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媒体报道,美国众议院在9日晚间通过了2022年的财政年度综合支出法案,该法案洋洋洒洒2700多页,涉及资金1.5万亿美元,分为美国的国内开支、国防开支和对外援助等内容,最为重要的是,该法案通过了一项“涉台”条文,该条文最终以260票赞成,171票反对的结果得以通过。
该条文规定:禁止美国行政部门制作、采购或展示任何所谓“不正确标识”台湾地区与台湾当局所管理岛屿的地图。简单来说,就是美国的任何官方机构,甚至包括联邦政府和国务院,都不允许使用、制作、购买将台湾和中国大陆标为相同颜色的地图。将中国大陆和台湾用不同颜色标注,这意味着什么?恐怕路人皆知。
这并不是美国第一次在地图上做手脚,该条文的原版是“禁止把台湾画成中国的一部分”,并在去年7月28日,被纳入了美国“2022年财政年度拨款法案”,眼下该条文修改后相对于原版更为过分,甚至禁止美国的官方机构使用“不正确标识”的地图,在这种情况下,未来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美版地图公然扭曲中国台湾地区的归属,一次次挑衅和干涉中国内政。
美国此时的行为不仅仅是对中国的挑衅,更是一种背信弃义的无耻之举!
在去年11月份,在多次的斡旋之后,中方领导人接受了拜登的视频会晤,拜登曾亲口对中国承诺:美国不寻求强化同盟关系以反对中国,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希望台海地区保持和平稳定;在今年2月份的中美外长电话会谈中,布林肯再次重申了美国对中国的承诺,没想到时隔不久,美国便公然撕毁承诺,出尔反尔,将国际责任和信誉踏于脚下。
用中美阿拉斯加会谈中,杨主任说过的话来评价美国最为合适:我们把你们想得太好了!
结合此法案中对乌克兰实行经济援助的条款,美国的目的很明显,就是在欧洲地区和亚太地区同时布局,以乌克兰遏制俄罗斯,以台湾问题挟制中国大陆,这种表态不出意外地会让“台独”势力十分兴奋。
在3月9日,“台独”分子赖清德在接受绿媒采访时声称:如果大陆对台“武统”,将会面临“一对多”的局面。言外之意就是会有许多国家支持台湾,共同出兵帮助台湾;在3月10日,台湾有关部门出具所谓的“报告”,称如果大陆采取“武统”,将会付出所谓的“惨痛代价”。
对这些言论,我军有关发言人进行了严词痛击,对于“台独”分子和有关外部势力的干涉,中国人民解放军绝不姑息,露头就打!
目前,我们正在为两岸统一做着最后的准备,在法理层面,《反国家分裂法》已经通过,《祖国统一法》的议案已经提交审议,在去年11月份,国台办明确告知“台独”顽固分子,将终身追究刑事责任!并多次进行点名,这些都是未来审判的账单。
在军事领域,我们的军机不断巡航,从歼10、轰-6到歼16、武装直升机,密度和频次也不断提升,在3月初,我们的3艘军舰现身兰屿外海,引起了“台独”势力的极大恐慌。
在舆论层面,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共识,不仅联合国承认,也是国际各国都承认的事实,在去年的多次联合国大会上,八十多个国家在台湾问题上坚定立场、为我们发声,中国台湾省的说法响彻会场。
在这种情况下,“台独”势力的恐慌感不断加剧,3月11日,台媒报道,台湾和美国正式签署军购合约,用于购买美国的“野战资讯通信系统”,采购金额超过69亿新台币。这也是拜登任上美国对台湾的第三次军售行为。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大陆的飞速发展下,无论是军事、经济还是产业,两岸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是多少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也改变不了的局面,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外部势力和台湾的任何勾连都是一场笑话!
