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科技圈有谁会比黄仁勋红?科技股有谁会比英伟达猛? 5月30日是英伟达创立以来划里程碑的一个时间点,市值突破万亿美元,从年初最低的140.96美元涨至历史最高419.33美元,涨幅高达197.48%。 虽说黄仁勋早已是吃鸡的、“挖矿”的人眼里的男神,但现如今他的前缀更丰富了:“华人企业家第一人”、第一家挤进万亿美元俱乐部的芯片公司、美国第七家(全球第八家)达成万亿美元的公司、AI教父等。 ChatGPT的爆火,让驱动ChatGPT运行的英伟达GPU水涨船高。毫不夸张地说,AI时代,算力成了硬通货和刚性需求,而掌握供应算力命门的英伟达则成为全球科技公司追捧的顶流。 好似英伟达和黄仁勋一出来便是“爽文主角”,但AI的风口,几乎让外界忘记了英伟达过往也是磨难不断。 30天生死关 “我们离倒闭还有不到30天”,黄仁勋时常挂在嘴边这句话。 1993年,黄仁勋兑现向妻子求婚时的承诺“30岁拥有一家自己的公司”,与Chris Malachowsky 以及Curtis Priem一起创立英伟达,他的目标自创业初就很清晰——图形芯片。 然而现实情况却很糟糕。无论是风投还是咨询公司的分析师,皆认为图形芯片市场几近饱和,且杂乱无章,想要从硅谷100多家公司中突围,犹如痴人说梦。 能成大事的人往往都不走寻常路,黄仁勋也是如此。顶着各方的不看好,他执意投入图形芯片的研发,还选了个颇具挑战的技术方向。1995年,英伟达推出第一款集成了2D显示和3D加速的显卡NV1。英伟达开发的方形绘图渲染技术,与当时主流的三角形绘图渲染技术也不兼容,更重要的是成本高,性能优势不明显,NV1的销量不出意外的糟糕。 出师不利的黄仁勋为了NV1已花光了当时拿到的投资,“手里的资金只够维持公司30天运转。”他只得通过节流争取喘息时间,将公司100多人裁到只剩30人左右。 能成大事者,必有贵人相助,黄仁勋也不例外。 如今黄仁勋的迷弟迷妹都应起立感谢日本主机游戏大佬世嘉(SEGA),它用一张700万美元左右的订单给奄奄一息的英伟达续了命。 不同于当时市场的不看好,SEGA让英伟达为自家的游戏主机“土星”开发显卡,然而过程和结果都不顺利。 SEGA发现英伟达的二次方程贴图技术有缺陷,想让英伟达采用多边形立体技术,甚至还给英伟达提供了工程师协助开发NV2,但黄仁勋起初仍坚持己见。 经过一年多的开发期,他和团队发现英伟达的设计架构是错误的策略,技术端不合格,当时微软将宣布基于反向纹理映射和三角形的Windows 95 Direct3D,这也意味着如果英伟达完成了SEGA的游戏机,那么将做出与Windows不相容的产品。 这时的黄仁勋进退两难,完不成合约,公司会破产;完成了合约,产品不融于主流市场,公司后续也将面临倒闭。 幸运的是,在黄仁勋终止项目后,SEGA仍为英伟达的错误付了款,这也为公司争取到了三个月的喘息时间。随后英伟达推出全球首款128位3D处理器Riva 128芯片,低价与高性能,激活新兴3D市场的同时,知名度也开始打响。 然而SEGA则没那么好运,NV2芯片半途而废,影响到新主机Dream Cast,以至于SEGA在之后的游戏主机战中沉沦,当然这是后话了。 SEGA为黄仁勋的错误“买了单”。 1999年,黄仁勋带着成立6年的英伟达在纳斯达克敲了钟。同年10月,英伟达推出第一款GPU产品GeForce256(代号NV10),将显示芯片带入GPU时代的同时,也推动PC游戏的发展。 自此英伟达就像开了挂。黄仁勋的身价自然水涨船高,他在2001年《财富》杂志推出的《40岁以下的40位富翁》中排名第12位,跻身亿万富翁。 