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数学家 北京大学袁新意教授长文评论姜萍事件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6月28日 13点30分 PT
  返回列表
72254 阅读
68 评论
林堃谈数学


如果以上提议姜萍都觉得不合适,我将以个人的名义邀请姜萍来北京大学访问,和她讨论数学或者将来的职业发展,费用由我来承担。——袁新意

袁新意教授简介

袁新意,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以其在数论和算术几何领域的突破性工作而闻名。以下是关于袁新意的详细介绍:

袁新意,1981年出生,是北京大学数学“黄金一代”成员之一。2003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08年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学博士学位。

袁新意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Arakelov几何、代数动力系统、自守形式、志村簇与L函数等。他是第一个获美国克雷研究所研究奖的华人,并在数论和算术几何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

袁新意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助理教授和副教授。2020年,袁新意回到北京大学,任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并在相关领域的工作中继续取得重要进展。

袁新意获得了2022年“科学探索奖”,这是对他学术成就和社会贡献的高度认可。作为“北大数学黄金一代”的一员,袁新意对年轻数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数学的“无人区”并取得突破性成就。

袁新意教授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还通过他的教学和研究成果,对年轻一代的数学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中国乃至世界数学界的重要人物。

姜萍事件的疑点分析

袁新意

6月14日,当我看到网上关于姜萍获得阿里巴巴数学竞赛初赛第12名的报道时,我为姜萍取得这样的成绩而高兴,为中国出了这样一个数学天才而激动。于是我马上向我的几个从事数学研究的同行们转载了这个消息,同行们也和我一样高兴,我们还对此做了很多讨论。

6月16日,我打开知乎继续关注姜萍事件,居然看到了很多质疑姜萍的成绩的文章。我本来不相信,但是习惯性的点开一看,发现有些文章的确是非常理性地提出了各种疑点,这样我对这个事件的看法很快就产生了变化。

之后,网络上出现了铺天盖地的疑点,包括姜萍的中考成绩,她在涟水中专的数学考试分数,她的数学老师王闰秋的简历,与王闰秋相关的很多聊天记录的截图。于是,网络上很明确的分出了两派,分别是质疑姜萍与支持姜萍的。网上这两派的辩论非常激烈,或许因为没有最终的定论,辩论逐渐转为口水战和人身攻击。更有一些缺乏道德底线的自媒体将此事凭空上升到了阶级歧视,性别歧视,学历歧视的高度,煽动了大众的情绪,骗取了大量的流量。这让我想起今日的美国不可挽回的社会撕裂,而这个撕裂主要源自某些有心人利用一切机会将各种问题上升到歧视的高度。我们中华民族是个智慧与友善的民族,我真不希望我们在这方面步美国的后尘。

对于这件事,每个人掌握的线索不同,并且有自己不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于是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合情合理的。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冷静地对待这件事情,就事论事,不要上纲上线,不要相互攻击,也不要攻击姜萍或其他的当事人。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对这件事情中的一些线索的分析,希望读者能够冷静的对待我的分析。因为大部分来自网络的材料真伪难辨,我这里主要分析阿里巴巴达摩院发布的采访姜萍的视频,以及复旦大学姚一隽教授对她的 LaTex 答卷的评论。

(1)阿里巴巴竞赛的初赛

阿里巴巴竞赛的初赛的考试范围基本达到了数学系三至四年级的本科生学习的内容,考试内容可能涵盖这个阶段的学生学过的几乎所有课程,涉及的数学方向包括分析,代数,几何,概率,组合等等。今年初赛有2个选择题,5个大题,共7个题。考试时间为48小时,考试形式为开卷,选手阅读题目和提交答案都在线上完成。规则上允许查资料,不允许和别人讨论,但是没有监考机制。这个考试方式很好地照顾了处于全球不同时区的考生。因为初赛只是为了获得进入复赛的资格,最终评奖只看复赛的成绩,而每年有大约八百名考生进入复赛,所以初赛成绩实际上没有那么重要。

姜萍此次初赛获得了满分120分中的93分,位列5万名参赛者的第12名,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名次。因为很多选手感觉分数够进复赛了就没有努力地把所有的题目做完,所以初赛排名靠前的选手的水平并不一定强于初赛排名远远靠后的选手。如果要对应,这个93分代表的水平可以对应到北大和清华等名校数学系高年级本科生的中上等水平。如果这个成绩是姜萍自己所考得,那么她的学习天赋应该是很罕见的。毕竟,按照报道,姜萍从中专才开始集中学习数学,也就是说她花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学完了高中数学和数学系的本科数学。

我们先考虑一个问题,就是一个初中毕业生,是否能够在两年的时间内学完高中数学和本科数学,并且能够在初赛中考出93分?按照我的学习与教学经验,我认为在全国每年的初中毕业生中,应该有10个左右的学生具有这个天赋。当然,要完成这个任务,还需要该学生在数学上有极浓厚的兴趣,超强的学习能力,和非凡的毅力。所以,单从我们看到的姜萍的简历,我们并不能断定她考不出这个分数。