习近平:健全军事领域涉外法规 分析:各国难容破坏台海现状
正当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如火如荼之际,北京强调,台湾问题不可与乌克兰问题相提并论,认为外界在台湾问题上不断损害中国的主权,持双重标准。与此同时,身兼中央军委主席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要求军方加强涉外军事法治工作。有分析则认为,习近平强调涉外军事法制无法改变各国反对北京以非和平方式破坏台海现状。
身兼中央军委主席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7日出席全国人大会议解放军及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强调依法治军是中共建军治军的基本方式,是实现强军目标的必然要求,要贯彻依法治军战略,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也要加强涉外军事法治工作,统筹谋划军事行动和法治斗争,健全军事领域涉外法律法规。军队也要做好备战工作,协助地方做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及时有效处置各种突发情况,保持国家安全稳定。
在同一天北京两会的外长记者会上,乌克兰局势成为焦点。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重申,中方始终本着客观公正态度,根据事情本身是非曲直,独立自主作出判断并表明主张。
王毅:台湾问题有人持双重标准
王毅强调,乌克兰问题是乌克兰和俄罗斯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的争端。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与乌克兰问题有本质区别。他不点名批评有人在主权问题上持双重标准,并谴责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试图改变两岸同属一中的现状,才让两岸局势面临紧张。
王毅说:“民进党当局拒不认同一个中国原则,企图改变两岸同属一中的现状,通过大搞‘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歪曲台湾的历史,割裂台湾的根脉,到头来必将葬送台湾的未来。”
台湾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军事专家李正修
台湾的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军事专家李正修表示,北京在外交场合上一向强调台海问题是“内部事务”,不容外国干涉。近年来,习近平更意图从国际法层面上,强调北京对台用武的合法性。
李正修说:“依照中国大陆的讲法,因为台海是内部问题,外国包括美国日本甚至联合国都没有权利去干涉内部的武装冲突,所以对王毅来讲,对中国共产党来讲,如果一旦他们对台湾用武的话,他们不会认为这叫入侵或侵略,而是内部武装冲突的状态。它必须要在国际宣传上站得住脚,要让国际社会尤其美国、欧盟、日本等能够接受,‘这确实是依据国际法’,‘这叫内部武装冲突’,‘外部的国家不能军事干预’。”
李正修:与北京建交不等同承认北京拥台主权
他说,北京与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建交并不等同这些国家承认北京拥有台湾的主权。
李正修说:“除了承认中华民国(台湾)的14个国家以外,绝大部分的国家都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国际社会上唯一一个中国合法政权,可是各国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是否及于台湾有不同意见。各国尤其美国日本目前还不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及于台湾。它们认为,没错,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还不及于台湾。对中共来说,它们希望各国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是及于台湾的。”
李正修认为,无论习近平或王毅的谈话都无法改变各国反对北京以非和平方式破坏台海现状。
李正修说:“因为国际社会是不允许用军事手段去解决政治问题。唯一一种可能就是台湾突然宣布独立。这种情况可能会被国际社会认定是挑衅,或许中国大陆就可以师出有名,所以说,如果台湾在没有挑衅的情况下,习近平贸然对台动兵的话,国际社会不可能接受。”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两会期间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的涉台部分提到,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台湾国际法学会副秘书长林廷辉认为,必须把李克强这句话与习近平和王毅的讲话一并解读。
