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天安门广场的阅兵,是自中共建政70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展出的自主研发项目最多,且展现大批「非正规」型武器,这些武器装备,体现解放军从1990年代开始发展的「超限战」特色,而台湾在观察此次阅兵过程中,能否体认到安全政策问题以及战争风险的增高,是未来政府必须面对的难题。 30年阅兵:从威慑台湾到对标美国
观察近30年的天安门阅兵,我们从1999年、2009年至2019年三次阅兵来看,其性质与针对目的,已经有很大的差异。1999年天安门阅兵,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经济成长下」所举办的第一次「现代化部队意义」的阅兵,也是为了因应了当年7月,李登辉提出「特殊国与国关系」后的首次「亮剑」,展出的新武器项目少,实验性强,具备威胁能力的是刚刚在1996年台海飞弹危机出现的东风15型战区弹道飞弹(TBM),以及99型战车原型车、96型战车原型车等新品,而空军则展示了刚刚与俄罗斯交易、授权生产的Su-27型战机。即使已出现能威摄到日本、关岛的东风31型洲际弹道飞弹,是否具备实战能力也受质疑。从1999年阅兵的武器列队观察,目标明显剑指台湾。
而2009年天安门阅兵,解放军已在自制武器上获得许多突破,尤其是二炮部队(战略导弹部队)引发世界注目。包括已改良的东风31甲型洲际弹道飞弹、东风21丙型中程弹道飞弹、长剑10型陆射巡弋飞弹,以及鹰击62型舰射巡弋飞弹,解放军展现了战略军力的迅速发展。而这些长射程武器,最远的东风31甲型,已可威胁到夏威夷,北约、第二岛链内的战略目标,这是2009年阅兵最大特征。其针对台湾的部份,仅有已经开始量产的99式主战车、96式主战车,05式两栖突击车、03式伞兵战车、歼10型战机等新装备。这时对台「亮剑」,还是以传统空降、登陆作战为主,对台湾威胁是传统性军事压力。
而2019年的天安门阅兵,解放军战略目标已经有巨大改变。首次展出的东风41型洲际弹道飞弹、巨浪2型潜射弹道飞弹,其射程已经能涵盖美国东岸,威摄美国全境。而让美国军事观察家相当震撼的,是解放军先于美军提出了极音速(HyperSonic)弹头载具的东风17型弹道飞弹,此种飞弹完全是为了挑战美国的飞弹防御系统(NMD)而来,若其作战性能真如坊间传言一般,则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防御系统都将形同虚设。故在阅兵结束之后二天,美军立刻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展示一次拦截洲际弹道飞弹的反飞弹演习,其重要性不言可喻。
2019年天安门大阅兵,目标很明显地系针对美国而来,威摄台湾已经成为次要目的。图为针对美国而新研发的DF-17型极音速载具弹头弹道飞弹。(新华社)
而对台湾威摄部份,已大量地减轻比重。传统威摄的主战战车、轻战车、两栖突击车、伞兵战车依旧,但对台具有立即威胁性、射程超过200公里至300公里的长程火箭,都是最新的对台「非对称」武器。解放军在今年的阅兵,已走出1996年台海飞弹危机窠臼,仅用战区弹道飞弹来应付台湾。多样性的陆射型、海射型与空射型巡弋飞弹,都已批量生产,且射程大幅提高,精准力大增,对台湾呈现压倒性优势。而其展示的战略武器,又成为威慑美国,拒止美国介入台海冲突的战场利器。
台湾缺乏无人机「接战准则」
但综观此次阅兵,对台最具威吓的武器,应属「无侦8」型高空高速侦察机,以及「攻击11」型匿踪无人攻击机。这类型的「超限战」武器,对台湾是相当新的战术领域,台湾长年准备了传统型作战准备,为此花费大笔国防预算,但遇到此种非常规「超限战」武器,恐怕将面临困境。
