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汉全席”骗了我们几百年:皇帝都吃馊的...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3月6日 11点14分 PT
  返回列表
70262 阅读
23 评论
Pinterest优选

最近,一部“宫廷美食打假片”在B站火了,上百万网友围观清朝皇帝吃饭,结果小IN凑近一看:啥?

本以为皇帝吃饭应该很爽吧,没想到一天只能吃两顿,而且最喜欢的菜都不能超过三筷子;

山珍海味,奇瓜异果?没有。

皇帝也吃馊的;

豆汁儿和麻豆腐

做饭半天,不够塞牙的食物一大堆;

国宴没吃完的菜,官员得打包带走;

电视剧里龙争虎斗的家宴,回到现实是皇子皇孙不能参加,后宫座位安排得跟上课似的……

如此这般,这部央视出品的《国宝档案:御膳房》,最后成功打破了网友们对御膳房添加的年代滤镜——

拍个美食片搞出这种局面……该说不愧是你么,央视。

01美其名曰“分享”实际上是“打假”

传说康熙66岁大寿那年,特别制作了“满汉全席”款待大臣,设宴三天,菜品多达300多种,囊括32珍。

连吃法也讲究:要先吃满菜,再吃汉菜,期间必须更换桌面,谓之“翻台”。

但这些传言,都被这部记录片点名辟谣了:假!

清朝皇宫,并不存在吃三天三夜的满汉全席。

这个词在清朝初期,就是满、汉两个工作单位合并了,把满族官员和汉族官员聚在一起吃顿饭的意思而已。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传得有鼻子有眼的说法,源头可能出自《大清会典则例》。

原文讲的是康熙朝的宴会,分为“满席、汉席、奠席、诵经供品”四大类,这是宫廷宴会的四种模式,一般不会合用。

满席内部又分为6等,却不是按食材珍贵度来划分,而是按食材数量分级。所谓的最高待遇,也只是用面120斤,并配以鸡、鹅、酒和各种果饼、点心。

清朝皇帝用膳说豪奢也豪奢,但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夸张。

即使各个皇帝性子不同,平均下来也就是每顿20道菜左右。

比如乾隆是15-25道,最奢靡的慈禧则是48道,过年过节才会翻倍到108道。

他们一天只吃两顿正餐,早上6、7点钟吃一顿(乾隆是9点),中午1点多再吃一顿。

早餐和午餐后各有一次点心,类似我们现在说的“少吃多餐”,颇养生。

且因为皇帝的喜好不能为外人知道,所以他们再喜欢的菜都不能下超过三次筷子。

剩下没吃完的饭菜点心撤下去之后,就由太监和宫眷们分了。

大年初一祭祀后的用膳,也是这般安排。

王公贵族们祭祖后没吃完白煮肉,就会赏给下人。

下人们也吃不完,就有聪明的拿去民间叫卖。

坊间百姓吵架时常说的“我也不是吃素的!”这句话就来源于此。

因为那时候说的吃肉,就特指这种祭祀时做的白煮肉。

把这句狠话翻译一下,即背靠大树好乘凉:“我跟达官贵人们有关系呢,你可别想欺负我。”

02“吃得太精细了吧!”

要不怎么说中国人喜欢吃呢?

《国宝档案》这个栏目,在央视播了10年,可以单独分出来的纪录片是真的数不过来。

然而被网友搬到B站后,就《御膳房》播得最好。

即使画质只有标清,也阻挡不了上百万吃货流口水打卡。

看这细成絮状的文思豆腐,

还有深红鲜亮的腊驴腿……

好不容易有人拍宫廷美食了,谁不想八卦一下皇帝们的具体用膳呢?

最节俭的康熙皇帝,很喜欢八宝豆腐,不仅夸它“口感绝嫩,鲜美异常”,还让人记下菜谱,好方便他以后赏人。

乾隆吃得最讲究,他钟意淮扬菜,还专门在南巡时带了一个厨师回宫。

后者名叫张东官,因一道糖醋樱桃肉得到乾隆赏识,还把狮子头一品、苏造肘子一品等苏帮菜带进了紫禁城。

等张东官老了,乾隆甚至特意在南巡时将对方捎带回南方,给他安排好养老。

到了人菜瘾大的慈禧,她爱的就比较五花八门了。

作为一位烧烤食物爱好者,她年轻时最喜欢吃烧猪皮。

带皮的猪肉,切成一方一方的小块,放到猪油中煎,直到脆得可以嚼出声音,吃起来松脆可口。

到了老年,慈禧还会在大冬天玩BBQ。她牙口不好咬不动烧猪皮了,就喜欢吃镶银芽。

这道菜做起来比较变态:

“挑粗的绿豆芽,切掉两边。拿绣花针,穿上湿润的白线。再把鸡茸打烂,煨了味儿,让湿白线在鸡茸里过,沾上肉沫,再拿绣花针穿过豆芽,让线把鸡茸带进去。

镶了一盘的银芽,搁在笊篱上,用烧滚烫的花椒油,往上浇淋,一边浇淋,一边手还要抖搂,等颜色稍微有点变透明了,撒上细盐,再抖搂,一直到豆芽变透亮,看得见里面的鸡茸馅,赶紧倒盘里。”

