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德留学”玄关处,各国国旗与国际名校徽标(陈诗雨/图)
王钰已经厌倦了现在这份工作。她想出国留学,归国后考个铁饭碗:家中有亲戚在体制内工作,曾给她看过录取名单,“学历很好,都是英国硕士。”她今年27岁,越来越喜欢有保证的事,留学中介说的那种“保证录取”就很符合她的需求。留学机构藤德启迪向她承诺,内推通道一定能录取名校,失败就全额退款。申请费一共34万元,相当于王珏两年多的工资,她出一半,父母出一半。
2024年9月,王珏成功入读曼彻斯特大学艺术、语言与文化学院。在多个大学排名中,曼彻斯特大学位列全球前50,也是英国“红砖大学”之首,诞生过25位诺贝尔奖得主。
入学第三个月,王珏收到校方邮件,要求她允许第三方机构对她提交的学历背景进行审查。
“你们提交的材料没有问题吧?”她在微信群里问藤德启迪。对方没有直接回应,转而安抚她,说别签字同意,不会有什么事。“说不定是同学举报你了,”中介说。
王珏没有回复校方。但很快,她又收到两封同样的邮件,校方催促她尽快签署同意。中介的回复日渐缓慢,同王珏说,“你先不用管,我们尝试联系学校处理。”
2025年2月18日,王钰收到了“欺诈学位资格听证会”的通知:她的“本科院校”声明没有她的注册记录。邮件附带了她的申请材料——标注为纽约大学的学位证书和成绩单,但她从未在纽约大学就读过。
“我想死了,”王钰同中介说,却无人应答。
听证会后,王珏被退学。
入局陆家嘴的上海国际大厦里迎出来一男一女,自称是一家留学保录取公司“藤桥”的工作人员,从他们39楼的会议室望出去,上海著名地标“三件套”近在咫尺。
“我俩都是哥大(哥伦比亚大学)的,”戴黑框眼镜的男性工作人员说,自己毕业后在华尔街工作,年入百万人民币。回国后在这家留学机构工作,是因为“我们服务的都是高潜质客户”。他说这里月租七八万元,“哈佛大学驻华招生办,就距离我们1000米......有需要的话,我们甚至拿材料直接去哈佛招生办沟通,骑个小黄车都能到。”
女性工作人员自称Melody,她身材修长,有一张具有亲和力的娃娃脸,就像电视剧里温柔的长姐。她笑盈盈地介绍了三档“降分录取”项目:申请牛津、剑桥、哈佛大学等顶级国际名校需要15万美金,稍次一点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B档学校为9万美金,曼彻斯特、爱丁堡大学则是C档,7万美金。
关键是,留学公司表示录取结果可以保证。“我们和这些学校的一些招生官、校董或者是教授都是长期合作的,他们每年会有一些差异化录取,或者是调配的名额给到我们。”Melody温柔地说。
除了内推,这套价值不菲的服务还有“软背景提升”,给学生打造漂亮的留学申请简历。语言成绩可以“保分”,还能获得国外高校线上课程修读认证、知名企业实习经历,以及五花八门的课外活动参与证书,比如高空攀岩、沙漠徒步、跳伞——“我们本身有自己的跳伞公司。”不过,这些活动都仅以证书的形式出现。如果真想要去开具证明的企业实习,则是另外的价钱。
最重要的一点,“用你自己的成绩单帮你进行申请”,Melody身后的墙上陈列了几十张标注着不同知名高校的录取通知书,“我们也是唯一可以做到整个申请过程都是公开的。”
正是这点说服了李天书签约该机构。他咨询过多家留学中介,只有这一家承诺会把申请的账号和密码在申请过程中就向他公开,而其他机构都会以避免学生误操作、不能泄露推荐人身份信息和防止学生拿到录取通知后不付清尾款为由拒绝。
这些理由原本不算无理,但从2024年5月起,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曝出多起硕士研究生以假冒本科学历获得入学资格的事件,掀起彻查的浪潮,学院要求所有在读硕士学生重新提交学历认证材料。到李天书开始筹备申请的7月,风波还在蔓延,三十余名学生被发现材料造假,两名涉事学生被捕。不久后,一名学生因提交虚假大学成绩单及毕业证书,在香港法院被判入狱17周,并遣返内地。
港大经管学院院长蔡洪滨称,学校调查发现,尽管有学生及其家长知情并参与造假,但不排除部分学生的申请交由中介包办,学生受到蒙骗,对中介以虚假学历提交申请并不知情。
王钰与“藤德留学”的合同明确若有争议协商不成,请成都仲裁委员会裁决(受访者提供/图)
“保录不成功,费用全部退”李天书来自东北,高中就读于当地一所重点中学,高考时,全班都上了一本线,排名吊车尾的他也够上了一本,但他并不满意:“每年大学生都太多了,就业的话也紧张,只上一本的话将来没有任何竞争力。”
在同学们如火如荼填报大学志愿的6月末,他开始在小红书上物色留学机构,大数据算法带来了铺天盖地的“保录取”推荐。在小红书上,香港的假学历调查似乎只是一阵风吹过,推广文案换个字眼,比如“低分高录”“内推”继续叫卖,“躺赢”“逆袭”挑动着刷帖的人们。
他特地挑选了一些不那么有广告味的信息,比如一条看似普通的咨询留学机构的帖子,“××留学怎么样?”比如下方几条看似路人的评论,“了解过,需要的话可以分享。”李天书私信了他自以为的“路人”,添加微信后,对方告诉他,他们是测评机构,负责帮学生找留学中介和收集中介机构的评价。
一位自称测评机构的工作人员说,他们提供全国各地1570家中介的测评,其中,经营保录取业务的有几十家。
测评人看上去很热心,他们提供咨询,对接不同机构,不仅不收费,还会提醒咨询者要进行多家比对、指导询问机构服务的要点。李天书很快就顺着对方提供的机构,展开了新一轮咨询。因为与“英藤”的Melody老师聊得不错,2024年7月初,李天书和父母一起专程到北京与机构面谈。
同上海的英藤办公点相似,对方向他提供的地址也在北京市中心——231米的众秀大厦与“中国尊”并立,同中央电视台塔楼只隔了一条马路。办公室的一面墙上挂满了致谢机构或老师的酒红色锦旗,另一面墙排列着不同大学的徽标,下方是数字——表明已经帮助多少人申请到该学校。
Melody向李天书承诺,若没有保录成功,机构将全额退款,还倒赔8万元人民币。一周后,李天书与英藤在线上签约。与承诺的不同,此后英藤一直拒绝向李天书提供他的申请账号密码。
很快,李天书就发现了问题:他上的是国内普通高中,但中介却直接帮他申请英国本科,连预科班都打算跳过——这说明,中介要么伪造了他的高中学历,要么无中生有了一个类似“AP(Advanced Placement)”这样的国际课程体系成绩。
他害怕资料造假会有严重后果,于是在中介联络用的微信群里提出抗议,要求终止合同并退还预付的五十几万元人民币。
英藤的工作人员坚决向李天书否认AP考试造假,声称申请靠的是他们的内推关系。工作人员在公司里向李天书展示了“教授的推荐信”,但由于“机密”原因,遮去了落款。这并没有消除李天书的疑虑:“没署名这(推荐信)就是一篇英语短文,你能明白吗?”