(2)视频中的板书

这个板书里的数学内容证明了数学分析里的一个基本公式。数学分析,就是数学系的微积分,是数学系本科生学习的第一门数学课,一般要学习三个学期。因为是摆拍,这个板书代表的真正的数学内容不重要;板书上的证明的对错与优劣也不重要;板书是抄的书,抄的自己的笔记,或者抄的老师的笔记,其实也不重要。



阿里巴巴报道姜萍的视频中的板书的截图(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截图淡化了姜萍的身影)

在这个9行的板书里,我圈出了13处问题,它们可能是错误,笔误,或书写习惯导致的误会。我们将逐一分析这些问题。这里我们暂时将在现实中写这个板书的人称为“笔者”,之后再讨论笔者是否是姜萍。





基于这些分析,我们可以断定,书写这个板书的人的数学水平至多是高中水平,完全没有学过数学分析,更不用说视频里提到的 Evans 的 PDE 教材这种以数学分析为基础的数学系的研究生课程。

数学圈以外的人,可能会将所有这些问题解释成紧张或书写习惯问题。现在我打个比方来解释这个板书在数学世界中有多严重。虽然任何比喻都会有其不精确性,但是比喻的作用来自其通俗性。假设有一个全中国俄语作文大赛的获奖者,在黑板上抄了一段俄文。旁观者们完全不懂俄语,都觉得这个板书颇有大家风范。后来,一个俄语专家看了这个板书,以下是这位专家的发现。他第1秒发现这个板书里有很多单词抄错了,感觉可能是获奖者紧张或疏忽所致;他第3秒发现有几个非常常用的单词抄错了,这些常用的单词如同英语里的 the 和 is 那么常见,他觉得即使是上过一学期俄语课的人也不会犯这种错;他第5秒发现板书里面有很多俄语字母写错了,有些俄语字母被写成了其它的俄语字母,有些俄语字母被写成了一些俄语中不存在的符号;他第7秒发现,有个俄语字母在板书里出现了5次,但是却在板书里被写成了3个不同的符号。他的结论是,获奖者连俄语的字母都没有认全。注意,这里说的是笔者没有认全俄语的33个字母,而不是指那几千个常用的俄语单词。

(3)这个板书是不是姜萍写的?

支持姜萍的人说,既然这个板书是摆拍,那很可能是工作人员为节约时间代她写的。但是,在视频中,有几个画面明确地显示有一只手在写这个板书,也有几个画面明确地显示姜萍在黑板上写这个板书。而且,既然是拍姜萍的故事,如果导演有基本的职业素养,那不就是应该让姜萍写数学公式,然后让摄影师拍姜萍写公式的样子,之后拍姜萍写的公式?拍摄姜萍亲自写数学公式在这个采访中绝对不能算浪费时间。

如果这个板书真是别人代写的,那么我有两个疑问。首先,谁有这个魄力,在完全不懂高等数学的情况下,敢替姜萍抄一段漏洞百出的高等数学公式到黑板上,用来给各大媒体转载?其次,如果真有人代写,并且姜萍有着本科数学的水平,那她必定能够一眼看出这个板书是多么的不入流,那她还能容许用这个板书扮演自己在视频中的板书,并且摆出在上面写字的姿势继续拍下去?

是否有人代写板书,或许阿里巴巴可以出来澄清。

(4)用LaTex的必要性

阿里巴巴竞赛的参赛者需在网上提交答卷,系统接受手写的解答的照片或扫描版,或者用各种电子编辑器写出的解答。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姚一隽教授评价姜萍的答卷时说: “用词精准,表达流畅,LaTex使用熟练。如果不讨论数学水平,只看答卷水平,可以(保守地)说,国内95%的数学专业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是写不出那样一份答卷的。”

LaTex是一种学术界通用的数学公式排版软件,广泛用于书写数学和物理学的专业论文。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个学生要学会这个软件做一些基本的编辑,一般只需要几个小时;但是,要达到比较熟练地应用这个软件,一般需要用这个软件写过总共将近一百页的论文。抄写一页比较复杂的数学公式,一般手写可能只需要花5分钟;一个LaTex高手用LaTex抄写可能需要花40分钟;一个LaTex初学者可能需要花3个小时才能抄完。由此可见,LaTex是如此的耗时耗力。因此,多数情况下,在还没有开始写论文时,数学系的学生是不会主动使用LaTex的。那么,我这里质疑的是,姜萍在中专学习数学,从来没有写过论文,她有什么动力使自己把LaTex练习得那么熟练?注意,这里的关键,不是说学习LaTex的难度,而是学习LaTex的必要性。另外,作为一个中专生,有多少机会能够坐在电脑前面写如此耗时耗力而不促进数学水平的LaTex?

