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在美中国留学生的悲哀:成绩优秀,却只...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11月4日 6点6分 PT
  返回列表
65272 阅读
44 评论
外滩教育

看点

 100万在美中国留学生,70%的简历高度相似:良好的本科教育,惊人的英语分数,大机构的实习经验。他们严谨、优秀,具有高度的计划性和目的性。然而,他们如此不同的个性,也在无形中妨碍了他们,融入当地的主流文化之中。

中国留学生与“次群体”

上周和一位美国朋友吃饭,他曾在《大西洋月刊》担任中国频道的编辑,也是我在哥伦比亚大学念研究生时的同学。他正在筹划一系列和中国在美留学生有关的报道。

这个来自加利福利亚的男孩,曾在昆明和连云港等地生活了数年,现在试图从一种比较微妙的文化角度来描述留学生群体:

他们在美国是否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是否会感到难以突破文化瓶颈的沮丧?

毕业回国后,他们的海外经历是优势,还是重新融入本土文化的门槛?作为一名曾经的留学生,我一直认为至少在研究生这一档上,中国留学生是生活在一个“次群体”(subcommunity)里。

这个次群体虽然在空间上从属于美国在校学生这个主群体,但其营造出来的“次文化”(subculture)和总体上流行的文化、奉行的价值观有诸多不同。

我并不是指中国留学生喜欢抱团,因为其他的次群体譬如印度裔和哥伦比亚裔的学生也总是成群结队。

那这个次群体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总体上非常有计划、非常有目的性。”

我朋友的答案是:“太严肃。”

接着我们聊起了另一位在哥大的朋友,美国人,来念研究生时已经30岁出头,曾经担任美国军方的合同雇员。他念了国际安全政策专业,毕业后跑到一家俄罗斯电台做记者,最近又辞了职,在琢磨非政府组织募资人的角色。

显然,他没有固定的住所也没有稳定的收入,相信在中国的语境下很难符合对“年轻有为的常春藤毕业生”的期望。

我的编辑朋友说,你看,他30多了还在兜兜转转,还在找自己的兴趣点。我说,是,这个情况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很难想象。

次群体与次文化

我在美国接触到的中国留学生,70%的简历高度相似:良好的本科教育,惊人的英语分数,大型机构的实习经验(但不曾全职工作),以及一份进入大型国际机构或者知名企业的希冀。

应该说,在资源高度稀缺、竞争非常激烈的中国,能够在20岁出头交出这样一份简历的,都是同辈中的佼佼者。稀缺而狭窄的向上流动通道,决定了挑战者必须步步为营,小心翼翼地对待每一次选择。

刚出生就要挑好幼儿园;小升初、初升高、高考,无一不是战役。挑选本科专业,则要找有大批人走过并且证明能稳健进入社会中层的路径:经济、金融、会计、国际贸易,炙手可热。

因为优质教育和职业资源稀缺,走错一步的成本太大,中国的年轻精英们已经习惯早做打算、标齐目标、直奔主题,剩下的从脚下到目标的路径不再是生活,而是通道。

机械化地将生活分解成任务,在中国的主流文化中或许会被肯定,甚至鼓励。

但若被放到另一个主流格调很不同的文化中,这种机械与严肃则容易使人格格不入。

高度计划性带来的严肃亦会弥漫到一个人生活的其他方面,譬如日常事务的处理,人与人的沟通。当目的性很强的生活态度和机械化分解生活的方式成为一个群体的特征,“次群体”与“主群体”之间的罅隙便会凸显出来。

我观察到的一个最简单例子就是中西文化背景下的留学生对待研究生课业的态度。

从发达国家出来的学生,在进入研究生院前大多有过几年的工作经验,因此在挑选课程和参与讨论、完成作业的时候,体现出来的更多是对知识、经验的好奇,以及如何利用在研究生院进修的时间细化自己的专业方向,修正甚至颠覆自己职业的兴趣点。

但我在和中国留学生的交谈过程中,发现许多人因为没有经历过职场的摔打,还在把研究生当作大学的延续、甚至高中的延续来对待:

为了保证作业高分,不惜对答案;

而对教授同一门课程不同导师的选择,则要参照上一届学生的得分情况。在学业之外,大把的时间花在图书馆以确保考试可以得到高分——经过高考的我们都应该知道,那些曾经很熟悉的几何公式、化学方程式、生物细胞结构图,要花多少时间做熟,又多快就能忘掉。

当然,我的样本有限,观察到的行为差异也并非以种族和文化背景为清晰的分割线。但这种总体性的状况仍让人感到忧虑:大陆教育系统训练出来的尖子生,大多谨小慎微,短期的得失心重,目标性又强,生活节奏非常紧张,容易错过设定路径之外的选择和风景。

