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已变异毒性更强?张文宏发博谈病毒变异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7月6日 12点7分 PT
  返回列表
68210 阅读
9 评论
中国青年报

今天中午,

张文宏发微博谈

29%新冠病毒样本现D614G变异。

无证据证实D614G变异毒株毒性更强

张文宏表示,

最近大家都在关注新冠病毒是否发生了变异,引起了更大范围的传播,而且还没有上市的疫苗是不是也面临无效的威胁。

特别是2020年7月3日,国际著名杂志“细胞”上发表,显示29%的新冠病毒样本都出现了D164G的变异,特别是北京这次疫情反弹中发现的病毒株也有这个突变,后续对我国疫情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呢?华山感染公众号上的这篇文章会回答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好消息是目前的证据还无法证实D614G突变病毒株的毒性更强,而且D614G突变不太可能对目前正在研制的疫苗的疗效产生重大影响。

但是在疫情逐渐进入深水区之际,后续还会有较多的不确定性,还需要更多实验验证和监测的变异现象。

中国青年报(ID:zqbcyol)注意到,公众号@华山感染 刊文详细解答了D614G突变是否预示病毒传播失控与疫苗失效这一问题。文章撰稿为:张怡、姜宁、张文宏。

文章指出,以D614仍占主导地位的中国由于控制了输入性病例的传播,病毒引进数量在急剧下降。虽然这次北京疫情中发现了这个D614G突变株,但是由于采取了迅速果断的防控措施,使得G614的病毒失去了在中国大幅度扩增的机会。

文章指出,有学者提出D614G突变和疾病死亡率有强相关性,但仍停留在统计学的关联分析。目前的证据提示,D614G对COVID-19的重要性低于其他风险因素,如年龄或其他基础疾病。因此,目前证据无法证实D614G突变病毒株的毒性更强。

关于突变对疫苗的影响,该文章认为,D614G突变不影响病毒的核酸检测。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区域(RBD)是目前许多疫苗和疗法所重点针对的目标,D614G并不位于RBD区域。同时,自然感染含有D614或G614的病毒产生的抗体可以交叉中和,因此目前来看,D614G突变不太可能对目前正在研制的疫苗的疗效产生重大影响。

世卫组织此前回应D614G变异

最近,

有实验室研究发现,

29% 新冠病毒样本出现 D614G 变异,

已在欧美广泛传播,

变异可能加强病毒传播性!

世界卫生组织7月4日回应表示,

目前并无证据显示

其会导致更严重的病情。

阿狗家的猫
1 楼
我K 那就别折腾了人类,我想知道现在相信上帝还来得及吗? 😄
一定要稳稳的成功
2 楼
转播毒性强了会不会致死率就低了?看美国目前的数据好像可以这样解释不知对不对。
a
a7111a
3 楼
张文宏是个超级垃圾,大家稍微百度一下此人就知道。
n
nomade
4 楼
回复3楼,百度了也谷歌了,没什么问题。倒是阁下没提什么论据就乱喷,真是垃圾。
v
vpchan
5 楼
. 这其实已经是第3次变异了。 这次的变异让新冠病毒拥有更强的外壳,更高的 细胞->病毒 转换率。 而且可以在水里进行传播,也可以在干热的空气里存活更久。 更坏的消息是,潮湿的空气和花粉(敏感喷嚏)在世界不同的地方,会让新冠20.3的R0高达 6.0 !
f
fanzhou1989
6 楼
一般来说,病毒变异的方向都是毒性更低,传染力更强。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播,并且保持宿主不死,加强生存和传播力度。
不渴而饮
7 楼
变异带来的传染性增强现在能确认,死亡率下降还是现象。从适者生存这个逻辑看,杀死宿主不符合生命进化逻辑,病毒只是搬家,不想同归于尽。所以传染性提高就意味着病死率下降,最终和谐相处。人类的免疫也会与时俱进,不会坐以待毙。
苏浩
8 楼
中科院明星所长王延轶:自己只是科研金字塔上爬行的蜗牛-看点 ...kuaibao.qq.com › ... Feb 4, 2020 - 王延轶,现任中科院武汉病毒研所长,近日她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注,不仅因为她是一位高颜值的80后女科学家,更因为她还是国内最权威的病毒 ...
美籍評論員
9 楼
這樣誇大,準備又想賣什麼假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