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世纪大暴雨,炸出了中国最有良心的城市!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9月9日 0点17分 PT
  返回列表
72864 阅读
39 评论
智谷趋势/ 雷叔写故事

一觉醒来,朋友圈被深圳暴雨的事情刷屏了。

专家说深圳这次降下了极端特大暴雨,四项记录打破1952年以来极值。另外24小时雨量仅次于2008年6.13特大暴雨。

原因也不简单。

可以从立体云图上看:

广东附近云雨团,疯狂席卷粤西、珠三角、香港等地,带来猛烈降水。

香港更夸张,说是1884年以来最强的暴雨。

柴湾现场一度像泥石流经过。

有司机的车门被水流冲开,怎么关也关不上。

有的地铁站出口仿佛在致敬《闪灵》《功夫》名场面。

这场破139年纪录的大雨令香港市民胆战心惊。

要知道那时候我们还是清朝,还在打中法战争。

不管怎么说,如此大的暴雨,肯定会对广东和香港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不得不防。

为此一些地方的措施已经开展,比如停工停学:

开放室内避难场所:

发布临时救助通知:

发挥志愿者作用:

各种办法都用上。

这让深圳香港面临暴雨时尽可能减小损失。

现在互联网上很多网友发布亲身经历,直观让大家感受到这场暴雨有多大。

我搜集了一些给大家看看。

#01#

这是鸭?

#02#

洪水来得有多快?

快到一只蟑螂从屏幕右侧飞走,我没注意到。

#03#

只要心中有咖啡,

哪里都可以请阿姨给来杯卡布奇诺

#04#

对不起,钓鱼佬从不空军

哪怕有时候,我们只是偶遇。

不过说起来,这些马路边捡到的鱼,还是不要去吃,容易吃坏身体。

#05#

虎哥说我也怕雨

这是佛山中山公园动物园的受灾情况,现在他们正紧急转移老虎。

#06#

汽车上凳子,当舞狮了

#07#

人在深圳,等一艘船

#08#

运动爱好者狂喜

足球场被淹没后,一位博主开始划艇。

#09#

老板:这个钱我非赚不可!

#10#

之前我来了个假深圳?

#11#

请雨神不要难为我们打工人了

#12#

你在深圳看水,我在巴厘岛看海,

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

#13#

人生不易,井盖哭泣

#14#

大水冲了大仙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而现在黄大仙某商场里,牛奶冰室被淹没到了屋顶。

#15#

一夜之间, 香港的公共场馆可能变样

#16#

滴滴约船

不过买家秀太需要身体力行了。

……

多少年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

在台风暴雨面前,做个正常人,做好个人防护,比什么都重要。

比如不要去打卡台风,不要冒险开电瓶车冲进积水区;不要打地图炮;

大暴雨天气也尽量不点外卖了。

面对暴雨,人类力量依然很弱小,能不冒险就不冒险。

最后还是希望暴雨早点儿过去,大家的生活恢复如初。

黑色预警!这场世纪暴雨,炸出中国最有良心的城市

“极端情况”还没有结束。

         

过去的24小时,几乎整个粤港澳大湾区都被笼罩在暴雨之中。

         

截止9月8日晚上8时,这场百年未有的世纪暴雨,已致香港2人死亡1人失踪。

         

香港特区政府傍晚宣布,极端情况至少维持至9日零点,会密切审视有关情况,公布进一步安排。

         

深圳似乎也经受住了考验,交通已在逐步恢复中。

         

接下来,世纪暴雨将一路向西,穿过粤西和广西,最终在云贵高原附近消散。

         

这场打破多项数据极值的暴雨,意外炸出了中国最有“良心”的城市。

         

极端天气一定会越来越多,如何改造城市,疏通雨洪,将会成为更多城市的考验。

         

         

一场破纪录的暴雨席卷珠江入海口。

         

从7日中午开始,广州、深圳、香港等地就下起了持续一整天的暴雨。

         

8日早上,广州多区停课,深圳开始泄洪,港交所又一次因为刮风叫停了交易……

         

一觉醒来,多个国家气象站纷纷报告24小时降雨量,实在恐怖:

         

(广州)番禺:379.9毫米,打破历史纪录(原纪录355.8毫米,出现在1965-09-20);         

东莞:306.3毫米,有观测历史以来第二,打破九月的日降雨纪录;   

佛山:274.0毫米,打破历史纪录(原纪录238.5毫米,出现在2008-06-26);         

深圳:221.1毫米,九月历史第二大暴雨;

(佛山)三水:185.2毫米,打破九月日降雨纪录;

广州:182.4毫米,9月历史第二大暴雨。

         

此外,深圳四项记录打破1952年以来极值。罗湖局部24小时降雨量高达503.7毫米。

         

但最夸张的还是香港。截至8日下午1时,香港天文台24小时降雨量已经超过647毫米。

         

这不仅超过了2021年郑州暴雨,成为建国以来主要城市24小时降雨量之最,也是1884年以来天文台观测到的最强暴雨!

