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口碑爆棚的港剧,直击香港人内心最深处的痛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11月7日 7点42分 PT
  返回列表
78335 阅读
19 评论
港漂圈

最近,有部港剧意外爆火!

口碑爆棚,豆瓣一开就是9.1的超高分!

为什么说意外呢?

因为这是个小成本剧,主演也没什么大咖。

女主江美仪、一直演配角居多;男主林敏骢,主业是填词和主持,这还是第一次演电视剧。

可就是这样一部“配置平平”的剧,却杀出重围,吊打隔壁备受瞩目、但口碑崩盘的《美丽战场》。

看《上车家族》的片名就知道,这部剧讲的是“上车”,也就是买房的故事。

这两个字,是多少香港人心里的痛啊……

虽然“买房”这个话题一听就很苦闷,但剧集本身却是搞笑、轻快的。

里面有些情节也很夸张,尽管如此,还是让观众忍不住惊呼:太真实了!

毕竟在香港买房,就是有这么“夸张”!

攒钱有多拼?

剧情一开始,用短短几句话,就无情揭露了香港的买房现实。

首先是贫富差距太大:

有钱人为了优先选房,可以同时买两套,最后留下一套喜欢的,另一套直接放弃,几十万定金打水漂也不心疼。

但是穷人呢?

只能苦苦排队等公屋,而且为了符合公屋的收入门槛要求,甚至宁愿降职减薪,就是为了能有一套房。

当然,能够轮候到公屋的人也算是“人生赢家”了。

更多人还是住在劏房里,人均面积比车位还小。

一套房10平米左右的“纳米楼”“龙床盘”,也只有香港才有了。

超市经理车志明(林敏骢饰),和太太莫雯慧(江美仪饰),原本继承了母亲留下的笋盘,但遇上2008年金融风暴,害怕房子变成“负资产”,一时冲动就把房子卖了。

这个决定让他们后悔了十几年,两个人做梦都想重新再“上车”。

一开始,他们想抽居屋(政府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给市民,可以买卖,也有收入限制)。

但是香港居屋比公屋还难抽,概率就跟“中六合彩”差不多。

后来他们又想自己攒钱买私楼,首付要90万,还差20多万。

为了省钱买房,太太莫雯慧就一个字:抠。

她去超市蹭试吃,早餐、午餐、下午茶,一次性搞定:

想买便宜的鱼,就站在路边专门等鱼死了再买:

老公好兄弟的儿子结婚,说好包5000的红包,她却偷偷换成999,里面竟然还有硬币:

家人想出去玩她也有办法。

她到有钱人家里去做钟点工,带着一家四口蹭豪宅会所当“度假”。

除了节流,还要“开源”。

老公的兄弟抽中了公屋,但是要等装修,想来他们家“蹭住”一段时间。

精打细算的车太直接开价:一万块一个月,包伙食。

结果兄弟一家三口一起搬了过来,本就不大的出租屋更是无处下脚:

女儿嫌家里太挤,找好了房子搬出去,月租5500,车太劝她搬回来,还说“我一个月只收你3000”。

家里人这么多,车太又“出招”:吃饭之前每个人按人头收费。

甚至连牌位都可以“租住”,一口价3000,包一辈子!

就这样,“分租赚钱”的大计一发不可收拾,最后变成两家人一条狗,挤在几十平米的出租屋里。

床不够睡怎么办?餐桌底下铺张瑜伽垫,拉个门帘,就是一间“房”:

总之,只要是为了实现上车梦想,什么都能忍!

当然,想上车,光攒钱是不够的,还要懂得“坑蒙拐骗”!

买房有多难?

在香港,有一种叫做“体恤安置”的政策,如果有特殊困难无家可归,可以优先获得公屋。

但这种“体恤安置”不能自己申请,而要通过社工来申请。

车志明听别人说:有个女孩离家出走,在天桥底下睡了两天,马上就被社工安排“体恤安置”,住进公屋了。

于是他“心生一计”:让自己的女儿去睡天桥!

光睡天桥还不够“体恤安置”的标准,他还特意收买周围的流浪汉,让他们假装侵犯女儿。

这时候他作为父亲会及时登场,把离家出走的女儿给“暴打一顿”,营造出极度悲惨的氛围,这样就可以让女儿被“体恤安置”了。

结果戏演完了,社工也相信了,但由于这种“家暴”案子在香港很普遍,不是人人都能申请到公屋。

这个计划泡了汤,没关系,还有下一个!

车志明准备找个住公屋的亲戚,加上自己的名字,再“曲线救国”,用公屋去换居屋。

这个亲戚还不是真亲戚,而是他的“仇人”闵老太(鲍起静饰)。

当年车志明的父母离婚,父亲车国柱娶了年轻时的闵老太。后来车志明母亲重病,因为闵老太的阻止,临死之前也没能见到车国柱最后一面。

为了这件事,车志明一直对闵老太怀恨在心。

但是闵老太住在公屋,为了让她在公屋上加自己的名字,车志明毅然决定:认仇人当妈!

