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戴口罩的加拿大防疫靠什么?华人街拍告诉你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5月1日 1点58分 PT
  返回列表
69454 阅读
20 评论
加拿大和美国必读

疫情之中,加拿大卫生部门反复强调的一个词:保持社交距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两个关键词:社交、距离。

西方社交,在西方小说电影戏剧中,我们见识过西方的专门以社交为职业的女性,叫做交际花,知名者如茶花女,(现在是不是演化成公关公司从业人员了?)我们见识过阔太太贵妇人用于社交的客厅,居然拥有一个专门名词,叫做沙龙。

 

这样回顾,也许对男人不公吧,绿林好汉亚瑟王罗宾汉,也有一种社交形式,如今延续至今,叫圆桌会议。

 

这么说吧,西方社交的前提,是以个人独立个体的身份,参与其中,彼此社会交往。

 

当然,瘟疫当前,此刻语境中的社交,没那么古典美学。

3月份,北美疫情爆发之初,加拿大官府付钱播放的电视防疫广告,由加拿大全国卫生总监香港华裔谭咏诗博士出镜,向大众倡导五大防疫措施:

 

1,勤洗手

2,不摸脸

3,咳嗽喷嚏到衣袖处

4,尽量居家不外出

5,外出保持社交距离

看清楚一点哦,没有戴口罩,没有戴口罩,没有戴口罩。即使后面提倡戴口罩,主要原因也是为了防止无症状感染者无意间传播病毒。 不要说华裔新加拿大人,对这个名词社交距离相当陌生,土生土长的加拿大人,也有一脸茫然的,啥是社交距离啊?

 

看看我的街拍照片:

等候入场购物的顾客,彼此之间,排队间距,大约两米,这就是加拿大官府倡导的社交距离。说白了,也不是什么拉关系套近乎社交来社交去,就是每个人类个体,在所有公共场所出现,都需要保持的彼此之间距离。

 

来看看官府图示,这是安大略省府的广告海报,明确规定,间距两米:

这是多伦多市府海报,更详细,连电梯可以进几个乘客,都有规矩:

不过,说到保持社交距离,有些街头故事,看上去稀松平常,实际上影响深远。

 

我抓拍的这张多伦多街头照片,顾客用信用卡付款,店家把信用卡扫描器放在门外,为了维持社交距离,收款员都不想跟顾客面对面,两米都嫌短啊。

不知道这疫情何时结束。瘟疫过后,又不知道何时才可以恢复正常。又或者,再也回不到从前,拒人以两米之外,也许成为新的社交良俗公序?

这两个玩球彼此抓拍的多伦多少年,人际距离,可有两米?多伦多已经关闭所有篮球场地足球场,并且要对不听禁令的市民罚款,这两个足球少年,无门可射。

 

儿时伙伴的亲密无间,活生生被世纪大瘟疫撤散,多年之后,他们记忆中的全球大瘟疫,包括官府的大声疾呼社交距离,又该是怎样的一副人间景象?

 

耐人寻味的是,现在互联网网络发达,人类从此成为互联网的人类,我们的社交,又演化成网络时代的社交,中国是微信这个社交软件一统天下,海外比较百花齐放,也依然有脸书推特这样的巨无霸社交应用软件。

这是手机上常见社交软件的截屏,注意这还只是第一页,后续还有第二页第三页。

想一想,且喜且悲吧,网络社交软体上的文字音频视频表达的朝思暮想,哪里比得上飘洋过海来看你的深情厚谊?

 

还有一个感叹,社交距离,实际上就是人际距离,肉体上的距离,因为大瘟疫大流行,亲密无间已被官府明文禁止。

 

心灵上的间距呢?

 

你上一次这样的心灵感应,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是什么时候?

 

还有,你这样的感触,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上一次,是什么时候?

 

小大母的
1 楼
啥玩意,说的绿春不对麻醉的
m
marysa
2 楼
通过这次所谓的“大瘟疫”,我发现五毛弱鸡们不仅身体上懦弱多病,头脑愚昧,而且还特别惜命怕死
k
karmaboy
3 楼
狗粮如2楼,确实不怕死,主子从流脓的p眼中拉出的带着毒蛆的屎,狗粮们吃的津津有味,怎么看都是不怕死的
l
liwuwei
4 楼
数据分析很重要,我去这边富人区明显带口罩的白人远远超过贫民区的白人。
l
liwuwei
5 楼
美国疫情那么严重,去看看华尔街还有没人,再看看死的都是些什么人,听起来很残忍,但是事实就是富人更热爱生活和生命
燕居闲云
6 楼
你条黄皮阉狗全家为啥不去死?
l
liwuwei
7 楼
温哥华这边很有意思,早期爆发是从房价高的沿岸卫生局范围爆发的,可是疫情走到今天,越穷的地方增长率越高,穷人抵御疫情的资源和手段是较差的。
l
liwuwei
8 楼
而且温哥华人们居家隔离,走在了政府政策建议之前,即使政府说开放,大家也不一定出来。
v
vanpig
9 楼
看不出什么 ,门口排的很有型,但进去后难免还是擦肩而过
v
vanpig
10 楼
有啥奇怪,有些资本的人不用出门干活 当然可以躲起来先。远处鸡厂工人不干活不行 几十个。。。 所以千万要忍住,近期不要去鸡店啊
日他妈的本
11 楼
隔2m不能越跑是肯定的了
刘霍珲
12 楼
社交距离肯定不如口罩的效果,更何况区区两米根本就是象征性的。加拿大的数据是自欺欺人,增长曲线因为故意减少的检测数量而被人为地压扁了,实际情况要恶劣得多,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平台期这么久还没有下降。这边的媒体有过相关的报道,可惜政府显然置若罔闻,自行其是。加拿大事实上已经进入群体免疫状态。
汉武雄风
13 楼
从来都是有钱人惜命,穷人卖命。
n
netcamel
14 楼
所谓社交距离证明病毒是纵向传播,横向没有危险。
R
Ref
15 楼
这个可能是统一的,伦敦一开始富人区感染的人数居多(西南西北伦敦)因为很多人是欧洲旅行回来的(意大利)加上那边老人也多,后面开始伦敦变成了死亡率高的族群是黑人亚洲人,反而富人区更为安全,英国最严重的地方是两个地方,伦敦和英国中部,中部的确经济比较差,也是亚洲人聚集的地方,伦敦亚洲人聚集的东一二区还好,因为收入水平文明程度不低,但是其他区亚洲人和黑人就比较危险了(英国的亚洲人指的是,印巴斯里兰卡孟加拉裔,中日韩不算在里面,和黑人一样,亚裔也大多从事低技能工作,所以这次很多一线工作人员因为新冠死亡率很高,有护士,巴士司机,超市工作人员)
R
Ref
16 楼
英国不一定是富人,就是中产也有很多人有度假房,所以很多伦敦人在封锁前就全家搬去了度假房,也不影响工作和小孩的学习,更别说日常生活,小地方物资更丰富(没人抢) 像英国富人和度假房扎堆的西半部,才查出来五百多例患者,死的寥寥无几,富人当然除了有资源,信息也是第一手的,行动力也比普通人快,不然的话也当不了富人,或者富不了多久
R
Ref
17 楼
西南部,不是西半部
g
givetome
18 楼
: 主子从流脓的p眼中拉出的带着毒蛆的屎,狗粮们吃的津津有味,怎么看都是不怕死的
e
edison2k3
19 楼
靠装B
罗斯顿
20 楼
人少还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