次文化中目的驱动和严肃性的双面性

生活宽度比较狭窄的人,容易变得自卑或者自负——这是我观察到的另一个关于中国次文化的群体性特征。一个很好的观察场所便是公开演讲。

演讲这个东西,高度根植于演讲者的文化背景,而借由外向性的语言表达出来。在我常去的一些和中美经济、政治相关的活动上,主办方经常同时从双方邀请嘉宾,同场竞说,而中国式演讲和西方式演讲很是不同。

举例来说,在美国演讲,以一个笑话开场缓和气氛、拉近演讲者和观众的距离,是非常普遍的。最简单的,演讲者为了自贬一下活跃气氛,可以在台上站稳了的时候就说:“在你们和我之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谁也不知道我接下来会说什么。”观众往往哄堂大笑,演讲者顺势进入主题。

复杂一点的,演讲者可以“量身定做”一个开场笑话,譬如Facebook首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在2012年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典礼上开的那个玩笑:

当Nohria教务长邀请我来做今天这个演讲的时候,我就想,来给一帮比我年轻太多又酷太多的人演讲?我想我可以做到。我天天都在(Facebook)做这件事。我喜欢被年轻人包围着,除了他们问我‘你上大学没有互联网是什么情况?’的时候;或者更糟,他们说‘Sheryl,你能过来一下吗,我们想看看老年人是怎么想这款设计’的时候。

Sandberg今年44岁,而Facebook雇员的平均年龄是30岁出头,这个背景是大家都知道的,自然又是爆笑。

我很难想象——也只在很少的场合遇到过——中国的演讲者会在开场时讲这样的笑话。

他们往往喜欢直切主题——就像留学生在学校里直冲考试那样——略过轻松随意、最能展示性格中活泼有趣一面的环节。这样严肃的群体性格,在有意无意地塑造中国人在国际上的群体形象(看看好莱坞大片里中国人的形象就知道),并且反过来束缚华人跳出自己参与设定的这个刻板印象。所以当喜剧演员黄西的声名传回国内时,大家才觉得那么新鲜。嘿,中国人也能在美国讲笑话,老外们还那么乐!

在我看来,中国次文化中的目的驱动和严肃性不失为一种宝贵的品质,但也是束缚许多人拓展职业和生活的可能性、拥抱其他乐趣的终极障碍。

今年3月份,我到北卡罗莱纳大学和杜克大学联合组织的中国论坛做了一个演讲。由于是主旨演讲者中年龄最小的,我引用同为演讲嘉宾的“中国通”沈大伟教授在其新书《China Goes Global: The Partial Power》中的一段描述开了一个自贬的玩笑。

沈大伟 David Shambaugh

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

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教授

沈大伟教授在书中写道:

中国在国际事物中扮演的角色和它的经济实力不匹配。如果把经济实力比作一个拳击手的重量级,中国现在是在比它级别低的重量组里(punch below its weight)。

轮到我上台演讲时,沈大伟教授、一位美国资深的安全事务顾问和另一位多年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政策的教授已经演讲完毕。

我的开场白是:“显然,我今天被分到了一个超过我重量级别的组里(punch above my weight)。我为今天的演讲准备了很多,但其实你们知道,随便一个北京的出租车师傅都比我知道的多。”

场下笑声一片。演讲结束后,一位美国的观众在推特上@我。他说,“她其实是在一个正合适的重量组里(punch at her weight)。”

