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个拍摄华裔孩子在美考大学的纪录片,心疼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10月17日 4点44分 PT
  返回列表
69133 阅读
16 评论
北美省钱快报

美国顶尖大学的录取规则,近些年来一直被饱受诟病:不公开、不透明、让人摸不清的游戏规则,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种族问题总是隐隐跟录取率挂钩。这个没有明文规定的潜规则,让无数辛苦努力申请,却次次失望而归的学生和家长们饱受折磨。

特别是,非常看中成绩的亚裔家庭。

去年,一部拍摄亚裔升学纪录片横空出世,影片在年初的圣丹斯电影节上首映后立刻引起了热烈反响。

该纪录片不仅获得了众多奖项的提名,且把顶尖大学录取中“是否涉及种族倾向”这个敏感问题,再次抛了出来。

《Try Harder!》

图片来自IMDB,版权属于原作者

这部电影由 Debbie Lum 执导,镜头对准了加州著名的公立高中Lowell Public High School 的一群即将申请大学的高中生们。

这是加州湾区排名第一的公立高中,学校里大部分孩子都来自亚裔家庭。

学生对学校的评价

  //  

“来到这里才发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跟我朋友其他上的高中比,我们学校就像个监狱。”

“每次上课就能感觉到,大家对上好大学有多么渴望”

“Lowell 高中根本就是虎妈的集中营”

“我朋友说,我上的是亚裔精英学校”

“这里是终极自信粉碎机”

“这里,是最好的。”

过去15年,美国顶尖大学的录取率已经下滑了超过50%。

每年,全美各个顶尖高校都会来这里招生,由于录取人数有限,他们即是朋友也是对手。

为了有限的名额,这些孩子不得不从高一开始,就进入了疯狂的竞争模式。

斯坦福,是这里很多孩子的梦想。

然而,斯坦福是全美录取率最低的大学之一,录取率仅为4.4%。而每年斯坦福从Lowell 高中招生的人数少之又少。

学校里流传着一种说法,斯坦福“好像不喜欢Lowell 高中的学生,认为我们是念书机器”。

斯坦福的招生官曾暗示,在他们眼里,Lowell 高中的学生只会机械的背诵,然后在考试的时候吐出来。

2020年,有学生当场问招生官:“为什么我们学校的学生斯坦福的通过率这么低?”

“是因为我们都是亚洲人吗?”

斯坦福的招生官回应道,“如果你喜欢你们学校的学生都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请举手。”

全场鸦雀无声。

颇有经验的老师也不断跟学生们强调,试着把目光从斯坦福移开,申不进去可以试试别的。

“看看这些常春藤盟校,你有时候发现即使你条件都符合了你也进不去,因为,在很多情况下,这和一个叫种族的小问题有关。”

影片记录了几个孩子申请大学的过程,酸甜苦辣,五味杂陈。

这里,有相当典型的,来自虎妈类华裔家庭的Alvan。从生活琐碎到报考志愿的选择,从吃啥穿啥到宿舍被褥的安排,妈妈无一不要操心。

有来自开明华裔家庭的Ian,祖辈是最早来美打拼的中国人,家人世世代代都住在湾区,父母也都毕业于Lowell 高中。因为吃过上学的苦,所以妈妈更希望儿子去社区大学,“希望他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有目标明确的Sophia,父母来自中国,打的一手好网球,参加丰富的课外活动,在别人都广撒网的同时,她只申请了11所大学。她希望大学能帮她跳出华人圈子,接触到更多种族的同学。

每个人的结局,也非常有意思。

Alvan 遭到了所有常春藤学校的拒绝。最后去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Ian 后来被埃默里大学牛津学院录取。他说,他觉得妈妈对他最大的帮助,就是当他转过身时,让他看到他还有别的可能性。

Sophia,上了哈佛、哥伦比亚、布朗的候补名单,后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UCLA录取,她最终去了UCLA。

此外,影片还拍摄了两个非亚裔学生的申请经历。

一位是混血女生Rachael,来自离异家庭,妈妈是非裔美国人,爸爸是白人。妈妈也是一位性格颇为强势的虎妈。母女俩多年来相依为命。

Rachael非常争气,8所常春藤盟校里,有四所把她列入了候补名单,她接到了两所的offer,最后选择去了布朗大学。

但这样的优秀,同样因为种族问题受到了质疑。

有一个孩子当着她的面说,你能被录取是因为你是非裔。

对于这种看法,Rachael 清醒的表示,她认为是自己的努力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跟肤色没有关系。她也不想看到,本该像她一样被录取的亚裔学生,却没有被录取,就因为他们的种族。

另一个孩子Shea 是白人,同样来自离异家庭。他是唯二的两名在上AP Physics课的低年级学生。

影片拍摄途中他被房东赶出了家门,因为他爸爸吸毒。妈妈住在另一个城市,而他为了进这所学校,他必须搬来跟爸爸住,否则入学就不符合规定,但他觉得这样的辛苦是值得的。

他每三到四天见一次他的爸爸,基本都是自己照顾自己,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书。

拍摄的过程持续了一年多,Shea 肉眼可见的改变了。

在拍摄最开始,他雄心壮志地表示,自己必须要上到顶尖的大学,“否则我的梦想将无法实现。”

而在后期,他平静的表示,自己已经放弃了对名校的执着,其实真正的成功,是在哪所学校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他也是五位主角中,唯一一个被斯坦福成功录取的孩子。

纪录片里还有一个始终活在别人口中的天才学霸Jonathan chu,大家口中的他都是神一样的人物,会拉小提琴,平均绩点4.7,情商还很高。

有学生爆料,他曾经故意在生物测试中考了零分,因为这样他就可以在补考中拿A来帮忙降低成绩曲线(通俗一点讲就是让班里其他同学的成绩别显得太差)....

