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片简史:欲望、技术、政治 不是道德问题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7月16日 14点11分 PT
  返回列表
16525 阅读
1 评论
酷玩实验室

2025年6月4日,法国人体艺术爱好者们的天塌了。

当他们像往常一样点开知名网站Pornhub的网页时,看到的却是一幅诡异的景象:取材自名画《自由引导人民》的“自由女神”穿着暴露,高举三色旗,呼唤着“自由没有关停键”的口号,下面则是一串冰冷的文字:Accès à notre site suspendu en France:A partir du 4 juin 2025 ,意思是:自2025年6月4日起,在法国境内对本网站的访问权限已被暂停。

法兰西,举世闻名的“浪漫之国”,“情欲之都”,现代黄片的母国,后现代式情爱的先行者,Pornhub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

Pornhub,为何向法国“开战”?

究其原因,不久前,法国政府要求所有成人网站必须让用户上传自己的信用卡或身份证件,证实自己的年龄,避免色情影像毒害未成年人。

强制年龄认定的推动者之一,法国性别平等部部长Aurore Berge

对此,Pornhub母公司Aylo回应道,法国的强制年龄认定是一项“危险的、无效的、严重侵害个人隐私的法律”。为了抗议,Aylo决定不惜暂停法国用户访问Pornhub的权限。

法国各地在P站的浏览偏好

黄片,作为人类欲望的技术流溢,每每承受着公权力怀疑的目光。或许,比“Pornhub-法国政府冲突”更有趣的问题是,在过去的数十年中,许多地区对于未成年人接触黄片这件事情,为何一度放任自流。

在这背后,隐藏着欲望、技术与政治的复杂博弈。

 01.“阴沟里的老鼠”:1896-1960s

1896年,一群巴黎名流正蜷缩在昏暗的密室,目不转睛地看着新摄的影片,这部短片时长不足1分钟,却足以让19世纪末的身着黑色燕尾服、留着八字胡的男性感到烈火焚身。

19世纪末的法国男性装束

画面中,一对新婚燕尔刚刚结束结婚,打算就寝,丈夫对着妻子甜言蜜语,妻子却撒娇式地请丈夫先行离开,以便更衣。

丈夫只好搬来一个屏风,将两人隔开。穿着白色婚纱的新娘开始一件件脱掉自己的婚纱、连衣裙、裙撑、衬裙和紧身胸衣,丈夫则在屏风一侧坐立不安,不时向另一侧投去窥探的目光,并擦拭额头上的汗珠......

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色情片《新娘就寝》(Le Coucher de la Mariée),它的面世象征着色情产业史的革命性时刻,对性的表现第一次突破了图文圈的限制,进入影像时代。

19世纪的色情读物

不过,《新娘就寝》没有赶上好时候,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的数十年是西方历史上对性最为压抑的年代之一,人们对性噤若寒蝉。

在这种氛围中,色情片像旧时代的地下文学一样在城市的灰色地带散播,它们大多由私人出资,匿名拍摄,并在俱乐部、军营、兄弟会和吸烟室等男性主导的幽谧场所放映,唯一能够播放色情片的“公共场所”只有妓院。一些学者认为,他们构成了“男性之间社会联结和情谊的平台”。

纯男性构成的兄弟会

欲望之流难以阻挡,尽管遭到封禁,色情片仍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地下产业。20世纪20年代,一种名叫“雄鹿电影”(stag film)的影片开始在西方,尤其是美国社会流行。

这类电影由业余演员匿名拍摄,时长较短,最多不超过12分钟,男演员常常佩戴假胡须或面具,女主角则可以“抛头露面”,剧情没有对白,很少展现高潮的过程,处在聚光灯下的是琳达·威廉姆斯所称的“肉体镜头”(meat shot):即对生殖器性交行为的近景、硬核拍摄。这种直摄镜头构成了早期情色影片的视觉核心。

现存大多数“雄鹿电影”都被储存在金赛研究所(Kinsey Institute)中,据统计,从1915年到1968年,美国社会累计生产了约2000部色情短片——平均每年38部,生产效率极其低下。

