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媒:美国核聚变技术重大突破?这事儿吹过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12月16日 0点52分 PT
  返回列表
73905 阅读
44 评论
差评

 快到年底了,不少人都进入冲刺状态,开始努力刷业绩工作了。

但谁能想到,科学家们比我们还拼。

这不,在核聚变领域,中美相继搞出两个大新闻。

先是 11 月 22 日,我国中核集团的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宣布,造出了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核心部件——被喻为 ITER “ 防火墙 ” 的增强热负荷第一壁。

接着,本周美国能源部(DOE)宣布,加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的科学家们,在国家点火装置(NIF)中,实现了 “ 净能量增益 ”,也就是产生的能量比输入能量多。

一时间,对核聚变的讨论多了起来。

也许,是美国能源部专门搞了个新闻发布会的缘故,网上对后者的讨论尤其热闹。

 比如,有的媒体说,美国就要搞定核聚变发电了;

还有人发表阴谋论,说这是美国在敲打中东的产油国。

那么,这次美国在核聚变上做出的突破,真有那么厉害吗?

这个嘛,就得看你是用啥标准来衡量了。

先说结论:这次实现的 “ 净能量增益 ”,很有科研价值,但基本没啥应用价值。

为啥这么说,且听差评君慢慢道来。

众所周知,核聚变的原理是模仿太阳,将两个氢原子的质子融合在一起,产生氦原子。

所不同的是,太阳由于拥有巨大的质量,可以直接靠巨大的压强,让氢元素中最常见的同位素——氕发生聚变,也就是点燃 “ 质子-质子链反应 ”。

而在地球上,由于没办法模拟出太阳的条件( 特别是压强 ),只能选择所有核聚变反应中,最容易发生的氘核( 重氢 )和氚核( 超重氢 )的聚变反应。

美中不足的是,地球上不存在天然的氚,还得人工制造氚,成本要高一点。

为了让核聚变能被人类有效利用,还得让核聚变的速度和规模可控。

那么怎么才能核聚变可控呢?

目前,地球人( 喂,怎么用这个称呼啊 )主要走两条技术路线。

一条是磁约束核聚变,做法是加热燃料,让氘和氚等在极高温下,完全电离为由原子核和自由电子组成的等离子体。

再利用特殊磁场,将超高温的等离子体中约束在有限空间内,让它们进行螺线运动,进一步加热等离子体,直到产生核聚变反应。

磁约束核聚变以托克马克装置为主,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 ITER )、我国的东方超环( EAST ),都是托克马克装置。

另一条是惯性约束核聚变,做法是利用多束极高精度的激光,从四面八方向轰击微小的核燃料,引发内爆产生瞬间的高温和高压,用巨大的压力使燃料发生核聚变反应。

这种方法,在原理上和引爆氢弹没啥区别,典型的装置,就是这次美国劳伦斯实验室(LLNL)的国家点火装置(NIF)。

此外,我国的神光,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激光核聚变装置。

既然方法都想到了,那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就是了,怎么还闹出了“永远的50年”的梗呢?

(注:永远的50年,是说你在任何时候去问科学家,可控核聚变还有多久可以实现?他都会告诉你,还有50年)

这是因为,无论哪种方法,都难以攻克两大技术难关。

至于这次美国人搞出的技术突破,虽然被美国能源部长评价为“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其实也还没搞定哪怕一个问题。

美国现任能源部长詹妮弗·格兰霍姆▼

是哪两大难题呢?