以无人机战术来说,虽然近年来无人机的运用,已在中东战争中得到不少印证,但对台湾而言,因没有实际接战经验,故对无人机的战略与战术,都还在摸索阶段。例如:无人机在航空法的法律人格为何?与有人机的法律身份界定?击落、拦截无人机和有人机的「接战准则」为何?这在国际法上都有许多尚未碰触的地区。也因为无人机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因应的战术、战略与法则赶不及进化。故世界军费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与中国大陆的沙乌地阿拉伯,在10月14日遭受了无人机对其油田的攻击,其精密的传统防空系统,完全失去作用,损失一半以上原油产量,导致国际油价动荡。而此次使用的无人机,还包括混杂在机群里,无法定义其为无人机或是巡弋飞弹的非常规武器,都是相当便宜、科技层次很低的装备,竟然能深入沙国境内打击其经济核心,震惊世界。
一旦将情境转为台湾,解放军在无人机的发展上远胜于此次攻击沙国的伊朗和叶门,能够高空高速飞行的「无侦8」侦查载具,一旦其天天飞越台湾领空,台湾军方要如何处置?能够射击下来吗?以台湾目前的能力,能够拦截吗?而台湾军队面对无人机,要如何修正「接战准则」?如何处置才能在政治上与军事上「不吃亏」?这恐怕是台湾未来民选政府将要面对的头号军事难题。
高空高速的超音速无人侦察机(无侦8)的出现,对台湾的空防来说,从法律上和军事威胁上,都增添了全新的变数。(AP)
即使向美国采购再多的F-16V战机和M1A2T主战车,也不可能对此种新战术有效因应。而台湾已部署爱国者3型(PAC-3)和爱国者2+型(PAC-2+)防空飞弹,在捕捉高空高速和匿踪无人载具上也望尘莫及。沙国的爱国者飞弹部署,远较台湾密度来得高,都无法因应无人机,台湾现有的装备能够应付科技水准更加提高的非传统型无人机?
而如今,台海局势已经剑拔弩张,军事风险不断升高。而蔡政府的「挟美抗中」战略,其稳定性可能随着中美贸易战谈判的冷热,而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台湾除了打美国牌外,还有什么路可以解决这些非传统性军事风险?
必要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
事实上,在陈水扁政府时代,就已经提出过「两岸军事安全互信咨商机制」,并且在其选前提出的「国防报告书」中,列出了「两岸军事互信咨商机制」谈判三阶段:近程阶段,在于「互通善意、存异求同」;中程阶段,在于「建立规范、稳固互信」;远程阶段,在于「中止敌对,确保和平」。而在2004年5月20日就职演说中,陈水扁再度提出「一个原则、四大议题」政策,其中就包括「建立协商机制、对等互惠交往、建构政治关系、防止军事冲突」为主轴。对于「军事互信机制」的建立,陈水扁意志相当高,二任内共八次在公开场合提到,也曾在2004年末,令国安会研拟「建立两岸军事安全咨商机制」政策。只是后来因贪渎案爆发,政治焦点转移,民进党遂无暇顾及「军事互信机制」政策。
接续陈水扁的马英九政府时代,在二任期中,也在国安会层级进行「军事互信机制」建立的讨论,甚至已开始与北京方面沟通,透过管道也与美国间有默契。但由于2014年太阳花运动后,所有「对中国大陆协商」动作,都被政治性妖魔化,故也是不了了之。
而在蔡英文时代,蔡英文个人对往昔陈水扁时代的所有政治作为,都视为是民进党执政的「创伤」,将马英九时代在两岸问题上的构思更定义为“亲中卖台”,可能会引起台湾独派绿营不满的「军事互信机制」因此被抛到九霄云外。但是,如果不积极进取,展开建构「军事互信机制」建立的政治条件,则两岸的军事冲突和风险,将会在不受控的状态下,持续恶化。如何在政治难局中,降低两岸军事风险,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是唯一可选之路。