台湾国际法学会副秘书长林廷辉林廷辉说:“‘解决’这个字眼就非常具有高度危机意识。因为要解决问题,国际社会就不外乎打一仗或者用和平手段谈判解决。跟台湾是谈判还是采取武力方式解决。它们(北京)现阶段应该在做所谓的(两手准备),如果和平手段无法达成的情况下,要使用武力的话,我的法理基础在哪里,似乎在往这个方向去填补它原本不足的这一块。”
近年来,习近平多次提到“涉外法治”的重要性。2020年11月,他呼吁用法律手段捍卫中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推进“涉外法治”。时隔一年,他向党中央领导决策层表明,国际竞争日益透过法律和制度进行,中国须加强在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反制裁和反干涉的法律,并在建设双边和多边关系时,寻求扩大相关执法。
《求是》杂志则在今年2月16日刊出习近平的文章,强调要“用法治手段展开国际斗争”,加强涉外领域立法,进一步完善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长臂管辖”法律法规。
有分析认为,加强域外法治的概念与北京口中“美国建立的‘反华联盟’”有关。林廷辉则相信,这套概念源于2018年加拿大响应美国的引渡请求,逮捕华为高管孟晚舟,估计习近平希望以域外法权的手法“反干涉”。
林廷辉说:“习近平看到的西方国家所发动的对中国的气焰,这种长臂管辖权,它们(中国)认为必须进行反击,所以他才会去思考,中国的法律基础在哪里。中国的域外如果要进行执法,或者要其他国家配合它域外执法,它要如何完善法规。”
林廷辉:欧美绝不配合中国域外法权
但是林廷辉相信, 第三世界以外的国家不会与北京配合。
林廷辉说:“像中国可能派一些人到泰国或缅甸去执法。因为泰国跟缅甸是属于亲中的国家,本身不希望以领土主权的概念对中国抗议,所以就自愿变成,讲难听点是附庸国,讲好听点是友好国家,所以让中国来执法,不过执法的过程就已触犯了领土主权的独立性了。在欧美国家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事情。除非有条约授权,也就是说,由中国与这些国家签署双边条约来进行中国在海外的一些(执法)行为,进行司法上的协助跟配合。否则这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这抵触到国际法最根本的原则,也就是国家的独立性以及管辖权不容侵犯。”
林廷辉以“港版国安法”为例。根据北京和香港特区政府的说法,港版国安法全球生效,并声称要通缉违法而流亡海外的民主派人士甚至外国人,但一直未见行动。
林廷辉说:“问题是中国有办法执法吗?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如果它是因为国安法必须要进行司法协助或者引渡的相关作业,对于比较讲求法治、文明的欧美国家是不太可能的。”
据有关媒体报道,美国众议院在9日晚间通过了2022年的财政年度综合支出法案,该法案洋洋洒洒2700多页,涉及资金1.5万亿美元,分为美国的国内开支、国防开支和对外援助等内容,最为重要的是,该法案通过了一项“涉台”条文,该条文最终以260票赞成,171票反对的结果得以通过。
该条文规定:禁止美国行政部门制作、采购或展示任何所谓“不正确标识”台湾地区与台湾当局所管理岛屿的地图。简单来说,就是美国的任何官方机构,甚至包括联邦政府和国务院,都不允许使用、制作、购买将台湾和中国大陆标为相同颜色的地图。将中国大陆和台湾用不同颜色标注,这意味着什么?恐怕路人皆知。
这并不是美国第一次在地图上做手脚,该条文的原版是“禁止把台湾画成中国的一部分”,并在去年7月28日,被纳入了美国“2022年财政年度拨款法案”,眼下该条文修改后相对于原版更为过分,甚至禁止美国的官方机构使用“不正确标识”的地图,在这种情况下,未来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美版地图公然扭曲中国台湾地区的归属,一次次挑衅和干涉中国内政。
美国此时的行为不仅仅是对中国的挑衅,更是一种背信弃义的无耻之举!
在去年11月份,在多次的斡旋之后,中方领导人接受了拜登的视频会晤,拜登曾亲口对中国承诺:美国不寻求强化同盟关系以反对中国,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希望台海地区保持和平稳定;在今年2月份的中美外长电话会谈中,布林肯再次重申了美国对中国的承诺,没想到时隔不久,美国便公然撕毁承诺,出尔反尔,将国际责任和信誉踏于脚下。
用中美阿拉斯加会谈中,杨主任说过的话来评价美国最为合适:我们把你们想得太好了!