一位工作人员流露出威胁的意思:“我们作为英国大使馆官方认证的机构,我不明白和我们闹对以后拿签证有什么好处?”随后又指出,此前另一位抗议者的申诉被各个政府部门驳回,并轻蔑地说,“您也可以去英国大使馆,问问他这辈子还能不能去英国。”
造假的造价打着保录取旗号的留学机构比市面常规申请的价格贵上几倍乃至几十倍,但成本却可能更低。
“我没想到他们手段竟然这么拙劣,”易恒骂了句脏话,“他们直接把我的成绩单给PS了。”
2023年年初,易恒二战考研失败,决定转而出国读研。他跟中介签约,申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某经管类硕士,因为是全中文授课,项目很抢手。临近开学,机票都买好了,录取通知书却被撤回了。
易恒向学校申请拿回自己的申请材料,才发现成绩单被篡改了。机构提交的成绩单上,平均分从78变成了87,折算绩点为3.74/4.00——尽管易恒的本科院校中央财经大学的绩点满分是4.5分。
有着十几年留学申请从业经验的山路哥曾为几十个保录取受害者提供咨询,他分析,保录取机构的手段大致分为几种:
最安全的是单纯的欺骗,将常规申请包装为高价的保录取申请,抓住优等生想花钱买保险的心理,实则进行常规申请。这种方法赌的是概率——即便申请失败,也不过是把钱部分退回。
而一些机构所称的“换背景”则涉及不同形式的学历或成绩造假。部分机构与国外已经倒闭或濒临倒闭的学校串通,花钱购买其出具的成绩单。
还有的机构则伪装海外高校寄出假材料,或以假造的高校邮箱名向所申请院校的邮箱发送假材料,直接P图则是最廉价的造假手段。
在中介准备为易恒提交的材料中,甚至还有一份成绩公证书,落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国信公证处。公证员名为谷云飞。在非学校也非家乡所在的地方凭空多出一份官方公证的假成绩单,让他百思不解。易恒报警后,民警顺着假公证书的线索追查到了成都的一家公司,对方承认造假事实,返还了他5万块钱,说这是中介向他们委托制作这份公证的营收。
至于保录取机构宣传的“内推”,山路哥说,通过投资赞助获取入学资格可能存在,但价格至少在百万美金以上,更不可能随便让普通人在小红书上轻易找到渠道,扣除推广费用和薪酬,保录取机构余下给所谓校内推荐人的不过几十万而已。
据山路哥观察,价格高昂的保录取业务是从新冠疫情后开始兴盛的,留学市场萎缩叠加“双减”政策,教培机构难逃凋敝的命运。就港大经管学院调查的合同来看,一份香港的保录取合同收费至少50万,如果学院查出80-100名造假学生,就涉及四五千万元中介费。做一单保录取,能抵得上普通机构好几单的业务,暴利的机会吸引了不少机构入场。
如今,这些高额利润则被链条上的主体层层分包。李天书遇见的“热心”留学测评机构,也能从介绍机构那里抽成。山路哥根据经验估计,每签一单,介绍机构能够分成20%。而实际提供造假材料的“源头”,也能分走一部分中介费。
“保录取”爆雷后,针对被审查学生量身定制的“保学籍”和“协助退学”业务也火了。开头提到的王钰在收到听证会的邮件后,就去找了个声称可以保住学籍的机构,交了25000元。对方让她两次将听证会延期,然后就没然后了,“什么也没帮我办,(我)就被开除了。”
“所有申诉的,基本就是保录取中介的另外一个骗术。”山路哥断定,做保录取和申诉保学籍的是同一批人,因为知道学生的学籍会出现问题,病急乱投医,于是用小号“再骗一次”。哪怕仅仅是协助办理退学或撤销申请,也收费不菲。
当《南方人物周刊》记者向藤德启迪咨询留学业务时,他们承诺会向被机构做假成绩无法入学的学生提供帮助:“我们和学校沟通把他的材料换成真实的,我们再来申请;另一种是申请其他专业或者其他学校,再内推。”
“假如我们上交了一些补充材料,也都能提供背调。”藤德启迪说,“我们学生都不会有被退学风险的。”
李天书与中介的合同中,包含申请失败全额退款、额外赔偿8万元的条款,发生争议则请北京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受访者提供/图)
“我们有绿色通道”同样可以造假的甚至还有托福、雅思等国际英语测试。《南方人物周刊》记者咨询过的5家保录取机构都表示,他们可以提供“保分”服务,在考试前获取答案,学生只需背诵、填写就行。英藤的Melody说,满分340的GRE考试,他们也可以帮学生考到330分以上。
“最开始他们只说帮你考,但具体没说怎么帮你考。”李天书与英藤签约后,被转交至另一机构。2024年9月,他在父母的陪同下去香港参加“美国高考”ACT考试(American College Test)。考试前夜,李天书来到指定的酒店大堂,有人接应他到楼上的房间。通讯设备被管控,对方发给他一个pad,从pad上登录一个网址,里面是第二天的考试答案。
他到得早,抢到一个沙发。很快,二三十人陆续挤进这个标间里,床上、地上都是人,大家彼此也不交谈。半夜12点,李天书背好了答案,心里没有紧张,只是“无聊,困”。凌晨三四点,工作人员才将大家放行。李天书觉得,熬到这么晚可能是为了防止大家向外泄漏答案。
托福考试则是线上完成的,在电脑里安装监视屏幕的软件,答案会一点点实时显示在电脑上。口语的部分,李天书也是照着屏幕上的文字念。过程很顺畅,他也没想太多,“既然签了合同,之后就按照他们说的走嘛。”
保录取机构成功地钻了空子,但成功入学的申请者们难免暴露问题。香港科技大学荣休教授丁学良在《香港高校: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一文中回顾,早年到香港的内地生,即便英语口语不够流利,过段时间,英文报告和信件的书写总归能过关。而近两年所接触的港校内地生“从来不用英文与我讨论问题”。明明用英文表述专业词汇更为准确,对方却坚持采用内地特色的表达,“他们在香港已经快毕业了,真是令我困惑。”