要花掉厨师半天的功夫,才能做出她老人家想要的“吃肉不见肉”的效果。

然而,慈禧的肠胃也不太好,所以她还是一名养生狂。

御厨给她用上等鸡汤打火锅,加最嫩的菊花瓣,煮新鲜的生鱼片,老佛爷吃完大赞“清香”。

除此之外,慈禧还好糖食,一顿饭得上四五十样点心,最夸张的时候,宫女连续上了18盘。

她晚年常住颐和园,园里为她建了一个专门做奶制品的膳房,据说能做100多道奶点心。

她消暑时爱吃甜碗子,其中有一道甜瓜果藕,就是要用新采的果藕嫩芽切成薄片,将甜瓜里的瓢去了籽,和果藕配在一起冰镇了吃。

这桩桩件件折腾事,可把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体现得淋漓尽致。

难怪人讲解说“比起讲究用稀奇古怪的食材”,这儿的厨师要琢磨的是“用最普通的食材,做最不一样的味道,下最深的功夫”。

03史上最抠美食纪录片

要说《国宝档案:御膳房》有什么不同于别的美食纪录片的地方,那必非“穷”莫属了。

重复出现的美食画面,光线不足的小剧场片段,就差把“经费不足”写到片尾里。

要不是食物本身足够精美,扛住了镜头,估计会有更多被近几年美食片养刁了的观众不买账。

然而,如果我们回到这部纪录片播出的2014年来看,《国宝档案》可是和《百家讲坛》一起荣获过央视颁布的“星光奖”。

作为一个日播栏目,《国宝档案》的设立初衷就是以国宝文物为引,去讲述背后的中国历史。

我们要评这节目如何自然也得看全了再说。

《御膳房》有三个字,在说“膳”之余,怎么能忘了“御”和“房”。

纪录片里就加入了许多有趣的宫廷冷知识——

大年初一,跟民间乌央乌央一大群人一起吃饺子不同,皇帝是一个人吃新年第一顿饺子,还是素馅的。

原因是皇帝吃的饺子,跟礼佛用的饺子出自同一个锅。

祭祀完之后吃素馅饺子,取的是“祈求来年平安素净”的意思。

还有听起来很恢弘气派的国宴,其实皇帝和大臣们都吃得很受罪。

繁文缛节太多,等终于能下筷时,菜都凉了。

国宴中最有名的是千叟宴,清朝一共就举行过四次。其中三次都定在最冷的正月。

下过雪的乾清宫广场,气温都在零下。怕老人冻出个好歹,皇帝就吩咐御膳房得让老人们吃口热的。

厨师们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了火锅,后来这道菜流传到民间,就成了我们今日所吃的北京口味的涮肉火锅。

就这么一个给皇帝做菜的地方,竟也能观察出王权气象。

皇帝权威、朝廷腐败与膳房人数息息相关。

乾隆年间,在御膳房伺候的人有几百个,到了慈禧逃难于西安时,御膳房里竟然多达几万人。

人多的地方自然也多了利益纷争。御膳房由内务府管辖,这一大群人为了贪污,连皇帝也敢欺压。

光绪当年在宫里想吃个“片儿汤”,这一碗两个铜板的民间小吃,被内务府吊了个天价。

他们张嘴就要皇上拨款万两银子,说得建个专门做这道快餐的膳房,再招些会做的厨师,才能让皇帝如意。

只要胆子大,乾隆都不怕。鸡蛋要价十两一个,坑的就是他。

这笔钱换算到今天,也就是2000多块软妹币,爷爷康熙听了想诈尸的程度吧。

重点是还不止一位皇帝不识民间物价,以为鸡蛋极金贵。

每天吃4个鸡蛋,花了34两银子(近7000块)的光绪,就把它隆重介绍给亲近的大臣。官员不敢得罪内务府,就跟着圆滑地敷衍。

大家边吃饭边看这些片段,愣是让这部美食纪录片达成了一个奇妙的成就:几乎没人再羡慕皇帝的生活。

是手里的小龙虾茶叶蛋珍珠奶茶它不香么?

