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成都网络视听大会主论坛上,国内几家头部互联网内容平台的 CEO 也都不约而同提到了 AIGC 浪潮对内容行业的影响。
B 站 CEO 陈睿在现场直接公布了一个数据:目前 B 站上 ChatGPT 相关内容浏览量已经超过 2 亿,B 站成为 AIGC 内容质量最高、最丰富的平台。腾讯视频 CEO 孙忠怀预判 ChatGPT 未来可以应用于电视剧剧本的基础编辑,从而大量节约人力成本;爱奇艺 CEO 龚宇说团队最近深入研究了 GPT3.5、GPT4 和国内同类型服务," 我们在从事一个内容主导的行业,人工智能对我们的影响太大了。"
ChatGPT 迭代速度之快,使人类对 AI 应用的好奇与想象被抬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后于建国(UP 主 YJango),两周前上传至 B 站的视频《【渐构】万字科普 GPT4 为何会颠覆现有工作流;为何你要关注微软 Copilot、文心一言等大模型》播放量超过 200 万。200 万播放在 B 站的内容池里或许算不上一个很炸眼的数字,但需要补充的是:这个视频长达 50 分钟,且截止到写稿,你在任何时间点进这个视频,都能发现有 1000+ 人同时在看。
B 站 AI 类内容需求爆发式增长的背后,反映出内容创作者们一种恐慌与兴奋兼有的颤栗状态。与前几年炒过即崩的区块链、元宇宙相比,ChatGPT 向人类递出的金手指更具象、更通用、参与门槛也更低。
影视飓风的 Tim,在年初采访收集了 73 位 2022 年百大 UP 主的工作流程。其中接近 3/4 的 UP 主,更新周期都不少于 7 天。很多人表示当自己想要转型和突破的时候,制作周期就会变得更长,甚至加剧更新压力。
因此,团队化就成了过去几年视频创作行业的显著趋势,在接受 Tim 采访的百大 UP 主里,有一半以上都引入了团队协作,尤其科技区,全部选择团队模式,一个单干的 UP 主都没有。但团队人数越多,随之而来的人力管理成本,相应也就更高。
AIGC 真正会颠覆的,首先就是这一技术层面的成本。
大多数 UP 主的现有工作流,一般覆盖写稿、拍摄和剪辑三大阶段。其中写稿和剪辑阶段,不论是资料收集、信息整理这类前期筹备,还是数表化呈现、影像细节处理等后期领域,都已经借助 GPT-4 涌现出了五花八门的流程优化插件。而拍摄阶段的 AI 辅助、甚至整个视频生产的 AI 化,也完全有可能被即将发布的 GPT-5 攻破。
火热的知识赛道催生出了一批细分领域的头部创作者,因为知识储备上的优势,让他们在过去几年里获得了实打实的收益和美誉,这一点,在中文互联网知识内容聚合度最高的 B 站,已经体现得很彻底。
AIGC 的进化,其实是削弱了 " 知识储备类 UP 主 " 的先发优势,这就给了更多之前没机会进入知识赛道上游的人,一次可遇不可求的机会。
好比云储存普及后,人类原本需要储存在手机电脑硬盘的空间就被释放了," 知识储备 " 所面对的新世界也是如此。AIGC 时代,人类储存知识的习惯一定会发生变化。当内容创作者可以把原本侵占脑容量的积累性信息和工具性事务都交由 AI 来完成,随之被解放出来的,就是作为人最独一无二的思想力。
让我们暂时回到 ChatGPT 技术进入大众视野前的世界,当时那些能用 AI 实现个人创意的人,都因为这份技能的稀缺性获得大量关注。比如曾有 UP 主爬遍中文互联网全年实事新闻数据,建立 AI 模型预测高考作文题,押中后引发舆论轰动;还有 UP 主为了解 " 华语音乐是怎么变成现在这样的?",耗时一年把 1500 首华语流行音乐代表歌曲投喂到自建模型中,让它做出一首 " 平均歌 ",视频播放超 500 万。
这些选题并不是从未被人想到过,但即使看完那些 UP 主的视频,往往也会觉得远超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范围,背后高昂的学习成本就让人望而却步。
而 AIGC 时代,像 B 站这样的内容平台一定会迎来视频创作者的又一轮爆发,因为一个人借助 AI 成为新内容的供给者这件事,正在变得越来越简单。过去只能看着别人用 AI 把创意和洞察变为可视影像,而现在任何一个不懂代码、甚至不会做视频的人,都可能自主完成。
其实陈睿在上个月的 B 站 Q4 及全年财报电话会上,就回答过投资人有关 AIGC 的问题,他说 AIGC 能让更多的创作者去创作," 尤其过去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做的一些内容体验,现在可能普通的用户就能做得出来。"
