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肥胖地图”火了:41%中国男人超重 这个省最苗条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9月7日 18点4分 PT
  返回列表
68404 阅读
19 评论
财经大健康

文 | 乔佳慧 编 | 王小

图/Pixabay

一份数字版的“中国肥胖地图”近日火了。

研究人员分析了2019年来自全国31个省区519个某健康体检中心数据,涉及近1580万名成年人受试者后,将各省的超重、肥胖人群比率勾勒清晰,重点如下:

三分之一的中国人超重,肥胖人群占比14.1%北方人群超重、肥胖率高于南方男性超重、肥胖比例远多于女性内蒙古、山东和河北的超重、肥胖率最高

这篇题为《中国肥胖患病率及相关并发症:1580万成年人的横断面真实世界研究》(下称《真实世界研究》)的研究报告,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教授母义明、副教授陈康等完成,已发布于2023年8月17日的学术期刊《糖尿病,肥胖和新陈代谢》(Diabetes,Obesity and Metabolism)。

超40%的男性超重,肥胖女性不足10%

这一来自真实世界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的34.8%的研究人群超重,14.1%的研究人群肥胖,超重和肥胖在男性中比女性更普遍。

最新的这一组数据,比起两年前的数据,稍显乐观一些。

2021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潘安等在《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发表《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指出,中国成年人超重或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该文作者指出,如果按照中国的诊断标准,中国的肥胖人数可能已经是世界第一了。

但无可否认,过去40年期间,中国的超重和肥胖率快速上升,居民体重指数、腰围均在逐渐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新《真实世界研究》报告的另一组数据显示,中国超重和肥胖的男性比女性更普遍,男性超重的人群占比已经高达41.1%,肥胖率也有27.7%,女性相对低很多,超重占比18.2%,肥胖率9.4%。

这个数据有个逆转过程,此前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男性中的超重和肥胖率人群是低于女性的,但差距在逐年缩小,从本世纪开始,国内男性超重的比例开始迅速增加,甚至反超。

从先天条件看,女性的身体承担生育功能,往往有更多的体脂,这些体脂优先以皮下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下半身,因此更易发胖。一般情况下,男性的正常体脂率约在10%—20% 之间,女性约在20%—30% 之间。

中年发福一词,用在男性似乎更为贴切。男性的肥胖率从35岁至39岁阶段即将近峰值,女性则在70至74岁达到峰值。

从“肥胖地图”可见,海南的男性最会保养身材,江西的女性大多苗条。值得点赞的是,江西女性的肥胖率仅5.6%。

超重、肥胖带来的不利一面,在男性群体显现的更早。超重和肥胖与心血管病、2型糖尿病、癌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早死风险增加密切相关。《真实世界研究》数据显示,男性在50岁至54岁时,超重的患病率达到峰值,在55岁至59岁保持不变;女性延缓到65岁至69岁达到峰值。

内蒙古、山东和河北,超重和肥胖人群患病率最高

从《真实研究报告》勾勒出的“肥胖地图”可以看到,内蒙古、山东和河北的患病率最高;广东的超重人数最少,海南的肥胖率最低。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的BMI分类,中国北方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高于中国南方。其中,内蒙古、山东和河北的患病率最高。

2017年,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发布的《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同样显示:北方地区肥胖率明显高于南方;在超重率上,大部分北方省份的超重水平也高于南方。

2022年发表于《营养学》(Nutrients)期刊的一项基于3万多名中国成年人饮食习惯的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地域饮食模式的差异与超重、肥胖和高血压的关系。研究利用高斯有限混合模型,确定了四种膳食模式——北方小麦膳食模式、南方水稻膳食模式、常见水稻膳食模式和多元化膳食模式。

其中,常见水稻膳食模式遍布全国。南方水稻膳食模式主要分布在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北方小麦膳食模式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线以北,如华北、西北和东北。多元化膳食模式主要分布在城市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城市。

从这份“肥胖地图” 排序看,成人体重肥胖人群比重最低的前十地,广东、海南、江西、广西、福建,紧随其后的是,浙江、四川、湖北、上海、云南,皆为“南方水稻膳食模式”。

传统的北方小麦饮食模式,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和能量比高,蛋白质和脂肪能量比低。而且,这种模式的碳水化合物能量比中位数,已超过了中国膳食参考摄入量的建议值。同时,该模式摄入蔬菜较少,从动物来源摄入的蛋白质也最少。

相比之下,典型的南方水稻饮食模式对于蔬菜、红肉、鱼类和家禽的摄入量高。因此,种种原因造成了北方人在饮食结构方面更易胖。

母义明、陈康等研究人员也指出肥胖与经济水平的相关性,来自人均GDP较低地区的参与者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较高。

荷兰科学家发表在《自然》的一份研究揭示,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的人群更喜欢高热量饮食。面对社会的“无情毒打”,人们往往会选择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从而获得心理宽慰。长期处于被动之中,个体的行为习惯甚至饮食偏好便更容易发生变化。

肥胖带来多重影响,近九成肥胖患者存在并发症

肥胖既是一种慢性、复发性、渐进性的医学问题,也是一个很难处理的社会问题。

越胖的人,越可能患并发症。数据指出,从BMI正常、超重到肥胖的人群中,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增加的趋势。