香港理工大学社会政策学者钟剑华也说,面试时,同一所海外大学毕业的学生水平也差异很大,部分学生明明有漂亮的英文成绩,在对答时却一句英文都讲不出,“当时我们就怀疑有人是用假文件报名。”
香港特区政府曾在《2023年施政报告》中提出,将香港建成国际教育枢纽,而假学历风波无疑像横插在香港高等教育声誉上的一把刀。在给学院学生的邮件中,蔡洪滨指出,对造假学历“零容忍”,未来港大经管学院的录取流程中,将加强对学生的学历复核。
蔡洪滨希望对保录取机构进行重点打击,并在法律上追究其责任。然而,由于香港警方查出的涉案中介都来自内地或海外,难以进行调查和制裁。一家在澳门科大“黑中介”榜单上被明确公示的机构,在2025年4月仍然声称可以做该校以及香港岭南学院、北师香港浸会大学的保录取业务,“我们有绿色通道。”
但审查收紧正在初步见效,李天书与中介原本确定的目标院校是香港特区和新加坡的三所名校,签约一个月后,中介劝说他更换到英国高校,“说香港那边查得特别严。”几家保录取机构均建议申请者放弃香港、新加坡院校,“那边很严......现在还做香港的肯定是假的。”
“藤桥留学”办公室墙上排列着国际名校徽标,下方数字示意已收到的录取通知数(陈诗雨/图)
斩草难以除根2024年12月8日,香港特区政府署理保安局局长卓孝业在立法会会议上透露,香港警务处已向内地执法部门转交了14家疑似内地“黑中介”或中介人的资料。
次日,李天书签约的机构英商美桥国际留学咨询有限公司,也就是英藤,被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定为虚假宣传,罚款8万元。一天后,另一家留学中介机构“索沃留学”也因涉嫌伪造申请材料、欺骗消费者等问题被立案调查,它被指在未经学生及家长知情的情况下,伪造美国高中毕业证书和IB(国际文凭组织考试)成绩,帮助学生申请香港大学,涉案学生在入学一年后遭到退学处理。尽管没有公开消息,不同受访者向我们确认,索沃的老板已被捕,这在保录取行业内部并非秘密。
然而,多数申请者维权之路颇为艰难。2025年2月,李天书准备跟英藤打官司,却发现合同中存在一项条款——“如协商不成,双方均有权提请北京仲裁委员会按照其仲裁规则进行仲裁。”所以李天书无法提起诉讼,只能申请仲裁。律师告诉李天书,仲裁递交后要排队,至少是半年之后的事情,诉讼失败了还能上诉,而仲裁只能裁决一次。
合同签订“仲裁”不是个案,王钰与藤德的合同也要求由成都仲裁委员会裁定。
“因为学生或者家长会比较介意自己的名字被暴露出来,”英藤的Melody这样解释,“要走法院的话,名字在裁判文书网上是一直挂着的,我们觉得对于学生的隐私也不是一种比较好的保障。”
仲裁路径具有私密性,一般而言仅当事人可以获知情况,但反过来,机构与学生的纠纷也是无声无息。如今在企业查询页面上,不少涉及保录取诈骗案件的机构相关记录十分干净。多个受骗学生还表示,在小红书上发送控诉保录取机构造假的帖子,也会因遭到大量举报而被删帖。
事实上,李天书母亲正是没有查到英藤的法律纠纷或风险提示,才放心签约。
捉摸不定的还有保录取机构不断变换的名称。2024年7月李天书咨询Melody时,这家机构以“英藤”为名,2025年4月,Melody则表示品牌名称为“藤桥”。在工商信息中,2023年9月“英藤留学”名为“英商美藤国际留学咨询有限公司”,这是由“北京英商柏德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更名而来。一年后,“英藤留学”又更名为“英商美桥国际咨询有限公司”。
“有受骗学生线下到保录取机构申讨退款,发现现场挂牌的完全是另一个留学中介品牌。”山路哥说。
至于诈骗的认定,也各有阻碍。2025年4月,李天书在律师的陪同下前往报警,警方告诉他,由于他未能提供切实的机构造假证据,所以只要对方完成了申请服务,便不算诈骗。
有些保录取中介在造假暴露后直接跑路,办公点人去楼空。藤德公司则依然坚挺,有受害者尝试去其成都办公点“闹”,被门禁和安保拦在了楼下。
在上海中心大厦,藤德的办公点也需要经过一道刷卡门禁,门禁旁边站着身着黑色西装的工作人员。负责人张映则向来者说,网络上发的黑帖都是恶意商业竞争,公司已经寻求法务处理,“真的出问题了会在网上发帖子吗?出问题的直接就来机构堵我们了。”
“技术上要造假并不难”海外学历是保录取机构的核心造假区域,一方面,伪造海外文件,人家也不可能跑来中国抓你;另一方面,海外学历还能为申请人“豁免”语言成绩。在香港假学历风波中,涉事学生的内地及香港学历全部真实,问题学历主要来自海外高校。
在香港高校硕士录取流程中,对海外本科学历的核验仅仅是检查信封和邮戳——要求海外高校寄送原件。由于缺乏统一透明的全球认证系统,学校也不会逐个向对应的海外大学确认——“技术上要造假并不难,”香港某院校负责招生的行政主任对媒体说。同时,部分专业如经管学院的修课式研究生项目,申请人也无需参加面试。
在香港严打学历造假后,保录取机构转向英美院校,利用背景审查政策的差异继续造假。
王钰就读的曼彻斯特大学只对部分入学学生进行背景复核,剑桥大学的公开政策也表示,仅重新检查入学剑桥的部分学生。而2024年秋季的招生季中,伦敦大学学院则是在发放有条件录取通知后,要求学生提交前述委托第三方进行资质审查的同意书,只有学生签署同意,学校才会下发正式的学习录取确认函(CAS)。