f
forun
1 楼
其次,论吃苦耐劳,老莫还比不上唐人街的广东福建人,别吹了。
V
VBO
2 楼
为啥一定要融入呢,保持自己的个性文化不好吗?美国不是号称多元文化吗。只有自身缺乏文化才会想着要融入。 [1评]
q
qwertyuiop5656
3 楼
想找好工作,或者有本事或者拼爹。
e
evision
4 楼
说得好像10万中国学生去俄罗斯和朝鲜,就能成为人上人一样。
灯塔路
5 楼
这些傻逼“精神夷奴” 读书不少 知识蛮多 然而 悟性太差 缺少智慧 看问题太肤浅 任意被洗脑
关注者
6 楼
看看大翻译行动,就知道中国人活的多么自在,藐视全世界,凡事哪国死人一律叫好 [1评]
灯塔路
7 楼
好多傻逼“精神夷奴” 以“融入主流”为荣 以抹黑原生种族文化为荣
y
yykfish
8 楼
感觉还是英语问题。中国人的语言里从不缺乏幽默感。 在北京上的中学大学,感觉北京同学们的笑话、段子、自黑、黑别人,简直就是一绝,高中时候斗嘴每天能笑的面部肌肉酸痛。
q
qeeee
9 楼
据传西方国家自由平等。。。
灯塔路
10 楼
好多傻逼“精神夷奴” 以“融入主流”为荣 以抹黑原生种族文化为荣 举例说明: 你就是这样的一个傻逼精神夷奴
雁过留声机
11 楼
: 确实是,国内这种极度内卷的虽说能选拔出顶尖人才,但是也埋没了不少的人才。我上学那会一个同学严重偏理科,语文英语成绩真是惨不忍睹,高考的时候费了半天劲才考上个二流大学,后来找了个机会出国在北美某大学搞物理研究,后来听说他转战华尔街做期货交易,现在已经财务自由了。他算是幸运的,国内大把这样的人就是芸芸众生一辈子,出国以后才发光发热。
雅痞士
12 楼
人家本来就是故意限制你的,你再融入主流,也要限制你,就是这么简单。
金三
13 楼
希望美国政府将这些贱货赶回墙內,让这些贱货和他们的祖国一刻都不分割,永世在一起。
群情激昂
14 楼
生活不易
咖喱球球
15 楼
这些留学生心里想什么我知道,如果这一百万留学生只要站在法拉盛大吼一声包子去死,共产党去死就能拿美国绿卡,相信我,法拉盛将会水泄不通。
雅痞士
16 楼
殖人,精神有问题
左中右
17 楼
不当黄狗怎么能融入霉疬贱,胡说八道一样嘛
朗玛
18 楼
比美国学生能力强很多
煮不熟
19 楼
留学生里大多数都是拉圾,各方面知识最全最深的是性知识。
化外小民
20 楼
写标题的是个太监吧?只有上半截,没有下半截。
北美村夫
21 楼
那怎么洗盘子也不回去呢?说明什么
北美村夫
22 楼
90%以上的留学生家里收入都比每天反美家要好90%!
冒泡
23 楼
快回中国吧,大有前途
r
rally
24 楼
赵产党几十年的教育,整个社会所有人的生活目标是要“赢”,不仅要“赢在起跑线”,而是要每一处都要“赢” “赢”的代价就是必然有输的人,就是要损害别人的利益。这样的人,没有人会和你“融入”,只能自己抱团。
群情激昂
25 楼
一旦开战,卫星肯定不保,美军想用对付伊拉克的方法,来对付中国美军高层担忧中国的反卫星能力,认为中国有可能在战时将美军的侦察卫星全部击落,让美军变成“瞎子”后无法探查解放军的区域拒止反介入防御体系,从而迫使美军不敢擅自靠近中国周边海空域。 就在美军上下都在为失去卫星后如何进行侦察而议论纷纷的时候,一直没什么出场机会的美国陆军提出了一个绝妙的想法。他们打算派遣侦察部队渗透到解放军的战线后方,收集沿海地区的防空导弹、反舰导弹、前沿指挥部等防御节点的情报并引导远程打击,从外围一层一层地瓦解掉解放军的防御体系。 图注:美军侦察部队 按照美国陆军的设想,执行这一渗透任务的侦察部队被称为多域侦察部队。每支多域侦察部队的规模约半个连队,由一个陆军侦察排、一个陆军电子侦察排和一队海军陆战队组织。 在这其中,海军陆战队主要负责驾驶轻型快艇或橡皮艇,提供海上航行与登陆支持。侦察排负责部队在登陆后的视野内光学侦察,为小队提供预警支持。 而电子侦察排则是整个多域侦察部队的核心,负责利用设备收集雷达、无线电等电子信号,用于搜索解放军的防空阵地、前线指挥所等维持区域拒止反介入体系运作的关键节点。并在发现目标后将位置信息传回后方,引导空军的轰炸机发射AGM-158B贾斯姆ER巡航导弹在防区外对解放军的防御阵地进行外科手术式的精确打击,从而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瓦解掉解放军的防御体系,为后续部队开辟进攻道路。 图注:B-1B轰炸机发射AGM-158B巡航导弹 而且由于多域侦察部队规模至少半个连且都为训练有素的士兵,在无法引导轰炸机的远程火力打击时也能够自行承担一定程度上的斩首任务。 考虑到解放军的防空阵地与前线指挥部通常是以连排级为单位进行部署,如果真的让这样一支侦察部队渗透到战线后方,威胁还是不小的。 不过,美国陆军显然忘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打算怎么渗透? 要知道多域侦察部队主要目标是摧毁沿海地区或岛礁上的防空导弹、雷达、指挥网络等关键节点,进而瓦解整个区域拒止反介入体系。 