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女孩在中国打工,赚得比新西兰朋友多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8月22日 13点16分 PT
  返回列表
60033 阅读
7 评论
发现新西兰

讲述了不少在新西兰华人的故事之后,发现君现在开启一个新的系列“Kiwis in China”,我们将会邀请住在中国的新西兰人,为大家分享他们的真实生活。本期我们采访到的,是新西兰北岛女孩Domi,现在她住在中国的南方,以下是她的故事:

01

因为室友了解到中国

Domi出生于新西兰北岛的城市Whangārei,这是个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的城市。

虽然城市不是很大,生活节奏缓慢,但是艺术氛围很浓厚,走出了不少本土艺术家。

在这里出生的Domi,从小受到艺术的熏陶,对于时尚和手工都很感兴趣,大学的时候,她读了设计专业。

本以为就在新西兰顺利毕业工作,但是因为一位来自中国广州的室友,她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因为室友的缘故Domi开始了解到中国文化,也开始对这个遥远的国度感兴趣,大学还没毕业,她就开始筹划去中国发展的机会。

新西兰提供多种奖学金项目,帮助本地学生去中国交流、实习或学习。

这些渠道可提供生活补贴和机票补助,实习期最长可达六个月。

当Domi决定去中国时,她申请了“总理亚洲奖学金”和一个在中国的实习项目。

在两者都被录取后,她便飞往四川成都,在一家活动策划公司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

在中国的职场生活中,有一件事让Domi感到惊讶——那就是作息时间。

习惯了新西兰朝九晚五的她,没想到中国是早上9点半到下午6点,并且午休时间很长,专门用来午睡。

不过工作并不算困难,她主要负责为客户制作和编辑高端活动所需的英文PPT,有时还能亲临活动现场。

印象最深的是在丽思卡尔顿酒店举办的新年夜派对。

她在活动前帮忙布置场地,然后观看晚上的表演环节,其中她最喜欢的是午夜倒计时前的萨克斯表演。

除了在活动策划公司实习,Domi还找了老师学中文,每周上3到6节课,在两个月内学完了 HSK一级和二级的内容。

Domi有两位老师,一位教课本词汇和语法,另一位教日常会话。她非常感激这两位老师,让她顺利开启了中文学习之路。忙碌一天的实习和中文课结束后,Domi会回到当地寄宿家庭里休息。

她与一个中国家庭同住,家里有13岁的小女孩以及她的父母和奶奶,三代同堂,其乐融融。

在这里Domi有了很多普通游客没有的体验,例如第一周就被招待吃了兔头。

02

“新西兰太无聊,我要回中国”

在成都生活的两个月,让她爱上了中国的生活。项目结束回到新西兰之后,她“觉得生活在无聊了,想要重回中国”。因为在中国没有都有很多事情发生,感觉好多事情可以做,所以Domi开始计划,找个办法长居中国。

新西兰公民想在中国长期居留,不能用普通旅游签证(L 签),而是需要申请符合长期居留目的的签证或居留许可。和很多来到新西兰的华人一样,Domi也要为签证的事情发愁,为了能够长期合法的留在中国,她需要寻找一份工作。和很多“外国人”一样,Domi选择了外国人最容易拿到的工作岗位——教师。一家连锁教育机构给她发了工作offer,借着这个工作机会,她重新回到了中国。这一次去到的又是一个新城市长沙。

03

“在中国难找对口工作”

和很多在中国的外教一样,Domi认真对待自己的学生,做好分内的工作,但是内心中知道,这并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

设计专业毕业的她,一直希望找到专业对口自己更热爱的岗位,但是在中国找对口的工作太难了,很少有公司愿意雇用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外国人。在长沙工作了一年之后,Domi换去了广州的学校,继续做老师,同时也在寻找着机会,继续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2023年,她去老挝旅行,也有参加当地的一些手工艺工作坊,这给了她灵感:做自己的工作坊,传递一种慢下来生活的生活方式。