收购老对手3Dfx、推出第二代GPU,借着GeForce系列英伟达逐渐在显卡市场站稳脚跟。在台积电等代工厂生产力的加持下,黄仁勋在英特尔的“摩尔定律”基础上,提出了“黄氏定律”,即显示芯片每6个月性能提升一倍,比摩尔定律提速3倍。 黄仁勋希望用全面提速的迭代频率抢占市场。“黄氏定律”的核心“提速”,用以形容英伟达当前的股价也很贴切。5月25日,英伟达股价飙升超24%,市值上涨逾1838亿美元,超过苹果创美股历史上个股市值最大单日涨幅,一夜之间涨出近2个英特尔。 英伟达当前市值已相当于7个多英特尔。曾经的大哥英特尔和小弟英伟达,位子调换,且差距也越来越大。 移动芯之痛 自30天“生死劫”之后,黄仁勋每天都在焦虑中醒来,认为公司业务只能再维持30天的“拯救感”一直也未消失。 他的直觉敏锐到可怕。 2002年8月,全球最知名的显示芯片厂商ATI(2006年被AMD以54亿美元收购)发布了首款支持DirectX 9.0的显卡Radeon 9700 Pro引爆市场后,外界都期待着英伟达的GeForce FX 5800能够实现绝地反击,然而晚了3个月发布的这款产品不仅没给ATI带来冲击,反而把自己“吵”死了,噪音颇大,很多玩家戏称这款产品为吹风机,也被吐槽为继NV1之后最大的失败。 屋漏偏逢连夜雨,同年其员工涉嫌利用内部消息非法交易,连累公司被美国证监会(SEC)查账。 更糟糕的是,彼时互联网泡沫破灭,资金踩踏引发股市大跌,英伟达也不例外,股价和市占率呈断崖式下跌。其股价自2002-2003年频繁游走在1美元以下。 一系列不利消息将英伟达拖入泥潭,此后多年英伟达的市值始终在10亿美元徘徊。 在此期间,不少芯片制造商靠着移动互联网的风口扶摇直上,隔行如隔山的道理在英伟达身上得到了体现。 2007年1月,常年黑T恤配牛仔的乔布斯“重新发明了手机”,iPhone打响了移动互联时代的智能手机第一枪,自此智能手机芯片市场硝烟四起。 总是穿着黑色皮衣的黄仁勋也想从三星、高通、联发科等手里分一杯羹,他推出的Tegra第一代芯片却因功耗过高、散热差、基带缺失等失败。这款在智能手机业务中失败的产品2014年左右被公司重新定位,用于汽车等领域,为英伟达创造了另一个增长引擎,当然这是后话了。 无法摆脱“PC芯制造思维”的黄仁勋不得不放弃手机市场,“英伟达的使命是造出能解决普通电脑无法解决的问题的电脑,我们应该专注在这一愿景上,发挥我们独特贡献。” 这一失败被黄仁勋形容为“战略性的撤退、放弃”,但他对移动芯的执念却从未停止。2020年9月,英伟达宣布以400亿美元从软银手里收购移动芯片领军企业ARM,去年2月,耗时17个月的芯片业最大规模收购案被无奈终止,黄仁勋给出去的12.5亿美元定金也要不回来了。黄仁勋虽然表示“并不是非收购ARM不可”,但要说甘心则是假话。 早些年便有人称“黄仁勋是下一个乔布斯”,然而“左手GPU,右手CPU”目标黄了的黄仁勋是不是还差那么一点? 重击 2021年,黄仁勋本有望用资本市场的历史,弥补其在芯片市场拼图的“残缺”。 当年11月29日,英伟达市值飙至8344.00亿美元,外界对其将成为第一个市值突破万亿的芯片公司翘首以待。 然而,黄仁勋和英伟达迎来的是几近“毁灭性”的冲击。 2020年和2021年,英伟达接连推出两款旗舰产品:首款Ampere架构GPU——A100以及新一代Hopper架构的GPU——H100,相较前一代产品性能突出,在一片欢乐气氛下,A100拿到了特斯拉、蔚来等车企的订单,用于自动驾驶训练。 然而去年8月31日一则美方限制A100和H100出口中国的公告,让英伟达感受到了晴天霹雳。