但英国的审查趋势也越来越严苛。王钰所在的专业人并不多,她了解到有十分之一被退学。2025年2月,学校连续召开多轮欺诈学位资格听证会,王钰估计,在留学生更多的专业,被退学的人数也许会更多。而给王钰介绍藤德这家中介的朋友,已经顺利毕业。“她已经走出这条路,没问题。”王钰羡慕地说。
遭退学时,王钰已经交过第一学期学费,房子租了一年,花了20万元,房东告诉她不能提前退租,也不可以转租给他人。在陷入听证会困境后,学校依然邮件催缴第二学期学费。
“藤德留学”会议室里,两位工作人员正在向学生父母提供咨询(陈诗雨/图)
完美骗局一场完整的保录取骗局由很多经典的诱饵构成,受害者往往在识破后才会明白过来。比如留学机构的工作人员会显得十分体贴,会问你天“气凉不凉”,叮嘱“北京干燥,多喝点水”,“风超级大,回去让你朋友送你”,口吻像是熟悉多年的好朋友,或者贴心的姐姐。
此外,机构通常有一套炫耀式的专业性表演。在藤德上海办事处,工作人员不经意地向《南方人物周刊》记者提起自己是曼大数学系毕业,“这里普通行政人员也要卡留学背景,只要QS前五十的。”位于上海中心中层的办公室里的展柜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奖杯,还有,“楼下是摩根大通的办公室。”营造紧迫感也很重要。对方一面劝说越早申请越容易成功,或者再不签约就会涨价,一面在朋友圈宣布“××大学内推,最后2个名额”。
保录机构不断放大名校的诱惑。帮王钰做申请的“老师”也自称毕业于曼大,微信头像也是摄于曼大校园。拿到录取后,对方说,“卷福(英国演员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也是曼大毕业的”,王钰为此很兴奋。而被退学后,她把老师的头像放进小红书的搜图,发现图的来源是另一位博主,工作人员的头像是盗用的。
Melody常在朋友圈发他们帮学生拿到的录取通知书,然后总会在评论区写“同行禁止盗用”。在朋友圈里,她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招生官共进晚餐,与藤校招生官谈下了更多内推的名额,还邀请保送哥伦比亚大学的VIP客户做经验分享。然而,出现在照片中的两位哥大“校友”根本没上过哥大,签署的中介也并非Melody所在的英藤留学。他们向《南方人物周刊》记者确认,是自己签的中介在朋友圈分享的图片被盗用了。
在与中介一轮接一轮的造假质疑和申辩中,真与假彻底模糊了。在2021年10月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院审判的一起保录取纠纷中,留学中介的律师称“(学生)没有去过(美国)并不代表不能申请本科毕业证。所有的一切资料,都是为了便于获得2021年秋季英国硕士的录取通知书做的修饰。”
法官问道,没有就读过,毕业证怎么来的?中介方回答,是公司向学校申请的。
山路哥说,找到他咨询保录取骗局的学生中,至少“一半以上是知情的”。利用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名校情结,尤其是渴望以较差的背景申请到顶级名校的执念,造假能够成为一种共谋。比如李天书和王钰,对于中介进行考试“保分”选择配合。
底线测试尽管有的学生明确拒绝材料造假,却也会逐渐被卷入造假中。
高考失利后,张小乔转向出国申请。妈妈生意上的熟人向他们介绍了保录取业务,他们签约了120万元的合同,先缴了50万定金。接着,中介告诉张小乔,他们可以买到托福成绩,只要进了考场坐在特定座位的电脑前,就有操作空间。
“我说不行,我不接受这种,因为真的良心过不去,宁愿不走那么好的,也不能买假成绩。”张小乔坚持用真实成绩申请,中介却说:“你的成绩虽然不是你自己考的,但是你自己过去了,就是真实的。”
中介也向张小乔提起过,要用加拿大的安大略省中学毕业文凭(OSSD)帮她申请,她再次拒绝。但收到英国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后,出于怀疑,她要回了自己的申请材料,里面赫然有一份OSSD证书。
张小乔觉得,中介会有意给人制造一种选择困境。一开始会提供一条比较正规,但你肯定不符合要求的途径。于是中介会给你提供一个有点越界的选择,你可能会拒绝。然后中介会再给你提供一个更离谱的选择,让你觉得前一个似乎还能接受……如此反复,将申请者的底线意识消耗殆尽,进而将就同意——因为申请者都耗不起。
因为对造假部分知情,许多学生和家长自知理亏,在退学后选择了不追究、不曝光。但由于张小乔坚决拒绝,警方认定她证据充分,传唤中介问话,而对方则答应将款项全数退回。
张小乔说,如果真的走诉讼,可能要花费四五年的时间,好在对方见她态度坚决,“先怕了。”提到当下,她明显变得轻快起来,用自己的真实材料,她申请到了美国一所普通水平院校,准备到了大二申请转学。她说,美国大学的考试制度更加合理,多次考试中可以选择一次最好的计入成绩。
而在大西洋的另一边,王珏瘦了十几斤,一米六六的身高只剩下不到八十斤的体重。刚收到听证会通知时,她三四天没合眼,医生诊断她低血压、低血糖,并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妈妈为她提前退了休,专心处理这件事。
王珏曾以为自己通过出国读书就能跟周围相夫教子的朋友们不一样,就能活出更精彩的生活,活出自我。她说自己在英国极其刻苦,在各个讨论课上逼着自己发言,把其他同学出去玩的时间都用来写作业,她的小组报告还拿过全班最高分。
“我现在这么大岁数了,我好好结婚生孩子不行吗?好不容易出去读个书,还这个样子回来,谁能受得住?”她打算向中介维权到底,“他们自己本身就有问题……我必须坚持维权!”