         

上一次居然还是清朝,这下用“世纪暴雨”来形容都绝不过分!

         

香港年均降水量才2400毫米,现在相当于一天下了平常一个季度的降雨量!这跟捅破天没什么区别!

         

@中国气象爱好者注意到,全港雨最大的地方出现在香港岛最南端的赤柱,24小时倾泻835毫米惊人雨量、打破香港全区24小时最高降雨纪录。香港拉起的暴雨黑色预警,不仅本身就极为罕见,而且持续16个半小时之久也打破了历史纪录。

         

         

         

香港柴湾等地还出现了像泥石流一样的洪水,令人胆战心惊。不过,港府强调,水浸与深圳排洪无关。

         

         

在突如其来的创纪录暴雨面前,人们的反应再一次暴露了不同城市的气质。

         

在深圳搞钱的打工人,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晰:

         

“我就知道公司没我不行,深圳没了打工人不行。”

         

         

有人问,暴雨天深圳打工人需要注意什么?答案是请注意上班不要迟到了。

         

有的打工人一觉醒来看见公司通知的第一句是“周五改休息”,正想美美地睡个回笼觉,结果下一句是“周日上周五的班”。

         

在那些没有被水淹没的地下,深圳打工人挤地铁的样子仿佛岁月静好,车厢里都是搞钱的空气。

         

         

还有的深圳打工人吐槽,下暴雨车被淹了,要留在公司过夜了。但是小小的充电线和满满当当的零食就像温暖心灵的篝火,可能世界末日真的来了也不会有什么差别。

         

         

而在大街上,任尔东西南北风,该干的活还得冲。左边路边热心摊主在淡定炒粉,绝不能让任何一个人饿肚子;右边外卖小哥坚持送餐,水都淹到嘴巴了居然还能提前送达。

         

         

信奉“水为财”的年轻人,守在万象城的门外,等待那只懂事的LV包包顺着回家的路漂到自己的手上。

         

         

而比年轻人更加相信水来了就是财的广州大爷们,一早上都很急,担心从番禺宾馆游出去的锦鲤会带跑了财运。

         

当地政府还呼吁抓到这些锦鲤的市民朋友要好好保管,毕竟就算用现实世界的价值体系来衡量,两万一条的锦鲤跑了,国有资产流失或成广州暴雨最大损失。

         

他们纷纷奔走相告,接力寻鱼。经过不懈的努力,熟悉的老广拖鞋下踩着的锦鲤,是你那天在夕阳下虔诚求财的记忆。

         

         

  

这次的创纪录暴雨,原因也不简单。

         

深圳市气象台专家介绍,造成本次极端特大暴雨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台风“海葵”赖着不走,低压环流从7日下午开始至8日凌晨长时间停滞;

二是剧烈的强对流天气成了帮凶,低压、季风和弱冷空气三者叠加;

三是强降雨的“列车效应”,拉长了持续时间。

         

台风和强对流天气都好理解,这个“列车效应”又是什么东东?

         

气象上,每一朵对流云都会产生短时强降水。而当多个对流云团依次经过某一地区的上空时,其所产生的降水量累计起来,就会导致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

         

简单点来说就是,某个地区就像一条铁轨上的某一节,而充满水汽的对流云团像排好队一样进入这个地区,就像高铁经过这节铁轨一样,每一次都来增加一点压力,时间长了这节铁轨就会不堪重负。

         

2021年的郑州暴雨就出现过同样的“列车效应”。对流云团反复在伏牛山前地区发展并向郑州方向移动,导致降水强度大、维持时间长,引起局地极端强降水。

         

这一次的广州番禺、深圳罗湖、香港赤柱,在整体地区降雨量都暴增的基础上,都出现了更大体量的降雨,就是因为出现了“列车效应”。前几天台风“海葵”在福建登陆时也给福州和泉州带来过“列车效应”。

         

“海葵”从福建扫到广东,可以说基本就没离开过海洋,再加上强对流天气的助力,对流云团可以源源不断地从海上补充到“海葵”的势力范围里,就像打仗时候输送的粮草。这比一次性带来狂风暴雨的普通台风天气更加可怕。

         

接下来,台风“海葵”还会带着“列车效应”一路向西,穿过粤西和广西,最终在云贵高原附近消散。

         

