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脱钩”到“去风险”:西方对华政策是如何演变的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5月23日 14点0分 PT
  返回列表
49736 阅读
22 评论
纽约时报

如果外交官开始上TikTok,“去风险”肯定会成热词。这个词在一些官员中间突然变得流行起来,他们都试图挣脱中国对全球供应链的掌控,同时又不想跟该国完全断绝关系,本周末七国集团会议发表的联合公报就明确表示,这几个世界最大经济体目前会致力于“去风险,而不是脱钩”。

用前者是为了听起来更温和、更精确。它反映了在如何应对一个更强大、更强势的中国这个问题上,有关的讨论出现了怎样的演化。但是这个词在金融政策领域也有着令人困扰的历史——鉴于有关去风险的争论还将继续下去,我们不如做一些了解。

去风险是如何流行起来的

“去风险”与中国的关联始于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在3月30日的一次讲话,当时她解释了自己为什么与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一同出访北京,为什么欧洲没有响应自特朗普总统开始的脱钩呼吁。

“我认为与中国脱钩既不可行,也不符合欧洲的利益,”她说。“我们的关系不是非黑即白的——我们的应对也不应该这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专注于去风险,而不是脱钩。”

德国和法国外交官此后在国际场合强调了这个词。亚洲国家也开始对美国官员说,脱钩太过分了,会动摇几十年来的成功的经济一体化。

新加坡网络安全专员许智贤(David Koh)在采访中说,应该以安全为目的,在某些领域要分离,某些领域要合作。

“我认为当系统可互用时,我们能得到大量经济、社会和安全价值,”他说。“我希望我的飞机能从新加坡起飞,在北京安全降落。”

他接着说,全球化经济担心的是“分叉”,一边是中国市场和制造,另一边是得到美国认可的供应链。

这些言论似乎让去风险流行起来。4月27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在一次重要政策讲话中用了这个词。

“我们追求去风险,而不是脱钩,”他说。“去风险从根本上意味着有弹性、有实效的供应链,确保我们不会被任何一个国家所胁迫。”

5月17日,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S. Jaishankar)也加入进来,称“重要的是在全球经济去风险的同时确保非常有责任心的增长”。

中国怎么看

不出所料,对中国政府来说,“去风险”并没有多大改善。

“去风险给人一种可能是变相脱钩的感觉,”官方媒体《环球时报》在最近的一篇社论中写道。文章认为华盛顿的做法并没有偏离“对维持其世界主导地位的病态迷恋”。

该地区的一些评论人士也对去风险持怀疑态度。“政策的重大改变?”《南华早报》的专栏作家卢纲问道。“我对此表示怀疑。只是听起来没那么好战;潜在的敌意依然存在。”

“去风险”的黑历史

在进入外交语汇之前,这个词作为对美国政府的恐怖主义和洗钱制裁的回应早已存在,指的是越界管辖。

根据美国财政部的说法,“去风险是指金融机构不加区分地终止或限制与广泛类别客户的业务关系,而不是分析和管理与这些客户相关的具体风险。”

换句话说,在4月之前,“去风险”一词通常的用途带有“不必要的排斥”这一负面含义。

例如,人权团体谴责银行通过拒绝向在叙利亚等地工作的援助机构提供服务来降低风险的做法,这些银行担心,如果一个组织误入向受制裁国家提供援助的灰色地带,会受到罚款。

欧洲委员会2015年的一份报告提出了另一项批评:“去风险可能会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进一步的风险和不透明度,因为终止账户关系有可能迫使实体和个人进入监管较少或不受监管的渠道。”

这意味着去风险会导致执法方面的挑战:各类行为者,无论是可疑的还是正当的,都进入更黑暗的角落进行创新,使他们的行为更难管理。

要点

去风险的历史凸显了世界民主国家面临的挑战:如何与中国保持足够的距离,以减少遭胁迫的风险,同时又不鼓励造成不必要伤害的猜疑或任意行为。

去风险需要艰难、琐碎的决策和解决方案。哪些半导体必须远离中国?所有的医疗器械都需要在中国以外的地方生产吗?TikTok能做些什么,来规避被一家中国公司拥有的风险?

去风险可能比脱钩更圆滑。“谁不喜欢降低风险呢?”亚洲协会中国分析中心主任季北慈(Bates Gill)说。“这只是从措辞上想了一个聪明了许多的方法来思考需要做些什么。”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国及其盟友将需要为一些企业进行更多的考量和监管设计,同时允许另一些企业留在中国。而中国本身也在摸索方向,努力实现自给自足。