(应受访者要求,王珏、李天书、易恒、张小乔为化名。)
南方人物周刊实习记者 陈诗雨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杨楠
责编 李屾淼
“藤德留学”玄关处,各国国旗与国际名校徽标(陈诗雨/图)
王钰已经厌倦了现在这份工作。她想出国留学,归国后考个铁饭碗:家中有亲戚在体制内工作,曾给她看过录取名单,“学历很好,都是英国硕士。”她今年27岁,越来越喜欢有保证的事,留学中介说的那种“保证录取”就很符合她的需求。留学机构藤德启迪向她承诺,内推通道一定能录取名校,失败就全额退款。申请费一共34万元,相当于王珏两年多的工资,她出一半,父母出一半。
2024年9月,王珏成功入读曼彻斯特大学艺术、语言与文化学院。在多个大学排名中,曼彻斯特大学位列全球前50,也是英国“红砖大学”之首,诞生过25位诺贝尔奖得主。
入学第三个月,王珏收到校方邮件,要求她允许第三方机构对她提交的学历背景进行审查。
“你们提交的材料没有问题吧?”她在微信群里问藤德启迪。对方没有直接回应,转而安抚她,说别签字同意,不会有什么事。“说不定是同学举报你了,”中介说。
王珏没有回复校方。但很快,她又收到两封同样的邮件,校方催促她尽快签署同意。中介的回复日渐缓慢,同王珏说,“你先不用管,我们尝试联系学校处理。”
2025年2月18日,王钰收到了“欺诈学位资格听证会”的通知:她的“本科院校”声明没有她的注册记录。邮件附带了她的申请材料——标注为纽约大学的学位证书和成绩单,但她从未在纽约大学就读过。
“我想死了,”王钰同中介说,却无人应答。
听证会后,王珏被退学。
入局陆家嘴的上海国际大厦里迎出来一男一女,自称是一家留学保录取公司“藤桥”的工作人员,从他们39楼的会议室望出去,上海著名地标“三件套”近在咫尺。
“我俩都是哥大(哥伦比亚大学)的,”戴黑框眼镜的男性工作人员说,自己毕业后在华尔街工作,年入百万人民币。回国后在这家留学机构工作,是因为“我们服务的都是高潜质客户”。他说这里月租七八万元,“哈佛大学驻华招生办,就距离我们1000米......有需要的话,我们甚至拿材料直接去哈佛招生办沟通,骑个小黄车都能到。”
女性工作人员自称Melody,她身材修长,有一张具有亲和力的娃娃脸,就像电视剧里温柔的长姐。她笑盈盈地介绍了三档“降分录取”项目:申请牛津、剑桥、哈佛大学等顶级国际名校需要15万美金,稍次一点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B档学校为9万美金,曼彻斯特、爱丁堡大学则是C档,7万美金。
关键是,留学公司表示录取结果可以保证。“我们和这些学校的一些招生官、校董或者是教授都是长期合作的,他们每年会有一些差异化录取,或者是调配的名额给到我们。”Melody温柔地说。
除了内推,这套价值不菲的服务还有“软背景提升”,给学生打造漂亮的留学申请简历。语言成绩可以“保分”,还能获得国外高校线上课程修读认证、知名企业实习经历,以及五花八门的课外活动参与证书,比如高空攀岩、沙漠徒步、跳伞——“我们本身有自己的跳伞公司。”不过,这些活动都仅以证书的形式出现。如果真想要去开具证明的企业实习,则是另外的价钱。
最重要的一点,“用你自己的成绩单帮你进行申请”,Melody身后的墙上陈列了几十张标注着不同知名高校的录取通知书,“我们也是唯一可以做到整个申请过程都是公开的。”
正是这点说服了李天书签约该机构。他咨询过多家留学中介,只有这一家承诺会把申请的账号和密码在申请过程中就向他公开,而其他机构都会以避免学生误操作、不能泄露推荐人身份信息和防止学生拿到录取通知后不付清尾款为由拒绝。
这些理由原本不算无理,但从2024年5月起,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曝出多起硕士研究生以假冒本科学历获得入学资格的事件,掀起彻查的浪潮,学院要求所有在读硕士学生重新提交学历认证材料。到李天书开始筹备申请的7月,风波还在蔓延,三十余名学生被发现材料造假,两名涉事学生被捕。不久后,一名学生因提交虚假大学成绩单及毕业证书,在香港法院被判入狱17周,并遣返内地。
港大经管学院院长蔡洪滨称,学校调查发现,尽管有学生及其家长知情并参与造假,但不排除部分学生的申请交由中介包办,学生受到蒙骗,对中介以虚假学历提交申请并不知情。
王钰与“藤德留学”的合同明确若有争议协商不成,请成都仲裁委员会裁决(受访者提供/图)
“保录不成功,费用全部退”李天书来自东北,高中就读于当地一所重点中学,高考时,全班都上了一本线,排名吊车尾的他也够上了一本,但他并不满意:“每年大学生都太多了,就业的话也紧张,只上一本的话将来没有任何竞争力。”
在同学们如火如荼填报大学志愿的6月末,他开始在小红书上物色留学机构,大数据算法带来了铺天盖地的“保录取”推荐。在小红书上,香港的假学历调查似乎只是一阵风吹过,推广文案换个字眼,比如“低分高录”“内推”继续叫卖,“躺赢”“逆袭”挑动着刷帖的人们。
他特地挑选了一些不那么有广告味的信息,比如一条看似普通的咨询留学机构的帖子,“××留学怎么样?”比如下方几条看似路人的评论,“了解过,需要的话可以分享。”李天书私信了他自以为的“路人”,添加微信后,对方告诉他,他们是测评机构,负责帮学生找留学中介和收集中介机构的评价。
一位自称测评机构的工作人员说,他们提供全国各地1570家中介的测评,其中,经营保录取业务的有几十家。
测评人看上去很热心,他们提供咨询,对接不同机构,不仅不收费,还会提醒咨询者要进行多家比对、指导询问机构服务的要点。李天书很快就顺着对方提供的机构,展开了新一轮咨询。因为与“英藤”的Melody老师聊得不错,2024年7月初,李天书和父母一起专程到北京与机构面谈。
同上海的英藤办公点相似,对方向他提供的地址也在北京市中心——231米的众秀大厦与“中国尊”并立,同中央电视台塔楼只隔了一条马路。办公室的一面墙上挂满了致谢机构或老师的酒红色锦旗,另一面墙排列着不同大学的徽标,下方是数字——表明已经帮助多少人申请到该学校。
Melody向李天书承诺,若没有保录成功,机构将全额退款,还倒赔8万元人民币。一周后,李天书与英藤在线上签约。与承诺的不同,此后英藤一直拒绝向李天书提供他的申请账号密码。
很快,李天书就发现了问题:他上的是国内普通高中,但中介却直接帮他申请英国本科,连预科班都打算跳过——这说明,中介要么伪造了他的高中学历,要么无中生有了一个类似“AP(Advanced Placement)”这样的国际课程体系成绩。
他害怕资料造假会有严重后果,于是在中介联络用的微信群里提出抗议,要求终止合同并退还预付的五十几万元人民币。
英藤的工作人员坚决向李天书否认AP考试造假,声称申请靠的是他们的内推关系。工作人员在公司里向李天书展示了“教授的推荐信”,但由于“机密”原因,遮去了落款。这并没有消除李天书的疑虑:“没署名这(推荐信)就是一篇英语短文,你能明白吗?”