 02 石破天惊:米勒诉加州案

人体艺术的爱好者们,应该感谢60年代。

长期以来,“黄片”合规的法律争议点在于,色情制品受不受“言论自由”的保护。

传统观点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斩钉截铁:不算。黄片是腐蚀道德和人性的慢性毒药,离自由还差着十万八千里。例如,1873年的美国《康托斯克法案》(Comstock Act of 1873)认为,任何含有淫秽和堕胎要素的内容均系违禁。

然而,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风起云涌的文化解放浪潮也吹到了法院门口,曾经板着脸的法官们,也不得不重新审视,“性”是否也能“自由发声”。

美国的马文·米勒(Marvin Miller)诉加州案是其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1971年,加州男子米勒向一批收件人邮寄了内容劲爆的广告册子,宣传他所销售的性图像与色情出版物,其中包括露骨描绘性行为的插画和文字说明。

一位收到邮件的餐馆老板感到受到了冒犯,反手一个举报,将米勒“请”进了局子。

然而,米勒也不是等闲之辈,面对法官的质询,他立刻搬出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声称自己这是“言论自由”,哪怕内容比较清凉。

这场官司一路打到了美国最高法院,成为著名的 Miller v. California 案。1973年6月21日,最高法院以 5:4 判米勒败诉,共和党出身的首席大法官沃伦·伯格(Warren E. Burger) 撰写多数意见。

法院设定了后来被称为“米勒检验”(Miller Test)的三项标准,用以界定“淫秽材料”是否受法律保护:

1、一个具有普通理性的人,在依据当代社区标准的前提下,是否会认为该作品整体上激发了淫秽兴趣;

2、该作品是否以明显令人反感的方式描绘或描述了性行为或排泄行为,并且这些行为已由相关州法律明确界定;

3、该作品整体上是否缺乏严肃的文学、艺术、政治或科学价值。

虽然米勒败诉,虽然“米勒检验”看似严格,但这份司法解释文件却意外给色情产业撬开了巨大的生存空间。

首先,色情作品的研判权被下放给各州和社区,各州可依据当地的“社群标准进行审核,在洛杉矶、旧金山等社会风气相对开放的地区,色情片拍摄、放映的阻力远远小于中部的红州。果不其然,加州迅速成为了美国色情产业的中心。

其次,“明显令人反感的方式”过于模糊,缺乏严格的、具体的限定标准,完全服从于审核者的个人裁断。

最后,只有缺乏“文学、艺术、政治或科学价值”的色情作品才应被查禁,换句话说,只要能证明作品“有点剧情”,和艺术“沾亲带故”,色情片就可以一路绿灯,通过审查——对于黄金时代的美国电影界来说,这可太简单了。

同一时期,黄片在西欧各国和日本也纷纷解禁:

丹麦,1969年将色情电影合法化;

法国,1975年将色情电影合法化;

西德,1975年将色情电影合法化;

英国:1982年将色情电影合法化;

日本:1980年代将色情电影合法化

......

这股浪潮席卷全球,截至2025年,已有超过160个国家为色情电影开了绿灯(通常附带有限监管)。一场关于“性”与“言”的法律争议,就这样深刻地重塑了全球文化景观。

欧洲黄片的合法化情况

亚洲黄片的合法化情况

在各国的黄片中,日本的AV文化或许对中国80、90后影响最深,但在日本 AV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东亚年轻人,往往忽略了一个关键历史差异:日本成人电影的合法化始于1980年代,虽只比美国晚了十余年,但从媒介史的视角来看,却是一个断裂的年代鸿沟。

美国“黄片”步入合法轨道的1970年代,影像传播仍依赖放映机,黄片必须在影院里公开放映。这意味着,它不仅是文化消费品,也是一场需要“公众参与”的艺术展演事件。

而到了1980年代,人类早已迈入家用录像机的时代,VHS 成为主流介质,黄片从剧场银幕走进家庭,进入了 “私密观影”时代。

于是出现了一道分水岭——

在日式“AV”之前的美国黄片,有过一段短暂而奇异的“艺术流”黄金年代。那是一个由专业导演、编剧、摄影师组成的“电影人”团队试图用电影的语言讲述性爱的故事的时代。

垂涎已久的电影大军闯入这片性影蓝海,用娴熟的拍摄手法、电影化的叙事节奏,以及“性+社会问题”的宏大命题,给成人电影镀上了一层文化光辉。

 03.艺术流时代:1969-1984

在“米勒检验”尚未尘埃落定之前,美国的艺术界早已按捺不住躁动的荷尔蒙。反常识的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一部公开在影院放映的“黄片”之一,出自20世纪最伟大的视觉艺术家之一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之手。