今年天安门广场的阅兵,是自中共建政70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展出的自主研发项目最多,且展现大批「非正规」型武器,这些武器装备,体现解放军从1990年代开始发展的「超限战」特色,而台湾在观察此次阅兵过程中,能否体认到安全政策问题以及战争风险的增高,是未来政府必须面对的难题。 30年阅兵:从威慑台湾到对标美国
观察近30年的天安门阅兵,我们从1999年、2009年至2019年三次阅兵来看,其性质与针对目的,已经有很大的差异。1999年天安门阅兵,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经济成长下」所举办的第一次「现代化部队意义」的阅兵,也是为了因应了当年7月,李登辉提出「特殊国与国关系」后的首次「亮剑」,展出的新武器项目少,实验性强,具备威胁能力的是刚刚在1996年台海飞弹危机出现的东风15型战区弹道飞弹(TBM),以及99型战车原型车、96型战车原型车等新品,而空军则展示了刚刚与俄罗斯交易、授权生产的Su-27型战机。即使已出现能威摄到日本、关岛的东风31型洲际弹道飞弹,是否具备实战能力也受质疑。从1999年阅兵的武器列队观察,目标明显剑指台湾。
而2009年天安门阅兵,解放军已在自制武器上获得许多突破,尤其是二炮部队(战略导弹部队)引发世界注目。包括已改良的东风31甲型洲际弹道飞弹、东风21丙型中程弹道飞弹、长剑10型陆射巡弋飞弹,以及鹰击62型舰射巡弋飞弹,解放军展现了战略军力的迅速发展。而这些长射程武器,最远的东风31甲型,已可威胁到夏威夷,北约、第二岛链内的战略目标,这是2009年阅兵最大特征。其针对台湾的部份,仅有已经开始量产的99式主战车、96式主战车,05式两栖突击车、03式伞兵战车、歼10型战机等新装备。这时对台「亮剑」,还是以传统空降、登陆作战为主,对台湾威胁是传统性军事压力。
而2019年的天安门阅兵,解放军战略目标已经有巨大改变。首次展出的东风41型洲际弹道飞弹、巨浪2型潜射弹道飞弹,其射程已经能涵盖美国东岸,威摄美国全境。而让美国军事观察家相当震撼的,是解放军先于美军提出了极音速(HyperSonic)弹头载具的东风17型弹道飞弹,此种飞弹完全是为了挑战美国的飞弹防御系统(NMD)而来,若其作战性能真如坊间传言一般,则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防御系统都将形同虚设。故在阅兵结束之后二天,美军立刻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展示一次拦截洲际弹道飞弹的反飞弹演习,其重要性不言可喻。
2019年天安门大阅兵,目标很明显地系针对美国而来,威摄台湾已经成为次要目的。图为针对美国而新研发的DF-17型极音速载具弹头弹道飞弹。(新华社)
而对台湾威摄部份,已大量地减轻比重。传统威摄的主战战车、轻战车、两栖突击车、伞兵战车依旧,但对台具有立即威胁性、射程超过200公里至300公里的长程火箭,都是最新的对台「非对称」武器。解放军在今年的阅兵,已走出1996年台海飞弹危机窠臼,仅用战区弹道飞弹来应付台湾。多样性的陆射型、海射型与空射型巡弋飞弹,都已批量生产,且射程大幅提高,精准力大增,对台湾呈现压倒性优势。而其展示的战略武器,又成为威慑美国,拒止美国介入台海冲突的战场利器。
台湾缺乏无人机「接战准则」
但综观此次阅兵,对台最具威吓的武器,应属「无侦8」型高空高速侦察机,以及「攻击11」型匿踪无人攻击机。这类型的「超限战」武器,对台湾是相当新的战术领域,台湾长年准备了传统型作战准备,为此花费大笔国防预算,但遇到此种非常规「超限战」武器,恐怕将面临困境。
