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价跌破农民底线 为何牛肉还那么贵?差价被谁赚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6月4日 17点30分 PT
  返回列表
77269 阅读
13 评论
网易

近期,牛的售卖价格遭到了大幅下跌。曾经16块一斤的牛价,现如今已经跌到了11块一斤。按照这种情况下去,牛迟早会跌到10块钱以下。

然而,虽然牛肉供应端的价格跌下去了。但在销售端,牛肉的价格却一直纹丝不动,仍然保持在40块左右。这究竟是为何?难道这里面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供应链环节过多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纷纷开始推测。会不会是屠宰企业为了利润两头吃?故意把销售端的价格抬到这么高,这样自己就能多赚一笔钱了。

其实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毕竟屠宰场也只是整个牛肉供应链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环节。一旦屠宰场肆意定价,势必会扰乱市场秩序,这样是会遭到有关部门打击的。所以就算卖牛户手里的牛价降低了,屠宰场也不会趁机赚差价。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主要也是因为整个牛肉供应链的中间环节太多。当这些中间环节全部叠加起来后,牛肉价格自然就居高不下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牛肉一开始是16元一斤,屠宰场将这些牛收购后,需要对其进行加工,卖给中间商的时候可能就涨到了20块钱一斤。

中间商将其批发给运输端,这时候涨到25。而且距离越远,需要叠加的物流公司就越多,这时候可能会涨到30。紧接着运输端将牛肉运到目的地的存储公司,这时候存储公司又收一笔费用,就涨到35了。最终在销售端的时候,自然就是40块一斤了。

从这些链条中也可以看出,就算牛肉在初始供应端的时候,价格骤降到11块一斤,其最终的降价效果也不大。因为叠加了这么多中间环节,即使再给它降5块,估计到最后还是40块钱一斤。

毕竟有一句话说的好:“积累的力量是可怕的”。任何微小的数值,在经过一系列积累的环节后,到最后都会变成一个庞然大物。所以说,就算屠宰场老板不涨价,最后到了销售端,价格一样会涨起来,这是没办法的事儿。

风险对冲机制

除了供应链环节过多以外,还有一个因素,也影响着牛肉的价格,比如风险对冲机制。在牛肉供应链中,下游的商家每天都会根据当前的销量,来屠宰场订牛。而屠宰场就会根据商家的订购量,去乡下收活牛。

在这个过程中,下游商家给的订购数量和订购价格都是说好了的,所以屠宰场也只能按照协议上的数量和价格去收活牛。这就好比期货一样,不是说养牛户卖多少,屠宰场就收多少,价格更不是养牛户说了算。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销售端的牛肉价格都是定死了的。除非把商家和屠宰场之间签订的协议改掉,否则牛肉就一直是这个价。当然了,之所以会有这个协议,主要也是商家害怕牛肉全砸手里了。假如一次性订购过多的牛肉,到时候在市场上长期没有销量,那就完蛋了。

毕竟牛肉可不是饼干,它需要用特殊的冷藏环境来进行保存。如果长时间卖不出去的话,光是那笔存储费就得出到商家手软。所以为了应对这种损失,商家只能根据市场需求来订购牛肉。这样一来,牛肉价格自然就居高不了。

直播带来的逆转

当然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这个现象可能会被打破了。在许多地方,牛肉在直播带货的帮助下,价格居然被打了下来。

由于直播带货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养牛户直接就能把产品呈现给消费者。当消费者看到主播的牛肉又好又便宜的时候,情不自禁就下单了。在这种情况下,养牛户只需要将活牛送到屠宰场宰杀完毕,就能顺利售出。

这也是为啥许多直播带货的牛肉,价格往往都是30、35块钱一斤,有些牛肉甚至还能低到20多块钱一斤。原因就是中间环节都被砍掉了,养牛户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了一种信任机制。只要消费者一下单,牛肉立马送到家。

由此可见,要想让牛肉大降价,最关键的就是要把中间商给打掉。不把他们打掉的话,牛肉价格就永远降不下来。同理,其他肉类产品也是一样的逻辑。

当然了,虽然直播带货干掉了一大批中间商,但在我国的南方地区,牛肉价格依旧还是比较高。至少和北方相比,南方的牛肉价格都会贵那么十几块。这又是为何呢?

其实这主要涉及到一个市民购买量以及运输距离的问题。在市民购买量方面,由于北方市民本就属于那种采购大户,经常几十斤几十斤的采购,所以价格自然便宜。至于南方市民,在买牛肉的时候一般都是按照几斤几两的买,所以价格就比较贵了。

此外,由于牛肉原产地大多在北方,所以这些牛肉运输到南方时,价格也会涨那么一丢丢。这样一来,运输费的成本就得由南方市民来承担。

牛肉产能过剩

只不过,虽然北方是大多数牛肉的原产地,但北方养牛户却也遭到了原产地的反噬。在前些年牛肉价格暴涨的时候,许多资本家为了赚钱,纷纷入局牛肉市场。这些资本家看到北方牧场幅员辽阔,牧草鲜美,干脆在这里包下一大片一大片的草地,将其打造成活牛养殖场。