结合此法案中对乌克兰实行经济援助的条款,美国的目的很明显,就是在欧洲地区和亚太地区同时布局,以乌克兰遏制俄罗斯,以台湾问题挟制中国大陆,这种表态不出意外地会让“台独”势力十分兴奋。
在3月9日,“台独”分子赖清德在接受绿媒采访时声称:如果大陆对台“武统”,将会面临“一对多”的局面。言外之意就是会有许多国家支持台湾,共同出兵帮助台湾;在3月10日,台湾有关部门出具所谓的“报告”,称如果大陆采取“武统”,将会付出所谓的“惨痛代价”。
对这些言论,我军有关发言人进行了严词痛击,对于“台独”分子和有关外部势力的干涉,中国人民解放军绝不姑息,露头就打!
目前,我们正在为两岸统一做着最后的准备,在法理层面,《反国家分裂法》已经通过,《祖国统一法》的议案已经提交审议,在去年11月份,国台办明确告知“台独”顽固分子,将终身追究刑事责任!并多次进行点名,这些都是未来审判的账单。
在军事领域,我们的军机不断巡航,从歼10、轰-6到歼16、武装直升机,密度和频次也不断提升,在3月初,我们的3艘军舰现身兰屿外海,引起了“台独”势力的极大恐慌。
在舆论层面,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共识,不仅联合国承认,也是国际各国都承认的事实,在去年的多次联合国大会上,八十多个国家在台湾问题上坚定立场、为我们发声,中国台湾省的说法响彻会场。
在这种情况下,“台独”势力的恐慌感不断加剧,3月11日,台媒报道,台湾和美国正式签署军购合约,用于购买美国的“野战资讯通信系统”,采购金额超过69亿新台币。这也是拜登任上美国对台湾的第三次军售行为。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大陆的飞速发展下,无论是军事、经济还是产业,两岸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是多少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也改变不了的局面,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外部势力和台湾的任何勾连都是一场笑话!
习近平:健全军事领域涉外法规 分析:各国难容破坏台海现状
正当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如火如荼之际,北京强调,台湾问题不可与乌克兰问题相提并论,认为外界在台湾问题上不断损害中国的主权,持双重标准。与此同时,身兼中央军委主席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要求军方加强涉外军事法治工作。有分析则认为,习近平强调涉外军事法制无法改变各国反对北京以非和平方式破坏台海现状。
身兼中央军委主席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7日出席全国人大会议解放军及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强调依法治军是中共建军治军的基本方式,是实现强军目标的必然要求,要贯彻依法治军战略,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也要加强涉外军事法治工作,统筹谋划军事行动和法治斗争,健全军事领域涉外法律法规。军队也要做好备战工作,协助地方做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及时有效处置各种突发情况,保持国家安全稳定。
在同一天北京两会的外长记者会上,乌克兰局势成为焦点。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重申,中方始终本着客观公正态度,根据事情本身是非曲直,独立自主作出判断并表明主张。
王毅:台湾问题有人持双重标准
王毅强调,乌克兰问题是乌克兰和俄罗斯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的争端。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与乌克兰问题有本质区别。他不点名批评有人在主权问题上持双重标准,并谴责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试图改变两岸同属一中的现状,才让两岸局势面临紧张。
王毅说:“民进党当局拒不认同一个中国原则,企图改变两岸同属一中的现状,通过大搞‘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歪曲台湾的历史,割裂台湾的根脉,到头来必将葬送台湾的未来。”
台湾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军事专家李正修
台湾的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军事专家李正修表示,北京在外交场合上一向强调台海问题是“内部事务”,不容外国干涉。近年来,习近平更意图从国际法层面上,强调北京对台用武的合法性。