是的,你没听错,正是那位波普艺术的先锋,把玛丽莲·梦露印成包装纸图案,把坎贝尔浓汤画进美术馆的家伙。

1969年,沃霍尔推出了他的“情色长片”《蓝电影》(Blue Movie),一部堪称情色界先锋实验片的存在。影片中,女主Viva和男主Louis几乎全程裸聊+性爱,而在体液交换的间隙,他们漫无目的地谈论起烹饪、沐浴,甚至是美国正深陷其中的越南战争。

情欲与政治,在床单之间相遇,世界仿佛只剩呻吟与叹息。

《蓝电影》是战后迷惘的一代人抒发躁动情绪的窗口,性解放的冲动,资本主义秩序下日常生活神圣性的消解、对战争的本能厌恶,诸多朦朦胧胧的意识,都消解在两人身体撞击的节奏中。

或许,没有什么比这部电影的副标题更能表现青年人对当代世界的态度:Fuck!

从这个角度说,AV的A,何尝不是对祖师爷Andy Warhol的致敬呢?

比起《蓝电影》的艺术冷峻,奥斯克(Bill Osco)执导的《处子仙人莫娜》(Mona the Virgin Nymph)则走的是索多玛式直给路线:青年女子Mona向母亲承诺,自己将在婚前保持处子之身,但却陷入了一段又一段露水情缘,直到自己被未婚夫Jim抓包。为了惩戒Mona,未婚夫喊来了她所有的性伴侣,开始了一场淫乱派对......……

导演在结尾安排母女双双坦白各自性生活,仿佛在说:别再假装纯洁了,连你妈都不信这套。

两部开山之作,一雅一俗,按下了美国成人电影史的快进键。从1969年到1984年,美国影院迎来了空前的“黄片繁荣期”——短短15年间,超过5000部成人电影在影院上映,生产力远超雄鹿时代。

其中,取材于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所著戏剧《无法退出》(Huis clos )的黄片《琼斯小姐的魔鬼》(The Devil in Miss Jones)甚至一度夺得了1973年年度票房第七名的佳绩,创造了黄片史的传奇。

《琼斯小姐的魔鬼》始于一桩自杀案,琼斯小姐因无法忍受无趣的平淡乏味而自我了断,然而,天使Abaca认为,虽然琼斯小姐度过了纯洁的一生,但“自杀”这一行为使她无法进入天堂,只能在“灵薄狱”(Limbo)或地狱落脚。琼斯小姐认为,既然注定堕落,不如放纵一次,于是祈求Abaca放她回归人间,她愿为此色欲缠身。

回到人间后,琼斯和多个男性发生了激烈的、怪异的、千奇百怪的性爱,尝试了口、肛、群乃至兽交等多种求欢形式,成了真正的性瘾者。

故事并不止步于肉欲快感。当人间体验结束,琼斯如愿被送进地狱,却遭遇Abecca的绝罚:她将永生和一个阳痿者被关在一个小屋子里,无论她怎样哀求,摆出怎样诱惑的淫荡姿势,这个男人只着迷于苍蝇的嗡嗡声。

如果你是这部黄片的观众,或许你很难从中获得性唤起,影片的拍摄手法更接近于实验影像,节奏缓慢,在单调的空间中使用大量固定镜头,强调存在的沉闷、倦怠与虚空,琼斯的悲剧性命运不仅意味着道德的虚伪,也象征着“反道德”觉醒的讽刺性结局:自由的你拥有了无限的欲望,却没有满足的渠道。

黄片一度成为以性为媒介的哲学戏剧

然而,正如前文所说,当“艺术流”黄片正轰轰烈烈地发展时,家用录像机(VCR)的出现让一切戛然而止。

 04.狂飙突进:1980年代至今

1980年代初,家用录像机(VCR)横空出世,并迅速走入千家万户。

一场悄无声息的变革开始上演:曾经只能在成人影院里偷偷观看的“黄片”,终于摆脱了公映的羞耻感,转而潜入卧室、客厅和床头柜。录像带出租店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人们可以大大方方租下色情录像,悄悄带回家中,在拉上窗帘后按下播放键。

