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法律期刊《卡多佐法律评论》(Cardozo Law Review)发表的研究,从1997年到2008年因《经济间谍法》(Economic Espionage Act)而被美国政府起诉的人当中,17%为华裔;从2009年至2020年,华裔被告的占比增加到52%。
美国联邦调查局 (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FBI)局长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在2020年7月的一场公开研讨会上说,FBI每10小时就开启一个跟中国有关的反间谍案件。克里斯托弗·雷还多次提到中国政府的“千人计划”。该计划的全称是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由中共中央委员会及多个政府机关在2008年12月实施,目标是引进在海外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前沿科学的高层次人才。美国视“千人计划”等项目为中方试图盗取美方技术的“特洛伊木马”。
10月31日,据《多维》报道,中国央视10月16日发布了一个短视频,报道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正在针对中国招聘间谍,不仅要求会说普通话,而且还要会说广东话、上海话、客家话以及闽南语。这一报道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引起广泛传播,微博上一个相应的标签话题成为当天的热搜,点击量超过2.8亿人次。
“中情局公然招募说中文的间谍,我们该怎么办?”中国军方媒体《解放军报》官方微博账号“钧正平工作室”10月17日在微博贴文评论到,“如此明目张胆大肆招揽特工的美国情报部门,背地里必然有着更多险恶与不堪手段。”该文呼吁“打一场反间防谍的‘人民战争’,才能让间谍寸步难行,无所遁形!”
美国中情局是在10月7日发布这一信息的。当时中情局宣布将成立一个专注于中国的新机构,并扩大和协调情报的收集工作,以应对来自北京的多方威胁。这一新机构的名称是“中国任务中心”(China Mission Center, CMC)。
在10月7日当天随后发布的一份声明中,美国中情局局长伯恩斯(William Burns)将中国称为“我们在21世纪面对的最重要地缘政治威胁”。中情局针对中国的情报收集工作此前一直隶属于“东亚-太平洋任务中心”,中情局在成立“中国任务中心”的同时,裁撤了“朝鲜任务中心”和“伊朗任务中心”,两者分别并入“东亚-太平洋任务中心”和“中东任务中心”,“中国任务中心”将成为目前中情局唯一以国家命名的任务中心。
组建这样一个极具对抗意味的新中心,伯恩斯下一步具体要干什么?美国中情局一位高级官员透露,“中国任务中心”将把招募间谍、办案人员、情报分析人员、技术专家和其他专家汇集在同一个部门,同时将招募和培训更多熟练掌握中文、会说汉语的人员加入其中。在“中国任务中心”架构内,中情局将在全球布点,将精通中国事务的情报分析人员和技术专家部署在亚洲和“中国活动活跃”的世界其他地区,协助中情局官员分析中国的“战略与战术”。
伯恩斯自己声称,他将效仿反恐任务中心的机制,每周与中国问题专家举行主管级别的会议,在形成完整战略后向美国政府高层汇报。
不断升温的间谍战
随着近年中美结构性矛盾升级,两国间谍战也随之升温。2020年8月,时任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John Trump)在一次出席者为美国商界名流和白宫高级幕僚的私人聚会上,对中国的“一带一路”进行猛烈抨击,并暗示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几乎都是间谍。
其实在此之前的2020年5月,为了配合中美贸易战以及科技竞争,美国国务院已经缩短了在航空、机器人和先进制造技术等领域学习的中国研究生的签证有效期,从原来的五年减至一年。当时川普签发第10043号总统公告,禁止有军方背景的中国民众持F签或者J签入境。
在此政策公布4个月后,就有1,000多名中国学生、学者的签证被撤销。2020年11月,美国官员和国会消息人士称,出于对间谍活动的担忧日增,川普政府正在考虑对中国留美学生进行新的背景调查,并施加其它方面的限制。
中国政府当时多次坚称,美国政府出于政治原因夸大了这个问题。时任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曾对美国媒体表示,这些指控是毫无根据,“为什么他们要被人指控为间谍?我认为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崔天凯说。不过这并没有减缓美国政府的强硬态度。
2021年7月初有媒体曾报道称,超过500名中国留学生求助中国驻美使馆,原因是美国以川普时期的第10043号总统令为由拒绝他们的赴美签证申请。甚至有学生因为手机中有在中国国内参加军训的照片,被质疑有军方背景遭遇调查并被遣返。
2021年10月18日再有媒体报道称,一些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学习的中国留学生9月28日收到警告邮件,称因为收信人没能及时按照要求提交入境记录副本(I-94),所以他们的F-1签证即日起将失效。紧急补交的学生被告知最后的提交期限是9月27日——即校方发布邮件的前一天,所以他们无法补救。
不仅是留学生,还有学者