3 月 27 日,一封呼吁暂停训练比 GPT-4 更强大 AI 系统的公开信,因得到马斯克、《人工智能:现代方法》作者斯图尔特 · 罗素、 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 · 沃兹尼亚克等上千名科技人士的联合署名,把有关 ChatGPT 的讨论推到了更大众的层面。
马斯克等人对 AI 在无安全监管状态下将暴走失控的忧虑,到底是出于人类自御的责任感,还是另一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一时很难有定论。但从历史维度来看,本就不是所有鲤鱼都能跃过龙门,生产力迭代的节点,总伴随着这样或那样的反对声。这也是为什么公开信发出不久,就有网友放出一张 " 电灯刚开始使用时,人们将其比作不受控制的恶魔,会将所有人电晕致死 " 的漫画,来讽刺这场大张旗鼓的叫停。
从 OpenAI 宣布向第三方开放插件系统开始,ChatGPT 就注定会颠覆所有人的认知习惯和现有行业模式。
AI 的安全伦理问题固然需要有人去头疼。但在不可阻挡的进化与变革面前,作为内容创作者更应该考虑的是:奇点来临的时刻,如何成为个体命运的掌舵者。
恐慌与兴奋并存
自 ChatGPT-3.5 于去年年底推出,AIGC 技术的每一轮更新都在冲刷内容创作行业的认知。甚至这种冲刷的周期也在不断变短,从几月一个大新闻,到现在几乎每天睁眼都是新世界。
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人被卷入其中,英伟达 CEO 黄仁勋提出 "AI 的 iPhone 时刻来临 ",比尔盖茨的 "AI 时代开启 ",都在佐证这个 " 大的已经来了 " 的时刻。
刚刚结束的成都网络视听大会主论坛上,国内几家头部互联网内容平台的 CEO 也都不约而同提到了 AIGC 浪潮对内容行业的影响。
B 站 CEO 陈睿在现场直接公布了一个数据:目前 B 站上 ChatGPT 相关内容浏览量已经超过 2 亿,B 站成为 AIGC 内容质量最高、最丰富的平台。腾讯视频 CEO 孙忠怀预判 ChatGPT 未来可以应用于电视剧剧本的基础编辑,从而大量节约人力成本;爱奇艺 CEO 龚宇说团队最近深入研究了 GPT3.5、GPT4 和国内同类型服务," 我们在从事一个内容主导的行业,人工智能对我们的影响太大了。"
ChatGPT 迭代速度之快,使人类对 AI 应用的好奇与想象被抬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后于建国(UP 主 YJango),两周前上传至 B 站的视频《【渐构】万字科普 GPT4 为何会颠覆现有工作流;为何你要关注微软 Copilot、文心一言等大模型》播放量超过 200 万。200 万播放在 B 站的内容池里或许算不上一个很炸眼的数字,但需要补充的是:这个视频长达 50 分钟,且截止到写稿,你在任何时间点进这个视频,都能发现有 1000+ 人同时在看。
B 站 AI 类内容需求爆发式增长的背后,反映出内容创作者们一种恐慌与兴奋兼有的颤栗状态。与前几年炒过即崩的区块链、元宇宙相比,ChatGPT 向人类递出的金手指更具象、更通用、参与门槛也更低。
博主木遥在不合时宜的播客节目《AI 狂飙的时代,人还有价值吗》里谈及:" 通用人工智能,被普遍认为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圣杯;而 ChatGPT 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震动,就是因为它终于有点‘通用’的意思了。"
真正被颠覆的 是内容创作成本
从根源来说,ChatGPT 突破的是人类获取、整合信息的极限能力,这意味着曾经内容创作里 " 工作流 " 的概念可能将不存在了。
还是以视频为例,毕竟同时精通 选题 + 文本 + 拍摄 + 后期 + 受众分析 + 粉丝运营 的六边形战士是极少数,以往一个在垂类领域有深厚内容储备的人,想长期通过视频分享观点,要么自己全程单干但花费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周期,要么组建一支团队来分担擅长板块以外的部分。
影视飓风的 Tim,在年初采访收集了 73 位 2022 年百大 UP 主的工作流程。其中接近 3/4 的 UP 主,更新周期都不少于 7 天。很多人表示当自己想要转型和突破的时候,制作周期就会变得更长,甚至加剧更新压力。