另一边,车志明的大女儿还准备跟同事假结婚,只因为这样抽中居屋的几率比较高。

一套房,不止是一家人安身立命的地方,甚至决定了整个家庭的关系。

闵老太的儿子跟着儿媳移民日本,她威胁儿子要把房子给别人,才能让儿子回香港来看她。

而儿子在日本住的房是岳父岳母的,这也导致他在家里没有话语权,想把老妈接到日本,还只能让她过去住养老院。

同时,剧里也揭露了很多香港特有的、令人无奈的现实。

车志明兄弟一家抽中了公屋,儿子每天打游戏,还说“千万不能出去打工”,不然收入就超标了。

他唯一的人生目标就是跟老婆生小孩,这样就能换到更大间的公屋。

反而车志明这种没房的中产,“越努力越不幸”,收入超出公屋标准,但工资永远追不上飞涨的房价。

租别人的房子,就要看房东的脸色,房租说涨就涨,押金说扣就扣,一言不合就可以把你赶走:

你说车志明一家为了上车“走火入魔”的做法夸张吗?

当然是夸张的,但在香港为了买房的人,又有哪个不是这样呢?

香港已经连续12年蝉联全球最贵房价城市,普通家庭要不吃不喝23年才能买得起一套房。

从20岁开始还房贷,要还到60岁,多少人一辈子就这样被套牢了。

虽然这部《上车家族》是个轻喜剧,但它背后揭示的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尖锐。

香港买房难,但香港人又天生能拼搏,于是港人就成了“全世界最热血的买房一族”。

每个想在香港买房的人,都能从车家人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可能是像车太,为了省钱买房精打细算,买一条鱼都要斤斤计较,完全失去自己的生活。

也可能是像车志明,人到中年,高不成低不就,不想一辈子受制于人,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房,甚至不惜寻找“非常手段”。

又或者是像车家大女儿,原本是个非常抗拒做房奴、只想掌握自己人生的年轻人。

但最终为了家庭妥协,让房子绑架自己,自愿成为地产中介,只为了打听到买房的消息。

这是车志明一家人的故事,也是所有买房人的故事。

楚涅
1 楼
完全不担心。 再过10-20年,香港有钱的就走的差不多了。 倒时候香港产值应该是3-4线城市的水平。 有能力的就去更好的城市赚钱,留下来的基本也就是做做本土营生。 -------- 当然,社会主义嘛。就有社会主义的福利。 那就是房价也会随之降到3-4线城市的水平。 再加上本土没有产业竞争力,本土没有资源竞争力,人才流失严重。整个中国又是人口负增长。 香港倒时候人口应该只有现在的五分之一。本土的人生活再没有任何激情,当然也不会活得多差。 ------------ 所以说,这所谓的50年不变。 其实,就是对香港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独孤苍狼
2 楼
这就是当初邓晓夫羡慕的资本主义香港的写照!
a
azkaban
3 楼
10个月前: 多家机构看好香港楼市 料2022年将涨5至10% 1个月前: 香港楼价跌回三年半前,明年中或再下跌8%
a
azkaban
4 楼
10个月前: 2021年楼市交投畅旺,市场气氛炽热。据中原地产的数据,2021年香港整体楼宇买卖合约登记(包括住宅、车位及工商铺物业)录96118宗,总值9181.9亿元。登记宗数创2012年的115533宗后9年新高,金额打破1997年全年总值8680.19亿元的历史高位,创历史新高。 1个月前: 除了官方指数,另一二手楼价指标也“跌跌”不休。反映香港二手楼价走势的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已经连跌10周,最新报169.93点,较去年破顶位大跌11.2%,也创下2018年2月以来四年半的新低。 [1评]
a
azkaban
5 楼
李嘉诚要跑!
a
azkaban
6 楼
我好事,去查了下CCL,现在164.91,一个月跌了3%?我没算错吧?
r
ryllensis
7 楼
香港二十大富豪,多少是靠地产起家?自己用脑想想,就知道为什么今日供楼供到死了
m
mrp
8 楼
孔庆东当年没骂错
w
wakawaka
9 楼
还不是一群傻货为了自己的房子保值,跟着地产商反对政府扩建公屋。
d
dingding6
10 楼
香港民众要想达到中国民众的居住水准,恐怕要再等十几年,还要有中国的大力援助。
s
saikuo
11 楼
又长又臭、去二十大作报告吧!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十年老
12 楼
男主是大超市的店长,收入根本不是一般香港市民能达到的水准。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十年老
13 楼
以前的香港人:李嘉诚,李超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香港精神象征。(可谓个个精神资本家)。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十年老
14 楼
现在的香港人:李家的城,全家吸血鬼,为富不仁,这个英国佬搬空了香港财富,普通夫妻不吃不喝十几年买不上70平,香港普通市民没有未来。(香港没有意识到,已经人人共产主义化了,对大资本的仇恨,被西方媒体引导成了反共,)
松泻
15 楼
香港人和大陆人比真没什么竞争力了。科技上没建树,连个普通话都说不利索,怎么到大陆市场里去竞争?脑袋也不那么灵光而且看法偏见。也就在香港小地方自生自灭了。大陆改革开放了,也不需要什么都通过香港过了。香港一去不复返是历史的必然
c
collins
16 楼
回归25年, 香港普罗大众的生活水平的确大不如前了。
楚涅
17 楼
关我屁事。 香港反正不是在英国人手里衰败的。 香港越烂,台湾人就越不会回归。 哦,人家台湾人人均收入是大陆人的三倍。
s
snowsaga
18 楼
香港仇共不仇富,有地不盖楼。
南方兔儿爷
19 楼
不明白在那里挤什么挤,到深圳广东,买多少套不行。再不行移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