一位工作人员流露出威胁的意思:“我们作为英国大使馆官方认证的机构,我不明白和我们闹对以后拿签证有什么好处?”随后又指出,此前另一位抗议者的申诉被各个政府部门驳回,并轻蔑地说,“您也可以去英国大使馆,问问他这辈子还能不能去英国。”
造假的造价打着保录取旗号的留学机构比市面常规申请的价格贵上几倍乃至几十倍,但成本却可能更低。
“我没想到他们手段竟然这么拙劣,”易恒骂了句脏话,“他们直接把我的成绩单给PS了。”
2023年年初,易恒二战考研失败,决定转而出国读研。他跟中介签约,申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某经管类硕士,因为是全中文授课,项目很抢手。临近开学,机票都买好了,录取通知书却被撤回了。
易恒向学校申请拿回自己的申请材料,才发现成绩单被篡改了。机构提交的成绩单上,平均分从78变成了87,折算绩点为3.74/4.00——尽管易恒的本科院校中央财经大学的绩点满分是4.5分。
有着十几年留学申请从业经验的山路哥曾为几十个保录取受害者提供咨询,他分析,保录取机构的手段大致分为几种:
最安全的是单纯的欺骗,将常规申请包装为高价的保录取申请,抓住优等生想花钱买保险的心理,实则进行常规申请。这种方法赌的是概率——即便申请失败,也不过是把钱部分退回。
而一些机构所称的“换背景”则涉及不同形式的学历或成绩造假。部分机构与国外已经倒闭或濒临倒闭的学校串通,花钱购买其出具的成绩单。
还有的机构则伪装海外高校寄出假材料,或以假造的高校邮箱名向所申请院校的邮箱发送假材料,直接P图则是最廉价的造假手段。
在中介准备为易恒提交的材料中,甚至还有一份成绩公证书,落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国信公证处。公证员名为谷云飞。在非学校也非家乡所在的地方凭空多出一份官方公证的假成绩单,让他百思不解。易恒报警后,民警顺着假公证书的线索追查到了成都的一家公司,对方承认造假事实,返还了他5万块钱,说这是中介向他们委托制作这份公证的营收。
至于保录取机构宣传的“内推”,山路哥说,通过投资赞助获取入学资格可能存在,但价格至少在百万美金以上,更不可能随便让普通人在小红书上轻易找到渠道,扣除推广费用和薪酬,保录取机构余下给所谓校内推荐人的不过几十万而已。
据山路哥观察,价格高昂的保录取业务是从新冠疫情后开始兴盛的,留学市场萎缩叠加“双减”政策,教培机构难逃凋敝的命运。就港大经管学院调查的合同来看,一份香港的保录取合同收费至少50万,如果学院查出80-100名造假学生,就涉及四五千万元中介费。做一单保录取,能抵得上普通机构好几单的业务,暴利的机会吸引了不少机构入场。
如今,这些高额利润则被链条上的主体层层分包。李天书遇见的“热心”留学测评机构,也能从介绍机构那里抽成。山路哥根据经验估计,每签一单,介绍机构能够分成20%。而实际提供造假材料的“源头”,也能分走一部分中介费。
“保录取”爆雷后,针对被审查学生量身定制的“保学籍”和“协助退学”业务也火了。开头提到的王钰在收到听证会的邮件后,就去找了个声称可以保住学籍的机构,交了25000元。对方让她两次将听证会延期,然后就没然后了,“什么也没帮我办,(我)就被开除了。”
“所有申诉的,基本就是保录取中介的另外一个骗术。”山路哥断定,做保录取和申诉保学籍的是同一批人,因为知道学生的学籍会出现问题,病急乱投医,于是用小号“再骗一次”。哪怕仅仅是协助办理退学或撤销申请,也收费不菲。
当《南方人物周刊》记者向藤德启迪咨询留学业务时,他们承诺会向被机构做假成绩无法入学的学生提供帮助:“我们和学校沟通把他的材料换成真实的,我们再来申请;另一种是申请其他专业或者其他学校,再内推。”
“假如我们上交了一些补充材料,也都能提供背调。”藤德启迪说,“我们学生都不会有被退学风险的。”
李天书与中介的合同中,包含申请失败全额退款、额外赔偿8万元的条款,发生争议则请北京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受访者提供/图)
“我们有绿色通道”同样可以造假的甚至还有托福、雅思等国际英语测试。《南方人物周刊》记者咨询过的5家保录取机构都表示,他们可以提供“保分”服务,在考试前获取答案,学生只需背诵、填写就行。英藤的Melody说,满分340的GRE考试,他们也可以帮学生考到330分以上。
“最开始他们只说帮你考,但具体没说怎么帮你考。”李天书与英藤签约后,被转交至另一机构。2024年9月,他在父母的陪同下去香港参加“美国高考”ACT考试(American College Test)。考试前夜,李天书来到指定的酒店大堂,有人接应他到楼上的房间。通讯设备被管控,对方发给他一个pad,从pad上登录一个网址,里面是第二天的考试答案。
他到得早,抢到一个沙发。很快,二三十人陆续挤进这个标间里,床上、地上都是人,大家彼此也不交谈。半夜12点,李天书背好了答案,心里没有紧张,只是“无聊,困”。凌晨三四点,工作人员才将大家放行。李天书觉得,熬到这么晚可能是为了防止大家向外泄漏答案。
托福考试则是线上完成的,在电脑里安装监视屏幕的软件,答案会一点点实时显示在电脑上。口语的部分,李天书也是照着屏幕上的文字念。过程很顺畅,他也没想太多,“既然签了合同,之后就按照他们说的走嘛。”
保录取机构成功地钻了空子,但成功入学的申请者们难免暴露问题。香港科技大学荣休教授丁学良在《香港高校: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一文中回顾,早年到香港的内地生,即便英语口语不够流利,过段时间,英文报告和信件的书写总归能过关。而近两年所接触的港校内地生“从来不用英文与我讨论问题”。明明用英文表述专业词汇更为准确,对方却坚持采用内地特色的表达,“他们在香港已经快毕业了,真是令我困惑。”