老师批试卷的时候批到Jonathan :“他得了100,我怎么一点都不惊讶,下次我出得再难一点。”

他被哈佛和斯坦佛同时录取。最后选择了去哈佛。

有意思的是,导演并没有放这个“别人家的孩子”任何采访片段,他的优秀只能在影片的一些角落里被捕捉。

也许是因为他本身低调拒绝了采访,也许导演认为,比起这样神级的天才型选手,不那么完美的普通学生,才更值得关注吧。

图片截自inpendent lens,版权属于原作者

影片的最后,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去到自己想要去的大学,一位小姐姐无奈的说,我感觉努力了这么久,结果进了一所不需要努力就能进的大学。

那干嘛还要这么拼?

接受采访时很多孩子表示,这样的录取系统,会让人感觉很无助。

眼见多年梦粹,却搞不清自己哪里做对了,哪里做的不对,只能不断push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希望在胜利的天平上多出那么一点点的机会。

而更痛苦的莫过于,看到跟自己相似的同学,甚至不如自己的同学,却被梦想院校录取了。

不能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定义自己,真的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其实,遗憾和不圆满才是人生的常态,包括潜规则,包括“不公平”。

但缺口,也是出口啊。

重要的是,“在认清生活本质后,你是否能依然对生活,心存热爱。”

你拼尽全力对着目标冲刺的决心、经历失败永不言弃的斗志、和面对失意坦然接受的勇气,在以后的某个时刻,都是未来让你成长蜕变的养分。

人生的赛道那么长,其实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

错错错错错
1 楼
上次谁说:只有中国的学校升国旗?! [1评]
尧舜禹
2 楼
美国学校不光升国旗,还得宣誓效忠,比中国独裁专制洗脑多了。学校全部英语教学,属于文化灭绝。狗粮们还不来舔舔
锦阳
3 楼
你愿意疯狂竞争,有什么办法?在没亚裔地区,轻轻松松各门第一, 不要太舒服啊 [1评]
独孤苍狼
4 楼
:上次谁说:只有中国的学校升国旗?! —————————————————————————— 中国学校升国旗是和美国学的! 我上学的时候从来不知道升国旗!那时候天安门的国旗好像也是只有一个工人负责,也没有按照日出日落来升国旗、降国旗。 刚来美国的时候看个马戏演出(那个时候英语一般),突然见到所有人都他妈的站起来了然后唱国歌,只好跟着站起来瞎几把嘎巴嘴,免得全场就自己坐着被人当成怪物。
a
azkaban
5 楼
你孩子能在全是黑命贵的学校各门第一是比较容易,但要觉得舒服就很难得了。
不同声音
6 楼
美国梦:头悬梁针刺骨,十年寒窗苦,付出这么多,莘莘学子终于考上了美国大学,苦尽甘来,大展宏图,最后在街头被一个美国垃圾游民一枪爆头,就为抢点钱买大麻。
嘿呀嘿呀啊哟哟
7 楼
华人一直是西方歧视链最底层,名校对华人录取率一直是所有种族最低,华人要付出其他种族两三倍的努力才能立足于西方。(地狱生存模式导致华人出生率在西方所有城市,所有种族永远倒数第一)。(美狗:美国爸爸最爱我们,怎么可能有歧视) [1评]
学好学坏
8 楼
无论哪所名校,只要你看到毕业录,你都会看到亚裔特多(犹其是公立的),白人次之,黑人廖若星辰。再看他们将读的大学,你会惊奇地发现黑人读的都是名校,什么情况?不言自明。 [1评]
硕鼠
9 楼
算什么这些?中国都是黄种人,到没有种族歧视,可是你出生在哪里却是考大学的优越感。从一出生就注定你要比别人低几十甚至几百分,就可以上同样的大学,有的甚至为了避免遮掩个比较,就来了个地方试卷,而避免全国试卷的比分差距丑陋的对比。醒醒吧。
硕鼠
10 楼
没有黑黑的学校是不完整的学校。好容易招收到一个黑黑,来避免种族歧视的嫌疑。
硕鼠
11 楼
傻逼理论,你自己卑劣就不要说别人也和你一样卑劣。我们来自不同文化,你的文化我可以接受不可以接受,是我的自由,我没有必要为了接受你的文化而取贬低自己。自由自己内心不强大而卑微的话,才会不停的要别人来认可。我吃中餐,我说中文,我骄傲,因为你说英文我明白,你吃西餐我也能吃。反过来你行么?
k
komin
12 楼
: 天天萬惡美帝,身體又老實的潤去跪舔,你說這種粉紅蛆不賤嗎
9
9363
13 楼
如果你喜欢你们学校的学生都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请举手。 不管是不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不是应该都平等么,这难道不是美国最基本价值观么。 [1评]
w
wilburwang
14 楼
教育制度不会完全公平的。 像中国,新加坡这样,主要人种是聪明的,教育政策会故意偏袒少数民族/人种,负面影响不会太大。 像马来西亚,美国这样主要人种是傻逼的,那少数群体譬如华人就自认倒霉吧。
w
wilburwang
15 楼
谁说这是美国价值了? born equal 不等于treated equal
嘿呀嘿呀啊哟哟
16 楼
我只看数据,不看美狗的狗屁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