉工厂却屈指可数,只能大量依赖进口。

这让荣德生敏锐地发现了商机。

回到上海后,他将投资办厂的想法告诉了荣宗敬,兄弟二人一拍即合。

于是,1901年,他们在无锡西水墩创办了一家面粉厂,取名“保兴面粉厂”。

17亩地皮,4台法国炼石石磨,3道英国麦筛,2道英国粉筛,这就是保兴面粉厂的全部家当。

保兴面粉厂

那个时候,正赶上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荣家的面粉产业获得了极快的发展,日产面粉300包供不应求。

他们果断加大投资,定下“三年不分红”的规定,将赚来的钱全部投入到工厂内,同时改名茂新面粉厂。

经过几年的发展,茂新面粉厂已达到日产面粉2500包的规模,成为无锡机制面粉工业之最。

一战期间,西方各国粮食产量锐减,这给中国本土面粉产业带来机遇,兄弟二人以极大的魄力,不断增资添机,在全国多个省市设立工厂,面粉不仅供应国内,还远销英、法、澳及东南亚各国。

到了1923年,他们已拥有茂新、福新两大面粉公司,共12个厂,分设于无锡、上海、济南、汉口等地,日产面粉96000多包,占到了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32%。

这种速度,不仅在当时的中国绝无仅有,即使放眼世界也是非常罕见。

同年,北洋政府颁布《商标法》,茂新面粉公司第一时间提出商标申请,旗下“兵船”牌面粉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枚注册商标。

“兵船”牌面粉

之后,兄弟二人扩大投资领域,将目光瞄准了纺织业,成立申新纺织公司,先后在国内各地设立9个纺织厂,拥有纺织工人3万余名,占据了全国棉纱市场25%以上的份额。

自此,茂新、福新、申新三大公司,共同构成荣家资本集团,掌握着中国人吃、穿两大江山,这对曾经贫苦的兄弟,以超越常人的眼界和魄力,成为当时中国资本最大的实业巨头。

那时的中国流传着一句话,叫“荣家衣食,半边天下”,意思是荣家生产的衣服和面粉,占据了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

荣氏兄弟顶着“面粉大王”“棉纱大王”两个头衔,坐拥商界首富宝座,一时风头无两。

但这对白手起家的兄弟,并没有因此冲昏头脑。

他们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办学校、建桥梁、修公路、兴水利,在家乡无锡及周边宜兴、常州、丹阳等市造了近百座桥梁,其中著名的“宝界桥”耗时173天、耗资10万大洋,成为当时江南第一大桥,周边百姓得以“舍舟渡而畅运,弃绕径以直达”。

他们先后开办十多所公益学校,涵盖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大学教育,就连钱伟长都曾在荣家创办的公益工商学校读书。

然而,就在荣家势头正盛的时候,抗日战争爆发,大片国土相继沦陷,荣宗敬也于1938年在战乱中离世。

荣氏企业遭受重创,有的在战火中被日军炸毁,有的被日军占据,只剩租界内的工厂仍维持生产。

日本觊觎荣氏纱厂,专程派人找荣德生商谈,要他将申新一、八厂卖与日本丰田纱厂,当即遭到荣德生的严词拒绝。

汪伪外交部长褚民谊只得亲自来沪,给荣德生施压,他厚颜无耻道:“中国的半壁江山都给了日本人,何患申新小小的两个厂?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荣德生凛然言道:“我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被日军炸毁的茂新第一面粉厂

为了支援抗战,荣家将工厂内迁,先后在重庆、成都、宝鸡、天水等地建立工厂,但即便如此,仍在战火中损失惨重。

据统计,抗日战争期间,荣氏企业损失了战前总资产的35%,约有1/3的纱锭、一半以上的布机和2/5的粉墨被破坏。庆幸的是,荣家仍掌握着剩余工厂的所有权,为战后重建保留了根基。

1948年,国民政府倒台前夕,上海经济渐趋瘫痪,产业界人士纷纷迁资海外,荣氏家族内部也出现了大震荡——

荣宗敬长子荣鸿元因套购外汇,被国民政府判处缓刑,缴了100万美元才算了结,情绪一度陷入低潮,最后远走巴西;其弟荣鸿三、荣鸿庆和荣德生之子荣尔仁、荣研仁也先后离开上海。