香港理工大学社会政策学者钟剑华也说,面试时,同一所海外大学毕业的学生水平也差异很大,部分学生明明有漂亮的英文成绩,在对答时却一句英文都讲不出,“当时我们就怀疑有人是用假文件报名。”
香港特区政府曾在《2023年施政报告》中提出,将香港建成国际教育枢纽,而假学历风波无疑像横插在香港高等教育声誉上的一把刀。在给学院学生的邮件中,蔡洪滨指出,对造假学历“零容忍”,未来港大经管学院的录取流程中,将加强对学生的学历复核。
蔡洪滨希望对保录取机构进行重点打击,并在法律上追究其责任。然而,由于香港警方查出的涉案中介都来自内地或海外,难以进行调查和制裁。一家在澳门科大“黑中介”榜单上被明确公示的机构,在2025年4月仍然声称可以做该校以及香港岭南学院、北师香港浸会大学的保录取业务,“我们有绿色通道。”
但审查收紧正在初步见效,李天书与中介原本确定的目标院校是香港特区和新加坡的三所名校,签约一个月后,中介劝说他更换到英国高校,“说香港那边查得特别严。”几家保录取机构均建议申请者放弃香港、新加坡院校,“那边很严......现在还做香港的肯定是假的。”
“藤桥留学”办公室墙上排列着国际名校徽标,下方数字示意已收到的录取通知数(陈诗雨/图)
斩草难以除根2024年12月8日,香港特区政府署理保安局局长卓孝业在立法会会议上透露,香港警务处已向内地执法部门转交了14家疑似内地“黑中介”或中介人的资料。
次日,李天书签约的机构英商美桥国际留学咨询有限公司,也就是英藤,被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定为虚假宣传,罚款8万元。一天后,另一家留学中介机构“索沃留学”也因涉嫌伪造申请材料、欺骗消费者等问题被立案调查,它被指在未经学生及家长知情的情况下,伪造美国高中毕业证书和IB(国际文凭组织考试)成绩,帮助学生申请香港大学,涉案学生在入学一年后遭到退学处理。尽管没有公开消息,不同受访者向我们确认,索沃的老板已被捕,这在保录取行业内部并非秘密。
然而,多数申请者维权之路颇为艰难。2025年2月,李天书准备跟英藤打官司,却发现合同中存在一项条款——“如协商不成,双方均有权提请北京仲裁委员会按照其仲裁规则进行仲裁。”所以李天书无法提起诉讼,只能申请仲裁。律师告诉李天书,仲裁递交后要排队,至少是半年之后的事情,诉讼失败了还能上诉,而仲裁只能裁决一次。
合同签订“仲裁”不是个案,王钰与藤德的合同也要求由成都仲裁委员会裁定。
“因为学生或者家长会比较介意自己的名字被暴露出来,”英藤的Melody这样解释,“要走法院的话,名字在裁判文书网上是一直挂着的,我们觉得对于学生的隐私也不是一种比较好的保障。”
仲裁路径具有私密性,一般而言仅当事人可以获知情况,但反过来,机构与学生的纠纷也是无声无息。如今在企业查询页面上,不少涉及保录取诈骗案件的机构相关记录十分干净。多个受骗学生还表示,在小红书上发送控诉保录取机构造假的帖子,也会因遭到大量举报而被删帖。
事实上,李天书母亲正是没有查到英藤的法律纠纷或风险提示,才放心签约。
捉摸不定的还有保录取机构不断变换的名称。2024年7月李天书咨询Melody时,这家机构以“英藤”为名,2025年4月,Melody则表示品牌名称为“藤桥”。在工商信息中,2023年9月“英藤留学”名为“英商美藤国际留学咨询有限公司”,这是由“北京英商柏德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更名而来。一年后,“英藤留学”又更名为“英商美桥国际咨询有限公司”。
“有受骗学生线下到保录取机构申讨退款,发现现场挂牌的完全是另一个留学中介品牌。”山路哥说。
至于诈骗的认定,也各有阻碍。2025年4月,李天书在律师的陪同下前往报警,警方告诉他,由于他未能提供切实的机构造假证据,所以只要对方完成了申请服务,便不算诈骗。
有些保录取中介在造假暴露后直接跑路,办公点人去楼空。藤德公司则依然坚挺,有受害者尝试去其成都办公点“闹”,被门禁和安保拦在了楼下。
在上海中心大厦,藤德的办公点也需要经过一道刷卡门禁,门禁旁边站着身着黑色西装的工作人员。负责人张映则向来者说,网络上发的黑帖都是恶意商业竞争,公司已经寻求法务处理,“真的出问题了会在网上发帖子吗?出问题的直接就来机构堵我们了。”
“技术上要造假并不难”海外学历是保录取机构的核心造假区域,一方面,伪造海外文件,人家也不可能跑来中国抓你;另一方面,海外学历还能为申请人“豁免”语言成绩。在香港假学历风波中,涉事学生的内地及香港学历全部真实,问题学历主要来自海外高校。
在香港高校硕士录取流程中,对海外本科学历的核验仅仅是检查信封和邮戳——要求海外高校寄送原件。由于缺乏统一透明的全球认证系统,学校也不会逐个向对应的海外大学确认——“技术上要造假并不难,”香港某院校负责招生的行政主任对媒体说。同时,部分专业如经管学院的修课式研究生项目,申请人也无需参加面试。
在香港严打学历造假后,保录取机构转向英美院校,利用背景审查政策的差异继续造假。
王钰就读的曼彻斯特大学只对部分入学学生进行背景复核,剑桥大学的公开政策也表示,仅重新检查入学剑桥的部分学生。而2024年秋季的招生季中,伦敦大学学院则是在发放有条件录取通知后,要求学生提交前述委托第三方进行资质审查的同意书,只有学生签署同意,学校才会下发正式的学习录取确认函(CAS)。
但英国的审查趋势也越来越严苛。王钰所在的专业人并不多,她了解到有十分之一被退学。2025年2月,学校连续召开多轮欺诈学位资格听证会,王钰估计,在留学生更多的专业,被退学的人数也许会更多。而给王钰介绍藤德这家中介的朋友,已经顺利毕业。“她已经走出这条路,没问题。”王钰羡慕地说。
