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流特摄《恐龙特急克塞号》为何在中国成经典?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4月13日 21点16分 PT
  返回列表
54552 阅读
28 评论
和风动漫

相信许多朋友小时候都看过一部有趣的电视剧,里面充斥着各种怪物、大型飞船,还有从大炮中飞出来的怪人。

那时候大家都称之为科幻片,长大后才知道有个专属名词“特摄片”。

而这部特摄片,正是许多人的童年回忆——恐龙特急克塞号。

实际上,《恐龙特急克塞号》在日本只能算得上是一部二流特摄剧,不但播出时平均收视率只有惨淡的5%,如今在日本各大论坛也早已无人问津。

但它确实在中国火了很多年。

那句“人间大炮、一级准备”,还有那句“克塞号,前来拜访”,成为多少孩子们童年角色扮演游戏时候的口头禅。

这部普普通通的特摄片,究竟在中国的土地上经历了什么?

很多朋友认为《恐龙特急克塞号》是一部较为“远古”的特摄片,实则不然。

它是圆谷公司制作并于1978年7月首播,接档《雷欧奥特曼》。

没错,它出现的时间,比雷欧还要晚。

但它为什么会给人一种“古老”的感觉呢?

一来其制作较为粗糙,完全无法与奥特曼系列同日而语;二来国内引进较早,让大家在奥特曼之前便看到此剧,所以产生了错觉。

话说回来,《恐龙特急克塞号》的出现,与《雷欧奥特曼》也有莫大的关系。

1975年,圆谷公司面临危机。

曾经火遍日本的特摄片热潮开始慢慢消褪,因为经济不景气造成的高额赤字也让圆谷感到捉襟见肘。

《雷欧奥特曼》第1-2话中“日本沉没”的大场面,到了剧情后期只剩下粗制滥造的皮套,最后以平均收视只有10.9%的惨状下完结。

圆谷公司被迫无奈暂停了奥特曼的开发,一直到了1980年,才以《爱迪奥特曼》重启了这个系列。

1976年,在北海道发掘出日本第一具食肉恐龙化石,很快在日本就掀起了“恐龙风”。

圆谷立刻抓住机会,采取真实背景与动画人物相结合的手段,推出了“半特摄”的《恐龙三部曲》。

这既蹭了“恐龙风”的热潮,又减少制作皮套的成本,可谓一举两得。

1976-1977年,三部曲的前两作《恐龙探险队》和《恐龙大战争》相继播出,虽然取得一定反响,但也因为这种不伦不类的混搭,导致收视率也没有太大起色。

1977年底,《星球大战》和《第三类接触》热映,使日本国内科幻热潮也随之升温。

刚蹭完恐龙热度的圆谷公司立马掉转枪头,开启了以“重启完全的特摄”为噱头的恐龙三部曲最后一作。

这部圆谷公司转型期的试验作品,就是《恐龙战队Koseidon》。

《恐龙战队Koseidon》并未挽救圆谷公司。

制作方认为,从《泰罗奥特曼》开始,圆谷的特摄剧就陷入了一个“给小孩子看”的误区。各种低幼的剧情层出不穷,才导致奥特曼系列的衰败。

他们更想要《奥特赛文》那种所谓“本格科幻”的特摄剧。

《恐龙战队Koseidon》中出现了诸如时间悖论、莫比乌斯等孩子不易理解的东西。

虽然内部对此有一点声音,却被编剧以“只要用心去做孩子们还是会理解”压了下去。

这么说虽然有点儿道理,但《恐龙战队Koseidon》的制作技术和剧本水准,却依然停留在奥特曼系列时的样子。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两边都不讨好,此作很快就消失在日本人的视野中。

但它是如何走进中国呢?

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向中国输出了大量动画片和影视剧。

1987年春,日本影视制作发行公司“榎影业”的社长榎善教来到中国,并与山西电视台相关负责人结识,将《恐龙战队Koseidon》推荐给了山西台。

山西台意识到这个在日本已经走下坡路的“特摄剧”,在中国反而有着很大的市场。

中国那时候的孩子们,一定没有看过这样的故事和拍摄手法。

山西台非常重视《恐龙战队Koseidon》的引进工作。

其被翻译为通俗易懂且朗朗上口的《恐龙特急克塞号》,对于剧中出现的恐龙,山西台还向动物学家请教其正确的译名。

最精彩的翻译,莫过于剧中使用大炮发射将队员变身成克塞的台词。

原本是以“三级跳远用语”作为三段式的台词,经过翻译们的演绎,在保留“人间(人类)大炮”的日文差异感的同时,做了更加本土化的修改。

人间大炮一级准备,人间大炮二级准备,人间大炮——放!

