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点,法国斯特拉斯堡的省政府门口站着一群人。不是为了抗议,也不是为了抽签领票,而是——为了办证。是的,居留证。这个夜晚,一位名叫Mona的妈妈从凌晨1点就从郊区开车赶来,车里是她11岁的女儿,睡在副驾上,裹着毛毯。
她站在夜风中,一动不敢动。因为这张“外国未成年人旅行证”(DCEM)还没办下来,再晚一步,就排不上号,而她们全家马上就要去度假了。
“我不能把她一个人留在这儿。”
对在法国的移民来说,这几乎成了一种“例行操作”——要么请假排队办证,要么通宵熬夜站在省政府外面,赌一个名额。
凌晨4点,已有40多人聚集门前,其中不少是老人和孩子。有的从前一晚11点就来了。
夏夜微凉,只有17度。有人带来了毛毯、睡袋、折叠椅。很多人低头看手机、打盹、发呆,等待早上开门。
由于时间太早,这时候还没有官方排队系统。但在人群中,流传着一个本子,谁先到,谁先写下名字。只要写了,就不能离开。哪怕你想回车里睡会儿、去买点水,回来就可能被人划掉名字,彻底失去资格。
这份“名单”,是人们自己组织出来的秩序。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不靠自己,谁也帮不上他们。
有人申请更新居留证好几个月没下文,有人想查进度但网页总是崩溃,有人拨打热线却永远没人接通,就算打通了,当询问申请进度详情时,也会被告知需要亲自前往。
再加上,省政府开放时间实在太短:周一到周五只开半天,周四下午还不开。
于是,他们只能选择最原始、也最无奈的方式:到现场排队,凌晨开始赌机会。
Selim是一位年轻父亲。他下班、吃饭、洗澡,然后连夜过来:“我明天10点上班,得尽量早点进。”
但没人敢喝咖啡或水。尤其是女性。
20岁的学生Yomna就说:“我带了一小瓶水,但真的不敢喝。没地方上厕所。”
身边一位年长的女士叹口气:“我不喝,我强忍着。”
时间到了5点半,天刚蒙亮。
今晚负责管理小本子的,一位叫Tom的年轻爸爸开始清点名单,“我们要开始排队了,谁不在,谁就自动放弃。”
举手通过后,约70人排成一条近40米长的队伍,从省政府门口延伸到国家图书馆。
他们不是为了抢座位,而是想在开门的那两个小时内办上事。
大家普遍反映,省政府的预约系统极难操作。ANEF(法国外国人数字行政平台)的网站一周只开放一次窗口,且只有几分钟,根本抢不到名额。系统常常出错,申请状态模糊不清。
这让许多人明明是合法申请,却陷入“身份即将失效”的焦虑。因为如果居留证过期,即使你是正式员工,也会面临解雇。
Aissatou是一名在法国生活了20年的幼儿园教师。她的居留证只剩10天就过期了,可她去年11月就提交了更新申请,至今无果。她为此请了两天无薪假,来回排队。
“我老板不会让我没证件还继续上班的。要不是我还有孩子,我真的想放弃一切。全都是为了这一张纸。”
Imène是正式聘用的护理员,在法国住了22年,也面临同样处境。
Tom说得最直接:“我不图特殊照顾,我就想拿个临时回执。我结了婚,有个孩子,我只想赚钱、工作、养家。但我现在什么都做不了,就像个废人。”
“我甚至找好实习单位了。但没有证件,我什么都做不了。最可怕的是,我有可能一夜之间变成‘非法滞留’。”
随着时间的流逝,排队的人越来越多,议论也越来越多。很多人心里都有一个疑问:
这是不是在有意地刁难我们?是不是只针对外国人?
大家回忆:只有外国人申请窗口总是出问题。几年前还没这么难,电话能打通,网站也不常崩。现在却到处是堵点。
Karim表示:“几年前可不是这样。我觉得是从那个新部长上任后才变的。”
(2024年9月,布鲁诺·勒泰约(Bruno Retailleau)接任法国内政部长,公开表示将采取更严格的移民政策。)
“我们是外国人,但我们不是驴!我们在平等的国家生活!”