在美华人学者也被殃及。 美国田纳西州媒体《诺克斯维尔新闻哨兵报》2021年6月13日披露的庭审信息显示,一名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探员承认诬告华裔教授胡安明是“中国间谍”,导致后者被列入联邦禁飞名单,并和其子被监控长达两年。胡安明是美国田纳西大学机械、航天及生物医学工程系副教授,也是纳米技术领域的科学家,他于2020年2月被美国官方逮捕。
“中国任务中心”成立之前三年,美国司法部曾于2018年11月启动“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对涉嫌从事所谓“商业机密盗窃”和“经济间谍”活动的公司和个人展开调查及起诉。美媒指出,有关措施出台后不久,一些在美中国(华裔)学者和研究人员就成了目标,胡安明不是唯一一个,他只是是因被控隐瞒在中国的工作而出庭受审的第一人。
2021年1月,美国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陈刚“因未能向美国能源部披露其在中国的工作和获得的奖励”而被起诉和逮捕,涉及的罪名和胡安明类似,包括欺诈、虚假陈述等。
根据美国法律期刊《卡多佐法律评论》(Cardozo Law Review)发表的研究,从1997年到2008年因《经济间谍法》(Economic Espionage Act)而被美国政府起诉的人当中,17%为华裔;从2009年至2020年,华裔被告的占比增加到52%。
美国联邦调查局 (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FBI)局长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在2020年7月的一场公开研讨会上说,FBI每10小时就开启一个跟中国有关的反间谍案件。克里斯托弗·雷还多次提到中国政府的“千人计划”。该计划的全称是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由中共中央委员会及多个政府机关在2008年12月实施,目标是引进在海外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前沿科学的高层次人才。美国视“千人计划”等项目为中方试图盗取美方技术的“特洛伊木马”。
根据美国官方的公开数据,在2020年下半年,超过2,000名的中国籍研究员离开美国,其中约一半是被美方撤销了签证。
新闻媒体记者其实也是被美国视为间谍性质的高危险群。2020年年初因为捕捉到记者疑似间谍的形迹,美国政府驱逐了五家中国官媒驻美机构的记者编辑,而中国也即刻反击驱逐《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时代》杂志、美国之音等5家美国主流媒体驻华记者。
中国的反击
中国的反击当然不止这些。《纽约时报》2017年5月曾爆料,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华各地谍报网于2010年至2012年间在美方还没有反应过来前被迅速瓦解,导致30多名情报人员被快速准确地清除。当时的美国媒体称,并不清楚遭到失败的原因是“内鬼”,还是网络遭侵入。
美国著名国际时事刊物《外交政策》杂志2017年8月15日曾刊文称,已找到上述问题答案:CIA通信网络遭中国破解,导致中情局内部通信被获取,此案被认为是中情局数十年来的最大败笔。美国官员还怀疑,中国把渗透获得的信息与俄罗斯分享,因为在中国清除美国在华情报网的同时,俄罗斯也有数名线人被发现。
另外,美国官员表示,自网络破解事件发生后,中情局在中国开展工作时已恢复了传统的联络方式,包括与线人秘密接触等,虽然这种方式既费时又危险。
对于报道中所涉内容,《外交政策》杂志报道称,美国中情局、联邦调查局以及国家安全局都拒绝发表评论。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也未回复置评请求。
美国在中国究竟有多少间谍?这个问题恐怕美国人也说不清楚。因为美国的三大情报机构CIA、FBI、NSA(美国国家安全局)均在中国设有间谍网络,而各自的间谍网络都是独立行动、相互保密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远远不止被抓捕或处决的30人。
而中国除了在行动上反击,政策亦同步调整。2021年4月26日中国国家安全部推出《反间谍安全防范工作规定》,凸显了中国对相关领域潜在威胁的重视。《反间谍安全防范工作规定》给各个单位制定反间谍防范级别提供了法律框架。并明确了国家安全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对反间谍安全防范工作负有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责任。
中美贸易搏杀延续至今,已经超过三年,其范围早已远远超出贸易范畴,并已经延展至新疆话题、香港话题、科技竞争、军事领域乃至宣传对决和间谍战。外界甚至不少美国政客将之类比美苏冷战。这种冲突与对抗,不仅给两国经济和科技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也开始给两国的民间文化交流造成很大障碍。
中美之间面临的问题亦是“全球大变局”的缩影。在经济发展与全球化遭受阻力的背景下,单边主义与民粹主义尘嚣甚上,全球化的未来该去向何方,各国之间如何处理冲突、达成共识并形成良性竞合关系,是亟待解答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