这非常值得注意。因为连广深港这种靠近入海口且拥有处理城市内涝能力的大城市,都出现了如此严重的影响,之后几天,相对来说处理能力更弱且遍布大山的粤西和广西地区,应对“列车效应”的压力必定更大,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即便是在创纪录的暴雨面前,总体而言,深港两地的基础设施都经受住了考验,没有发生造成巨大伤亡的洪涝灾害和公共安全事故。

         

平心而论,广深港的表现确实很好。

         

尤其是香港花了300亿建设的庞大的城市防洪排水系统,包括4条从香港的山峰中穿越而过的雨水排放隧道和4个巨型的蓄洪池。

         

不开玩笑地说,如果没有这8个工程,以香港这几天的雨量,东方之珠很有可能就要变东方威尼斯了,中环的豪车都要变橡皮艇。

         

四条排雨隧道分别是港岛西雨水排放隧道、荃湾雨水排放隧道、荔枝角雨水排放隧道和启德雨水转运计划,设计标准都是抵御200年一遇的洪水。

         

         

有了这些隧道,从城市边缘的山峰上倾泻下来的山洪就可以直通大海了,主要是从空间上减轻了城市平地上排水的压力。

         

例如香港最大的雨水排放隧道,港岛西雨水排放隧道,共设有34个地面截流进水口,直径最大处逾7米,排水量达到每秒135立方米,拦截了从太平山倾泻下来的洪水,将之排放到薄扶林西面的钢线湾。

         

2012年建成投入使用的港岛西雨水排放隧道,凭借仅仅30亿港元的造价,却极大地缓解了人口密集的中环、湾仔、铜锣湾等老城区的排水压力,贡献巨大。

         

另一方面,香港四个巨型的蓄洪池分别为大坑东蓄洪池,上环蓄洪池、跑马地蓄洪池、安秀道蓄洪池。

         

         

未来香港还将改造部分游乐场、市民公园等成为新的蓄洪地点。选择这些地点,既不占用城市用地,又能防范洪涝,一举两得,非常值得借鉴。

         

香港的蓄洪池其实本质上就是类似水库的空间,主要是从时间上降低了雨水和洪水在城市地面上停留的危害。

         

换句话说,香港的这八大排水工程,可以在时空上一起进行泄洪,尽可能地减少洪涝灾害对城市生产生活的影响。

         

其实香港这一套系统,跟日本东京的地下排水系统是一个道理。但如果一座“海绵城市”只靠山上或地下空间的泄洪,还是不够的。就像当“列车效应”来的时候,短时间的海量降水,首先冲击的还是地面上的空间。

         

所以日本东京还设计了一套地面上的“雨水流出抑制”对策,包括透水铺砖、绿色屋顶、蓄水模块、渗井、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等。

         

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减缓雨水汇集!

         

         

有意思的是,这套地面上的对策,就是深圳这几年打造“智慧城市”的一个重点。

         

深圳福田的红树林生态公园,是一块占地38公顷的超大“海绵”。

         

天空落下的雨水,不是杂乱无章的自然馈赠,而是蓄积在屋顶的花园、流入植被缓冲带、渗入透水混凝土,顺着设计好的路线进入园区的蓝云湖里,变成淡水湖储存起来。如此引水入湖,每年为公园进行生态补水多达40万立方米。

         

这条路线不是随心所欲搭建起来的,而是根据藏在植被带和透水砖里的传感器所产生的源源不断的数据实时调整。下的雨,被人为规划了,流到哪里,有多少被利用起来了,人们通过腾讯云等平台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数字孪生,是当前深圳发展新型智慧城市最大的狠招。比如,在实时孪生的系统里,可以查看红树林生态公园海绵项目的评估数据: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92%,年均降雨总量的92%被下渗到绿地中、集蓄到淡水湖或是蒸发掉,剩下的8%排放到公园外。

         

……

         

这些都是深圳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的缩影,也都是深圳市民所见所感的日常。

         

用科技和工程的力量应对自然的变化,让城市更加宜居,深港两城再一次跑到了所有人的前面。

         

希望不淹城市的神话里,会有越来越多中国城市的身影!

