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发文炮轰中国院士贿选问题 文章已被删除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6月3日 23点29分 PT
  返回列表
85795 阅读
16 评论
学人scholar

图源:网络5 月 31 日,2023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简称“两院院士”)增选工作正式启动。

同日中午12时,著名生物学家、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在其个人公众号“饶议科学”发表题为《院士选举改革的第一步:收到贿赂上交》的文章,称“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最大的问题在于:本世纪以来,每一轮都有候选人直接金钱给有投票权的院士。” 直言院士贿选问题。目前此文已从“饶议科学”公众号删除。

饶毅发文:贿选是对院士的侮辱

院士选举改革的第一步:收到贿赂上交

作者:饶毅

新的院士选举开始,并有新规则。

不过,院士选举的第一步也许是:收到贿赂上交,而不是仅仅不收、或退回贿赂者。理由:他敢侮辱院士,院士为什么不敢上交贿赂物品/金钱。特别是,收到黄金不感到触目惊心?不感到奇耻大辱?

科学院可以在年底报告收到多少上交的,不会与以前多少年一样为 0 吧?

如果做到这一点,是进步,如果做不到....

被贿赂 等于 被尊重、还是被侮辱?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最大的问题在于:本世纪以来,每一轮都有候选人直接金钱给有投票权的院士。

这个问题工程院高于科学院,而科学院的不同学部也有差别。

科学院的生物医学部、工程院的卫生与健康学部,不是两院行贿最多的、也不是最少的学部。

而且现有院士都知道谁是行贿之后当选的院士。因为有道德的院士在收到贿赂后都退回的贿赂,所以他们都明明白白知道贿赂确实来自该候选人,而不是其他人栽赃嫁祸。凡是没有道德而接受了贿赂的院士,也心领神会。

因此,很多学部(基本可以说是多数学部,但并非百分之百,例如科学院的数理学部可能例外)的现有院士有一些不仅是送过钱,而且其他院士明确知道他/她送过。

在这样的情况下,多数学部的院士头衔就不是荣誉的象征,而是与学术相关的权力的象征。当选院士后容易担任行政职位、经常参与经费的决策。本质上,中国大部分院士更接近有些国家的议员性质。

如果要真正成为学术荣誉,还有很长的道路。最基本的两点:

● 首先,全体院士在未来评选过程中需要完全拒绝接受金钱贿赂。凡是得到贿赂,不能是退回行贿者,而是交给公安和腐败管理机构。

● 其次,在杜绝未来行贿之后,已有院士中曾经评选过程行贿者,应该自己不再参加评选过程,逐渐体面退出。

如果做不到这两点,那么院士继续接受或容忍被行贿,通过行贿而当选的院士继续道貌岸然讨论其他候选人的学术,都是对科学极大的讽刺,对不起国家和人民的期望。

如果二十年内,一半以上学部内的全部院士可以说「我们今年没有一人收到行贿」,那就是道德建设的进步。

如果四十年内,一半以上学部内的全体院士可以说「我们学部没有一位现任院士曾经为了当选行贿过」,也是可喜可贺。有道德而有学术成就的后辈应该自豪自己加入这样的团体,而不需要感到为了权力和虚荣,内心背负道德不安。

而被行贿、但没有接受行贿的院士,如果继续不认为行贿是对自己的侮辱,甚至认为行贿者给钱越多说明越尊重自己,那么我们的社会就需要重新进行最基本的道德教育。

这篇文章直言中国目前院士选举中存在的贿选问题,指出,院士选举的第一步应是收到贿赂上交,而不是仅仅不收、或退回,并认为贿选院士是对院士的侮辱。但这篇不到一千字的文章,在随后似乎被删除。

饶毅

6月2日,饶毅在“饶议科学”上较为隐晦地再次提及此问题:

在中国科学界饶毅一直以敢言闻名,也因此引来许多争议。最近一次广受关注的争议,来自于他对张文宏医生的批评。

两院院士选举:一种利益制度?

两院院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统称,可以说是受官方认可的、中国科学界最高荣誉。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两者均为终身荣誉,每两年选举一次。

这一荣誉由于其重要性,在国内外均很受关注。近年来,围绕两院院士选举的质疑之声越来越多。

2011 年 8 月,自然科学领域的顶级学术期刊之一《自然》(Nature)曾这样评价中国的两院院士:

在中国,当选院士可看作是获取政治影响力和经济利益的“通行证”。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被看作是中国科研的代表,他们会受到很高的礼遇,特别是在地方省份,有时会获得很多的经济利益。为了当选院士,有些候选人进行大量的游说,甚至行贿。

饶毅也曾发文称“中国大部分院士更接近有些国家的议员性质”。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暨医学奖后,除了引发国人的赞誉,也触发了媒体及公众对于中国院士制度的检讨。屠呦呦虽然因为领导研制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并屡获国内外奖项,但她先后多次被提名参选中医科学院院士却一直落选。清华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鲁白就此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中国的“院士制度目前还不是一个荣誉制度,更是一个利益制度”。