资金的外流,让荣德生气愤不已,他道:“生平未尝为非作恶,焉用逃往国外?”于是在最后关头,荣德生和儿子荣毅仁留在了内地。

上海解放后,父子二人看到一片宁静祥和,解放军战士为了不打扰百姓,在街头席地而睡,这让荣氏父子大受震撼,也让他们重新认识了这支队伍。

上海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34岁的荣毅仁接替父亲,成了荣家第二代掌舵人。

这位曾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贵公子,毫无半点纨绔品性,在工厂从底层干起,与工人同吃同睡,深受拥戴。

作为民族资本界的龙头,荣氏企业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高度重视,他们亲自接见荣毅仁,毛主席还亲临上海荣家纺织厂视察工作。

毛主席视察申新九厂,与荣毅仁交谈

那时战后百废待兴,荣氏企业在资金、原料等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困难,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对荣氏企业予以扶持。

荣毅仁也秉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理念,在抗美援朝时期,捐献了大量的战略物资,不遗余力地支援祖国抗战。

50年代中期,国家着手进行公私合营,荣毅仁首先响应号召,将整个家族产业并入到国有资产中,实行公私合营,为新中国的工业复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荣毅仁“红色资本家”的称号也响彻全国。

荣毅仁

当时,中国纺织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急需一个经验丰富的领导人来管理,荣毅仁临危受命,先后出任国家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顾问等职,为国家经济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1979年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的支持下,荣毅仁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也就是如今中信集团的前身,荣毅仁亲自制定了公司的第一份成立文件。

公司成立第一年,荣毅仁便接待了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客人,与他们洽谈业务,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首个窗口。

1987年,荣毅仁被评为“世界50名著名企业家”之一,这是中国企业家首次入选。

凭借中信公司,荣毅仁也在90年代登上中国首富宝座。

1993年,荣毅仁辞去中信董事长职务,出任国家副主席,5年任期内,他将主要精力放在国家经济建设方面,先后访问美国、英国、日本、葡萄牙、西班牙等国,与许多国家领导人和商界知名人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2005年,荣毅仁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9岁。

虎父无犬子,继荣毅仁之后,荣家第三代掌舵人荣智健,亦是一位传奇企业家。

荣智健

本可以凭借家族余荫,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富家少爷,荣智健却只身闯荡香港,以不同凡俗的商业头脑和商业模式,赚得70亿身家,于2002年成为中国首富。

更值得一提的是,当他得知祖父荣德生当年建造的宝界桥,因周边游客众多而形成严重的交通拥塞问题时,果断捐资3000万元,在老桥东侧10米处再建新桥,平行的两桥犹如两道彩虹飞架一水之上,祖孙造桥也成为当地一段佳话。

新老两座宝界桥

此外,荣智健极其重视教育,先后以“荣毅仁教育基金”的名义,向江南大学捐资6000多万元;以“荣智健教育基金”的名义,向母校天津大学捐资5000多万元;又向清华大学捐资3000万港元,用于建设明理楼等,资助清华大学法律学科的发展……

2008年汶川地震,荣智健第一时间向灾区捐款5000万港元,并向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都江堰市各捐款1000万港元,大力支援抗震救灾、重建家园。

与财富的传承相比,荣氏家族对公益慈善事业的传承,更显得弥足珍贵。

如今,荣智健已退居幕后,他的三个子女仍然从事着商业相关工作,尤其长子荣明杰,身兼多家企业董事、董事长职务,被视为荣氏产业的主要继承人。

而除了荣毅仁这一脉,荣家当年远走海外的子孙们,也几乎都在政商界有着卓越的成就。

比如荣智健的堂兄荣智宽,是巴西环球公司总裁,在巴西具有很高的威望,曾多次随巴西总统及外交部长出访中国;荣智健的堂妹荣智美,有德国商界女强人之称,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德两国贸易发展;堂妹荣海兰,则是美国龙族集团创始人,因贡献杰出,被封为马耳他爵士……

其实,对于荣氏家族而言,重要的已不再是谁会成为下一代掌舵人,而是家族人才辈出,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彼此帮扶、不断壮大。

曾有人这样总结荣氏四代人的业绩:第一代白手起家,第二代另类传承,第三代隔代创业,第四代厚积薄发。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荣氏家族在乱世与盛世中得以延续的基因。荣氏后人不仅继承了祖辈的财富和遗志,而且能根据时局变化制定新的战略,每一代的守业方式迥然相异,这是顺应时代变革的结果。

庞大的家族企业,只有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进程中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才能不被时代的巨浪吞噬。