(5)其它的一些小疑问

在那个采访视频的刚开始,姜萍得知自己拿了这么高的名次后,显得难以置信,说她以为自己会是“卡尾子”进的决赛,即是刚刚高出分数线几分。事实上,姜萍考了93分,比分数线45分多出了一大截。在这个时间非常充裕的数学竞赛中,一个优秀的选手,自己能得多少分,肯定应该是了然于胸的。根据往年的分数线的经验,或者他老师的参赛经验,她不知道自己的分数大概在什么位置显得不合逻辑。或许,这个可以解释成导演为增加传奇色彩而设计的一个画蛇添足的情节。

在阿里巴巴发布的第一版视频中,姜萍将谢惠民的“数学分析”说成了“数学方面”。数学分析内容极多,通常是数学系本科生入学后的前三个学期的课程,而谢惠民的两册书共超过700页。如果她自学通透了的课程,那么那几个月内脑子里时时刻刻都会是“数学分析”这四个字,这个错误不是紧张口误能解释的。我这里借用一个网友的比喻:一个熟读《三国演义》的人,在紧张口吃的情况下也不会把“三国演义”说成“三国世界”。

而阿里巴巴后来发布了修改后的视频,新的视频将“数学方面”改成了“数学分析”。这个是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6)作弊的可能性分析

现在我们讨论初赛作弊的可能性。这一节的讨论缺乏可检验的证据,但是可以较合理的解释很多疑问。我并不断言这些说法一定是真相,但是希望用这些说法告诉大家有很多可能性,并且启发大家思考。

知乎上有网友提出,有一种团队作弊方式,应付初赛非常有效。这个作弊方式在大部分人的意料之外,而我也是第一次听说。下面我结合初赛的形式介绍一下这个作弊方式。

上面提到,初赛中不同的问题涉及到数学的各个方向,单个选手非常难以得满分。注意到从研究生阶段开始,数学系的学生们主要在自己的研究方向深入,会逐渐忘记别的方向的大部分内容,所以很多博士生考初试反而不如自己在本科毕业时更有优势。但是,初赛中的每一个问题,对于熟悉这个问题所在方向的研究生来说难度并不大。那么,如果有一个团队(例如一个微信群),由几个数学系的硕士生或博士生组成,这些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涵盖数学的各大方向。考试时,大家分工合作,每个人只要攻下自己方向的问题,然后大家汇总,那么每个人就能得到所有问题(或者大部分问题)的答案,从而每个人都可以在初赛中获得好成绩。

姜萍的老师王闰秋曾经是江苏大学数学系的硕士生,在阿里巴巴的报道中他是姜萍通往数学世界的伯乐。按照阿里巴巴的官方记录,王闰秋去年和今年都参加了阿里竞赛,这两年都进去了复试,并且去年没有获奖。

下面,我叙述一些网友对背后的故事的描述,这些描述基于网上流传了很多和王闰秋或姜萍相关的人的聊天记录的截屏。我再次重申,这些截屏和故事的真实性难以判定,而我介绍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大家思考。这些截屏显示,王闰秋利用团队作弊,帮助自己通过了今年的初试。并且,姜萍的93分,出自王闰秋以姜萍的身份注册的另一个参赛帐号。这个帐号的答卷,由王闰秋写的LaTex提交,以避免暴露自己的笔迹,甚至有可能从头到尾姜萍都没有看过初赛的题目。王闰秋开这个小号的目的,为的是在决赛中有两次机会读题并答题,以提升他在决赛中的成绩。

决赛的赛制是,在官方划出的固定的24小时中,每个选手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连续的8个小时读题并答题。决赛依然是线上的,但是要求选手8小时全开摄像头,允许短暂地离场去吃饭或上厕所。如果王闰秋真的可以操纵两个帐号,那么他可以在第0小时以小号上线读题,然后退出,然后在线下继续思考考试题目,或者寻求团队的帮助,在最后的8小时内上线以自己的帐号上线答题。那么,王闰秋为什么这么希望在决赛获奖呢?网上的解释有几个,其中一个是说他想要申请数学系的博士,而决赛的奖项可以增加他申请的成功率;另一个解释说他开了一个考研辅导班,而他获奖可以提升辅导班的知名度,如果他的学生获奖则可以大大提高辅导班的知名度。

这里我解释一下,今年阿里巴巴竞赛的决赛分不同赛道进行,即每个考生选择一个数学方向,并且只解答这个方向的问题,之后评奖也只看同一赛道内的排名。决赛问题的难度相当于名校数学系博士生的资格考试的难度,能够在决赛中获奖的选手放到清华北大的博士生中也是佼佼者。因此,如果王闰秋在决赛中获奖,对于他申请985院校的博士生确实有很大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团队作弊方式,对于决赛效果不佳,因为决赛本来就只考数学的一个方向,每个问题都异常困难,即使有10个同一方向的普通水平的研究生一起讨论几小时,可能也解不出他们方向所在赛道的最难的那2-3个问题。