青蛙
1 楼
看來支那偷偷摸摸做了很多見不得人 造天譴的事呵 [2评]
j
jeffinvade
2 楼
极端气候频率增加是因为温室气体造成的气候变化 而中国温室气体排放2019年就超过全世界全部38个发达国家OECD之和。 美国,欧盟,英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色列,土耳其,墨西哥,新西兰,智利等等之和也不如中国一国排放 你说为啥中国的极端气候越来越多 [4评]
龙起卷
3 楼
马上之阴、RFA、屎报、FUK广会蜂拥而致阴阳怪气的报道……
n
neophoenix
4 楼
但最夸张的还是香港。截至8日下午1时,香港天文台24小时降雨量已经超过647毫米。 这不仅超过了2021年郑州暴雨,成为建国以来主要城市24小时降雨量之最,也是1884年以来天文台观测到的最强暴雨! 郑州是一小时之最不是24小时 1小时暴雨极值201.9毫米,2021年7月20日河南郑州国家站(这也是自有气象纪录以来,全球所有城市遭遇过的最极端暴雨) 24小时暴雨极值1060毫米,1975年8月7日河南林庄
文学少年
5 楼
人类对地球的破坏,造成这种极端天气在世界各地此起彼伏。大家都要有敬畏的心。
C
Cuisiner
6 楼
港深广最实干,共产气息最淡,最有前途。
M
Monalisa
7 楼
現在不宜評論為什麼四年來颱風都繞過或輕觸台灣後直撲中國全境
开心小黄人
8 楼
哈哈。过时数据哥来了
开心小黄人
9 楼
因为要产业升级
k
kacha7
10 楼
把你们黄狗都清干净换我们白人去住,风平浪静嘛事没有😉
P
Phillip
11 楼
看到“黄大仙站”,是不是显灵了?
m
msft.ora
12 楼
比日倭核污水好
m
msft.ora
13 楼
反华蟑螂鸡巴毛狗屎黄吃屎蛆如丧考妣 狂舔印度贱民粪坑 高潮了 嚯哈哈哈哈哈
m
msft.ora
14 楼
其实是因为支那台湾劣等杂种头子蔡阴屄没伺候好印度贱民
s
snake1101
15 楼
五毛人礦全家浮屍漂阿漂
m
msft.ora
16 楼
世纪毒列车炸出地球最纳粹邪恶恐怖轴心霉国 世纪大火烧出种族灭绝加拿大 终极炸出西欧环保小碧池 HOW DARE YOU
钟馗捉妖
17 楼
加拿大人均碳排放世界第一,加拿大人罪孽深重,需要为世界赎罪。
m
msft.ora
18 楼
鸡巴毛狗屎黄吃屎蛆全族浮蛆在印度贱民粪坑里畅游 游啊游 嚯哈哈哈哈哈
开心小黄人
19 楼
数据来自一个叫rhodium group 的think tank。有兴趣的查一下。2021年的报告
低层群众
20 楼
基礎設施建得好,只當是雨水從家門口经過而已,如果不然房塌人亡!
m
msft.ora
21 楼
其实是你在印度贱民粪坑里舔痔疮屁眼屎不给力 你全家全族可以一起舔 别忘了叫上金三诚聘阳光贱男之流 嚯哈哈哈哈哈
M
Mnwang
22 楼
: 小日本儿的报应呗,牠们和你都是背锅侠,我替大家谢谢你和你全家了
M
Mnwang
23 楼
祝你永远活在2019 [1评]
M
Mnwang
24 楼
还是你们弯弯最多
M
Mnwang
25 楼
你爹妈死的早,要不早就给你换一身白皮了
l
liebsh
26 楼
又是习近平惹的祸!
j
jeffinvade
27 楼
中国排放还在一直上升,如今人均10吨的排放量也已经超过OECD38个发达国家的人均 数据来源:人民日报官网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 杜祥琬院士的致辞 http://paper.people.com.cn/zgnyb/html/2022-07/04/content_25927432.htm ”保持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定力 《 中国能源报 》( 2022年07月04日 第 01 版)” “2020年,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3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m
matrixyard
28 楼
回归中共后, 果然很 水深
青蛙
29 楼
其實實際生活裡 我見過你這種病患
b
butubukuai818
30 楼
鲶鱼她爹们少贪点,把城市下水道好好弄弄,虽然平时看不见但绝对是为老百姓谋福的大事。
伪冒上帝
31 楼
在香港,只要政府发布极端天气通知,如非必要,雇主不应要求雇员回公司上班(但可以布置在家工作),如果雇主强行要求雇员上班,可能会被雇员告,而且如出意外可能面临天价赔偿。因此,即使很恶劣的天气,对打工仔来说可能是“又不用上班”。 像深圳这样还要求雇员上班的,就可能造成雇员在路上出事。出了事,是算天灾,还是人祸?
u
unimogman
32 楼
深圳人只在乎搞钱。服了。
刁太大
33 楼
李家超真是一只好狗,大陆丧事喜办的手段,他一学就会。
a
azvvza
34 楼
生活不易啊
舞文弄墨
35 楼
我早就知道狗粮要拿天灾做文章
k
kacha7
36 楼
: 实际生活里,黄狗都羡慕我拥有美国白人血统😂😂😂
西
西门大大
37 楼
是因为出了你这杂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