从军阀混战的北洋时代,到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荣氏家族历经风雨始终屹立不倒,他们护国、兴国、荣国,在每一个历史节点都大放光彩。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这是荣德生当年题下的家训,也是荣氏一族百年来始终践行的箴言。文/牧龙闲人

a
abc868
1 楼
我们必须重返生活,但前提是.斯文的地主全家族满门老少元旦车祸碎尸正在准备拼凑中! [1评]
y
yuba
2 楼
黑眼珠子盯着白银子心都是黑的
B
Bnm8
3 楼
荣家三代显赫,第一代荣德生富甲一方,乐善好施;第二代荣毅仁,更是登车揽辔,身居高位,为国聚财;传到荣智健这里,却为何只剩下了一个马场大亨的“花名”,一场“澳元投资风波”,荣智健一天亏掉了155亿港元,被赶出家族一手创建的中信泰富。 “良心”…? [1评]
吕德水
4 楼
割的都是中国人的韭菜,所谓的红色商人不过是当年的共党金主罢了
q
qqworker
5 楼
荣毅仁担任过国家副主席的
谁主沉浮?
6 楼
今天的你妈呦被他操了?
R
Robin_Snow
7 楼
是,当年让他平安降落是因为他手里有太多给中共高层洗黑钱和海外账户的黑料,本来也不是个吃素的人
斯文嗨盗
8 楼
底层狗粮臭傻逼金三rally青蛙沙拉维荣光归中华阳光俊男全家碎尸万段死户口本火葬场火化中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就是米国军方德特里克堡生物战实验室在生产用于对付黄种人的生物战变异新冠肺炎病毒(武汉爆发的B型冠状病毒)的过程中不小心泄漏了原始A型冠状病毒,造成新冠病毒首先在实验室附近地区流行然后扩展到全国及欧洲,这跟武汉被投毒的B型冠状病毒是两条不同的传播途径:2019年7月,离米国军方德特里克堡生物战实验室不到一小时车程的退休人员社区暴发了原始的A型新冠肺炎(也就是当时所谓的“电子烟肺炎、白肺病”病毒)--8月发现病毒泄露关闭基地--10月美军武汉放毒,同时米国国内进行了一次高层级的代号为“Event 201”的冠状病毒全球流行演习--11月米国间谍机构给米国高层汇报放毒行动成功--12月武汉B型肺炎疫情爆发--1月下旬A型病毒变异成A2a型在米国流行--2020年3月底德特里克堡生化武器基地经过半年多的销毁证据作业后又重新开始运行了。 19年米国科学家从中国骗到上万件蝙蝠冠状病毒原始样本,由于缺少经费只好让米国军方生物战实验室介入继续研究。曾经庇护过731细菌战犯石井四郎的米国军方德特里克堡生物战实验室从原始A型冠状病毒(也就是后来从实验室泄露的所谓“电子烟肺炎、白肺病”病毒)人工加速变异筛选出来的专门针对亚洲人的B型冠状病毒。一开始这种B型冠状病毒对白种人杀伤力很低而且有吉利德科学与米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院共同开发的针对B型冠状病毒的“解药”瑞得西韦,所以19年10月份派美军生物战士兵利用武汉军运会去实地放毒,因此米国的间谍机构可以在中国的医疗机构发现第一例病人的一个月前也就是11月就精确预测在武汉将会发生传染病大流行!一些米国跨国公司也事先得到了预警,在G7会议上西方政要更是明明白白告诉日本外相“那是黄种人的病”,“五眼”邪恶间谍联盟的政府高层对此心知肚明,所以当武汉开始传出疫情的时候西方国家政府和媒体以为这下终于得手了而欣喜若狂,西方政府通知潜伏在中国的第五纵队的公知们与西方媒体里应外合开始疯狂的舆论战,声嘶力竭地抨击抨击武汉封城“侵犯人权”,好让中国更多民众感染,让更多的中国民众患病和死亡,从而引发中国动乱一举颠覆中国政府瓜分中国的财富。正因为如此米国政要一方面对中国落井下石在一月份就立刻进行严厉的断航撤侨,但另一方面在其后的长长的两个月里光顾幸灾乐祸而漠视自己的疾病防控并反对民众自我防护戴口罩。没想到米国政客的恶行连老天都看不下去了!原始的A型病毒7月在米国本土泄露后就开始在世界各国国家(包括南非、英国和意大利)广泛传播而且毒性增强成A2a型然后再进一步“养蛊为患”变异成传染力及杀伤力超强的“英国变异病毒”“巴西变异病毒”及“南非变异病毒”,最后在印度变异成蛊王级的“印度变异病毒”,而且针对B型病毒研制的“解药”瑞得西韦对新变种病毒无效所以迅速扩散!而中国在得知是米国的生物战后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牺牲毅然封锁武汉让B型新冠病毒在短短2个月内销声匿迹,而由原始A型病毒变异产生的alpha->delta->omicron病毒却在世界各地施虐,这让国际上的反华势力得了失心疯,开始找各种借口想敲中国的竹杠让中国做它们自己不作为的替罪羊。
b
bwolf
9 楼
站对了队伍,能不夸吗
今日雨果
10 楼