如果这个王闰秋作弊的猜测属实,那么姜萍的数学水平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中专生的数学水平,这个也能解释我们关于那个板书的大量的疑问。就是说,那个板书是姜萍从王闰秋的笔记本上抄写的,因为王闰秋手写的有些潦草,姜萍又不没见过那些高中范围外的符号,于是那些符号就出现了各种极不专业的错误。

上面我们提出了种种疑点,这或许印证了那句名言,要撒一个完美的谎言是多么的困难。我个人认为,姜萍的初赛成绩极有可能不是她自己考出来的。然而,因为当事人们的沉默,涟水中专的信息封锁,网络上的文件无法辨别真伪,我们拥有的可靠的证据非常有限,而我们所依赖的逻辑分析并不能算实证。理论上,姜萍依然可能是被冤枉的。

很多人在等待姜萍的决赛成绩,希望根据决赛成绩确定她的初赛成绩是否是她自己所得,但是实际上她的决赛成绩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因为决赛的数学的深度和难度远大于初赛,所以即使姜萍在决赛中的成绩不佳,也不能证明她的初赛成绩是假的。即使她的决赛成绩很好,大家依然会陷入她决赛成绩是否真实的争论之中。

(7)如果姜萍是被冤枉的

如果是姜萍有真才实学,而她想要证明自己的清白,那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因为数学的会与不会是非常容易判定的。姜萍只需要在网上直播讲解自己初赛的题目是怎么做的,并且回答网民的一些相关的问题,便可自证清白。如果他不喜欢采用这种不够严肃的方式,毕竟网上人杂意外多,那么她可以找3-4个知名的数学教授,组织一个正式的数学的面试,只需要半个小时就可以证明她的实力。数学界的大部分教授(包括我)都很会乐意参与这个面试,并且在确认姜萍的学识后在她的学业上帮助她。如果以上提议姜萍都觉得不合适,我将以个人的名义邀请姜萍来北京大学访问,和她讨论数学或者将来的职业发展,费用由我来承担。