当天英伟达股价应声下跌逾11%,市值蒸发近300亿美元,随后五个交易日,其股价一路狂跌,市值蒸发近1000亿美元。2022年10月14日,2795.52亿美元的市值创下近三年最低。 在英伟达2022财年和2023财年中,中国市场均为其贡献了可观的营收。另外,有数据显示,对英伟达致命冲击在于,A100对公司数据中心业务贡献超过一半。数据中心早已取代游戏成为英伟达最大的收入来源,以最新的2024财年第一季度为例,英伟达数据中心收入同比和环比双增长,创下新纪录,占总收入的近六成。 黄仁勋日前发声,“如果我们被剥夺了中国市场,我们是没有应急措施的。” 此外,作为英伟达另一发展重心,游戏业务近两年呈下滑趋势。2023财年,英伟达游戏总营收同比下跌27%,2024财年第一季度,该业务同比下降38%。 除了持续萎缩的PC市场,币圈经济“虚假繁荣”的破灭也导致英伟达游戏显卡不那么好卖。“挖矿”的显卡占2021Q1总体销量的25%。如今挖矿潮结束,相关业务自然遭“反噬”。 就连黄仁勋去年也亲自出来“搞促销”,“我们发现自己有多余的库存(RTX3000系列),为了给渠道一个纠正的机会,我们将以远低于目前市场上的销售水平来销售。” 显然英伟达还未做到安枕无忧。 虽然资本市场上的英伟达一路狂奔,但它也面临全球一众顶级投资机构的质疑,“女版巴菲特”木头姐、欧洲老牌金融世家罗斯柴尔德家族或清仓或减持英伟达。美国银行策略分析师Michael Hartnett、“估值教父”Aswath Damodaran等也都对英伟达的估值提出疑问,“目前AI概念处于‘婴儿期的泡沫’”“一周内市值增加3000亿美元,这是在挑战可持续价值的绝对极限。” “Every man has but one destiny”,或许黄仁勋的宿命就是在质疑中前行,幸运的是他坐在AI风口之上,暂且稳如泰山。
当下科技圈有谁会比黄仁勋红?科技股有谁会比英伟达猛?
5月30日是英伟达创立以来划里程碑的一个时间点,市值突破万亿美元,从年初最低的140.96美元涨至历史最高419.33美元,涨幅高达197.48%。
虽说黄仁勋早已是吃鸡的、“挖矿”的人眼里的男神,但现如今他的前缀更丰富了:“华人企业家第一人”、第一家挤进万亿美元俱乐部的芯片公司、美国第七家(全球第八家)达成万亿美元的公司、AI教父等。
ChatGPT的爆火,让驱动ChatGPT运行的英伟达GPU水涨船高。毫不夸张地说,AI时代,算力成了硬通货和刚性需求,而掌握供应算力命门的英伟达则成为全球科技公司追捧的顶流。
好似英伟达和黄仁勋一出来便是“爽文主角”,但AI的风口,几乎让外界忘记了英伟达过往也是磨难不断。
30天生死关
“我们离倒闭还有不到30天”,黄仁勋时常挂在嘴边这句话。
1993年,黄仁勋兑现向妻子求婚时的承诺“30岁拥有一家自己的公司”,与Chris Malachowsky 以及Curtis Priem一起创立英伟达,他的目标自创业初就很清晰——图形芯片。
然而现实情况却很糟糕。无论是风投还是咨询公司的分析师,皆认为图形芯片市场几近饱和,且杂乱无章,想要从硅谷100多家公司中突围,犹如痴人说梦。
能成大事的人往往都不走寻常路,黄仁勋也是如此。顶着各方的不看好,他执意投入图形芯片的研发,还选了个颇具挑战的技术方向。1995年,英伟达推出第一款集成了2D显示和3D加速的显卡NV1。英伟达开发的方形绘图渲染技术,与当时主流的三角形绘图渲染技术也不兼容,更重要的是成本高,性能优势不明显,NV1的销量不出意外的糟糕。
出师不利的黄仁勋为了NV1已花光了当时拿到的投资,“手里的资金只够维持公司30天运转。”他只得通过节流争取喘息时间,将公司100多人裁到只剩30人左右。