从2010年到2020年这10年时间里,我国的养牛企业数量暴涨58.4%。在这种情况下,牛肉价格就越炒越高。随着养牛场越来越多,以至于到最后,整个北方出现了牛肉产能过剩的局面。光是在2022年,北方各大养牛场就总计养了9800多万头牛。

由于市场上消化不了这么多牛,以至于许多养牛户的活牛都砸手里了。在这种情况下,养牛户只能选择被迫降价,才能将活牛给销售出去。这也是为啥如今的牛价会从16元跌到11元,毕竟再不降价的话,养牛户的牛就只能陪他们过一辈子了。

进口牛肉的竞争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北方养牛户不仅遭到了产能过剩的打击,现如今还遭到了进口牛肉的打击。而且相比于本土牛肉,进口牛肉的价格的优势要更多。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也是因为像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活牛养殖产业,拥有着相对成熟的工业化养殖模式。比如在草地方面,这些活牛养殖大国都有一套自己的选草和育草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本土养殖户的草场就显得相形见绌。

除了草场环境比较优渥以外,这些活牛养殖大国还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牛肉产业链。尤其是在销售环节,这些活牛养殖大国的对接渠道更为广泛,品牌价值也更高。

这就好比你在选择牛肉的时候,是会选择通辽牛肉?还是新西兰牛肉?虽然两者的肉质几乎差不多,但在超市里一看到那些国外牌子,自然而然就会伸手将其放入购物车里。毕竟现在大家都对肉类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价格不相上下的情况下,绝对会选进口牛肉了。

假如这时候国外牛肉再对本土牛肉发起价格战的话,本土养牛农户势必会招架不过来。毕竟自己的产能已经过剩了,现在进口牛肉不仅肉质好,价格还要便宜一半。在这种情况下,本土牛肉还怎么卖的出去?

从上面介绍的内容中也可以看出,如今牛肉市场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资本的盲目入场,让牛肉出现了产能过剩的局面。这虽然对消费者有短期的利好,但对于大多数养牛户而言,却是天大的打击。

一旦我国牛肉产业链出现危机,那国外牛肉势必会乘虚而入,加大攻势。长此以往,我国的牛肉市场可能会被进口牛肉给占领。这对于一个长期被国外产品卡脖子的国家来说,似乎不是一个好消息。

如果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可能需要牛肉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共同发力。将产能和需求进行一定的平衡和调节,并提升供应端的养殖水准,让本土牛肉可以压制住进口牛肉。只有这样,中国人才能把菜篮子掌握在自己手里。

结语

销售端的牛肉价格之所以居高不下,主要也是因为整个链条上的环节实在太多了,所以就进一步推高了牛肉的价格。这不是超市不想降价,而是价格实在降不下去。

只不过,虽然牛肉价格依旧是这么高,但养牛户却亏得一塌糊涂。毕竟在产能过剩和进口牛肉的夹击下,本土养牛户只能步步紧缩。不然的话,到时候裤衩子都亏没了。所以在此也要提醒各位一句话:“生鲜市场有风险,投资牛肉需谨慎”。

疲劳驾驶老司机
1 楼
国内 对国人最狠的就是自己人 一口口 自己是中国人 如曹德旺 曹狗 翻脸就说 情愿把钱捐掉 也不涨工人工资 还不让特斯拉增加工人福利 比这里的枪毙缓刑犯五毛狗 更反人类
万岁我的国
2 楼
工资高了竞争力就差了.哈哈必须压低,要和东南亚对齐.
阳光俊男
3 楼
一号土猪也30多一斤,比美国的有机猪肉还贵。
太阳锅巴
4 楼
国产牛肉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统一的标准来监管 品质参差不齐 注水肉等很多以次充好的肉在市场上非常常见 我表弟有一个连锁餐厅品牌 他说以前刚开始尝试选国产牛肉 但由于注水的问题每公斤肉的出货量比进口的少了20%左右 而且经常出现货不对版 以次充好的现象 比如说要的是牛腱 但里面经常会夹很多不值钱的部位 但澳洲的牛肉很少出现这种种问题 更何况国产牛肉在价格上也没有比进口的澳洲牛肉低多少 所以最后他还是决定选用澳洲牛肉
c
cloct
5 楼
主要是,中国很多市场并不规范,和农耕时代差不多。
打风苟
6 楼
找了很多理由,其实就一句话,人民币不值钱。
s
siriolin
7 楼
中国自朱镕基之后就没真正关心老百姓的好总理了,不然物价不至于这样 [2评]
s
sophrosyne
8 楼
: 大下岗不就是朱镕基的杰作
H
Hegal.zhang
9 楼
中共各级官员和农管畜生吃了呗
我爱豹纹女王1
10 楼
教育产业化 医疗产业化 房子商品化 就是这老贼干的好事。
s
siriolin
11 楼
政策是没错的,总要往前进,只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除他以外所有官员都在圈钱,他能怎么办
c
ccdb99
12 楼
往肉里打水早就成为欧美处理生肉的必然工序了,在中国还算是恶劣行为
W
Wuyueshanren
13 楼
厲害👍的牆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