留园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图注:美军侦察部队 可是问题在于,这些关键节点虽然都位于沿海地区,但那也是中国大陆的沿海地区,美军的多域侦察部队想要收集到这些关键节点的目标信息并引导打击,必须要先登陆到中国本土才行。而美军想要在战时做到这一点,显然不太现实。 先不说皮划艇或者轻型快艇能不能从战线外围一路开到中国沿海地区。就算开到了,几十号开着皮划艇的美军也显然不太能在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区做到隐蔽登陆并执行侦察任务了。保不齐刚下船,解放军就在岸堤上等着了。 留园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图注:解放军海防部队 南海方向虽然有大量节点位于岛礁上,人也不多,十分符合美军的想定作战环境。但想要落实这种渗透作战也十分困难。 因为相对于空旷的西太平洋,南海较为狭窄,考虑到皮划艇不太可能横穿南海,美军势必要派出大型舰艇来负责转运渗透部队。 考虑到整个南海又都处于区域拒止反介入体系的覆盖下,在解放军层层侦察体系面前,美军的隐蔽渗透部队可能从刚登船的那一刻起,就不再“隐蔽”了。 值得一提的是,给多域侦察部队提供远程火力打击的空军轰炸机也是一个脆弱的节点。因为贾斯姆ER巡航导弹的射程虽然高达1000公里,但解放军的歼-20以及歼-16、苏-30等重型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则超过1500公里。 留园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图注:歼-20战斗机 因此,解放军的重型战斗机完全可以前出预警,在美军轰炸机进入有效射程前将其击落,让侦察部队就算成功渗透了也叫不到轰炸支援。 更不用说以多域侦察部队所携带的单兵级通讯设备的功率来看,就算轰炸机没有被击落并进入射程,他们也很难联系上远在上千公里外的轰炸机部队。 图注:海湾战争中,渗透到伊拉克境内搜索飞毛腿导弹的英军 总的来说,美国陆军提出这套方案虽然听上去很新鲜,但这种战术本质上是海湾战争期间,美军特种部队搜索打击伊拉克飞毛腿导弹的“蛙跳作战”的21世纪复刻版。只不过这次美军渗透部队坐的不是直升机,而是快艇。战场也从沙漠变成了沿海地区罢了。 然而中国不是伊拉克,美国陆军用对付伊拉克的方法来对付解放军,这种刻舟求剑的行为,不仅复刻不了海湾战争的辉煌,反而会让美国陆军成为全世界的笑柄。笑柄。笑柄。笑柄。笑柄。都是扯蛋http://tva1.sinaimg.cn/mw600/005xuBYcgy1h7nfsiltzwj60f00h50u702.jpg https://youtu.be/tLp5L1uXIWs https://youtu.be/tLp5L1uXIWs https://youtu.be/tLp5L1uXIWs https://youtu.be/tLp5L1u
这个秋天
26 楼
不吸毒滥交就不算融入
l
lyy
27 楼
100万叛徒,100万精神奴隶 [1评]
a
ak47a
28 楼
自从川建国上台之后,他就挑起了全美反华的黑哨。
路人丫
29 楼
呵呵。。。当今圣上的女儿也留过学,小心给赵家掌嘴啊。🤣
南方兔儿爷
30 楼
搞笑,为什么要融入变性整容劈腿和各种八卦的“主流”。做边缘人蛮好的😄 不吸粉不变性不扎堆不整容老老实实结个婚生个娃跟国内亲友视频,打打游戏买买淘宝,度假钓鱼胜生活很平凡很美好,可以长寿。
h
henrywu
31 楼
起码超过60%是官僚子女,这些最大的目的就是把人民币换成美元,把中国财富洗出国外。
群X乱舞
32 楼
起码不会天天核酸随时被封在家里不让出门
毕加索888
33 楼
融个鸡巴毛?世界上哪个民族都一样,分上中下层,每一层次有每一层次的工作生活,无外乎吃喝玩乐的标准不一样。 你一个下层,能融到他们上层? 你若是上层,你愿融入他们的下层? 融个屌毛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十年老
34 楼
印度保持着远高于中国人的民族主义和完全不同的宗教,妨碍印度人步步高升了么?(华人在美国是被系统性防范的和打压迫害的,这才是主因)
X
Xdmsllj
35 楼
在美国的外国留学生一共才100万多一点,其中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是32万,这真是标题党
我有柳岩爱的J8
36 楼
既然出去了,就在美國待著吧,有什麼好悲哀的?那些回國的人才是價值觀或腦子有問題,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中國都混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