能成大事者,必有贵人相助,黄仁勋也不例外。
如今黄仁勋的迷弟迷妹都应起立感谢日本主机游戏大佬世嘉(SEGA),它用一张700万美元左右的订单给奄奄一息的英伟达续了命。
不同于当时市场的不看好,SEGA让英伟达为自家的游戏主机“土星”开发显卡,然而过程和结果都不顺利。
SEGA发现英伟达的二次方程贴图技术有缺陷,想让英伟达采用多边形立体技术,甚至还给英伟达提供了工程师协助开发NV2,但黄仁勋起初仍坚持己见。
经过一年多的开发期,他和团队发现英伟达的设计架构是错误的策略,技术端不合格,当时微软将宣布基于反向纹理映射和三角形的Windows 95 Direct3D,这也意味着如果英伟达完成了SEGA的游戏机,那么将做出与Windows不相容的产品。
这时的黄仁勋进退两难,完不成合约,公司会破产;完成了合约,产品不融于主流市场,公司后续也将面临倒闭。
幸运的是,在黄仁勋终止项目后,SEGA仍为英伟达的错误付了款,这也为公司争取到了三个月的喘息时间。随后英伟达推出全球首款128位3D处理器Riva 128芯片,低价与高性能,激活新兴3D市场的同时,知名度也开始打响。
然而SEGA则没那么好运,NV2芯片半途而废,影响到新主机Dream Cast,以至于SEGA在之后的游戏主机战中沉沦,当然这是后话了。
SEGA为黄仁勋的错误“买了单”。
1999年,黄仁勋带着成立6年的英伟达在纳斯达克敲了钟。同年10月,英伟达推出第一款GPU产品GeForce256(代号NV10),将显示芯片带入GPU时代的同时,也推动PC游戏的发展。
自此英伟达就像开了挂。黄仁勋的身价自然水涨船高,他在2001年《财富》杂志推出的《40岁以下的40位富翁》中排名第12位,跻身亿万富翁。
收购老对手3Dfx、推出第二代GPU,借着GeForce系列英伟达逐渐在显卡市场站稳脚跟。在台积电等代工厂生产力的加持下,黄仁勋在英特尔的“摩尔定律”基础上,提出了“黄氏定律”,即显示芯片每6个月性能提升一倍,比摩尔定律提速3倍。
黄仁勋希望用全面提速的迭代频率抢占市场。“黄氏定律”的核心“提速”,用以形容英伟达当前的股价也很贴切。5月25日,英伟达股价飙升超24%,市值上涨逾1838亿美元,超过苹果创美股历史上个股市值最大单日涨幅,一夜之间涨出近2个英特尔。
英伟达当前市值已相当于7个多英特尔。曾经的大哥英特尔和小弟英伟达,位子调换,且差距也越来越大。
移动芯之痛
自30天“生死劫”之后,黄仁勋每天都在焦虑中醒来,认为公司业务只能再维持30天的“拯救感”一直也未消失。
他的直觉敏锐到可怕。
2002年8月,全球最知名的显示芯片厂商ATI(2006年被AMD以54亿美元收购)发布了首款支持DirectX 9.0的显卡Radeon 9700 Pro引爆市场后,外界都期待着英伟达的GeForce FX 5800能够实现绝地反击,然而晚了3个月发布的这款产品不仅没给ATI带来冲击,反而把自己“吵”死了,噪音颇大,很多玩家戏称这款产品为吹风机,也被吐槽为继NV1之后最大的失败。
屋漏偏逢连夜雨,同年其员工涉嫌利用内部消息非法交易,连累公司被美国证监会(SEC)查账。
更糟糕的是,彼时互联网泡沫破灭,资金踩踏引发股市大跌,英伟达也不例外,股价和市占率呈断崖式下跌。其股价自2002-2003年频繁游走在1美元以下。
一系列不利消息将英伟达拖入泥潭,此后多年英伟达的市值始终在10亿美元徘徊。
在此期间,不少芯片制造商靠着移动互联网的风口扶摇直上,隔行如隔山的道理在英伟达身上得到了体现。
2007年1月,常年黑T恤配牛仔的乔布斯“重新发明了手机”,iPhone打响了移动互联时代的智能手机第一枪,自此智能手机芯片市场硝烟四起。