(8)结语

数学研究者们喜欢清静,也需要清静才能潜心地做学问。我希望这件事情能够尽快水落石出,还大家一个公道,还数学界一个清白,还数学界一片净土。

s
seewhatisee
1 楼
著數學家很有時間嗎
亘古未见的笔名
2 楼
阿里怎么能在谎言遍地的中国搞这种开卷竟赛?搞笑!
s
somers
3 楼
不奇怪,阿里原是靠卖假货起家的。
b
borisg
4 楼
well written.
过路人_2016
5 楼
叫兽也来蹭热度,所以怎么搞得好科研
蓝山飞狐
6 楼
目前最公正的评价。
过路人_2016
7 楼
这种民间不靠谱的“竞赛”,真是也好作弊也好,对数学界没有任何影响,叫兽实在太空,还长文评论,可见这个叫兽也是吃干饭不干活的
s
speedingticket
8 楼
这个袁新意教授的写法了无新意,唯一的意思就是想当网红。 姜平事件大概率是做假,她的老师是主使
初春时节
9 楼
写的非常好,谢谢作者。我一直相信姜萍的成绩是假的,现在更坚信。
m
meinv18
10 楼
目前看过对这件事最合理分的文章,姜萍的成绩基本可以确定是假的
永久宕机
11 楼
中肯。数学,做不得假。
p
philipl88
12 楼
这本就不是个数学问题......
t
tw1234
13 楼
somers 发表评论于 2024-06-27 08:19:29 不奇怪,阿里原是靠卖假货起家的。 Well said!
黄过
14 楼
全民热衷造假,全民热衷打假
弯刀月
15 楼
这些智慧应该用来和CIA斗智斗勇
k
kl3527
16 楼
其它没看不好评论。但是用latex确实太奇怪了。那是为了在文档和在线页面里显示数学符号和公式才用的。一般人用文档编辑器里的数学编辑功能甚至都不需要用latex。数学竞赛和一般学习根本不需要用它。
L
Lisland_2013
17 楼
楼下地图炮了。让追这新闻的教师,scientist情何以堪…
i
iloveCCP
18 楼
教授闲得蛋疼, 跟一个小姑娘较什么劲。 没造假, 如何? 造假了, 又如何? 地球不转了?
F
FollowNature
19 楼
数学家也跟着蹭热度。以前不著名,现在出名了。
c
citybiker
20 楼
kl3527 发表评论于 2024-06-27 09:20:00 其它没看不好评论。但是用latex确实太奇怪了。那是为了在文档和在线页面里显示数学符号和公式才用的。一般人用文档编辑器里的数学编辑功能甚至都不需要用latex。数学竞赛和一般学习根本不需要用它。 ========== 而且涟水教育局还官方回复:姜萍“参赛”的电脑是借的,那么姜平时用啥学和用LaTeX? 不过高中数学和大学高数都能短期搞定,一个软件一晚上熟练掌握倒也说的过去哈。
J
JustWorld
21 楼
做假捅到网宣们的痛处。说一说200斤的博士论文是不是假的。 做假追朔到中共的历史,它的历史都是假的。百年前,苏共提供武器,资金,人力建立黄埔军校,发动北伐。最终二战后,扶植中共上台。国民党和中共都是苏共提携和帮助的,蒋介石先翻脸,斯大林死后毛也翻脸。国共内战是苏共指挥策划的。200斤和普金言归于好,合作无上限,普京入侵乌克兰已穷途末路,200斤也将步其后尘。
m
meinv18
22 楼
楼下对袁教授写这篇文章阴阳怪调的讽刺有意思吗?这件事在国内闹得沸沸扬扬,已经是上升到人身攻击、阶级斗争的层面上了,别人至少是北大堂堂正正的教授出来说句专业客观分析的文章不是很好吗?你们是什么货色?
x
xiaoxiao雨
23 楼
this mathetitian should also reflect why there are so many cheaters in China. That causes the public trust on news.
s
size0
24 楼
如果教授指出的是真实的,说明我们的种群里很难出天才,虽然人口基数很大。如果出不了天才,那么就踏踏实实给欧美干工厂,别扯其他乱七八糟的,比如什么俯视西方啦,东生西降什么的了。好好做工,比啥都强!
z
zhuniang
25 楼
meinv18 发表评论于 2024-06-27 09:43:19 楼下对袁教授写这篇文章阴阳怪调的讽刺有意思吗?这件事在国内闹得沸沸扬扬,已经是上升到人身攻击、阶级斗争的层面上了,别人至少是北大堂堂正正的教授出来说句专业客观分析的文章不是很好吗? -----------+++!
z
zhuniang
26 楼
size0 发表评论于 2024-06-27 09:55:40如果教授指出的是真实的,说明我们的种群里很难出天才,虽然人口基数很大。 -------- 还是能出一些天才的,只是比例很低,中国的天才们往往处于绝对弱势的地位,只有在这个国家快要崩溃的时候,天才们才会被放出来应急,一旦度过生死存亡的险境,马屁精骗子们就再度迅速繁衍起来,大部分天才就被当作用完的牙膏皮扔掉,少数“识相的”当花瓶供起来。 天才太较真,哪里的统治者都不喜欢,马屁精骗子多让人舒服啊! 美国大公司的白人不也都沦陷给油嘴滑舌的印度骗子了吗!
n
novtim2
27 楼
袁新意看来也是饭桶;SIGMA K=负无穷大,到正无穷大。读成因为就是K FROM negative infinity to positive infinity; 而英文作者经常把TO 写成2(TWO),那种写法在英语世界是不奇怪的; 但是中文把2的读音完全不同;所以许多人说“负无穷大二正无穷大”是什么东西?但是你把其中的二读成 TWO,是不是很明白了? 美国这些教授经常把2代表TO, 4来代表for;都是很常见的,说明姜萍可能研读了许多国外教授的视频;因为这种写法在教科书上也不多见,只是手写用到