遭退学时,王钰已经交过第一学期学费,房子租了一年,花了20万元,房东告诉她不能提前退租,也不可以转租给他人。在陷入听证会困境后,学校依然邮件催缴第二学期学费。
“藤德留学”会议室里,两位工作人员正在向学生父母提供咨询(陈诗雨/图)
完美骗局一场完整的保录取骗局由很多经典的诱饵构成,受害者往往在识破后才会明白过来。比如留学机构的工作人员会显得十分体贴,会问你天“气凉不凉”,叮嘱“北京干燥,多喝点水”,“风超级大,回去让你朋友送你”,口吻像是熟悉多年的好朋友,或者贴心的姐姐。
此外,机构通常有一套炫耀式的专业性表演。在藤德上海办事处,工作人员不经意地向《南方人物周刊》记者提起自己是曼大数学系毕业,“这里普通行政人员也要卡留学背景,只要QS前五十的。”位于上海中心中层的办公室里的展柜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奖杯,还有,“楼下是摩根大通的办公室。”营造紧迫感也很重要。对方一面劝说越早申请越容易成功,或者再不签约就会涨价,一面在朋友圈宣布“××大学内推,最后2个名额”。
保录机构不断放大名校的诱惑。帮王钰做申请的“老师”也自称毕业于曼大,微信头像也是摄于曼大校园。拿到录取后,对方说,“卷福(英国演员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也是曼大毕业的”,王钰为此很兴奋。而被退学后,她把老师的头像放进小红书的搜图,发现图的来源是另一位博主,工作人员的头像是盗用的。
Melody常在朋友圈发他们帮学生拿到的录取通知书,然后总会在评论区写“同行禁止盗用”。在朋友圈里,她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招生官共进晚餐,与藤校招生官谈下了更多内推的名额,还邀请保送哥伦比亚大学的VIP客户做经验分享。然而,出现在照片中的两位哥大“校友”根本没上过哥大,签署的中介也并非Melody所在的英藤留学。他们向《南方人物周刊》记者确认,是自己签的中介在朋友圈分享的图片被盗用了。
在与中介一轮接一轮的造假质疑和申辩中,真与假彻底模糊了。在2021年10月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院审判的一起保录取纠纷中,留学中介的律师称“(学生)没有去过(美国)并不代表不能申请本科毕业证。所有的一切资料,都是为了便于获得2021年秋季英国硕士的录取通知书做的修饰。”
法官问道,没有就读过,毕业证怎么来的?中介方回答,是公司向学校申请的。
山路哥说,找到他咨询保录取骗局的学生中,至少“一半以上是知情的”。利用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名校情结,尤其是渴望以较差的背景申请到顶级名校的执念,造假能够成为一种共谋。比如李天书和王钰,对于中介进行考试“保分”选择配合。
底线测试尽管有的学生明确拒绝材料造假,却也会逐渐被卷入造假中。
高考失利后,张小乔转向出国申请。妈妈生意上的熟人向他们介绍了保录取业务,他们签约了120万元的合同,先缴了50万定金。接着,中介告诉张小乔,他们可以买到托福成绩,只要进了考场坐在特定座位的电脑前,就有操作空间。
“我说不行,我不接受这种,因为真的良心过不去,宁愿不走那么好的,也不能买假成绩。”张小乔坚持用真实成绩申请,中介却说:“你的成绩虽然不是你自己考的,但是你自己过去了,就是真实的。”
中介也向张小乔提起过,要用加拿大的安大略省中学毕业文凭(OSSD)帮她申请,她再次拒绝。但收到英国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后,出于怀疑,她要回了自己的申请材料,里面赫然有一份OSSD证书。
张小乔觉得,中介会有意给人制造一种选择困境。一开始会提供一条比较正规,但你肯定不符合要求的途径。于是中介会给你提供一个有点越界的选择,你可能会拒绝。然后中介会再给你提供一个更离谱的选择,让你觉得前一个似乎还能接受……如此反复,将申请者的底线意识消耗殆尽,进而将就同意——因为申请者都耗不起。
因为对造假部分知情,许多学生和家长自知理亏,在退学后选择了不追究、不曝光。但由于张小乔坚决拒绝,警方认定她证据充分,传唤中介问话,而对方则答应将款项全数退回。
张小乔说,如果真的走诉讼,可能要花费四五年的时间,好在对方见她态度坚决,“先怕了。”提到当下,她明显变得轻快起来,用自己的真实材料,她申请到了美国一所普通水平院校,准备到了大二申请转学。她说,美国大学的考试制度更加合理,多次考试中可以选择一次最好的计入成绩。
而在大西洋的另一边,王珏瘦了十几斤,一米六六的身高只剩下不到八十斤的体重。刚收到听证会通知时,她三四天没合眼,医生诊断她低血压、低血糖,并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妈妈为她提前退了休,专心处理这件事。
王珏曾以为自己通过出国读书就能跟周围相夫教子的朋友们不一样,就能活出更精彩的生活,活出自我。她说自己在英国极其刻苦,在各个讨论课上逼着自己发言,把其他同学出去玩的时间都用来写作业,她的小组报告还拿过全班最高分。
“我现在这么大岁数了,我好好结婚生孩子不行吗?好不容易出去读个书,还这个样子回来,谁能受得住?”她打算向中介维权到底,“他们自己本身就有问题……我必须坚持维权!”
(应受访者要求,王珏、李天书、易恒、张小乔为化名。)
南方人物周刊实习记者 陈诗雨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杨楠
责编 李屾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