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时在网上购物、网上订餐的时候,会注意到有些店家的评价其实是刷出来的吗?
其实,刷单这个产业最早主要集中在中国的淘宝上,随着刷单产业发展迅速,如今的互联网已经变成了万事皆可刷的状态。
日本NHK电视台近期就曝光了多起来自中国的恶意刷单的竞争事件。
今年年初,日本一间制作探险爱好者LED的小公司「Tomo Light」,在日本亚马逊购物网站遭遇了大面积的负评灌水、以及大量订货再退货。
除了本来的业务收到了很大影响。最后,还因为差评太多,这个产品直接被亚马逊官方强制下架。
NHK电视台追踪这些虚假评论的来源才发现,这些灌水组织长期招募兼职人员,且多对中国经销的商品进行评价。
记者先采访到了一位正在做这份兼职的36岁日本上班族。
大叔说,工作内容很简单。
只需在网上联系好商家,敲定商品和价格,然后自己掏钱从网站购买指定商品,并给出5星好评。
任务完成以后,对方就会将购买商品的钱和评价的报酬一并转给他。
比如说,他现在胳膊上戴的,是一个可以在运动时候放置手机的臂套。
他写下的评价是:亲身测试!在慢跑的时候可以有效降低负担,也不用担心脱落。
但实际上,他自己根本没有真正在运动的时候用过,所有评价全都是靠想象编造出来的。
大叔透露,像这样的刷单组织,Line、Facebook、Twitter上到处都是,有些还直接免费送产品,不用你自己先掏钱。
NHK的记者很快搜索到了几个组织,不过,发布招聘信息的人几乎都是用的中文名字。
记者第一次以电视台的身份打了过去,对方直接挂断了电话。第二次,记者假装找兼职,才从他们口中获取了一些信息。
对方声称:我这里只负责刷单,不是产品制造商,其他你别多管,只要拍下商品、写好评,就能拿到返佣。
暗访的记者们很快接到了对方分配的任务。这次需要帮三个产品刷好评。
三款商品,USB线、无线耳机和充电宝全都是中国品牌,而且目前在日本亚马逊的评价都很高。
记者垫钱把这些商品分别买了回来。首先是无线耳机、USB线,产品似乎没什么明显问题。
但是这个充电宝,却怎么也充不到显示的满电量。
于是记者就故意问对方,就这个充电宝,可不可以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写下来……
对方断然拒绝并表示,评价一定要给5颗星,不然没法拿返现。
记者质问对方:你让我这样做,不会有罪恶感吗?
对方直接留下一句「有罪恶感又怎么样?你说的这些,又有什么意义?」然后挂断了记者电话。
在刷单组织这条线断了以后,记者决定直接去找这些商品的制造商,它们无一例外的都写着自己的公司在中国深圳。
跟着日本亚马逊上登记的制造商地址找去,却发现这家公司根本不是做无线耳机的。
记者给制造商打了电话,结果对方声称不清楚……
记者表明身份后,对方立马挂断了电话。
不过那个永远充不满电的充电宝厂商,倒是十分愿意受访,也大方承认自己在找人刷单。
「我们也只是小本买卖」
「你们应该去找那些刷单刷更厉害的大企业」
NHK记者根据对方提供的线索,果真联系上了一家大型中国家电厂商的日本公司员工。
他的匿名接受了采访,并提供了更多的真相。
「这些全都是假评价。所谓评价,其实就是变相的广告」
「因为没有评价的话,日本人就不会买这些商品」
「像是吃饭或是买彩票,日本人也喜欢往排着长队的地方挤」
「只能怪自己的判断能力低下了」
其中还有记者成功假装成制造商,和刷单组织商量起了报价。
「你们有办法一天刷500条评价吗?」
「可以的,我们有在操纵全世界的亚马逊评价。」
「一条评价人民币40元,你们远道而来,就算你们便宜一点吧!」
「评价被删也是正常的事情,反正会再写新的」
「就算是没什么用的商品,评价灌水灌得多,自然也就卖得好了」
除了雇人进行操作,这些中国刷单组织还建造了各种自动化的刷单工具。
针对如今日本市场出现的刷单乱象,电视台请来的专家也只能提出几条辨识假评价的小小建议。
特征一:那些逻辑不通、语法怪异的日文一看就是翻译软体写出来的
特征二:评价里面大量都是5星好评的基本都是假的
一定要注意少量的1星评价,也许只有那些1星评价才是真实的
特征三:大多数好评都集中在一个日期内
比如说前面那个无线耳机的评价,在3天之内就有高达400多的评价,那一定是假的了。
许多日本网友看完节目后都被惊到了:怎么刷评论还能全自动化操作?看来,聪明智慧的国人又给日本人狠狠地上了一课。
大家平时在网上购物、网上订餐的时候,会注意到有些店家的评价其实是刷出来的吗?