因此,团队化就成了过去几年视频创作行业的显著趋势,在接受 Tim 采访的百大 UP 主里,有一半以上都引入了团队协作,尤其科技区,全部选择团队模式,一个单干的 UP 主都没有。但团队人数越多,随之而来的人力管理成本,相应也就更高。
AIGC 真正会颠覆的,首先就是这一技术层面的成本。
大多数 UP 主的现有工作流,一般覆盖写稿、拍摄和剪辑三大阶段。其中写稿和剪辑阶段,不论是资料收集、信息整理这类前期筹备,还是数表化呈现、影像细节处理等后期领域,都已经借助 GPT-4 涌现出了五花八门的流程优化插件。而拍摄阶段的 AI 辅助、甚至整个视频生产的 AI 化,也完全有可能被即将发布的 GPT-5 攻破。
一个视频生产全过程的成本,将在 AIGC 时代无限降低。其中每一项工作流程的减负,最终,都能大幅提升视频创作者的产能。
或许有人会问,不需要工作流也不需要团队,那不就是原本由其他人承担的职能,都被 AI 取代了吗。没错,但是谁规定所谓的 " 其他人 " 就没有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如果所有人都独立提出想法," 被 AI 取代 " 就是一个自我束缚的伪命题。
这就延伸到了 AIGC 颠覆内容创作成本的另一层:知识本身,也将被重新定义。
过去几年,泛知识品类确实成为了互联网内容消费的主流。在成都网络视听大会上,B 站 COO 李旎展示了 B 站累计播放时长最高的 10 条视频,其中有 7 条是知识和课程视频。S 赛、原神和艾尔登法环等大热游戏电竞内容,都排在高数课之后,坐实了坊间对 "B 站其实是个学习网站 " 的评价。她还提到一组值得注意的数据:近三年里,B 站知识品类的创作者同比增长了 86%,知识类的内容投稿同比增长了近 200%。
火热的知识赛道催生出了一批细分领域的头部创作者,因为知识储备上的优势,让他们在过去几年里获得了实打实的收益和美誉,这一点,在中文互联网知识内容聚合度最高的 B 站,已经体现得很彻底。
AIGC 的进化,其实是削弱了 " 知识储备类 UP 主 " 的先发优势,这就给了更多之前没机会进入知识赛道上游的人,一次可遇不可求的机会。
好比云储存普及后,人类原本需要储存在手机电脑硬盘的空间就被释放了," 知识储备 " 所面对的新世界也是如此。AIGC 时代,人类储存知识的习惯一定会发生变化。当内容创作者可以把原本侵占脑容量的积累性信息和工具性事务都交由 AI 来完成,随之被解放出来的,就是作为人最独一无二的思想力。
让我们暂时回到 ChatGPT 技术进入大众视野前的世界,当时那些能用 AI 实现个人创意的人,都因为这份技能的稀缺性获得大量关注。比如曾有 UP 主爬遍中文互联网全年实事新闻数据,建立 AI 模型预测高考作文题,押中后引发舆论轰动;还有 UP 主为了解 " 华语音乐是怎么变成现在这样的?",耗时一年把 1500 首华语流行音乐代表歌曲投喂到自建模型中,让它做出一首 " 平均歌 ",视频播放超 500 万。
这些选题并不是从未被人想到过,但即使看完那些 UP 主的视频,往往也会觉得远超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范围,背后高昂的学习成本就让人望而却步。
而 AIGC 时代,像 B 站这样的内容平台一定会迎来视频创作者的又一轮爆发,因为一个人借助 AI 成为新内容的供给者这件事,正在变得越来越简单。过去只能看着别人用 AI 把创意和洞察变为可视影像,而现在任何一个不懂代码、甚至不会做视频的人,都可能自主完成。
其实陈睿在上个月的 B 站 Q4 及全年财报电话会上,就回答过投资人有关 AIGC 的问题,他说 AIGC 能让更多的创作者去创作," 尤其过去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做的一些内容体验,现在可能普通的用户就能做得出来。"
全新的游戏规则已经出现,或许,我们都应该考虑去成为它的玩家。
恰巧就在这周,开放世界游戏《塞尔达》系列推出了新作《王国之心》宣传 PV,在前作《旷野之息》高自由度玩法的基础上,增加了 " 余料建造 "" 究极手 " 等 DIY 组装设计武器和道具的新功能。
对内容创作者来说,AIGC 就是一种类似武器 DIY 的、能启发人类创造力的插件。只不过,一个是有限的游戏世界,而另一个,是广阔的现实世界。
回顾两年前比特币引发的狂潮,究其根本,无非因为这是当时人们觉得最有机会突破阶级固化、实现自我跃迁的一根吊索。
而现有 AIGC 技术让人类所能展望到的技术重构、知识定义、价值洗牌、乃至文明形态的迭代……或许是一种更真实可及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