在制裁的世界里,从公平待遇和经济利益中筛选风险是一项不完美的、不断演变的挑战——对待中国也是如此。

不允许的笔名
1 楼
中国自找的。 "双赢就是中国赢两次"是贸易战之前很久的事,美国一直吃中国的亏,因为一直对中国存有幻想。川普把这种幻想戳破了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的真面目而已。
s
seator
2 楼
就是,本来闷头挣里子挺好的,上来这么个神经病只知道要面子
b
balsam_pear_k
3 楼
在正式场合,美欧日从来没有说过"脱钩",从来都是“去风险”,没看出有什么"演变"。基本上是挂“去风险”的头,做尽量"脱钩"的实。
b
balsam_pear_k
4 楼
挣里子很平庸,好大喜功的小丑帝是不甘于平庸的。 seator 发表评论于 2023-05-22 21:23:00就是,本来闷头挣里子挺好的,上来这么个神经病只知道要面子
H
HighEnd
5 楼
美國有官方說過要脫鉤嗎,以這種會議文件的形式?傻子都知道自己的內褲和襪子還得中國買吧
蓝靛厂
6 楼
给我解释解释什么特么的叫风险
s
size0
7 楼
美国人现在买的内裤,袜子和鞋已经不是中国制造了。经济上很难脱钩。但是美国意识到中国是秩序挑战者之一,俄罗斯战后被搞定之后,中国就是那个挑战既定国际秩序的头号挑战者,其经济体量和政治制度决定的。作为世界秩序的维护者,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和政策不可能不调整。风险,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二战之后建立起来的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秩序被中国,伊朗,北韩和俄罗斯等挑战者们搞垮。
心无所住
8 楼
22年中美贸易逆差,创人类贸易史新高,美国自己脱不了钩,创造一个“去风险”的词,印在白旗上投降罢了。 看着吧!接下来几个月,美国的小弟会屁颠屁颠跑到北京通共。
b
balsam_pear_k
9 楼
你这判断力,绝对有资格做猪习的智囊,滥尾学派的传承。 心无所住 发表评论于 2023-05-22 23:08:59 22年中美贸易逆差,创人类贸易史新高,美国自己脱不了钩,创造一个“去风险”的词,印在白旗上投降罢了。 看着吧!接下来几个月,美国的小弟会屁颠屁颠跑到北京通共。
马年生
10 楼
无非是脱钩达不成共识,找个台阶下台。
心无所住
11 楼
你加那么多关税,第一季度,中国对外贸易盈余再创新高,德国法国都去北京拜码头不是吗?G7吹牛的声明,没有任何具体措施怎么去风险?美国原本说禁止美国机构投资中国科技公司的说法没了,意大利说退出一路一带的说法不见了,败总第一个说要和老习谈。这不是投降? 目前荷兰副首相就在北京,沟通SAML的事情,接下来是西班牙,看清楚现实吧!
京城老炮1950
12 楼
去仔细分析一下前些日子闹得沸沸扬扬的川普强奸案,你就明白“脱钩”和“去风险”的区别了。明明原告79岁的伊丽莎白·简·卡罗尔(Elizabeth Jean Carroll)告诉大陪审团,这是一件强奸案,因为前总统川普把他的生殖器强行插入她(简·卡罗尔)的体内,这是简·卡罗尔告诉大陪审团的原话。但是最后的判决结果却很耐人寻味,陪审团判强奸罪不成立,此案件为性虐待。为什么不是强奸罪,而是性虐待呢?明白“脱钩”和“去风险”的区别了吗?还不明白?要不再琢磨琢磨?
蓝金黄
13 楼
翻译有问题,应该是从脱钩到脱险更为贴切和准确!
d
dada2023
14 楼
美国是真的想脱,可惜脱不了,资本不同意。 政客在资本面前,也就是个宠物狗
还是老李
15 楼
楼下dada的傻畐,去风险只是脱钩一种温和的说法,具体操作上没有区别,
m
mark999_2020
16 楼
美国现在自己都很困难,还脱钩?这是嫌自己死的还不够快吗?
j
jw2009
17 楼
“去风险”就是说,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也就是说不要把供应链都放在中国,要把中国承担的供应链比例降下来。 想象一下,如果把这个比例降低15%,对中国经济的打击会怎么样? 去年年中时,拜登总统邀请了东南亚11国领导人来白宫,拿着一个长长的单子让他们看,请他们仔细看看上面哪些东西他们是可以生产的。。这次会议的结果已经显现出来,那就是今天看到的中国的青年失业率。美国从去年就开始做了,现在美国要求G7的其它国家一起来做。。
g
gdx2015
18 楼
无论用什么华丽辞藻,狼子野心一目了然!
t
tesuji
19 楼
“去风险”是选择性的“脱钩”,毕竟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14亿人口的市场,而这个经济体和市场是花了30-40年建立起来的,任何和中国脱钩的企业或国家不可能在几十年内找到另一个“中国”,所以西方希望既能access中国这个市场但又能抑制中国的科技不会超过西方,但世界上哪有鱼和熊掌都能得到的事情?
空城之主
20 楼
弄不清这是中文版还是英语原文。纽时中文版收了钱不断地用废话轰炸海外华人,不犯美国的法。
j
jw2009
21 楼
二战爆发后当时的盟国首先要解决的是在自己盟国的内部建立一个协调框架,所有成员国都要遵守,比如没有一个盟军成员国可以与德国进行单独谈判。。 这就是刚刚举行的G7会议在做的事!
海之尘HZC
22 楼
size0 发表评论于 2023-05-22 22:54:32 美国人现在买的内裤,袜子和鞋已经不是中国制造了。经济上很难脱钩。但是美国意识到中国是秩序挑战者之一,俄罗斯战后被搞定之后,中国就是那个挑战既定国际秩序的头号挑战者,其经济体量和政治制度决定的。作为世界秩序的维护者,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和政策不可能不调整 ================================================================================== 说的很贱但是符合基本事实,以后中国人买的内裤和鞋子可能都不一定是中国制造了,但是逐渐全世界人民买的汽车新能源甚至以后飞机都会是中国制造的,什么是现有国际秩序,就是美国吃肉欧洲喝汤其他人闻闻味道,中国人的要求很简单,就是我们付出了劳动,那么也应该有权吃肉。