第一大技术难题,是让聚变反应炉中的温度,要长时间、稳定地超过核聚变的临界温度。

科学家们计算,为了启动并且维持核聚变反应,需要反应炉内部能够长时间维持在大约2亿摄氏度的高温。

磁约束核聚变的办法是,利用磁场构建出了一个肉眼看不到的、能耐受2亿摄氏度高温的反应炉。

托克马克装置结构示意图▼

然而这种方式,磁场不稳定,且装置的内部会不断受到高温带电粒子的冲击,无法长期稳定运行。

至于这次美国人用的惯性约束核聚变,由于本质上相当于一场小型氢弹爆炸,倒是不愁温度达不到2亿摄氏度。

但想用在电厂里发电,需要每秒钟引爆十次核聚变,而这次上了新闻的美国劳伦斯实验室(LLNL),每天(注意是每天)只能引爆一次……

而且,这套装置的占地面积还很大,足有三个足球场那么大▼

既然做不到“连续引爆”,自然没办法长时间、稳定地维持超高温度。

第二大技术难题,是核聚变装置在实现“点火”之后,整体的能量效率大于1。

看到这个难题,你可能会诧异,核聚变释放的能量那么多,咋就做不到整体的能量效率大于1呢?

现实就是这么无奈,虽然核聚变能释放大量的能量,但人类为了启动核聚变,耗费的能量更多。

以磁约束核聚变为例,为了让装置内部达到2亿摄氏度的高温,就需要使用大概上千万瓦的微波设备对圆环的中心进行加热,但是这一项,就足以让能量“入不敷出”了。

托克马克装置内部▼

更别提,为了产生足够强的磁场啥的,用掉的能量了。

你可能好奇,美国人不是说这次产生了“净能量增益”么,是不是这个问题能解决啊?

当然不是。

这次,美国科学家在实验里,虽然产生了3.15兆焦耳的反应输出能量,比用来触发反应的输入能量(2.05兆焦耳)多了近50%。

但是,这是聚变产生的中子的能量与输入的激光的能量之比,而并非输出电能到输入电能之比。

国家点火装置的激光能量转换为X射线▼

实际上,为了发射 2.05 兆焦的激光,耗费了 300 兆焦的电能,整体的能量效率远小于 1。

这也是为啥,差评君在开头说,这次 LLNL 的研究没啥应用价值。

既然没有应用价值,那这次的发布会,是不是美国能源部的官员和科学家,在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呢?

也不能这么说。

 

在科研层面上,这次突破是很有价值的。

2013 年 10 月,LLNL 公布的聚变反应产生能量仅有 14 千焦,激光耗能达到了 1.8 兆焦,净能量增益仅有 0.77%。

如今,只用 2.05 兆焦能量,就将释放能量提高到 3.15 兆焦,增长了 200 倍,背后,肯定积累了不少工程经验。

历年来该装置的聚变能变化▼

别的不提,至少科学家们摸索出了,让国家点火装置 (NIF)稳定产生“高能量输出”的经验。

这意味着科学家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步研究。

就算这次美国人的技术突破,最终不能用来发电,也能用来研究别的。

比如,我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美国国家点火装置的相关研究,可以用来模拟核爆炸,研究核武器性能。

工程院院士杜祥琬▼

此外,如果扩展一下思路,还能发现,这些研究成果还能用在高能物理实验上,用来模拟超新星爆发、恒星和巨大行星内核的环境,进行宇宙探索等。

核武器,宇宙探索,咦,差评君怎么想到了《三体》里的雷迪亚兹啦。。。

说回核聚变发电,这两年核聚变领域确实挺受关注。

特别是去年以来,国内外不少民营资本正在涌入核聚变领域。

比如硅谷创业孵化器 YC 前 CEO 山姆·阿尔特曼 、PayPal 联合创始人彼得·蒂尔等硅谷名流和风投机构,向 Helion(2013 年成立,美国公司)投资了 5 亿美元;

Helion公司的核聚变原型机▼

从麻省理工学院独立出来的核聚变创业公司 CFS,拿到比尔·盖茨、乔治·索罗斯、Google 等 30 位富豪、公司或机构超过 18 亿美元的融资,比美国政府当年给核聚变研究的拨款还多。

在国内,星环聚能、能量奇点等核聚变领域创业公司也都完成了数亿元大额融资。

这些民营公司,给核聚变研究带来了不少新气象。

例如,前面提到的 CFS 公司,发明了一种高温超导体材料,用来包裹聚变反应炉的外壳。

CFS公司的原型反应堆▼

这可以让聚变反应炉的磁场强度高几十倍,从而大幅提高核聚变的发电效率,并且缩小反应炉的体积。

不管怎么说,核聚变的新老玩家一起,让人类通往可控核聚变的技术道路,朝着“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面貌转变。