以无人机战术来说,虽然近年来无人机的运用,已在中东战争中得到不少印证,但对台湾而言,因没有实际接战经验,故对无人机的战略与战术,都还在摸索阶段。例如:无人机在航空法的法律人格为何?与有人机的法律身份界定?击落、拦截无人机和有人机的「接战准则」为何?这在国际法上都有许多尚未碰触的地区。也因为无人机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因应的战术、战略与法则赶不及进化。故世界军费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与中国大陆的沙乌地阿拉伯,在10月14日遭受了无人机对其油田的攻击,其精密的传统防空系统,完全失去作用,损失一半以上原油产量,导致国际油价动荡。而此次使用的无人机,还包括混杂在机群里,无法定义其为无人机或是巡弋飞弹的非常规武器,都是相当便宜、科技层次很低的装备,竟然能深入沙国境内打击其经济核心,震惊世界。
一旦将情境转为台湾,解放军在无人机的发展上远胜于此次攻击沙国的伊朗和叶门,能够高空高速飞行的「无侦8」侦查载具,一旦其天天飞越台湾领空,台湾军方要如何处置?能够射击下来吗?以台湾目前的能力,能够拦截吗?而台湾军队面对无人机,要如何修正「接战准则」?如何处置才能在政治上与军事上「不吃亏」?这恐怕是台湾未来民选政府将要面对的头号军事难题。
高空高速的超音速无人侦察机(无侦8)的出现,对台湾的空防来说,从法律上和军事威胁上,都增添了全新的变数。(AP)
即使向美国采购再多的F-16V战机和M1A2T主战车,也不可能对此种新战术有效因应。而台湾已部署爱国者3型(PAC-3)和爱国者2+型(PAC-2+)防空飞弹,在捕捉高空高速和匿踪无人载具上也望尘莫及。沙国的爱国者飞弹部署,远较台湾密度来得高,都无法因应无人机,台湾现有的装备能够应付科技水准更加提高的非传统型无人机?
而如今,台海局势已经剑拔弩张,军事风险不断升高。而蔡政府的「挟美抗中」战略,其稳定性可能随着中美贸易战谈判的冷热,而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台湾除了打美国牌外,还有什么路可以解决这些非传统性军事风险?
必要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
事实上,在陈水扁政府时代,就已经提出过「两岸军事安全互信咨商机制」,并且在其选前提出的「国防报告书」中,列出了「两岸军事互信咨商机制」谈判三阶段:近程阶段,在于「互通善意、存异求同」;中程阶段,在于「建立规范、稳固互信」;远程阶段,在于「中止敌对,确保和平」。而在2004年5月20日就职演说中,陈水扁再度提出「一个原则、四大议题」政策,其中就包括「建立协商机制、对等互惠交往、建构政治关系、防止军事冲突」为主轴。对于「军事互信机制」的建立,陈水扁意志相当高,二任内共八次在公开场合提到,也曾在2004年末,令国安会研拟「建立两岸军事安全咨商机制」政策。只是后来因贪渎案爆发,政治焦点转移,民进党遂无暇顾及「军事互信机制」政策。
接续陈水扁的马英九政府时代,在二任期中,也在国安会层级进行「军事互信机制」建立的讨论,甚至已开始与北京方面沟通,透过管道也与美国间有默契。但由于2014年太阳花运动后,所有「对中国大陆协商」动作,都被政治性妖魔化,故也是不了了之。
而在蔡英文时代,蔡英文个人对往昔陈水扁时代的所有政治作为,都视为是民进党执政的「创伤」,将马英九时代在两岸问题上的构思更定义为“亲中卖台”,可能会引起台湾独派绿营不满的「军事互信机制」因此被抛到九霄云外。但是,如果不积极进取,展开建构「军事互信机制」建立的政治条件,则两岸的军事冲突和风险,将会在不受控的状态下,持续恶化。如何在政治难局中,降低两岸军事风险,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是唯一可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