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 老外终于搞懂中国这块照妖镜是怎么事儿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8月26日 16点45分 PT
  返回列表
68079 阅读
15 评论
狂丸研究所

神话故事中,有着能够照明邪祟真身的神器照妖镜,而在真实历史当中,虽然没有妖魔鬼怪,但也有着一种神奇的准神器级别镜子——西汉魔镜。

它出土于西汉的古墓当中,由一整块金属磨制而成,一面为浮雕花纹,另一面为光滑的镜面,平平无奇,看起来和古装电视剧里那些道具没什么区别。

但当光线照射到镜面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镜面反射出去的光打在墙上,竟然呈现出了镜子背后花纹的模样。

啊这,明明背后的花纹并没有受到光线大力直射,怎么它的影子还会反射出来?而且花纹在背面,这实心的硬金属块子莫非还能透光不成?

这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让不少第一次看到它的老外惊掉上巴,直呼这是什么玄学秘术?国内的一些专家也发现这种镜子在汉代后就几乎没有同款再现,似乎是那时独有的技术专利。

直到自19世纪初西方人接触魔镜大约100年后,他们才搞清楚咱们几千年前随手做出来的小玩意儿到底是怎么回事。

油管上一个叫做Steve Mould的频道,最近就专门讲了讲这面蕴含东方神秘力量的魔镜到底是个什么原理。

首先,假如我们有一个完整的光滑平面镜,那光线照射到上面时就会完美地反射过去。

但如果镜子表面出现一个夸张的坑洞,四面八方射过来的光线就会被折射到远处,打在墙或者屏幕上。

那么如果大凹凸合理分布的话,是否就能构成镜子背面浮雕的图案呢?

答案是还不能。

原因有两个,一是如果图案是这样形成的话,那么当移动镜子本身时,图像会在某个距离消失,或者反射的光线开始互相干扰导致图像混乱。

然而现实当中,这并没有发生。

镜子拉远图像并无变化

二,仔细观察图案的话我们会发现这些图案都是由暗边和亮边相邻构成的,而这样的凹凸却难以形成如此规律的排列。

接下来,Steve改变了一下思路,将镜面夸张的凹坑改成了一道微小的,难以察觉的凸起。

光线自然不会放过这细小的变化,反射之后的光束因为棱角的存在发生了某种「稠密」的变化,假设对面有个墙在接受这些反射光的话,那么肯定会有部分的光更加「浓密」。

右侧光束有密有疏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镜子上有若干个和背后花纹起伏分布匹配的微小凸起,那么图像的呈现便不是一件难事了。

但这或许能解释反射图案中暗亮相邻的现象,却解释不了为什么无论镜子怎么移动图案的呈现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因为按着这个思路,墙和镜子的距离会直接影响到成像效果,比如,如果离得太近太远,光线还没来得及散开或聚拢,那图案显然会是一团糊糊。残酷的现实再次狠狠地推翻了这一推论。

但尽管问题很复杂,解决方式却就乖乖地蹲在铜镜表面等着我们——凸面镜。

没错,当光线打到凸面镜表面时,镜面能很好地让光线从一开始就反射出去,形成一个从头到尾都能拥有良好暗亮面的情况,从而使图案清晰可见。

当然,这其中也蕴含着一些相对复杂的数学原理,函数、微积分啥的都能来掺一脚,就不多展开让大家头疼了。

所以稍微总结一下,镜面无数对应背后花纹的微小凸起+铜镜整体的凸面镜形态应该就可以达到让背后花纹成像的标准。

那至此,图案的形成原因有了,看起来似乎需要一个非常精准的工艺才能达到如此惊艳的效果,但在几千年前的汉代,当时的工匠是如何做到的呢?

其实,这并不太需要工匠去挑战一些极限操作,在铸造的过程中,镜子背后花纹薄的部分比厚的部分冷却得快,打磨时冷却得也更快,就和烙饼时薄的地方先熟,厚的地方后熟一个道理。