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个“三无科学家”

《人民日报》旗下人民网发评论文章,质问《屠呦呦为什么落选院士》,“像屠呦呦这样做出国际认可的重大科学贡献而落选院士的,在我国并非个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比袁隆平晚一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中科院上海系统所研究员李爱珍,享誉海内外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饶毅……”。这个名单上还有其他落选的著名学者,如施一公、颜宁。

在2011年的院士评选中,饶毅和施一公两个学界明星的双双折戟,一时引发热议。两人为何落选至今仍众议纷纷,有持“国籍说”的,也有持“回国时间太短说”的,还有持“私人恩怨说”的。在这次落选之后,饶毅在其博客发文,表示“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图片来源:饶毅个人博客

与知名学者落选相对应的,是一些出人意料当选或候选的院士,2021年年初网络上关于“茅台院士”、“黄金院士”以及10多年前“烟草院士”的热议,再次给两院院士的权威地位带来冲击。

期待更“清洁”的院士选举

2023年的两院院士增选名额不超过169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名额共79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总名额不超过90名。

两院院士制度根植于中国本土,面对公众的质疑,两院似乎也在尝试做出改变。在今年两院官网院士增选专栏中,出现了专门有关“防止说情打招呼”的办法和惩罚措施。

图片来源:两院官网

至于如何界定“说情打招呼”以及这些措施能否有效抑制贿选的发生,则有待未来的验证。

人民网评论屠呦呦落选一事的部分观点,也代表了目前公众对两院院士选举一些较为典型的疑虑,“默默工作、不善交际、敢讲真话、贡献卓著的落选院士,涉嫌造假、擅长公关、有权有钱的却顺利当选、风光无限。两相比照,向社会传递了怎样的信号?给公众造成了怎样的印象?”

对于目前的两院院士选举,一些研究人员认为院士选举改革已经取得显著的进步,从当选院士身上可以看到明显的品质提升。但也有长期研究中国院士制度的学者并不认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家顾海兵认为,两院的努力还不够。他指出,当前的系统加深了官本位思想,许多人的行为表明他们学术研究的最终目的好像不是出产高质量的科技成果,而是获得行政地位的提升,“官本位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社会,毒害着学术生活的各个方面”。

两院院士评选是否客观、公正,不仅事关院士群体自身的尊严和公信力,更影响着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热情。正如饶毅那篇“发而复删”的文章所言,两院院士选举如果继续容忍行贿,将是对科学的极大讽刺,而遑论学术荣誉了。

猎头军师
1 楼
共匪国日常
媚眼瞟瞟
2 楼
中国院士基本上都是北方人近亲繁殖, 上次中国航天商业集团老板宴请两位中国院士给推荐当院士。 两老头居然赴宴了。 结果价钱谈不拢。 两中国院士突然装得很正经起来。 气得老板大打出手。 [2评]
w
wkoa
3 楼
说哥本哈根大学是野鸡大学的就是这个傻逼吧?
马三立
4 楼
现在有人专门做这类生意,院士,高级研究员,教授等等都是待价而沽。一开始我还不太相信,后来见到真的大开眼界。国家有大把我们普通人根本没听说过的研究基金常年被这些人把控
雁过留言机
5 楼
大家小心了,习壳螂🪲正在推动“百年未有之大便💩💩💩局”!
p
park6007
6 楼
不对吧,院士大都是南方人。
葫芦雨
7 楼
大错,院士很多都是江浙小圈子抱团
毛毛爹
8 楼
中国近代没有发明创造过一样对人类有影响的科技,这些中国院士到底是干嘛的?抄作业优等生?
t
topmusic
9 楼
太多中国人心术不正,不行贿受贿活不下去。
自然疗法
10 楼
t
targer
11 楼
都是习私想指导下创造的院屎。
雁过留言机
12 楼
大家小心了,习壳螂🪲正在推动“百年未有之大便💩💩💩局”!
a
abc868
13 楼
中国院士不贿选才有问题
老虎爱小米
14 楼
中国社会,因制度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生产力损失,那真是天量。
W
Washington001
15 楼
院士选举制度必须改革了。不过现在院士不是终身不退休,站着茅坑不拉屎。算是进步。最近我了解到中国有些部门院士70岁也要退休,再工作也是返聘。不知是全国的改变还是一个部门的改变。别说姚毅。中国有一个著名的有机地球化学家和地质学家黄第藩,他是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要理论有理论,要实践有实践,在石油科技界是非常非常牛的人,一个对石油工业有真正贡献的牛人。他申请院士多次,去世前都不是院士。这就算了,但最可笑的是某个在专业领域只配给他提鞋的同专业人士却评上了院士。
w
wind007
16 楼
这是公开的秘密,不过行贿很巧妙,通常用项目分包的办法,给你一个分包科研项目,比如给一百万经费,你只需交一个很容易写的报告就行,甚至报告也不用写,行贿的人帮你写。
y
yehehe
17 楼
国内的学术环境是真的差,狗粮们努努力,赶紧把它们忽悠去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