f
fengqingyun
28 楼
楼下瞎逼扯 英文作者把to写成2不代表 数学家会这么写 不规范编程定义变量或许会用2写到变量里 但是数学论文论证你啥时候看到to写成2的
f
fengqingyun
29 楼
她是不是天才去参加高考,数学竞赛 有国赛还有奥赛 如果这些东西都会高考难度没问题的数学搞个145分以上 偏科也没问题 一个开放性的考试验证不了啥
老枪HK
30 楼
因该谢谢袁老师的评论。专业部分就不评论了,不是学数学的,没资格。 但是,还是很赞同袁老师关于社会割裂的评论。但是,袁老师的帖子是否对加深这种割裂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呢?比如 “按照我的学习与教学经验,我认为在全国每年的初中毕业生中,应该有10个左右的学生具有这个天赋。” 妥妥的高高在上的姿态。我记得,100多年前有一个湖南师范中专的毕业生啃了个北京的白菜,开后门去北大图书馆上架,这个中专生不甘寂寞,专门找想袁老师这样的大师讨论数学问题,频频遭受冷遇。 这种歧视转为仇恨,直到后来对他们的蔑视。 再后来,文盲上大学,当副总理,当副主席,也就是纠偏过正了。大家设想一下,If tomorrow comes,姜萍同学当了国家主席。她会怎么做。小女孩是草包还是天才,复试就见分晓了。别高高在上的说我出钱让你来北大面试好不好。毛主席在北大写信给朋友,说他被孟真先生和罗家伦等人欺骗了,因为他们不像他在长沙耳闻的那么优秀。
p
paladindancer
31 楼
Latex 类似一种前端脚本编程语言, 考验的是细心和耐心, 我用过一次就在也不用了, 简直是对人的折磨, 你如果觉得在google doc里输入奇怪数学符号很麻烦, 那是你还没用过Latex.
p
paladindancer
32 楼
这件事情我的看法也有些转变了, 一个板书居然可以有这么多的错误. 相信城友应该都有一个领域的专长, 会有遇到外行干内行的经历, 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教授最后说的很有道理, 想证明清白其实很容易的, 而且还能继续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为什么迟迟不做呢? 之前听哪个公知说过一句话, 真相其实不需要时间的证明, 谎言才需要时间的证明啊
b
bluetag
33 楼
先不说latex容易不容易,从不写论文的中专生根本没有去学习latex的动机,何况她的电脑还是临时借的,单这一点就足够可疑。
b
bsmile
34 楼
kl3527 发表评论于 2024-06-27 09:20:00 其它没看不好评论。但是用latex确实太奇怪了。那是为了在文档和在线页面里显示数学符号和公式才用的。一般人用文档编辑器里的数学编辑功能甚至都不需要用latex。数学竞赛和一般学习根本不需要用它。 ============ 有我视即我写的软件可以简化latex输入,譬如已经被淘汰的scientific workplace和现在还在流行的lyx等。高等数学不用latex排版很容易造成书写的混淆而导致推导错误的。
第一代移民
35 楼
是否应该叫所有的参赛者出来自证清白?
b
bsmile
36 楼
paladindancer 发表评论于 2024-06-27 11:29:04 这件事情我的看法也有些转变了, 一个板书居然可以有这么多的错误. 相信城友应该都有一个领域的专长, 会有遇到外行干内行的经历, 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教授最后说的很有道理, 想证明清白其实很容易的, 而且还能继续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为什么迟迟不做呢? 之前听哪个公知说过一句话, 真相其实不需要时间的证明, 谎言才需要时间的证明啊 ================ 我感觉袁老师的评价过分了,他是从一个经历过严格的数学训练的角度来评价的,如果他见识过本土美国小孩如何写英文和数学符号也许就不会那么意外了,简直可以看作是那个板书的翻版。他的批评里头有好几个地方我认为和人的习惯有关系,譬如那个求和号下标大于上标的,也许我也会那么干,因为这样两个求和号的下标都一样,那么我看到求和号的上标一下子就认识到求和的范围。还有psi^a写成psi a和把微分f^(n)写成fn对于一个没有经历过严格数学训练的人而言,不是太严重的问题。但我也很纳闷为什么把求和号写成-2这种形式,还有,她应该进行了非常多的手动推导,在推导的过程中,各种数学符号应该比较规范才能够不弄混,为什么在板书的时候还是有这么多事实而非的符号表示。
p
paladindancer
37 楼
第一代移民 发表评论于 2024-06-27 11:40:25 是否应该叫所有的参赛者出来自证清白? =========================================== 如果查出真的有作弊, 那不是所有参赛者自证清白的问题, 是所有人取消资格重考的问题, 而且还要改改考试规则甚至完全取消这种考试.
没事逛逛88
38 楼
这年头不仅作弊要有证据,没作弊也必须证明自己没作弊
c
citybiker
39 楼
油管上有这个女孩的采访录像,大家自有判断。反正我看了一半,感觉就是连稿子都没背熟,很低级的表演。
w
wujiandao
40 楼