当记者就此问题联系省政府时,官方给出了回应:
排队问题并非首次出现,我们已经在6月30日和7月4日做过现场登记,还设立了专门邮箱用于“延长期申请”,以减少前往现场办理的需求,并会在9月加强沟通方式。
但问题是这个邮箱地址没有在官网公布,只贴在省政府大门的一张海报上——而大门在安保线后面,队伍一旦开始排,就没人能看到那张纸。
记者询问是否有政策指导专门针对外国人,得到的回复是:
“我们不评论。”
有人坐着,有人站着,有人怀里抱着孩子。只为了能早点进门,拿到那张决定“合法与否”的纸。
-END-
Ref:
https://france3-regions.franceinfo.fr/grand-est/bas-rhin/strasbourg-0/reportage-jusqu-a-10-heures-d-attente-la-nuit-pour-etre-recu-en-prefecture-je-ne-bois-pas-je-me-retiens-3188154.html
凌晨4点,法国斯特拉斯堡的省政府门口站着一群人。不是为了抗议,也不是为了抽签领票,而是——为了办证。是的,居留证。这个夜晚,一位名叫Mona的妈妈从凌晨1点就从郊区开车赶来,车里是她11岁的女儿,睡在副驾上,裹着毛毯。
她站在夜风中,一动不敢动。因为这张“外国未成年人旅行证”(DCEM)还没办下来,再晚一步,就排不上号,而她们全家马上就要去度假了。
“我不能把她一个人留在这儿。”
对在法国的移民来说,这几乎成了一种“例行操作”——要么请假排队办证,要么通宵熬夜站在省政府外面,赌一个名额。
凌晨4点,已有40多人聚集门前,其中不少是老人和孩子。有的从前一晚11点就来了。
夏夜微凉,只有17度。有人带来了毛毯、睡袋、折叠椅。很多人低头看手机、打盹、发呆,等待早上开门。
由于时间太早,这时候还没有官方排队系统。但在人群中,流传着一个本子,谁先到,谁先写下名字。只要写了,就不能离开。哪怕你想回车里睡会儿、去买点水,回来就可能被人划掉名字,彻底失去资格。
这份“名单”,是人们自己组织出来的秩序。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不靠自己,谁也帮不上他们。
有人申请更新居留证好几个月没下文,有人想查进度但网页总是崩溃,有人拨打热线却永远没人接通,就算打通了,当询问申请进度详情时,也会被告知需要亲自前往。
再加上,省政府开放时间实在太短:周一到周五只开半天,周四下午还不开。
于是,他们只能选择最原始、也最无奈的方式:到现场排队,凌晨开始赌机会。
Selim是一位年轻父亲。他下班、吃饭、洗澡,然后连夜过来:“我明天10点上班,得尽量早点进。”
但没人敢喝咖啡或水。尤其是女性。
20岁的学生Yomna就说:“我带了一小瓶水,但真的不敢喝。没地方上厕所。”
身边一位年长的女士叹口气:“我不喝,我强忍着。”
时间到了5点半,天刚蒙亮。
今晚负责管理小本子的,一位叫Tom的年轻爸爸开始清点名单,“我们要开始排队了,谁不在,谁就自动放弃。”
举手通过后,约70人排成一条近40米长的队伍,从省政府门口延伸到国家图书馆。
他们不是为了抢座位,而是想在开门的那两个小时内办上事。
大家普遍反映,省政府的预约系统极难操作。ANEF(法国外国人数字行政平台)的网站一周只开放一次窗口,且只有几分钟,根本抢不到名额。系统常常出错,申请状态模糊不清。
这让许多人明明是合法申请,却陷入“身份即将失效”的焦虑。因为如果居留证过期,即使你是正式员工,也会面临解雇。
Aissatou是一名在法国生活了20年的幼儿园教师。她的居留证只剩10天就过期了,可她去年11月就提交了更新申请,至今无果。她为此请了两天无薪假,来回排队。
“我老板不会让我没证件还继续上班的。要不是我还有孩子,我真的想放弃一切。全都是为了这一张纸。”
Imène是正式聘用的护理员,在法国住了22年,也面临同样处境。
Tom说得最直接:“我不图特殊照顾,我就想拿个临时回执。我结了婚,有个孩子,我只想赚钱、工作、养家。但我现在什么都做不了,就像个废人。”
“我甚至找好实习单位了。但没有证件,我什么都做不了。最可怕的是,我有可能一夜之间变成‘非法滞留’。”
随着时间的流逝,排队的人越来越多,议论也越来越多。很多人心里都有一个疑问:
这是不是在有意地刁难我们?是不是只针对外国人?
大家回忆:只有外国人申请窗口总是出问题。几年前还没这么难,电话能打通,网站也不常崩。现在却到处是堵点。
Karim表示:“几年前可不是这样。我觉得是从那个新部长上任后才变的。”
(2024年9月,布鲁诺·勒泰约(Bruno Retailleau)接任法国内政部长,公开表示将采取更严格的移民政策。)
“我们是外国人,但我们不是驴!我们在平等的国家生活!”
当记者就此问题联系省政府时,官方给出了回应:
排队问题并非首次出现,我们已经在6月30日和7月4日做过现场登记,还设立了专门邮箱用于“延长期申请”,以减少前往现场办理的需求,并会在9月加强沟通方式。
但问题是这个邮箱地址没有在官网公布,只贴在省政府大门的一张海报上——而大门在安保线后面,队伍一旦开始排,就没人能看到那张纸。
记者询问是否有政策指导专门针对外国人,得到的回复是:
“我们不评论。”
有人坐着,有人站着,有人怀里抱着孩子。只为了能早点进门,拿到那张决定“合法与否”的纸。
-END-
Ref:
https://france3-regions.franceinfo.fr/grand-est/bas-rhin/strasbourg-0/reportage-jusqu-a-10-heures-d-attente-la-nuit-pour-etre-recu-en-prefecture-je-ne-bois-pas-je-me-retiens-3188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