说不定,有生之年,真就能看到可控核聚变实现啦。

R
Robin_Snow
1 楼
无论谁最后做出来,都是有意义人类的大好事。中美也别互相对骂了,闷头好好干吧
系统又不忙了
2 楼
现在明白啥叫弯道超车了吧
X
XXyourOO
3 楼
太阳核心的热核聚变效率最高,也是太阳的光和热的主要来源,是四个质子热核聚变成为一个氦原子核,并有弱相互作用的参与来保证反应前后的电荷守恒,聚变产生的能量,除了一部分转换成光子之外,还要被在弱相互作用中产生的中微子带走一大部分,只不过因为中微子只通过W玻色子与普通的物质进行弱相互作用,它的效应极其微弱,以至于地球对于中微子来说,几乎就是“透明”的,绝大多数中微子会直接穿越地球,而不被我们感知罢了。
超限战复仇
4 楼
还废话啥 觉得有用,赶紧派人去偷技术吧 觉得没用,那就忍住别偷了
不明智
5 楼
中共一直在搞托克马克,在提高温度阶段,从未实现核融合 美国是两条腿,其一是托克马克,其二就是这次的惯性约束核聚变 这次惯性约束核聚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1.5 虽然离可应用性还有很远的路 但是1:1.5 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突破,可以沿着这条路继续走 本文的狗逼小编居然说这不过就是一个氢弹 呵呵 他家的氢弹可以走实验室里爆炸
叹息
6 楼
美国的这项突破,最大的意义就是开辟了“托克马克”之外的新路径。所谓的“永远的50年”,指的就是托克马克。中国动不动就拿自己的持久时间说事,就好比一直强调南孚干电池,一节比5节强,美国这个直接到了锂电池领域了,根本不是一个赛道。
小龙人他爹
7 楼
狗粮见不得别人说他主子一句不好,纷纷化身专家出来护主。
灯塔路
8 楼
吹个牛逼 放颗卫星 技穷
牛皮方糖
9 楼
人只要有了正确的思想,就能像太阳一样发光发热,实现人体核聚变,就是这么简单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十年老
10 楼
对于西方的东西,不看广告,只看疗效。(新冠三年西方出了多少神药,神疫苗?有用么?p用。)
爱逛动物园
11 楼
凡是自己做的出来的都往死里吹,凡是自己做不出来的都说不重要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十年老
12 楼
省流就是吹牛:想用核聚变在电厂里发电,需要每秒钟引爆十次核聚变,而这次上了新闻的美国劳伦斯实验室(LLNL),每天(注意是每天)只能引爆一次…… [2评]
吃鱼的大白鲨
13 楼
吃不到的葡萄总是酸的。不如正视问题努力奋斗
青蛙
14 楼
真夠酸的 嘻嘻
不明智
15 楼
狗逼,你是从出生一天就长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吗? 去死吧 白活
爱逛动物园
16 楼
傻子,人家是一天一次,你这多少年了倒是也实现一次看看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十年老
17 楼
省流,就是吹牛:为了发射 2.05 兆焦的激光,耗费了 300 兆焦的电能,最终输出3.15兆焦。(最终发出的电能是负296.85)
m
maxdll
18 楼
太不地道,用另一种方式的缺陷去衡量这次的成功,大有吃不到葡萄就说酸的感觉。
a
abc868
19 楼
这事儿只能让十四亿中国猴吹才不为过!
媚眼瞟瞟
20 楼
没看这篇文章之前我已经说过: "有个鸡巴用"
w
wmqjsgg
21 楼
美国卡你脖子很爽吧 现在酸 脖子等着
少平
22 楼
看了一下国内对美国这项成就的反应,可以说是酸倒一大片牙。80%以上的反应无非是两种:1)这项突破时假的,是美国人在搞宣传,名不符实;2)中国的小太阳比美国先进多了,美国落后了,赶不上了,所以才编出这些谎话。其中有一个国人感叹道,现在国内的气氛是要承认别人领先太困难了。甚至连很多专家在解释了美国的突破之后,都免不了要奚落美国几句。