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傻子相信一个人能在两年里从一个考不上高中的初中学生变成万里挑一的数学系高才生。傻子们再等两年,看看她是不是就要拿菲尔兹奖了。这个世界只有神迹,没有奇迹。
n
novtim2
41 楼
fengqingyun 发表评论于 2024-06-27 11:02:23 楼下瞎逼扯 英文作者把to写成2不代表 数学家会这么写 不规范编程定义变量或许会用2写到变量里 但是数学论文论证你啥时候看到to写成2的 ===== 你在黑白上写论文???她只不过是在黑板上写,大家讨论的都是黑白上的东西,你扯出论文来?你有基本的逻辑么? 我说的是黑板上这么写是完全可以的;你说的是论文里面一定不会这么写? 你的逻辑在哪里???
n
novtim2
42 楼
在论文里面不这么写,但是你能说在黑白上这么写是错误的么?大家讨论的,袁新意批评的也是黑板上的东西,难道姜平把这个发表在论文上了????
n
novtim2
43 楼
网上能写数学公式的网站都有许多,甚至WORD都可以,干嘛抓住排版软件不放---
D
Deepspace_01
44 楼
板书明显是抄错了。照葫芦画瓢了。如果是本人抄的, 有可能拍摄时紧张, 没有用心 check. 说明不了啥。
老枪HK
45 楼
网上能写数学公式的网站都有许多,甚至WORD都可以,干嘛抓住排版软件不放--- ---------------------------------------------- 袁老师会说,我们都用Louis Vitton,你用个Walmart包。还好意思出来显摆。
p
paladindancer
46 楼
novtim2 发表评论于 2024-06-27 12:33:05 网上能写数学公式的网站都有许多,甚至WORD都可以,干嘛抓住排版软件不放--- ================================================ 你这个恰恰就是问题, 因为用其他编辑器都可以轻松搞定的事情, 为啥要刻意用Latex呢? 而且Latex不是直接用来写的, 一般是先用Word写完以后在翻译成Latex. Latex本质是在写代码, 然后别人用这段代码在编译器生成一个文档, Latex未编译过的源文件是看不懂的. 耗时又费力, 做学术出版, 文献引用还凑合, 如果交个作业或考个试也用Latex这就叫画蛇填足了.
s
sshr
47 楼
这个女生的采访我看了,看完我坚信她的数学就是中专水平。虽然通篇“数学、做题”地说,但实在是空洞无物,还把“服装设计”类比几何的“对称美”。话说搞数学竞赛的,几何题见过几道对称美的?但凡是理工科大学毕业的人听完,绝大多数都会如我一样,感觉她就是在背台词,还没背熟,尴尬,太尴尬!如果真的很喜欢数学、喜欢解难题的人,都会忍不住就要具体说说自己解题时遇到的为难之处或干得漂亮的细节。特别是孩子,阅历简单,还不会虚头巴脑巧舌如簧东拉西扯,愿意谈论和分享的无非就是自己真正走心喜欢的东西。而且期间她还说比赛时自己一直在低头做题,那Latex输入的题解是谁帮她弄的?
枫城俠客
48 楼
袁新意教授的评论非常理性, 逻辑性强!
京西观察使
49 楼
判断姜萍事件很简单,就像当年判断辟谷49天一样。让姜萍去一趟北大就好了,去上海也可以,我给她联系,不用她出钱。呵呵。
过路甲
50 楼
墙国习惯性作弊
w
wsadmin123
51 楼
随便再说2个疑点,1,初赛实际上是将8各方面,按照姜萍自己的说法,自己学习了偏微分,也是不可能得到那么高的分数,2,如果她自己使用LaTeX输入了答案,她的板书就不会有那么多莫名其妙的错误,那些错误显然不7是习惯或者笔误,而是一个从来没见过这些东西的人抄袭的结果,就像一个外国人,从来没有见过中文,照着字帖描中文一样,另一个外国人可能觉着amazing,真正学过中文的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一个人的清欢
52 楼
“ 决赛依然是线上的,但是要求选手8小时全开摄像头,允许短暂地离场去吃饭或上厕所。如果王闰秋真的可以操纵两个帐号,那么他可以在第0小时以小号上线读题,然后退出,然后在线下继续思考考试题目,或者寻求团队的帮助,在最后的8小时内上线以自己的帐号上线答题。”—— 这个说法不对呀,全程开摄像头,王闰秋怎么可以操纵两个账号?两个账号一个人,不会被发现吗?如果让姜萍先帮他看题,姜萍是不是根本就看不懂?我现在一直没想明白的就是:他们作弊的目的是什么?
C
CavalierH
53 楼
再紧张,写求和也会先写Sigma,再写index和lower limit,最后写upper limit。特别是她是能熟练使用LaTex的,用LaTex考试。而不会像视频里面先写upper limit,然后一横一个2,最后写lower limit. 不然她LaTex是怎么编译得过。Latex这几个符号的命令是 sum_{n=\-Infty}^{+\Infty} Deepspace_01 发表评论于 2024-06-27 12:42:32 板书明显是抄错了。照葫芦画瓢了。如果是本人抄的, 有可能拍摄时紧张, 没有用心 check. 说明不了啥。
p
paladindancer
54 楼
楼下, 两个帐号不是同一个人. 他可以先让另一个人截屏把题目抄下来. 那个人既不是姜萍也不是她老师, 那个人可以是学校扫楼梯的阿姨, 因为她只需打开电脑看题就够了. 作弊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知名度, 因为知名度 == 钱. 你是昨天才出生吗...