其实,刷单这个产业最早主要集中在中国的淘宝上,随着刷单产业发展迅速,如今的互联网已经变成了万事皆可刷的状态。
日本NHK电视台近期就曝光了多起来自中国的恶意刷单的竞争事件。
今年年初,日本一间制作探险爱好者LED的小公司「Tomo Light」,在日本亚马逊购物网站遭遇了大面积的负评灌水、以及大量订货再退货。
除了本来的业务收到了很大影响。最后,还因为差评太多,这个产品直接被亚马逊官方强制下架。
NHK电视台追踪这些虚假评论的来源才发现,这些灌水组织长期招募兼职人员,且多对中国经销的商品进行评价。
记者先采访到了一位正在做这份兼职的36岁日本上班族。
大叔说,工作内容很简单。
只需在网上联系好商家,敲定商品和价格,然后自己掏钱从网站购买指定商品,并给出5星好评。
任务完成以后,对方就会将购买商品的钱和评价的报酬一并转给他。
比如说,他现在胳膊上戴的,是一个可以在运动时候放置手机的臂套。
他写下的评价是:亲身测试!在慢跑的时候可以有效降低负担,也不用担心脱落。
但实际上,他自己根本没有真正在运动的时候用过,所有评价全都是靠想象编造出来的。
大叔透露,像这样的刷单组织,Line、Facebook、Twitter上到处都是,有些还直接免费送产品,不用你自己先掏钱。
NHK的记者很快搜索到了几个组织,不过,发布招聘信息的人几乎都是用的中文名字。
记者第一次以电视台的身份打了过去,对方直接挂断了电话。第二次,记者假装找兼职,才从他们口中获取了一些信息。
对方声称:我这里只负责刷单,不是产品制造商,其他你别多管,只要拍下商品、写好评,就能拿到返佣。
暗访的记者们很快接到了对方分配的任务。这次需要帮三个产品刷好评。
三款商品,USB线、无线耳机和充电宝全都是中国品牌,而且目前在日本亚马逊的评价都很高。
记者垫钱把这些商品分别买了回来。首先是无线耳机、USB线,产品似乎没什么明显问题。
但是这个充电宝,却怎么也充不到显示的满电量。
于是记者就故意问对方,就这个充电宝,可不可以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写下来……
对方断然拒绝并表示,评价一定要给5颗星,不然没法拿返现。
记者质问对方:你让我这样做,不会有罪恶感吗?
对方直接留下一句「有罪恶感又怎么样?你说的这些,又有什么意义?」然后挂断了记者电话。
在刷单组织这条线断了以后,记者决定直接去找这些商品的制造商,它们无一例外的都写着自己的公司在中国深圳。
跟着日本亚马逊上登记的制造商地址找去,却发现这家公司根本不是做无线耳机的。
记者给制造商打了电话,结果对方声称不清楚……
记者表明身份后,对方立马挂断了电话。
不过那个永远充不满电的充电宝厂商,倒是十分愿意受访,也大方承认自己在找人刷单。
「我们也只是小本买卖」
「你们应该去找那些刷单刷更厉害的大企业」
NHK记者根据对方提供的线索,果真联系上了一家大型中国家电厂商的日本公司员工。
他的匿名接受了采访,并提供了更多的真相。
「这些全都是假评价。所谓评价,其实就是变相的广告」
「因为没有评价的话,日本人就不会买这些商品」
「像是吃饭或是买彩票,日本人也喜欢往排着长队的地方挤」
「只能怪自己的判断能力低下了」
其中还有记者成功假装成制造商,和刷单组织商量起了报价。
「你们有办法一天刷500条评价吗?」
「可以的,我们有在操纵全世界的亚马逊评价。」
「一条评价人民币40元,你们远道而来,就算你们便宜一点吧!」
「评价被删也是正常的事情,反正会再写新的」
「就算是没什么用的商品,评价灌水灌得多,自然也就卖得好了」
除了雇人进行操作,这些中国刷单组织还建造了各种自动化的刷单工具。
针对如今日本市场出现的刷单乱象,电视台请来的专家也只能提出几条辨识假评价的小小建议。
特征一:那些逻辑不通、语法怪异的日文一看就是翻译软体写出来的
特征二:评价里面大量都是5星好评的基本都是假的
一定要注意少量的1星评价,也许只有那些1星评价才是真实的
特征三:大多数好评都集中在一个日期内
比如说前面那个无线耳机的评价,在3天之内就有高达400多的评价,那一定是假的了。
许多日本网友看完节目后都被惊到了:怎么刷评论还能全自动化操作?看来,聪明智慧的国人又给日本人狠狠地上了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