f
franknomura
23 楼
去查查中国捂脸网三天小突破五天天大突破,还不包括实锤。 不就点个火吗?什么鬼重大突破?我突破你个锤子!
转换_2019
24 楼
反人类反科学的毛左汉奸们没有听过新闻发布会,还是听不懂? 答记者问的确定回答是不需要50年,再说一遍:不需要50年! 20-30年是回答的最可能未来展望!
纽约痞子nyc
25 楼
人民日报说习在过去三年疫情期间防控的很好,这事儿吹过了
p
peterwan
26 楼
为产生3.15兆焦核聚变能量用了2.05兆焦激光,用了400兆焦输入能量
g
givetome
27 楼
在科研层面上,这次突破是很有价值的。
m
myoyster
28 楼
既然“此外,我国的神光,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激光核聚变装置”,爲什麽搞不出一次净能量增值的試驗? 魔鬼在細節裏面。美國科學家把重氫核聚燃料封存在特製金剛石微囊,讓激光轟擊金剛石囊壁,瞬間把能量傳遞給重氫從而誘導聚變。這精確細緻活兒恐怕接近光刻晶片製造了。並不是二百來把激光槍直接掃過去就能誘導核聚變。
榴莲车
29 楼
美国此时需要这种新闻。就像蒋介石需要徐东大捷一样。
f
feizaopao
30 楼
这公众号不是评测手机的吗?
s
slimane
31 楼
强国有可燃冰,够全世界用几万年
阳光俊男
32 楼
一群无知的爱国红媒出来酸,证明这次突破很厉害。
l
leejackson
33 楼
renzai 人家吹过了?你没得吹!就这么简单。
l
leejackson
34 楼
美国在吹牛?大陆在吹阴风
斯文的地主
35 楼
我们海外华人最关心的是解放台湾! 武力解放台湾地区人民 才是你该关心的! . 台湾一解放就好了! 台湾一解放,台湾狗从此老老实实! 台湾一锅端法轮狗、自焚轮子狗、64反华余孽、外逃在外靠反华活命的野狗都会死无葬身之地。 . 我们都是亲眼见证中国一步步强大 统一台湾省! . 海外华人支持习近平! 海外华人支持中国政府所有的决策决定! . . . .
金三
36 楼
墙內中国人真可怜,发烧排队买不到药,还酸这些。
c
cjk
37 楼
我倒是希望中国也能够发明一个东西。看看你现在的周围,有哪一样是中国发明的?多数都是美国人。
一人分饰两角
38 楼
美国真笨,选择了一条没前途的技术路线。
英国流氓
39 楼
宇宙波 也不是被一农民在非你莫属里炒过一次 呵呵😄
D
DDT666
40 楼
中国也有激光诱导核聚变的,只不过没有出现产出超过输入能量的结果而已。美国这次设备都坏了,测出来的结果是不是可靠都难说,都没有重复性就在那吹。 世界上第一个核裂变发电站是苏联搞出来的,其实核聚变发电也曾经差一点搞出来,不过后来苏联解体了,一切归零。只是这个核聚变发电的方式和可控发电不同,而是简单粗暴。就是找一个稳定的地质结构搞一次地下氢弹核爆,形成地下高温熔岩湖,然后注入水产生高温蒸汽发电,和地热发电的方式类似。苏联的核物理民用源远流长,拿来炸湖泊,用来炸水渠啥的,真是傻大胆。 中国的荒地也不少,实在不行,也可以考虑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发电。
y
yuba
41 楼
嘴炮无敌
樱桃儿熟了
42 楼
根本不是科学上的突破。只是工程上进步和经验的积累。
w
wingundamzero
43 楼
文章里有一点没有提到,核聚变产生大量中子,可以轻易催毁老化任何材料,用来造核聚变反应炉的任何装置设备都会在中子的轰击下快速垮掉。这是物理原理层面的无解,所以核聚变作为能源根本就不可能有任何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