这一台词迅速走入了孩子们的心中。

山西台没有压错宝,《恐龙特急克塞号》在中国大获成功。

孩子们惊叹于竟然会有这样的剧种,也被变身克塞、大型飞船、怪物恐龙,以及漂亮的阿尔塔夏公主深深吸引着。

1989年2月2日,《恐龙特急克塞号》首先在山西电视台播出,成为了众多70后、80后寒暑假的正确打开方式。

毕竟在那个时候,中国的孩子们还不知道奥特曼为何物。

孩子们在玩耍中,经常模仿剧中人物的打斗姿势,那句“克赛前来拜访”,也成为了动手前的口号。

关于克塞的顺口溜也在孩子之间游走。

“克塞的屁,震天地,一震震到白垩纪,白垩纪的恐龙正在跳霹雳。”

家长们也不知道自己家那个不爱看书的孩子,是在哪里学会了“白垩纪”。

而厂商则是嗅到了商机。

那时候,没有人关心“版权”这个问题,如何利用孩子们的最爱赚钱,才真正值得厂商们绞尽脑汁。

关于《恐龙特急克塞号》的连环画、剧中飞船的模型玩具一下子被投放到市场之中。

虽然制作工艺一般,但孩子们还以为都是官方出品的东西,所以花起钱来也毫不心疼。

不过,由于连环画中基本都是原创剧情,所以也造成孩子们讨论时非常容易出现争论,从而演变成“克赛前来拜访”的决斗。

最热门的玩具,要属“克塞帽”。

其实这就是一顶做工粗糙的摩托车帽,戴着开车肯定不行,真正的作用就是Cosplay克赛,狠狠地过一把英雄瘾。

“克塞帽”迅速入驻全国各大商城,谁要是能拥有这顶帽子,一定是巷子里最靓的仔。

这一切,都是圆谷公司始料未及的。

二流特摄在中国终成经典,很大程度要归咎于当时两国文化的差异。

不仅《恐龙特急克塞号》如此,之后奥特曼系列也是一样。谁能想到我们在上世纪90年代深深着迷的奥特曼,竟然诞生于日本的60年代。

不过,谁也不能剥离时代背景去看待问题。不过《恐龙特急克塞号》是几流作品,它成为一代人的记忆也是不争的事实。

那是多少人无法回去的青春呀。

柳生京
1 楼
水准很多时候受时代限制;人家起码是用心做出来的。
g
greentee
2 楼
当时被里面的有些怪物造型吓得不轻
玻璃砂
3 楼
我和戈德米斯去偷鸡 戈德米斯逃跑我被抓 戈德米斯在家里嗑瓜子儿 我在监狱里挨枪子儿 。。。。 那时候天真无邪的童年和着冷酷无情的严打流传在广大幼儿园的童谣。。。
超级选手
4 楼
超级好看,紧张刺激
c
congconggk
5 楼
《恐龙特急克塞号》属于特傻、特好看的那种
b
billyzhang777
6 楼
记得大boss叫四扒拉股
j
jolly11
7 楼
奥特曼居然是60年代的?
搞啥都好
8 楼
在物资贫乏年代喜欢看奥特曼也就算了,为什么现在的小孩还是能接受奥特曼这种设定?
d
dyf8464
9 楼
我有那个头盔
r
realSTFU
10 楼
歌德密斯~
j
jiaqi0930
11 楼
好莱坞不也不停的翻牌各种剧么 有人看 就有人拍。80 90长大了 00 10还没看过a
X
XXyourOO
12 楼
估计这种级别的特效,直到今天中国影视圈也做不出来吧。。。。。。
秦文
13 楼
80年代的作品,你现在觉得是2流。那当时就是超一流作品。
严肃点不许笑!
14 楼
小时候看到怪物还会很害怕!
c
cotoncai
15 楼
就让我回到七千万年前那个夏天,在一场白垩纪的雨中淋个透湿吧!
W
Wayne6park
16 楼
什么文化差异,狗屁结论! 饿你5天不吃饭,猪食你吃的都香, 所以你喜欢吃猪食,你我有文化差异? 十年浩劫要是发生在日本,刚开国门,黑猫警长葫芦娃也能成为他的儿时记忆! 为什么不喜欢奥特曼? 因为没有选择!如果变形金刚奥特曼同一时期一起挤进中国,恐龙特急克塞号还会独领风骚吗?
s
smile
17 楼
我倒觉得论剧情这部甩当时的奥特曼几条街
g
grasshopper
18 楼
恐龙特级克塞号 一级准备 恐龙特级克塞号 二级准备 绝对的年龄暴露
糖桔喝得
19 楼
6、7、80年代的日本影视是精品不断,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一休和尚,花仙子到排球女将,血疑,阿信等作品,都在中国掀起了追剧的热潮。这些影视的质量也的确是好,至少中国拍不出来。至于这个克塞号我估计是惯性使然,所谓站在风口中猪都飞得起来,只要是日本影视在那个年代都不难小红一把的。
l
lchong0412
20 楼
小时候我也有一顶大红头盔
l
lchong0412
21 楼
就是和变形金刚同一时代,都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中国火起来
彪呼呼的B格
22 楼
我看它是为了外星公主和穿短裙的队员玛丽的
j
jjjohnson
23 楼
剧情很不错的,人间大炮以及准备,老司机都明白
疯猫
24 楼
每当克塞能量不足的时候就会使用时间停止大招,然后杀敌不在话下。当时人生最大的困惑就是为啥不早用啊??
英国流氓
25 楼
没有公主坐镇 鬼才去看
C
CHN2USA
26 楼
翻译的好 接地气
n
nosaj
27 楼
哈哈哈 克赛很好看啊 我小时候也求爸妈买了那个头盔,瞬间觉得自己变身了,直到后来发现头卡住了拔不出来大哭 😂😂😂
1
11335577
28 楼
因为简单 没那么多中式或美式的宣传
海陆丰
29 楼
奥特曼的造型灵感来自于中国红山文化中的太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