研究人群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脂肪肝,34.9%的参与者有脂肪肝,其次是糖尿病前期(27.6%)、血脂异常(24.9%)和高血压(17.6%)。

《真实世界研究》指出,在参与研究的人群中,40.3%的参与者没有并发症,29.6%有一种并发症,17.7%有两种并发症,9.1%有三种并发症,其余有四到八种并发症,如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脂肪肝疾病、慢性肾病、胆石症和/或颈动脉斑块等。

一半以上的BMI正常的参与者没有并发症,而超重与肥胖的人群中,分别有70.7%和89.1%的人患有并发症。

超重受试者中,32.8%有一种并发症,23.0%有两种并发症,11.5%有三种并发症,其余有四到八种并发症。

肥胖受试者中,25.8%有一种并发症,30.6%有两种并发症,22.8%有三种并发症,其余有四到八种并发症。

人们普遍认为,肥胖更像一种恶习,而非疾病。如果能节制饮食,并做到合理运动,就足以减肥。但在医学上看来,肥胖其实是一种疾病,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肥胖”列入疾病名单,因此,仅依赖意志力难以自愈。

虽然已有多种减肥药物推出,但是有效性较低,安全性及较长的用药周期,都成为病人和医生抵制或放弃药物减重的原因。目前的减肥药物,与降压药及降糖药相似,需长期服用才有疗效。

这也导致治疗费用高昂。即便在卫生保健系统非常健全的国家,医保也难以覆盖减肥药。长期服用减肥药,随之而来的经济压力与药物副作用,会降低患者用药热情,最终导致患者拒绝用药或放弃用药。

2023年8 月初召开的第二届中国肥胖大会(COC2023)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提醒,“预计到 2030 年,我国超重肥胖相关卫生支出将占到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 22% 左右。”

饮食习惯、工作生活状态以及身体活动模式,都与环境和社会变化息息相关,跨过超重和肥胖的大山,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也少不了全社会形成健康的风尚和环境。

h
haohaoyet
1 楼
身为吃吃吃的广东人竟进不了前十……太失望了 [1评]
f
frank1818
2 楼
我的脂肪肝一度达到中度,我就采用了轻断食168的方式,就是不吃晚饭,脂肪肝成功逆转为轻度,体重下降,高血脂消失,常年不感冒。这是需要毅力的,晚上饿了看到美食也要忍得住。
无伤93
3 楼
狗粮可是说中国有粮食危机 吃不饱饭的 [1评]
马三立
4 楼
哎,小时候计划经济啥都凭本凭票,家里人口多吃的太一般了,这些年生活好了吃点好的就超重,人呀,活着不易。
R
Robin_Snow
5 楼
你看热带地区多少胖子… 吃是主要因素,但是天热新陈代谢快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一分为二好
6 楼
气候,饮食习惯,人种基因,和文化应该是影响肥胖率的主要因素。 - 气候的表征:南方比北方瘦的特点,无论是在毛泽东时代大家吃不饱还是现在不少地区营养过剩的条件下都是一样的。 - 饮食特点:北方,比如内蒙肉食比例大。南方蔬菜水果稍微丰富,特别是冬天。 - 文化方面,有些地区的人喜欢骨感,吃的方面比较节制;而另一些地区对胖一点,不太在乎,自然稍微放纵一些。说句冒犯一点的话,教育程度和经济条件也是文化特质的一部分。比如,美国大体上,穷人总体偏胖,而富人总体上体重保持较好。
7 楼
肥胖和经济水平成反比吧? 按五毛理论,内蒙和河北人,富人比例最高吗?
唐山肖三
8 楼
我大河北别的不行,除了污染指数常年第一,这回的肥胖率也名列前茅,嘿嘿。 [1评]
w
ws1984
9 楼
这三省也是中国个最高的,全世界面粉区的有瘦矮的吗?
唐山肖三
10 楼
补充一下: 第二到五位,是不是传说中的 山河四省,嘿嘿。
s
samtheman
11 楼
不运动,海吃海喝,高油糖盐,不奇怪
清除五毛
12 楼
戒除早餐,午餐加多饱和脂肪 你会,更》〉》 这些- 是群体精英群 30 年后的认知 你可以现在感受
n
netcamel
13 楼
靠近赤道的地方胖子更少, 只要不在空调房, 一天二十四小时浑身都是汗, 减肥效果简直赛过高强度的有氧运动。
媚眼瞟瞟
14 楼
经常屌逼的最瘦
z
zhulitmac
15 楼
不要紧 我们有美颜
m
mr.sky
16 楼
: 以前在古冶时跟我差不多年纪的基本都是小胖墩
a
asdj1998
17 楼
少吃点好,全球生产的粮食够90亿人吃,根本不存在饿死的说法。大猩猩运动量够大了,一天2根香蕉就够了。 美国1929年大萧条,很多人吃不饱或者没钱吃饭。 当时美国医疗部全面调查,惊讶的发现,人均寿命竟然增长了,而且很多疾病,猝死率都在下降。这就是饿肚子的好处
a
azvvza
18 楼
全民健康才有素质
a
amajor001
19 楼
北方人好吃懒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