一个人的清欢
55 楼
楼下,打开电脑看题是要开摄像头的!
M
Maui2021
56 楼
早说了,骗子一个。 前几天还有人说别人嫉妒她呢。中专生只能骗骗跟她一个学识水平的。
M
Maui2021
57 楼
把“数学分析”,说成“数学方面”。 这不就是个文盲嘛。 跟宽衣通商有一拼。得了宽衣帝的真传。
求实者
58 楼
这本来是件可以客观评断的事,是真是假,很容易检验。而谁出来质疑/反对,或辩护/支持,都不应该影响最终结论。
p
paladindancer
59 楼
一个人的清欢 发表评论于 2024-06-27 15:48:13 楼下,打开电脑看题是要开摄像头的! ================================================== 我在解释一下, 你看好了啊. 0-8点, 扫地阿姨打开电脑并截屏题目给姜萍团队, 然后扫地阿姨继续扫地. 监考很纳闷为啥有个人刚开始考试就退出了, 也许是越南某个小村庄的阿姨不小心点错了链接, 谁知道咋回事呢? 0点 - 8点 - 16点, 姜萍团队用截屏奋力做题. 16点-24点, 题目做好了, 姜萍登录一交卷完事, 要不就装成做题8个小时, 这样想想装8个小时也挺累的啊...
p
pandal
60 楼
袁的所谓分析解读也是建立在主观想象,过度解读之上而已,怎么一个中专生就不会学习LaTex了?怎么断定视屏中的人就是姜萍?怎么能断定就是作弊呢?为什么要自证自己的能力?难道竞赛不是最好的证明吗?
护国中将
61 楼
姜萍一个生于低端家庭的人,她不可能会数学,像她这个阶层的人只会作弊,穷人天生就是罪犯。
秋阳照落叶
62 楼
是啊,不用计较,所以造假代价太低,人人可以行骗。 都说中国如何安全,我看到处是骗子,到处是坑。 ================================================================================ iloveCCP 发表评论于 2024-06-27 09:26:20 教授闲得蛋疼, 跟一个小姑娘较什么劲。 没造假, 如何? 造假了, 又如何? 地球不转了?
b
bsmile
63 楼
CavalierH 发表评论于 2024-06-27 15:04:15 再紧张,写求和也会先写Sigma,再写index和lower limit,最后写upper limit。特别是她是能熟练使用LaTex的,用LaTex考试。而不会像视频里面先写upper limit,然后一横一个2,最后写lower limit. 不然她LaTex是怎么编译得过。Latex这几个符号的命令是 sum_{n=\-Infty}^{+\Infty} ============= 用工具的话可以用快捷键或者鼠标点几下,真正写latex的人其实没几个的,哪记得这么多的latex的命令
l
lue96500
64 楼
又一个蹭热度的闲人
j
jameskkk
65 楼
@pandal 不知道你学过LaTex没有,我学过也用过,这个软件主要用于写论文时方便显示复杂的数学公式,学起来比MS OFFICE难不少。我不能说姜萍肯定不熟练,但通常来说,一个人只研究数学但不写论文的话,能熟练用LaTex的可能性极小。 pandal 发表评论于 2024-06-27 16:31:43袁的所谓分析解读也是建立在主观想象,过度解读之上而已,怎么一个中专生就不会学习LaTex了?怎么断定视屏中的人就是姜萍?怎么能断定就是作弊呢?为什么要自证自己的能力?难道竞赛不是最好的证明吗
b
bsmile
66 楼
jameskkk 发表评论于 2024-06-27 18:46:42 @pandal 不知道你学过LaTex没有,我学过也用过,这个软件主要用于写论文时方便显示复杂的数学公式,学起来比MS OFFICE难不少。我不能说姜萍肯定不熟练,但通常来说,一个人只研究数学但不写论文的话,能熟练用LaTex的可能性极小。 ============= 可以有可能用latex相关的软件记录推导的过程,这样可以避免很多无谓的错误
j
jeffhonolulu
67 楼
只能说中专学历是原罪。如果姜萍同学是名牌大学的,谁会质疑她的第十二名?
S
Sparkpool
68 楼
假的无疑,数学逻辑三点: 1. 学数学的不管是演化还是证明都有习惯性规范性的书写方式,板书问题太多2. 数学论文更不可能是一个中专生可以写的,开玩笑的英语都不过关,世界一流论文都是用英语写且有规范的语法,没错,数学也有语法3. 学艺术不是不可以读数学,但是没那么多的天才,除了我之外,但是即使我有四个文理专业加艺术,但是也知道99.99% 艺术生是什么逻辑,几何的空间思维没错它可以带兴趣,但是高数到研究生的建模不是靠兴趣爱好,从一个艺术生到数学本科需要4/5 年的时间,因为你需要补基础从代数微积分到矩阵到逻辑性到coding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更何况你还需要过英语关)4. 中国所有的理工的高阶教材都是从英文翻译过来了,读英语会更能理解和自学,我就是自学的,所以这个故事太假,因为我就是高考美术生,通设计,但是在美国读数学你需要4-5 年的时间赶上本科再到研究生、不知道有几个天才可以拿下艺术、数学、经济、哲学四个本科,同时获得的,艺术生不是不可以学数学,但是这样荒谬的所谓天才让我们内行人都觉得笑掉大牙;更不要谈研究生和博士论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