总是穿着黑色皮衣的黄仁勋也想从三星、高通、联发科等手里分一杯羹,他推出的Tegra第一代芯片却因功耗过高、散热差、基带缺失等失败。这款在智能手机业务中失败的产品2014年左右被公司重新定位,用于汽车等领域,为英伟达创造了另一个增长引擎,当然这是后话了。
无法摆脱“PC芯制造思维”的黄仁勋不得不放弃手机市场,“英伟达的使命是造出能解决普通电脑无法解决的问题的电脑,我们应该专注在这一愿景上,发挥我们独特贡献。”
这一失败被黄仁勋形容为“战略性的撤退、放弃”,但他对移动芯的执念却从未停止。2020年9月,英伟达宣布以400亿美元从软银手里收购移动芯片领军企业ARM,去年2月,耗时17个月的芯片业最大规模收购案被无奈终止,黄仁勋给出去的12.5亿美元定金也要不回来了。黄仁勋虽然表示“并不是非收购ARM不可”,但要说甘心则是假话。
早些年便有人称“黄仁勋是下一个乔布斯”,然而“左手GPU,右手CPU”目标黄了的黄仁勋是不是还差那么一点?
重击
2021年,黄仁勋本有望用资本市场的历史,弥补其在芯片市场拼图的“残缺”。
当年11月29日,英伟达市值飙至8344.00亿美元,外界对其将成为第一个市值突破万亿的芯片公司翘首以待。
然而,黄仁勋和英伟达迎来的是几近“毁灭性”的冲击。
2020年和2021年,英伟达接连推出两款旗舰产品:首款Ampere架构GPU——A100以及新一代Hopper架构的GPU——H100,相较前一代产品性能突出,在一片欢乐气氛下,A100拿到了特斯拉、蔚来等车企的订单,用于自动驾驶训练。
然而去年8月31日一则美方限制A100和H100出口中国的公告,让英伟达感受到了晴天霹雳。当天英伟达股价应声下跌逾11%,市值蒸发近300亿美元,随后五个交易日,其股价一路狂跌,市值蒸发近1000亿美元。2022年10月14日,2795.52亿美元的市值创下近三年最低。
在英伟达2022财年和2023财年中,中国市场均为其贡献了可观的营收。另外,有数据显示,对英伟达致命冲击在于,A100对公司数据中心业务贡献超过一半。数据中心早已取代游戏成为英伟达最大的收入来源,以最新的2024财年第一季度为例,英伟达数据中心收入同比和环比双增长,创下新纪录,占总收入的近六成。
黄仁勋日前发声,“如果我们被剥夺了中国市场,我们是没有应急措施的。”
此外,作为英伟达另一发展重心,游戏业务近两年呈下滑趋势。2023财年,英伟达游戏总营收同比下跌27%,2024财年第一季度,该业务同比下降38%。
除了持续萎缩的PC市场,币圈经济“虚假繁荣”的破灭也导致英伟达游戏显卡不那么好卖。“挖矿”的显卡占2021Q1总体销量的25%。如今挖矿潮结束,相关业务自然遭“反噬”。
就连黄仁勋去年也亲自出来“搞促销”,“我们发现自己有多余的库存(RTX3000系列),为了给渠道一个纠正的机会,我们将以远低于目前市场上的销售水平来销售。”
显然英伟达还未做到安枕无忧。
虽然资本市场上的英伟达一路狂奔,但它也面临全球一众顶级投资机构的质疑,“女版巴菲特”木头姐、欧洲老牌金融世家罗斯柴尔德家族或清仓或减持英伟达。美国银行策略分析师Michael Hartnett、“估值教父”Aswath Damodaran等也都对英伟达的估值提出疑问,“目前AI概念处于‘婴儿期的泡沫’”“一周内市值增加3000亿美元,这是在挑战可持续价值的绝对极限。”
“Every man has but one destiny”,或许黄仁勋的宿命就是在质疑中前行,幸运的是他坐在AI风口之上,暂且稳如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