与昂贵的电影胶片相比,录像拍摄成本低廉,技术门槛不高,更重要的是,它让拍摄者们摆脱了一个老大难问题——“公然淫秽”的法律风险。

在电影时代,黄片之所以令人头疼,是因为它在公共场合播映,可能“败坏风气”“毒害青少年”,然而,一旦观影空间从影院变成卧室,色情制品就不再是“公共事件”,而成了私人生活的一部分。

色情录像带封面

即使立法者仍坚持它会“腐蚀人心”,人们也可以理直气壮地抗辩:我有选择适当堕落的自由。

简言之,在私密观片的时代,黄片引出的法律难题更富哲学意味:“向下的自由”应不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

要知道,西方自由主义大哲约翰·斯图尔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就坚定主张,只要一个人的行为不伤害他人,那么即使这种行为在道德上可疑、在社会眼中“堕落”,国家也无权干涉。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

从这一视角看来,在录像带时代,西方国家对“黄片”的全面管制已丧失了法理基础,政府至多只能对未成年人观看黄片、黄片摄制侵害他人隐私等现象进行干预。

只不过,在录像带时代,这种干预也困难重重。

在黄片还需要在公共影院放映的时候,监管者只要制定出电影分级系统,禁止未成年人等群体进入播放NC-17级别影片的电影院,便可以将未成年人隔绝在黄片之外,但如今,黄色录像带在街道上,在商店中,在未成年人的家庭里,几乎如空气般“无孔不入”。

制定于1968年的美国电影分级系统,黄片合法后一般被归类为NC-17级,即17岁及以下不得观看

随之而来的,是情色美学的转向。

当成人电影还必须在影院上映时,它至少得维持“艺术性”的伪装,以求避开审查。而在录像带时代,这一伪装彻底破产。没人需要费心去构建情节或布置布光,影片不再遮遮掩掩,而是赤裸裸地以性唤起为唯一目标,直奔主题、毫不含糊——黄片在经历艺术化的黄金年代后,迅速回退到了“雄鹿”的风格。

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最高法院设想的“米勒标准”(Miller Test),早在录像带时代就已名存实亡。互联网时代不过是对这堆残骸再补上一脚罢了。

2007年前后,Pornhub、YouPorn、Xvideos等免费成人网站上线,它们采用与YouTube相同的用户上传内容模式,以海量视频和“永久免费”迅速占领市场。色情行业迎来“平台化”浪潮。

平台的逻辑远比胶片和录像更为冷酷。在这里,黄片的生产者不再是 “艺术导演”,也小型工作室,而是anybody——人人都可以拿起手机,拍摄并上传自己的色情影像。人类生产黄片的速度从“每年几百部”飙升到“每天上万条”。

平台化不仅制造了信息爆炸,也让监管手段彻底崩塌。任何年龄段的观众都能轻易接触到最露骨的影像,而这些影像中,偷拍、未成年与非法内容的比例之高,令人咋舌。

2020年,《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夫(Nicholas Kristof)发表专栏报告“儿童色情片的灾害”(The Scourge of Child Pornography),揭露平台上存在大量涉及未成年人性剥削、报复性色情和偷拍上传的视频。这些内容不仅侵犯了受害者隐私,甚至涉及犯罪行为——更严重的是,部分视频在被用户举报后依旧滞留平台数日甚至数周。

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夫

法国的强制年龄认定,只是监管机构在废弛数十年后的亡羊补牢。

 结语

黄片的合法性,从来不是一个纯粹的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关于谁有权管理人类欲望的问题。

是国家,以“保护未成年人”之名,重塑数字主权边界?

是平台,挟流量与算法为王,自诩为个人隐私的守门人,却沦为性剥削的中介?

还是个体,在影像洪流中,捧着屏幕,扮演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的角色,却早已难以界定“我真正想看什么”?

技术的迭代正在使一切复杂化,过去,影像的生产属于电影工业;后来属于家庭录像机;现在则属于任何一只连接摄像头的手。色情从未像今天这样民主化——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处于失控边缘。

黄片的故事,仍将在欲望、技术和政治的夹缝中继续上演下去。

c
crunchtime
1 楼
还是pretty tight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