“算了算了,还是想吃几筷子吃几筷子的生活适合我啊。”

a
airswingman
1 楼
此评论已被删除,相关原因说明,请查看新闻评论公告
P
Policeman2015
2 楼
总的来说,英国的记录片拍自然,拍历史,中国的记录片拍吃的,拍吃的,拍吃的
灯塔路
3 楼
这种餐饮不是正常的日常饮食 不值得推广 太浪费太装逼 是“伪饮食”
t
treebear
4 楼
比如米其林三星,金箔冰淇淋?
j
jinzhiyuepao1
5 楼
臣家贫,只食蛋三枚。
s
snowsaga
6 楼
有统计数据吗?
灯塔路
7 楼
: 那些不是“饮食” 那些是“营销”
灯塔路
8 楼
那些“营销饮食” 都是“坏逼”给“傻逼”挖的“装逼”的坑
忍者不忍
9 楼
看看皇上的床,跟欧洲比一下,说皇宫奢华无比估计也是后世为了推翻前朝编撰的。
网络巡抚
10 楼
这年头辟谣的都是假的
翻墙是犯法的
11 楼
到今天,中南海的时鲜还不都是特供的? 房子也是分的,子女工作随便安排随便挑。 哪个对物价对民生有真正的感受?
E
Edmondon
12 楼
满人就是野蛮劣等民族,北方汉人都是软骨头,没卵子的奴才,才放他们进长城
v
vovi
13 楼
蚂睐种南蛮蛮夷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v
vovi
14 楼
劣等的蚂猍种的南蛮蛮夷搞台独 港独,世界上有一个民族因政见理念不同搞独立分裂的吗?没有,一个都没有,北朝南韩,东德西德虽互相敌视,但是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追求民族统一。唯独中国的汉族 搞台独港独民族分裂,世界的奇葩,被全世界嘲笑。但是仔细看看,搞台独港独的猴子们都是南方人,用周武王的话说,他们都是南蛮蛮夷,非华夏正朔,根本不是正宗汉人!和东南亚马来种的越南老挝人同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是港独 台独的基因根源,这才是近代中国悲剧的根源,驱除蚂涞种的劣等南蛮猪蛮夷,恢复中华!
文强
15 楼
多谢科普 远离自古就有
夜雨濛
16 楼
吴三桂高邮人,洪承畴福建人,范文程祖籍江西,照你的逻辑,奴才是南方人😂
夜雨濛
17 楼
因为你没好好看过中国纪录片,以前电影院放电影之前都会放纪录片。
g
greentee
18 楼
但是个人,三个鸡蛋太多了。肾脏负担过重。除非你是连肌肉特意吃蛋白。
g
greentee
19 楼
先进文明被蛮夷征服并不奇怪。自古罗马帝国被蛮族征服。
灭火官
20 楼
大陆愚民教育把自古文明落后 野蛮无知落后的汉民族自淫成世界领先毫无羞耻。历史上的汉唐宋明个个都是真正的东亚病夫,对外族的战争85%都是战败,被邻居们欺负得称臣上贡和亲搞性贿赂割让土地是常态甚至被3次灭国。其次是中华文明自古落后,看看古罗马希腊的建筑雕塑艺术哲学科学军事战阵艺术共和制度到了明朝都赶不上,明朝落后了西方二千多年,汉民族自称是农业文明,可是中国古代只能耕种今天农作物种类的15%,是一个非常原始简陋的农业文明,这15%的农作物还有约10%是从西域和西亚传来,今天农作物的85%都是明末清初从外国引进的。中国古代简陋粗燥的农业文明,和周边民族的畜牧 农耕 手工业的综合经济比,毫无优势而言,反而是落后的,这也是胡人的军队可用装备全金属的重甲步兵和全甲骑兵而汉族军队没有这个能力而经常战败的根本原因。中华文明落后还表现在词汇上,现代汉语词汇的85%特别是科技和社会科学词汇机会都是从日本传来,而这些词汇大都是日本在翻译西方文明的科技文化术语时利用汉字字母创造的,这证明了古代中华文明连这些科技文明术语的概念都没有,可见极其落后。中华文明落后还表现在服饰文字等,汉服是胡服骑射胡人学来的,汉族男人披头散发和盘头习俗还是石器时代原始人的打扮,美国华盛顿历史博物馆展示的山洞原始人的雕像就是盘头加披头散发,筷子就是拿树枝吃饭的延续,象形文字是两河流域8千年前淘汰的落后文字,可见汉民族到了清末还是一个没完全开化的民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3000年来原地踏步停滞不前的民族。儒家文明是愚民统治的工具,不但束缚阻碍科技的发展,还造就了好赖不懂 ,擅长内乱作祸被人利用趁火打劫,自淫 自吹,自欺欺人不反省特别擅长甩黑锅的民族性格。如此愚民下去,这样的历史今后还可能重复。
听好了
21 楼
傻逼阿Q的逻辑,欧洲的蛮族是靠人数众多占优势才灭亡了罗马帝国,中国汉族往往是近亿人就被几万异族灭国,世界历史上空前绝后,根本原因是人家掌握了从西亚传来的远比中原王朝更先进的军备军事技术
糖桔喝得
22 楼
俗话说“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小女子不可一日无钱”。看这架势人家皇帝吃的可不是一餐饭那么简单,而是在享用权力。
不知道怎么办
23 楼
我觉得他说的前后矛盾。开始说皇帝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喜好,再喜欢的食物都只吃三筷子。后面又说哪个皇帝喜欢吃什么。所以皇帝喜欢吃什么 别人到底是知道还是不知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