网文:《中国现实:善良是贫穷的代名词 》 近日,《福布斯》杂志在京揭开了2005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神秘面纱。在此次的榜单上,荣智健家族以133亿元人民币的财富当仁不让地占据头把交椅,而朱孟依家族和网易掌门人丁磊分别以116亿元人民币和103亿元人民币的资产分列二、三名。 中国社会的可悲现实:为什么贫穷了才会去善良? 善良是什么?对一个城里人可以简单地说成你给一个过路人指明方向,在乞讨者的面前丢下几个硬币;为希望工程捐献一份爱心;而对于乡里民间,善良也可理解为---那可爱的老农为了欢迎你的不远千里来访,杀了家里仅有的一只母鸡来招待你!他们的好客也是一种善良。 中国有善良的农民,因为他们为了自己的子女可以默默无闻地辛劳一生。 中国也有善良的工人,为了响应国家的经济大局利益,毫无怨言地退出岗位。 仔细看来,善良在弱势群体中的比例最大。那么做为中国富豪阶层,是否也很善良呢?通过福布斯杂志的慈善捐款公布,却看出中国的富豪并不可一获得“善良”这一称谓,很多被冠以“铁公鸡”的骂名,更多被理解成灰色收入的暴发户。一句话总结,现在中国穷人比富人要善良。 同样是人,只是掌握资产的不同,却有不同的道德品质。这个源于国人的价值观缺陷。经常我们从媒体上看到,一些既将被执行死刑的“硕鼠”,最后都会说了几句良心话。那为什么他们在位时怎么就放弃良知了,我想这还得从我们的教育说起。 我们从小就被家庭社会灌输长大后做个有用之人,究竟是如何个有用法?老师给的答案是“为四化做贡献”,什么叫为“四化”,当然就是做个公职人员,可以为国效力。而家庭的灌输却是最好能做官,可以光宗耀祖。却从没有老师会教育你---长大后当个农民,为农业做贡献。相反,他们倒是希望学生通过金榜题名,跳出农门。 个个都想被教育成“做官”是自己的目标,可是现实却也有很多无奈,哪有那么多官位给大家坐?这样,实现目标的那部分人只会明白,他所拥有的一切是奋斗而来的,而忽视了应该对社会的回报。 现在“厚黑学”和“关系学”比“专业学”更来得吃香,因为很多人都清楚,没有关系,就算你有再大的本事,也很难在政界和其它领域获得较大的成就。主流社会都是渲染这种畸形人生观,人性的善良一面也必然受掩盖。很多本来是心存善良的青年,可是在利益糖衣的侵蚀下,到最后却堕落了。政客为了自己的仕徒可以不择手段,而商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是花样百出。如果说一个社会道德的伦丧源头,那应该是从精英开始。 对于两手空空的下层阶级,他们呼唤社会关爱。很大程度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很难保证有一天他们当飞黄腾达后,不会做起卑鄙利己的勾当。 “善良”现在如果只是穷人的专利,对社会也是一种可悲的事。 我始终认为现在的国人不是缺乏思想,而是没思想!这才是可悲的根源。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改头换面的朝代,哪一次不是故技重演,同样是有一批利益阶层。 ⚠️中国最缺的是什么?我想既不是科技者,也不是民族英雄,最缺的是思想家,一些能改变国人劣根性的哲学启蒙者。如果没有,其它都是免谈。 ⚠️ . . 新华网北京10月27日电 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卓越的国家领导人,伟大的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副主席,第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原主席,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原董事长荣毅仁同志,因病于2005年10月26日20时3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z
zmxnv
11 楼
他可是你亲爹啊。
E
EPP
12 楼
主要是陪着小平同志吃涮肉打桥牌谋划走资本主义路线,那一代结束之后也不行了。小荣老板基本就是把中信交出来,把泰富卖了,彻底离开国内了。太多新晋权贵啦,老一番的要知进退
赵子龙
13 楼
这家子不知道和土共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别的资本家全打倒 就他们家能做生意
s
slimane
14 楼
荣家让中信损失了几百亿美元,早就被扫地出门了
树枝孤鸟
15 楼
说了这么多,和中国有个毛的关系
随意岁月
16 楼
容智健在香港,不知道玩掉了多少的国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