在中国的时候让她不习惯的,是很多人即使是一起约了在餐厅吃饭,还是会盯着自己的手机。她发现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即使和朋友吃饭,也一直盯着手机。她说她自己朋友也是这样,有时候她说到一半,就会停下来,等对方放下手机,真正听她说话才继续。她自己很喜欢与朋友围坐在一起,做手工聊天的感觉。在这样的情境下,大家可以创造一些东西,也能够深入彼此的内心,现在她的个人项目也开始有起色,在广州组织了不少活动,也开始售卖自己的手工作品。

因为这个,她也认识了不少朋友。“有个新西兰人,经常来我的工作坊,大家坐在一起交流下近况,挺好的。”

04

“澳新微信群里的人老是聊橄榄球”

除了自己的工作坊,Domi也通过跳舞认识了一些朋友。

刚去中国的时候,她加过一些澳新的“老乡群”,群里活跃的人,会一直聊橄榄球,让她觉得有些无聊,并索性退出。虽然没有刻意的去结交老乡,但她还是会参加一些与新西兰有关的活动。例如今年澳新军团日的时候,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驻广州领事馆合作,策划了纪念活动,邀请在中国的新西兰人和澳大利亚人参加,活动从早上5:30开始,Domi起了个大早去参加。Domi除了交“外国朋友”,也有不少中国朋友。

她这些年一直不断地学习中文,考过了HSK4,能够流利的沟通。

05

“中国人老问我这个问题”

虽然能说中文,但是很多文化上的差异,还需要去面对。

例如她在社交软件上认识人,很多中国人不出五句就开始问她工资,她很是无语,但是并没有直接拉黑,而是会选择正面沟通。

发现君也未免俗地问起了这个问题。她没有说具体数额,但是表示以前做老师的时候薪水确实很可观,也是靠着这份工作,她有能力去偿还自己的部分助学贷款。

在新西兰,不少学生是贷款读大学,学生毕业后人在新西兰,就没有利息,但是如果离境超过一定时间,就会有利息,所以贷款的金额也会逐年增高。不少学生,因贷致贫,还没毕业就先背上了一堆债务。很多人需要花十来年甚至几十年才能还清。到中国“打工”的Domi,能够存下的钱,要比在新西兰工作的朋友多,所以还助学贷款的速度也算快的。在中国工作近六年,她的助学贷款也差不多还了三分之二。

在中国生活了六年的Domi,和很多新移民一样,先找到一份工立住脚跟,然后慢慢回归自己的热爱。

这段路她走了六年,也许有人需要更长更久,但是为了心中的那份热爱,值得等待。

桑拿
1 楼
“她在社交软件上认识人,很多中国人不出五句就开始问她工资,她很是无语” china 人除了钱 对其他兴趣不大
s
slimane
2 楼
在新西兰,不少学生是贷款读大学,学生毕业后人在新西兰,就没有利息,但是如果离境超过一定时间,就会有利息,所以贷款的金额也会逐年增高。不少学生,因贷致贫,还没毕业就先背上了一堆债务。很多人需要花十来年甚至几十年才能还清。到中国“打工”的Domi,能够存下的钱,要比在新西兰工作的朋友多,所以还助学贷款的速度也算快的。在中国工作近六年,她的助学贷款也差不多还了三分之二。 哈哈哈,紐西蘭三年學費兩到三萬紐幣,相當於最多十二萬左右強國幣,六年還了十二萬,牛逼啊,月收入肯定超過一千,超過了六億人礦。 [1评]
s
slimane
3 楼
更正一下,6年還了8萬,更牛逼,估計接近月入五千,屬於接近強國十二億人礦水平
莫高松
4 楼
没找中国老公就不是真爱中国,而是拿中国捞金。
崩事光景668
5 楼
希望你说的是纽币,如果人民币那这个人矿老外太丢脸了
崩事光景668
6 楼
对奶子感兴趣
家不在家
7 楼
外国人只要说爱中国,就能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