李正修说:“依照中国大陆的讲法,因为台海是内部问题,外国包括美国日本甚至联合国都没有权利去干涉内部的武装冲突,所以对王毅来讲,对中国共产党来讲,如果一旦他们对台湾用武的话,他们不会认为这叫入侵或侵略,而是内部武装冲突的状态。它必须要在国际宣传上站得住脚,要让国际社会尤其美国、欧盟、日本等能够接受,‘这确实是依据国际法’,‘这叫内部武装冲突’,‘外部的国家不能军事干预’。”
李正修:与北京建交不等同承认北京拥台主权
他说,北京与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建交并不等同这些国家承认北京拥有台湾的主权。
李正修说:“除了承认中华民国(台湾)的14个国家以外,绝大部分的国家都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国际社会上唯一一个中国合法政权,可是各国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是否及于台湾有不同意见。各国尤其美国日本目前还不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及于台湾。它们认为,没错,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还不及于台湾。对中共来说,它们希望各国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是及于台湾的。”
李正修认为,无论习近平或王毅的谈话都无法改变各国反对北京以非和平方式破坏台海现状。
李正修说:“因为国际社会是不允许用军事手段去解决政治问题。唯一一种可能就是台湾突然宣布独立。这种情况可能会被国际社会认定是挑衅,或许中国大陆就可以师出有名,所以说,如果台湾在没有挑衅的情况下,习近平贸然对台动兵的话,国际社会不可能接受。”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两会期间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的涉台部分提到,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台湾国际法学会副秘书长林廷辉认为,必须把李克强这句话与习近平和王毅的讲话一并解读。
台湾国际法学会副秘书长林廷辉林廷辉说:“‘解决’这个字眼就非常具有高度危机意识。因为要解决问题,国际社会就不外乎打一仗或者用和平手段谈判解决。跟台湾是谈判还是采取武力方式解决。它们(北京)现阶段应该在做所谓的(两手准备),如果和平手段无法达成的情况下,要使用武力的话,我的法理基础在哪里,似乎在往这个方向去填补它原本不足的这一块。”
近年来,习近平多次提到“涉外法治”的重要性。2020年11月,他呼吁用法律手段捍卫中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推进“涉外法治”。时隔一年,他向党中央领导决策层表明,国际竞争日益透过法律和制度进行,中国须加强在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反制裁和反干涉的法律,并在建设双边和多边关系时,寻求扩大相关执法。
《求是》杂志则在今年2月16日刊出习近平的文章,强调要“用法治手段展开国际斗争”,加强涉外领域立法,进一步完善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长臂管辖”法律法规。
有分析认为,加强域外法治的概念与北京口中“美国建立的‘反华联盟’”有关。林廷辉则相信,这套概念源于2018年加拿大响应美国的引渡请求,逮捕华为高管孟晚舟,估计习近平希望以域外法权的手法“反干涉”。
林廷辉说:“习近平看到的西方国家所发动的对中国的气焰,这种长臂管辖权,它们(中国)认为必须进行反击,所以他才会去思考,中国的法律基础在哪里。中国的域外如果要进行执法,或者要其他国家配合它域外执法,它要如何完善法规。”
林廷辉:欧美绝不配合中国域外法权
但是林廷辉相信, 第三世界以外的国家不会与北京配合。
林廷辉说:“像中国可能派一些人到泰国或缅甸去执法。因为泰国跟缅甸是属于亲中的国家,本身不希望以领土主权的概念对中国抗议,所以就自愿变成,讲难听点是附庸国,讲好听点是友好国家,所以让中国来执法,不过执法的过程就已触犯了领土主权的独立性了。在欧美国家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事情。除非有条约授权,也就是说,由中国与这些国家签署双边条约来进行中国在海外的一些(执法)行为,进行司法上的协助跟配合。否则这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这抵触到国际法最根本的原则,也就是国家的独立性以及管辖权不容侵犯。”
林廷辉以“港版国安法”为例。根据北京和香港特区政府的说法,港版国安法全球生效,并声称要通缉违法而流亡海外的民主派人士甚至外国人,但一直未见行动。
林廷辉说:“问题是中国有办法执法吗?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如果它是因为国安法必须要进行司法协助或者引渡的相关作业,对于比较讲求法治、文明的欧美国家是不太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