这样,温度不同等因素在不知不觉间就自动改变了镜子的物理形态,与背后的花纹相契合上了,完全不用刻意雕琢。

这种镜子表面的变化可以达到微米级的程度,肉眼已经很难看出来了。

Steve也在镜子上轻轻划了道看不到的伤痕,但当光线投射时,这道疤却清晰可见,铁证如山。

对着光观察时,也能看到镜面类似有波纹在颤动,这就是那些微小的凸起共同作用造成的视觉效果,若把这些波纹连起来,应该就是背面花纹的模样。

至于为何汉代之后这样的镜子就越来越少,可能与在那之后镜子就逐渐变成平面镜,失去了独特的反射效果有关。

而且铜镜用久了还要再打磨打磨,金属料必有磨损,也许也意外加剧构成了冷热等能够促使铜镜形成图案形态变化的环境,属实是无巧不成书。

西汉魔镜的秘密,至此也就不再是秘密,各种有趣的图案都可以被设定到镜子上,成为了一种玩具。爱因斯坦,星座,小人啥的,都能往里放。

历经两千多年,古代的技术与现代设计正发生着碰撞,这种感觉想想可真是太酷了。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灯塔路
1 楼
西方蛮族 搞不懂“华夏生命学” 就尽力抹黑贬损
W
Wuyueshanren
2 楼
S
Sinoroc
3 楼
80年代国内就解决的问题,怎么变成“100年老外终于搞懂”的了? [1评]
E
EdwardsWilson
4 楼
饶谨同志由于腹内的正能量淤积太多了,急需释放一下。本应该找个负能量过多失足妇女采阴补阳,但因为最近风声紧没敢,结果找了个同样正能量爆棚的女士释放,没想到正正相激导致爆炸,炸出一个大瓜。 -- 清风明月醉酒眠 [1评]
e
execom
5 楼
看十万个为什么就有答案了
k
kan_english
6 楼
: 清风明月醉酒眠 强奸你妈一整年 同志!咱俩终于对上暗号了!!
g
greentee
7 楼
天下文章一大抄。小时候科普画报就解释清楚了的。背面有花纹凸起的地方更厚,制造的时候正面冷却下来就不一样。两千年前的人类是不懂这个道理的,所以只是个美丽的巧合。而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中学物理课就能讲明白。 今天拿来加个“老外又震惊了”就又拿出来骗稿费。 小编吃屎了你!
j
jolly11
8 楼
大概是老外的翻译终于翻译到这类文章了
b
bigsloth
9 楼
这个是美丽的巧合?正面可是抛光的,給你3个月,看看能不能随便做一个效果一样的出来。
锦阳
10 楼
再过年,这条新闻就成了"老外发现这一科学现象"的历史证据了。历史上其他科学发现,是不是也是这么样"变"成了欧洲发现呢?中国历史浩瀚繁杂, 有限的历史研究, 只能集中在政治历史。对于科技历史, 极少涉及。 科技在中国古代,只具有雕虫小技的地位, 没人研究,更不会进入官方历史的大雅之堂。 有人就钻了这个空子,把翻译来的"雕虫小技",大言不惭地"变"成了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 大肆暄染,广泛影响传播, 像韩国人一样盗窃历史。 [2评]
r
reken0312
11 楼
: 为什么你不去想想我们自己的技术反而没人研究和传承下去,反而我们在外国才能看到学自己老祖宗的技术。惭愧不惭愧。
t
tintin9999
12 楼
道理虽然简单,但是怎么实现并不一定是容易的。文章中也已经提到了,汉代以后的铜镜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为什么会这样,文章并没有给出答案。说明现代人也可能不一定能够复制出来这样的铜镜。
t
tintin9999
13 楼
中国文化由于复杂的政治影响,就基本上偏向系统性思维,凡事以中庸为重,不求甚解。影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但是,对人对事往往比较含蓄小心,不走极端。西方人相对注重逻辑思维,一直有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所以,在自然科学发展得比较顺利一些。现在东西方文明交流深入以后,应当会对中国人的文化发展产生更进一步的影响。
j
jiang1963
14 楼
中国文化一向是蔑视“刁虫小计”, “奇计淫巧”, 但是殊不知西洋人在过去的几百年就是靠科学技术统治了地球。
独孤苍狼
15 楼
: 巧合个屁!那是古代工匠上千年智慧的结晶! 否则,怎么可能出现精美的花纹图案? 还有生肖时辰? 可能一些蠢货以为只有这件可以这样,所以,是巧合。 实际上不止一件。 至于汉代以后少见,有可能是战乱导致工匠的传承断裂,所以,就没有传下来。因为工匠很少有会读书写字的,顶多是认识一些字而已。如果读书识字很好的,意味着出身于官宦家庭,早就当官去了,怎么会去做工匠?所以,古代的很多技艺、技巧,因为没有写成书或者写成的书被毁了而失传(如华佗的外科手术技术和麻沸散配方)。 就说三星堆的青铜器,多么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